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大皆空指的什麼
「四大皆空」
對「四大皆空」的解釋常見的有:1、「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增補本)2、「指宇宙間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內都是虛幻的。(《漢語成語大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3、「謂世間萬事皆虛,並不存在。」(《成語俗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1月版)4、「佛教用語。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虛無主義的反映。」(《漢語成語分類詞典》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年8月版)筆者認為,這些解釋均曲解了佛法「緣起性空」的本義,容易誤導人們把「四大皆空」當作絕對的虛無,以至於有人把其作為及時行樂或消極處世的借口和依據,鑒此,本文特作如下解釋。
佛教主張世界萬物與人之身體皆由地、水、火、風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風四物,也指堅、濕、暖、動四性。稱之為「大」,是因為它普遍存在於任何物體中,也就是說,「四大」是每個物體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單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風力。就人的身體而言,皮肉筋骨屬「地大」,汗血津液屬「水大」,體溫暖氣屬「火大」,呼吸運動屬「風大」。物質(佛法稱為色)由「四大」構成的觀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對物質世界構成的基本認識,是人類對宇宙本體初期探索的結果,屬於一種樸素的唯物論思想,這樣的觀念和中國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相近似。佛教產生後,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並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空」是佛法中一個最根本的哲學概念,深妙難解。過去和現在有許多人對之產生誤解,有的把「空」和「有」看作對立的兩個方面,在現實世界面前墜入常見;有的把「空」當作空洞無物,墜入虛無主義的斷見。要理解「空」字,先要知道這個字的來源,佛經是從梵文譯來的,「空」字也由之而來。在梵文里,Sungata(音:舜若多)的含義是 「性空」,玄奘法師簡譯為「空」。下面摘錄一段澹思先生《論空即是色》的文章的一段,他把這個空字的來源和意義說得很清楚:
「空、在梵文里叫做 Sunyata(音:舜若多),事實上, Sunyata 一語,不能簡稱為『空』,而應稱為『空性』。ta在此是一個接尾詞,Sunya是一個語根。當然我們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這句話里的『空』,原文並不是Sunya而是,Sunyata。有此一接尾的ta字,在梵文里與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區別了。ta的意思有性質、實在、形態等義。空與空性是有著不同的意義的。……」
這段文字,把空與空性分析得很清楚。事實上,在筆者已找到的《心經》的七種譯本中,般若共利言譯作「五蘊性空」,而不是五蘊皆空;法月和知慧輪及施護都譯作「五蘊自性皆空」;法成譯作「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在藏譯梵文本中有「一切法皆性空」之句。可見這里的「空」應該按「性空」之意來理解,「空」是「性空」的省略字。千餘年來,深入民間,傳布最廣的,是玄奘的譯本,他譯的是「五蘊皆空」。當然,他這樣譯,一定有他的見解,當時也不會引起誤解,而且當時對「空」字的解釋也相當清楚,只是後來由於時代的變遷,語言文字的意思也隨之改變,於是有人就依文解意,只就字的表面意思來理解,以致千載以來,引起了不少誤解。
[題名]:四大皆空
[拼音]:sì dà jiē kōng
[解釋]:四大:古印度稱地、水、火風為「四大」。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一種消極思想。
[例句]:胞胎渾沌,~,沒甚姓名。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一回
[來源]:《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六根: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范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個比喻,那麼,六根是鏡子,六塵是被鏡子所照的影像,六識是判別鏡中所照影像的人。
甚麼是六根六塵和六識呢?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說,稱為六根,也就是生理學上的神經官能。眼有視神經,耳有聽神經,鼻有嗅神經,舌有味神經,身有感觸神經,意有腦神經,這些都是心與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稱為六根。
從六根所接觸的物件上說,稱為六塵,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各類物質。眼根所見的顏色和形色,耳根所聽的聲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嘗的味道,身根所觸的粗細冷熱與濕滑等,意根思想的稱為『法』——漪指的極微極遠的無從捉摸的東西,這些就被稱為六塵。
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說,稱為六識。如果沒有六識而僅有六根與六塵,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屍,所以,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
那麼,為什麼要稱為六根清凈呢?
