『壹』 五四精神指的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發揚五四運動
五四精神指的是五四運動中的精神,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發揚「五四精神」,我們可以做以下幾點:
1、發揚「五四」精神,就是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學科學,學技術,學管理,學理論,掌握本領,端正思想,規范行為,提高覺悟,為祖國的振興和繁榮出力加油。
2、發揚「五四」精神,就是要積極參與國家管理。民主是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也是社會和諧的標志之一。
3、發揚「五四精神」,就要甘於奉獻。奉獻國家、奉獻人民、奉獻民族,是「五四」青年的精神所在,也是當代青年必須牢記的精神所在。
在面對各種誘惑、各種影響思想及各種價值取向的情況下,如何樹立奉獻精神,對每位青年來說都是一種考驗。發揚「五四」精神,就是要經得起各種考驗,受得住各種磨礪。
(1)什麼是五四精神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1919年青年學生組織的愛國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 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_五四運動
『貳』 五四精神的含義
五四精神指五四運動中的精神,主要是指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
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一種青春的贊歌。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華了的愛國精神。
歸結起來,五四精神就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宣傳民主科學的進步精神,追尋時代潮流、把握時代命運的偉大精神。
站在中國革命的高度也可以概括為三點:愛國主義精神、民主科學精神、改革創新精神。
『叄』 什麼是現代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五四運動的詮釋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
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一種青春的贊歌。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華了的愛國精神。
歸結起來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宣傳民主科學的進步精神,追尋時代潮流、把握時代命運的偉大精神。
中國歷史文化語境中的現代知識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沖突導致文化轉型的產物。如果將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為代表的近代知識分子群體,稱之為中國第一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那麼,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為代表的,則可以稱之為中國第二代的現代知識分子。
這些由文化沖突而獲得主體高度自覺,並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學習」重擔的現代知識分子,亦被稱之為「先進的中國人」。
不同於中國歷史上的士大夫或文人群體,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指的是那些以獨立的人格、獨立的身份和獨立的價值標准,藉助知識、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來表現自身對於社會、歷史、文化的獨特思考和鮮明的「公共關懷」。
體現一種公共良知、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並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和參與社會活動的文化人。在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魯迅無疑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傑出代表。
他的思想、意識、觀念、學說、主張和人格等,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所具有的精神特徵,尤其是他的現代意識的構成和心路歷程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特徵,可以說,正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縮影。
『肆』 五四精神指的是什麼
五四精神指五四運動中的精神。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目的以暴力反對反動統治。五四精神: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拓展資料: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五四運動的詮釋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歸結起來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宣傳民主科學的進步精神,追尋時代潮流、把握時代命運的偉大精神。
中國歷史文化語境中的現代知識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沖突導致文化轉型的產物。如果將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為代表的近代知識分子群體,稱之為中國第一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那麼,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為代表的,則可以稱之為中國第二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這些由文化沖突而獲得主體高度自覺,並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學習」重擔的現代知識分子,亦被稱之為「先進的中國人」。
五四運動要解決的是民族危亡的問題,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對解決這個歷史主題的主體能夠產生強大推動作用的精神。五四精神反映著五四運動不同於此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新意,又是五四時期那一代時代先鋒的嶄新的人格特徵。
『伍』 闡述什麼是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指五四運動中的精神,即: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陸』 五四運動的精神內涵
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愛國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運動中,愛國青年和工人階級為達到愛國的目的,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積極倡導民主和科學的精神,進而推動了全社會的思想大解放。
同時,愛國青年奔走呼號,不怕流血犧牲,為實現理想而苦苦追求,體現了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精神。
(6)什麼是五四精神擴展閱讀:
一、事件起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
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此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理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約。
但結果,北洋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准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1919年6月28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
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二、主要影響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柒』 五四精神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
五四精神所推崇的精神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如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
弘揚五四傳統 爭做時代新人
86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偉大的愛國運動、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它標志著中國發展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也標志著中國青年成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先鋒隊。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不屈不撓地奮斗,歷盡艱辛地求索,創造了令人贊嘆的光輝業績。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知識更新不斷加快,人才呈現年輕化趨勢的今天,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和承擔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任,已經愈來愈多的落在青年一代身上。青年大學生要進一步增強歷史使命感、主人翁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結合起來,要抓緊學習,刻苦鑽研,努力用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充實提高自己,要敢於開拓,大膽創新,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學技術的高峰。全校廣大團員青年只有在共青團組織的帶領下,大力弘揚五四傳統,發揚創新精神,唱響「永遠跟黨走」的主旋律,積極投身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竭誠為「三農」服務、參與學校跨越式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去,才能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弘揚五四傳統,發揚創新精神,要求廣大團員青年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牢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團員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用科學的理論構築強大的精神支柱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的希望所在。全校青年應進一步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不斷深化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理論素養,把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十六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新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切實理解和把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為將來報效祖國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同學們,青年朋友們!五四運動點燃的革命火炬,已經傳到當代青年手中;五四先驅振興民族的崇高理想,將通過當代青年繼往開來。希望你們在新的歷史時期,繼承和發揚五四光榮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牢記時代使命,勇於開拓創新,堅定不移地跟黨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譜寫更加壯麗的青春之歌.
『捌』 五四精神主要內容是什麼
作為北大學生領袖,羅家倫將「五四運動」的精神歸為「三種」:第一「是學生犧牲的精神」;第二「是社會裁製的精神」;第三「是民族自決的精神」,並三呼萬歲:「學生犧牲的精神萬歲!」「社會裁製的精神萬歲!」「民族自決的精神萬歲!」
所以「五四精神」可以理解為追求民主與科學,也可以理解為不畏強權的愛國主義精神,還可以在現代解讀為努力學習、胸懷祖國、志存高遠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