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糖精是什麼物質
糖精是一種人造有機化合物,可代替食糖作為食品的甜味劑。
1879年美國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期大學教授美國人I·雷姆森和德國人C·法爾貝在作磷木苯碘醯胺氧化試驗時製得了磷磺醯苯亞胺,並發現這種新化全物的甜味為砂糖的500倍。這種化合物後來被叫做糖精。糖精沒有營養價值,不產生熱量,不為人體所吸收,它大量用於製造糖尿病人的食品和葯物。同時它還可避免食糖所導致的齡齒和發胖。但它的味道不如食糖鮮美,而且關於糖精的食用安全性,自它誕生那一天起就爭論不休。1977年,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因糖精有致癌可能性而禁止在食品中。但近年又有研究表明,糖精並沒有過去宣傳的那麼危險,而實際上,僅僅在美國,每年就要消耗掉230公斤糖精。
1883年,德國的貝利納布勞又發現了一種甜味劑,它比砂糖甜300倍,命名為甘精。
1837年,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L·安德萊和M·斯維達在一次偶然機會里發現了另一種人工合成甜味劑——甜精。它的甜度與甘精相當。甜精、甘精的命運與糖精大致相同,也因有致癌的可能,被美國等國禁止使用。
❷ 糖精是什麼對身體有害嗎
食品中的甜味素有兩類,一類是從自然界中提取的甜味素,如蔗糖、葡萄糖等,另一類是人工甜味素,如糖精和甜精,糖精的甜度是砂糖的500倍,遇熱分解有苦味,甜精一般與糖精並用,它的甜度是砂糖的200倍,過量食用會有苦味感。人工合成的糖精、甜精無營養價值,又有致癌嫌疑,所以食用時應慎重。
糖精化學名稱為鄰苯甲醯磺醯亞胺,市場銷售的商品糖精實際是易溶性的鄰苯甲醯磺醯亞胺的鈉鹽,簡稱糖精鈉。糖精鈉的甜度約為蔗糖的450~550倍,故其十萬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濃度高了以後還會出現苦味。
製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鄰甲苯胺等,均為石油化工產品。甲苯易揮發和燃燒,甚至引起爆炸,大量攝入人體後會引起急性中毒,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氯磺酸極易吸水分解產生氯化氫氣體,對人體有害,並易爆炸;糖精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中間體物質對人體健康也有危害。糖精在生產過程中還會嚴重污染環境。此外,目前從部分中小糖精廠私自流入廣大中小城鎮、農村市場的糖精,還因為工藝粗糙、工序不完全等原因而含有重金屬、氨化合物、砷等雜物。它們在人體中長期存留、積累,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體的健康。
糖精鈉是有機化工合成產品,是食品添加劑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覺上引起甜的感覺外,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相反,當食用較多的糖精時,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慾減退。
據國外資料記載,1997年加拿大進行的一項多代大鼠喂養實驗發現,攝入大量的糖精鈉可以導致雄性大鼠膀胱癌。因此,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法律規定,在食物中使用糖精時,必須在標簽上註明「使用本產品可能對健康有害,本產品合有可以導致實驗動物癌症的糖精」的警示。
由於食用糖精對人體健康有害無益,所以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都對糖精嚴格控制使用,其控制標准一般為不超過消費食糖總量的5%,且主要用於牙膏等工業用途。而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糖精使用量超出正常使用量的14倍。更有專家發出警告,至1999年下半年,全國糖業市場上糖精的份額己高達市場總份額的55%~60%,嚴重擠佔了蔗糖的份額。
特別是有少數的消費者在完全不知道糖精危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食用大量糖精,引起血小板減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臟器損害等,引發惡性中毒事件。
❸ 什麼是糖精啊
糖精,就是糖精鈉,是很古老的一種甜味劑。於 1878年被美國科學家發現,很快就被食品工業界和消費者接受。糖精的甜度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未稀釋直接食用會有苦味。糖精沒有營養,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可食可不食。
❹ 糖精是什麼東西
鄰苯甲醯磺醯亞胺,(Saccharin),俗稱糖精,化學式為C7H5O3NS,分子量為183.18,是一種熱量為0的甜味劑。它為白色結晶性粉末,難溶於水。其甜度為蔗糖之300~500倍,吃起來會有輕微的苦味和金屬味殘留在舌頭上。其鈉鹽易溶於水。
LD50為5000~8000mg/kg;每日攝取安全容許量(ADI)為0~2.5mg/kg。糖精可由鄰磺酸基苯甲酸與氨反應製得。主要用於食品工業,可用於牙膏、香煙及化妝品中。
應用范圍