因為六根是六識的工具,作善作惡,固然是出於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卻是在於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轉於生死輪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於六根不曾清凈,自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有貪,也必有鎮,貪與鎮,是由無明——煩惱而來,合起來,就是『貪、鎮、痴』的三毒交加,惡多善少,永無出離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脫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學,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與定,所以修持的入門工夫,應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頭修理掉,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禪定;把不好的行為修理掉,稱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稱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守衛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
因為,一個凡夫,除了進入禪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沒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業的導火線,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與六根之間的保險絲或滅火器,在戒律的防衛之下,六根才能漸漸地清凈,一旦到了六根清凈的程度,超凡入聖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護下,勉強守住了六根,至於清凈二字,那是談不上的。一般人的觀念,總以為僧尼們只要不犯淫行,不貪非分之財,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凈了,事實上,凡是貪逐於物境的受用,總是六根不凈,不論是看的、聽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凈。因為除了男女及錢財等的問題,都不容易覺察出來,凈與不凈,也就很少有人細心地注意它了。
② 「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題名]:四大皆空[拼音]: sìdàjiēkōng ##[解釋]: 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一種消極思想. #四大:古印度稱地、水、火風為「四大」.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一種消極思想.# 佛教稱地、水、火、風為四大,認為所有物質都由四大構成,而四大又從空而生,因此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虛的.舊時以「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紅塵. [題名]:四大皆空[拼音]:sì dà jiē kōng[解釋]:四大:古印度稱地、水、火風為「四大」.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一種消極思想.[例句]:胞胎渾沌,~,沒甚姓名.★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一回[來源]:《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③ 四大皆空是指什麼 怎麼理解四大皆空的意思
1、四大皆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ì dà jiē kōng,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道空、天空、地空、人空。
2、成語出處:
(1)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譯《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2)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五回:「一心無掛,四大皆空。空苦苦,氣化清風形歸土。」
(3)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一回:「胞胎渾沌,四大皆空,沒甚姓名(出家後,不姓在家姓,法名姓:釋)。她信奉佛教,自覺心無牽掛。」
④ 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何為「四大」
「四大皆空」,空在哪四個大呢?不懂佛法的人,會脫口而出:「酒、色、財、氣,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實,這與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 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比如中國書經所記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希臘古哲學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氣、水、土、火」為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 總之,不論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僅限於此而膠著於此,那麼,發展的結果,便是唯物論者,所以,這些思想,也是唯物論的先驅。 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沿用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炎熱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如把它們化為人體生理,則毛發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若從四大的物性上說,堅硬屬於地大,濕潤屬於水大,溫暖屬於火大,流動屬於風大。但是,不論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終屬於物質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的。 佛教所講的四大,也有小乘與大乘的不同。從大體上說,小乘佛教所說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質現象的基本因緣,稱為四大種,意思是說,地、水、火、風,是形成一切物質現象的種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於四大的調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諧,便會欣欣向榮,四大矛盾,便會歸於毀滅,物理現象是如此,生理現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稱為「四大違和」。