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稀指多少歲 古稀是指什麼年齡
1、古稀是指七十歲。古稀屬於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2、古人一般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⑵ 古稀是指多少歲
是指70歲。
古稀,稱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含義;但是解作古來稀少,與過去不同了。醫學保健昌明,閱報見過百歲老人還侍奉著高堂老母的事,將來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聞了。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白話譯文:上朝回來,天天去典當春天穿的衣服,換得的錢每天到江頭買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來。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2)古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其他的年齡稱謂: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2、初度:周歲。後稱生日為初度。
3、生小:幼年。
4、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5、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7、教數:9歲。
8、外傅:10歲,出外就學。
9、束發: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10、舞勺:13歲。
11、及笄:指女子15歲。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2、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15、鮐背:指長壽老人。
⑶ 揭秘古稀是什麼意思,古稀是多少歲
古稀
[釋義]
(名)指人七十歲,源於杜甫詩句「人生七十古來稀。」
[例句]
古稀之年。(作定語)
英文翻譯 seventy years of age
詳細解釋
◎ 古稀 gǔxī
[three score years and ten;seventy years of age] 稱人年七十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
亦作「 古希 」。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明 李贄 《觀音閣》詩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識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貴,致位宰輔,壽臻古稀。」《當代》1981年第6期:「他後悔自己的魯莽行動,年屆七旬,古稀高齡了,幹麼還這么不知輕重。」
⑷ 古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古稀——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源自杜甫《曲江二首》:「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慨嘆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⑸ 古稀是什麼意思
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 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後用「古稀」指七十歲:古稀之年。
查核一下,千多年前的"古稀"老翁,確實稀少的很。僅以知名的詩人、學問家為例,超過七十歲的真是寥寥無幾。但是,到了數百年前,社會不斷進步,人的壽命已長了很多,仍以名家為例,不僅感嘆古稀的唐寅已超過古稀,他同時代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作者)、吳承恩(《西遊記》作者)、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言"作者)、鄭板橋(書畫名家)等,年齡均過古稀。到了現代,古稀者遍地皆是了。
⑹ 年近古稀的古稀是什麼意思
「古稀」的意思是指人的年齡到了七十歲。
出處唐代詩人杜甫的《曲江》。
原文如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譯文如下:
每天退朝歸來,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邊舉杯暢飲,盡醉而歸。
因賒酒太多,處處留有酒債。人生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就不多。
蝴蝶在花叢中穿行,時隱時現。蜻蜓緩緩飛動,時而點著水面。
我要對春光說,請與蝴蝶、蜻蜓一同流轉。須得片刻欣賞,莫誤時機。
(6)古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古稀一詞的典故軼事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唐寅(唐伯虎)讀了杜詩後,感慨自己已活過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二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唐寅雖活過古稀,仍感嘆唏噓人生幾何。
查核一下,千多年前的「古稀」老翁,確實稀少的很!僅以知名的詩人、學問家為例,超過七十歲的真是寥寥無幾。但是,到了數百年前,社會不斷進步,人的壽命已長了很多。
仍以名家為例,不僅感嘆古稀的唐寅已超過古稀,他同時代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作者)、吳承恩(《西遊記》作者)、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言」作者)、鄭板橋(書畫名家)等,年齡均過古稀。到了現代,古稀者遍地皆是了!
⑺ 古稀指什麼
古稀是指年紀達到了70歲及以上年齡的人。
⑻ 「古稀」的意思是什麼
古稀,稱人年七十。
古稀,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含義;但是解作古來稀少,與過去不同了。
醫學保健昌明,閱報見過百歲老人還侍奉著高堂老母的事,將來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聞了。
⑼ 古稀的本義和比喻義是什麼
古稀,稱人年七十。古稀,本意是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的含義;比喻義是高齡。
⑽ 七十古稀是什麼意思
七十古稀: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附:
古代年齡稱謂知識介紹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緻有趣。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20歲(男)——弱冠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發: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宮》「黃發台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讀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湯餅之期:嬰兒出生三朝,稱為「湯餅之期」。
語出劉禹錫《送張盥詩》。
初度:指小兒周歲。
語出清代文學家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後來亦泛指生日為「初度」,如六十歲生日稱為「六十初度」。
齠齔:指兒童。
語出《韓詩外傳》卷一:「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
教數之年:指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指兒童十歲。
舞勺之年:指兒童十三歲。
以上皆出自《記》。
破瓜之年:指十六歲女子。
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破瓜之年」亦謂六十四歲。《通俗編》又雲:「若呂岩贈張泊詩:『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有室之年,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結婚之年。語出《禮/曲禮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歲。
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杖國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以上稱謂,皆出於《王制》。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上壽:一百歲。
以上稱謂,出於《莊子》。
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此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鍾」、「潦倒之年」的。《廣韻》:「龍鍾,竹也,老者如竹枝搖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顛倒阻滯,如人之遭際,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