用作厭氧膠的固化促進劑和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助促進劑。還用於配製復合型氧化還原引發劑,例如叔丁基過氧化氫/正丁胺/糖精。
製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鄰甲苯胺等,均為石油化工產品。甲苯易揮發和燃燒,甚至引起爆炸,大量攝入人體後會引起急性中毒,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氯磺酸極易吸水分解產生氯化氫氣體,對人體有害,並易爆炸;
糖精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中間體物質對人體健康也有危害。糖精在生產過程中還會嚴重污染環境。它們在人體中長期存留、積累,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體的健康。
糖精鈉是有機化工合成產品,是食品添加劑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覺上引起甜的感覺外,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相反,當食用較多的糖精時,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慾減退。
安全和健康影響
在 1970 年代,對實驗室老鼠進行的研究發現,攝入高劑量的糖精與膀胱癌的發展之間存在關聯。然而,進一步的研究確定這種影響是由於一種與人類無關的機制。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沒有證據表明糖精與人類膀胱癌有關。
所述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最初在分類糖精2B組(「可能對人類致癌」)基於大鼠研究,但在審查後續研究後將其降級為第 3 組(「不可歸類為對人類致癌」)。
糖精沒有食物能量,也沒有營養價值。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全食用。
對磺胺過敏的人可能會對糖精產生過敏反應,因為它是一種磺胺衍生物,會發生交叉反應。牙膏中的糖精會導致敏感個體的口腔和嘴唇出現灼燒感、腫脹和皮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鄰苯甲醯磺醯亞胺
❺ 糖精是什麼 糖精的簡單介紹
1、鄰苯甲醯磺醯亞胺,(Saccharin),俗稱糖精,是一種不含有熱量的甜味劑。它為白色結晶性粉末,難溶於水。其甜度為蔗糖之300~500倍,不含卡路里,吃起來會有輕微的苦味和金屬味殘留在舌頭上。其鈉鹽易溶於水。
2、LD50為5000~8000mg/kg;每日攝取安全容許量(ADI)為0~2.5mg/kg。糖精可由鄰磺酸基苯甲酸與氨反應製得。主要用於食品工業,可用於牙膏、香煙及化妝品中。
3、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糖精及其鹽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❻ 糖精是什麼做的
製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鄰甲苯胺等,均為石油化工產品。
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在世界各國都被廣泛使用糖精並不是糖,它更不是糖之精華,而是從煤焦油里提煉出來的甲苯,經過碘化、氯化、氧化、氨化、結晶脫水等化學反應後製成的。糖精的化學名稱叫鄰磺醯苯醯亞胺。
糖精鈉溶液加熱煮沸,會逐漸分解生成少量苯甲酸,從而產生苦味。因此在烹飪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糖精長時間加熱和在酸性食物中添加糖精。
糖精可用於糕點、醬果、調味醬汁等食物中,以代替部分蔗糖。糖精既不易被消化吸收,又對人體沒有營養價值,又會產生苦味,所以,雖無毒害,也不宜多吃。
糖精,是最古老的甜味劑。糖精於1878年被美國科學家發現,很快就被食品工業界和消費者接受。糖精的甜度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體代謝吸收,在各種食品生產過程中都很穩定。缺點是風味差,有後苦,這使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糖精(Saccharin / Saccharin sodium) 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其難溶於水,而其鈉鹽易溶於水,對熱安定,其甜度為蔗糖之300~500 倍,不含卡路里,吃起來會有輕微的苦味和金屬味殘留在舌頭上。急性毒性 LD50 (rabbit) 為 5000~8000mg/Kg BW (口服 );每日攝取安全容許量 (ADI)為 0~2.5mg/Kg BW/day。有一些研究結果顯示,其曾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有導致膀胱癌的可能性,但在人體試驗上並未發現有不良影響。
糖精很多年來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產與使用的合成甜味劑,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糖精在世界各國的使用明顯增加。 製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鄰甲苯胺等,均為石油化工產品。