小乘佛教觀察四大種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們這個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為實在的我,不因執取色身為我而造種種生死之業,一旦把我看空,便會進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輪回生死了。大乘佛教所說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態的現象,是假非實,是幻非實,對於物象的形成而言,僅是增上緣而非根本法,雖也承認四大為物象的種子,但不以為四大是物象的真實面貌;小乘佛教因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雖把物象看空,仍以為四大的極微質——「法」是實有的。不過,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論,而是多元論,因為佛教的空不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蘊;四大,只是五蘊中的一蘊而已。 五蘊是三界之內的生死法,空去五蘊,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時,我們由於五蘊的提出,證明佛教不是只講四大皆空,而是要進一步講五蘊皆空的。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並不以四大為主,而是以識蘊為主,至於受、想、行的三蘊,也是識蘊的陪襯,乃是用來顯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廣而且大的。
⑤ 四大皆空什麼意思
四大:地火水風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風。皆:一切既一,一既一切。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不取亦不離。四大皆空: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的。佛教講的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佛教把一切物質現象(色法)歸納為四種基本要素,即堅性的「地」、濕性的「水」、暖性的「火」、動性的「風」,謂之「四大」。四大可分為內、外兩大類:同心識和合而形成眾生肉體的為「內四大」;不同心識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為「外四大」
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一種消極思想。
⑥ 四大皆空通俗點講是什麼意思四大皆空的含義
1、四大皆空通俗點講是指道空、天空、地空、人空。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其實《道德經》裡面給出來標准答案。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2、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比如:中國書經所記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
⑦ 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四大:古代印度認為地、水、火、風是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佛教借指堅、濕、暖、動四種性能,並認為人身由這「四大」構成。佛教的說法,指世界上的萬物都是虛無的。常用來表示看破紅塵。
⑧ 四大皆空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1佛家常講「四大皆空」、「五蘊無我」,這兩句與「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的意思完全相同。
2 「四大」是什麼?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物質。物質有四種性質,叫它做四大;它有四大特性,用地、水、火、風來表達。
3 「地」表物體,我們今天講,它是一個固體,這個物體很小,我們肉眼看不到,在佛法里叫「微塵」;現代科學家用儀器看到了原子、電子、粒子。
4 現代科學家所看到的是不是佛經裡面講的「微塵」?不曉得,不得而知。因為佛經上講的「微塵」是最小的,不能再分了。
5 假如將來科學進步了,現在所看見的原子、電子還可以分解,就不是佛經上所說的。佛經上講的是最小的物質,不能再分了。
6 四大特性中,「地」表示確實有這個東西存在,我們在科學儀器能把它看出來,叫「地大」,它是一個物體。
7 第二個特性是「水大」,表示它有濕度。
8 第三個特性是「火大」,表示它有溫度。
9 現在科學里不叫做「火」,也不叫做「水」,現在叫「電」,帶陽電、陰電。陽電就是佛經里講的「火大」,陰電就是「水大」。
10 第四個特性叫「風大」。風是什麼?它是動的,不是靜止的,而且以很快的速度在動。
11 現代科學確實證明佛經上講的「四大」,就是基本的物質,所有一切的森羅萬象,都是這個基本物質組合而成的。
12 《金剛經》上講「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就是這一個基本的物質組合成了森羅萬象。大至組成星球、星系,小則我們講的微塵,佛經上常講的汗毛,都是這個東西組成的。
13 我們現代科學家也看出來了,統統是這一個基本物質組合的。所以你說有沒有東西?沒有,只有一個基本的物質。
14 基本的物質從哪兒來的?從心法變現出來的。唯識經論裡面講得很清楚,「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就是「三細相」裡面的「見分」跟「相分」,「能見相」跟「境界相」。
15 基本的物質就是「境界相」,就是「相分」.「相分」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一切法悉皆空寂」。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佛家講的「萬法皆空」,這是事實。
16 我們眼前這些法,擺在面前,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身體所接觸的,這些法到底是空、是有?從理上講是空的,事上講是有的,擺在面前。
17 這個「有」叫「假有」,「有」不是真的,「有」是假的,而「空」是真的。
18 真假怎麼說法?在佛經裡面的定義,所謂「真」是永遠不變的;如果它會變,就不是真的。所以「
空」永遠不變,故叫「真空」;至於「有」,一切現象都在變化。
19 我們人很顯著的變化,「生老病死」,任何一個人都能覺察出來。其實微細的變化,如我們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剎那都不停,所以它是在變化。
20 我們這個物質的肉身,是基本的物質組合的。佛在三千年前講經說法,這種物理的現象就講得這么清楚、講得這么明白,現在科學家還沒有搞得透徹。
21 至於植物,經上講有「生住異滅」;礦物,甚至於星球,有「成住壞空」,都是我們能夠理解、覺察到的。
22 一切的物相統統都是在變化,既然都是在變,那就不是真的。所以「有」,佛叫它做「假有」、「幻有」、「妙有」,真空妙有!
23 諸位要知道,佛家所講的「空」、「有」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如果把「空」、「有」分開,就大錯特錯。
24 「真空」在哪裡?「真空」就在「妙有」之中;「妙有」在哪裡?「妙有」就在「真空」裡面。
25 「真空」是體,「妙有」是相,這樣我們才能夠把一切境界相看清楚,看明白。看清楚、看明白有
什麼好處?幫助你「舍離一切執著」,都清楚了,沒什麼好執著。
26 執著從哪裡生的?是不了解事實真相,以為可以得到,這才執著。搞清楚了,曉得原來什麼都得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一樣都得不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得不到,那還有什麼好執著?自然就肯放下,就容易放下。
27 真正放下了,說老實話,那個真的、永遠不滅的,你才會得到,那叫真正的自己!
28 真空是講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為什麼叫做真空?因為它沒有跡象。它沒有色,眼看不見;它沒有音聲,耳朵也聽不見;甚至於我們連思維想像都達不到,我們六根完全對它失去效用。
29 但是「真如本性」確實存在,它是宇宙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法都是從這個體變現出來的。所以什麼叫成佛?你見到性,就叫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
30 見到性之後,就像經上講的,你就不生不滅了。至於你要現相,那就很自在,喜歡現什麼相,就現什麼相。像我們現在迷惑顛倒,怎麼想都枉然,都變不出來;見到性之後,自己就能夠變現得出來了。
31 盡虛空、遍法界,自己作了主宰,自己作了主人,這叫得大自在。所以一定要曉得事實真相,「一切法悉皆空寂」,這是從理上說的、從本體上說的。
32 「四大皆空」,這講物質組成的現象,不是真的是假的,《金剛經》上講「夢、幻、泡、影」,舉四個比喻。緣聚就有這個現象,緣散這個現象就沒有了。
33 仔細去觀察,緣聚的時候這個相也不生,緣散的時候這個相也不滅,你才見到事實真相是什麼?不生不滅。這是講物質現象,不生不滅。
34 除了物質之外,還有精神的現象,精神我們講心理的現象,你要認識清楚。心理現象:受、想、行、識,有四個現象。
35 受是感受,苦樂憂喜的感受;想就是念頭,妄念紛飛;行就是執著;識是阿賴耶識。
36 想是我們今天講的思想、見解,如果對思想見解有執著,我們今天講成見,成見是屬於末那識。
37 阿賴耶識含藏一切習氣種子,這是佛跟我們講心理現象。心理現象有這四種,物質現象也有四種,佛說得簡單明了,讓我們認識世間萬事萬物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善根發現了。
38 善根發現了,我們就會以真誠的心處事待人接物。對人平等,對事平等,對物平等,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真誠心如諸佛如來一樣,你就入佛境界了。
39 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天天在此地提醒大家的,自私自利,這個關口不能突破。突破這一關,我們就入佛境界;這一關不能突破,永遠不能入佛境界。
40 可是大家一定要曉得,不能入佛境界,學了這些佛法,只是在阿賴耶識里頭種一個善根,對於這一生生死輪回它不能幫助。
41 換句話說,不能入佛境界,我們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回還是怎麼輪回。如果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要有成就,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契入。
42 從什麼地方契入?要以真誠心待人接物。不要怕別人欺騙我們,決定不害怕。別人欺騙我們是他的事情,我以真誠心待人。
43 別人欺騙我們,我們不是不知道,我們要不知道,那就變成白痴了。我們知道、清楚,絕對不把它放在心上,這是智慧,這是高明,這是修行,這是涵養。
44 真正修行人,外面境界無論加給你什麼樣的侮辱、傷害,全是假的。他傷害我的名譽,名譽是假的;他傷害我的身體,身體四大皆空,也是假的。
45 換句話說,八識五十一心所、十一個色法,都不是真的,如夢幻泡影,你想想看他能傷害什麼?什麼都傷害不到!
46 你真正通達明了的時候,沒有東西能傷害;如果你把這個事情放在心裡,你就受了傷害;你知道全是假的,你就不受傷害。不受傷害,就成就功德。積功累德從哪裡成就?就從這些地方成就。
47 傷害的力量愈大,成就你的功德也愈大,感激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怨恨別人?所以對傷害我們的人,覺悟的人是感恩,決定沒有報復。每遇一次傷害,自己境界一定提升一層,你說怎麼不感謝?
48 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生歡喜、生憂悲苦惱、生怨恨,都不正常。所以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隨順佛陀的教誨,不能夠隨順世間的不正常,這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