❼ 糖精的化學名稱叫什麼
糖精的化學名稱叫鄰磺醯苯醯亞胺。
糖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糖精的化學名稱叫鄰磺醯苯醯亞胺,化學式為C7H5O3NS。糖精為白色結晶性粉末,難溶於水。其甜度為蔗糖之300~500倍,吃起來會有輕微的苦味和金屬味殘留在舌頭上。
糖精的作用:
糖精可以抑制消化道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並顯著降低患者的食慾。動物實驗發現,糖精可引起動物膀胱癌,糖精及其鹽類是第三大致癌物,食用糖精對人體健康有害。當少數患者完全不知道糖精的危害時,短時間內大量食用糖精可導致血小板減少,甚至急性大出血、多器官功能損害和惡性中毒。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糖精(不溶性)
❽ 糖精是什麼提煉出來的
糖精是從煤焦油里提煉出來。經過碘化、氯化、氧化、氨化、結晶脫水等化學反應後製成的。糖精的化學名稱叫鄰碘醯苯醯亞胺。糖精鈉溶液加熱煮沸,會逐漸分解生成少量苯甲酸,從而產生苦味。因此在烹飪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糖精長時間加熱和在酸性食物中添加糖精。
提煉和冶煉的區別
提煉是指用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純凈,或從中提取所要的東西,用化學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純凈,或從中提取所需的東西提煉石油。而冶煉是一種提煉技術,用於焙燒、熔煉、電解以及使用化學葯劑等方法把礦石中的金屬提取出來,減少金屬中所含的雜質或增加金屬中某種成分,煉成所需要的金屬。
❾ 糖精是什麼
糖精,也稱糖精鈉,是最古老的甜味劑。糖精於 1878年被美國科學家發現,很快就被食品工業界和消費者接受。糖精的甜度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體代謝吸收,在各種食品生產過程中都很穩定。缺點是風味差,有後苦,這使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糖精
很多年來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產與使用的合成甜味劑,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糖精在世界各國的使用明顯增加。
糖精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爭議。
1958年,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 FDA)開始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進行管理,當時糖精已經能夠在美國廣泛使用了,因此它被列入最早的 675種「公認安全」( GRAS)的食品原料名單之中。
1972年,美國 FDA根據一項長期大鼠喂養實驗的結果決定取消糖精的「公認安全」資格。
1977年,加拿大的一項多代大鼠喂養實驗發現,大量的糖精可導致雄性大鼠膀胱癌。為此,美國 FDA提議禁止使用糖精,但這項決定遭到國會反對,並通過一項議案延緩禁用。
1991年,美國 FDA根據一些研究結果撤回了禁止糖精使用的提議。但由於上述原因,在美國使用糖精仍需在標簽上註明「使用本產品可能對健康有害,本產品含有可以導致實驗動物癌症的糖精」。
在國際上,糖精的使用也因為這些關於大鼠致癌的研究發表後受到一定影響,歐美國家糖精的使用量不斷減少。但仍有人持不同觀點,認為糖精是安全的。
我國政府也採取壓減糖精政策,並規定不允許在嬰兒食品中使用。目前 JECFA規定糖精的 ADI值為每日 0~5m g/ k g體重。
❿ 糖精是什麼
糖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糖精的化學名稱叫鄰磺醯苯醯亞胺,化學式為C7H5O3NS。糖精為白色結晶性粉末,難溶於水。其甜度為蔗糖之300~500倍,吃起來會有輕微的苦味和金屬味殘留在舌頭上。
糖精,也稱糖精鈉,是最古老的甜味劑。糖精於1878年被美國科學家發現,很快就被食品工業界和消費者接受。糖精的甜度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體代謝吸收,在各種食品生產過程中都很穩定。缺點是風味差,有後苦,這使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很多年來糖精都是世界上唯一大量生產與使用的合成甜味劑,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糖精在世界各國的使用明顯增加。
糖精鈉溶液加熱煮沸,會逐漸分解生成少量苯甲酸,從而產生苦味。因此在烹飪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糖精長時間加熱和在酸性食物中添加糖精。
糖精可用於糕點、醬果、調味醬汁等食物中,以代替部分蔗糖。糖精是有機化工合成產品,是食品添加劑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覺上引起甜的感覺外,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所以,糖精雖無毒害,但也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