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京為什麼叫金陵有什麼歷史典故
轉擺渡網路
一、「因山立號」說
這種說法認為,「金陵」原本是鍾山最早的名稱,後來成為南京的地名。
劉宗意指出,陵,作為名詞有二義。一為《說文解字》上講的「大阜」,就是較高的山。二是借用為帝王的墳墓。古人把山陵比作最高統治者,帝王的去世稱為「山陵崩」。帝王墳高起像一座山,建墳往往是在帝王活著的時候,為避不吉,諱稱為陵或山陵。
他介紹,在「因山立號」說中,「金陵」原是山名,「陵」作「山陵」解。金陵,就是現在的鍾山,又稱蔣山、紫金山。《輿地誌》說:「蔣山古曰金陵山,縣之名因此山立」。當時很多地方都以山名做地名,陵就是山,金陵就是金色的山。在「金陵」之後加一個「山」字,已是後來的習慣了,古時應該就是叫金陵。鍾山頂上的岩石泛紫色,類赤,所以稱金陵,其名因山石顏色而來,而其實山上並無金礦。「金陵」之「金」,作金色解,其實是指銅的顏色,而非黃金。銅也稱赤金,我們現在把純銅稱為紫銅。這與後人稱其為紫金山是一樣道理。當然,如果要按現在的認識,就應該是「銅色之山」了。
「金陵」二字最早用於城名是在戰國時期。古代地方誌記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殺越王無疆,盡取越國奪取的吳國的地域,而在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稱為金陵邑,或石首城。那時的鍾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石頭山當時是金陵山余脈的一部分,所以這座建在石頭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為「金陵邑」。唐代《建康實錄》對此有明確記載:「因山立號,置金陵邑」。
南京的眾山屬寧鎮丘陵,這一帶山嶺都不算高,400米以上的就更少,鍾山以海拔448米高度雄居第一,相對而言,可謂巍巍鍾山了。高山對人類生活有很大影響。原始崇拜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就是高山崇拜。原始人認為,高山是神靈的居所,也是人類與天神溝通的途徑,它具有神秘和靈驗的特性。
所以人類一直對高山滿懷敬畏之情。各地區居民在自己生活的區域選擇一座高山作為崇拜對象,以滿足心靈的寄託。古人把一個地區有聯系的眾山之首稱為「祖山」,作為地區的標志,鍾山就具有這樣的地位,它是南京地區居民心目中的聖山。鍾山的古稱「金陵」在這一地區是神聖的。楚國地名往往用「陵」,就是高山崇拜的必然結果。楚威王選用祖山為邑立名,符合古人命名城邑的習慣。
當時的「金陵邑」只是個具有軍事意義的小城堡,城市雖然規模不大,但它卻是南京設置行政區劃的開始,也是南京稱為「金陵」的發端。而由於「金陵邑」險要的地理位置,隨著此地影響力的越來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響。
二、「金壇得名」說
關於金陵的來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唐《建康實錄》說:「楚之金陵,今石頭城是也,或雲地接華陽金壇之陵,故號金陵」。但據劉宗意介紹,該書作者許嵩還沒弄清金陵具體是指哪座山,可能是把它當作石頭山(今清涼山)的舊名了,所以對「因山立號」說能否完全成立產生了疑問。他亦感覺石頭山還不足以享用「金陵」之美名,於是將「金壇得名」的猜測也一並記錄下來,以示其心中疑問。古人嚴謹的治學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三、帝王「埋金」說
「金陵」之名來源還有另外一說,即「埋金」之說。這種說法中,「陵」被解釋為墳墓。相傳金陵的名稱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崗埋金以鎮王氣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而金陵崗據說在今幕府山西。《景定建康志》記載:「父老言秦(始皇)厭東南王氣,鑄金人埋於此。」並說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後,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獲得,富了一國。」
② 古代是的金陵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金陵是南京的古稱。
南京曾有過多個名稱,如金陵、建業、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
東漢南京
東漢南京即今南陽,曹植在《漢二祖優劣論》將稱南陽為南京。
唐代南京
唐代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逃到成都避難。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唐肅宗李亨駕回西京,改蜀郡為成都府,長史為尹。十二月稱南京,為府。[6]與當時的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北京太原並稱。所以在唐代有「揚一益二」之稱,謂天下繁華,揚州為第一,益州次之,益州即指成都。
上元元年(760年)九月,罷京。歷時不到三年。
宋代南京
宋朝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五代時稱宋州,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升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為南京。下轄寧陵、宋城、谷熟、下邑、虞城、楚丘六縣。宋朝的南京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宋朝的南京地處大運河通濟渠(汴河)咽喉要道,四通八達。宋朝州郡辦學始於南京應天府(商丘),南京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濃厚的興學重教氛圍[8],應天書院升格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宋朝最高學府之一。
遼代南京
遼代是古代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政權,共有五個都城: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府)、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西京大同府(今
遼代南京城基本上是沿用唐幽州城,只是重修了城牆,並沒有進行大規劃的改造。
金代南京
金海陵王完顏亮遷都開封府,定開封為金代「南京」,以「南京」開封府作為他南下侵宋的基地。金正隆六年(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十月曷蘇館猛安完顏福壽等人與南京留守司軍隊共同發動政變,擁立東京留守、曹國公完顏雍(烏祿)為帝,改元大定,這就是金世宗,金世宗稱帝後下詔廢黜完顏亮皇帝位;隨後完顏亮准備占據江南,與金世宗完顏雍對抗;金正隆六年十一月,他在瓜州渡口集結的水軍叛亂,亂軍將完顏亮殺死,當時他年僅40歲。金世宗完顏雍遷都燕京(今北京),開封府仍為南京。
明代南京
明朝永樂十九年正月(1421年),明朝朝廷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由京師改稱南京,將今天的安徽、江蘇、上海二省一市的范圍合稱為「南直隸」。清初順治二年(1645年),滿清攻克應天府後將明代南京(南直隸)改為江南省,將應天府改稱江寧府。
渤海國南京
歷史上位於我國以及朝鮮半島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渤海國也設過「南京」。這個「南京」故址在今朝鮮的咸興,其具體地址有兩種說法,一是位於今咸鏡北道鏡城,一說位於今咸鏡南道北青郡新昌附近。
參考鏈接:網路-南京
③ 金陵的由來
金陵的由來:
金陵是南京的古稱,也是南京最雅緻的別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
公元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金陵從此崛起,使中國的政治中心走出黃河文化板塊的格局,引領了長江流域及整個中國南方地區的發展。
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六朝時期,金陵已達二十八萬戶,人口超過百萬,是世界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也是六朝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南京為什麼叫金陵擴展閱讀:
南京是六朝文學的中心。東晉永明八年(公元409年),詩人謝朓的《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反映六朝時期金陵帝都的富麗繁華和心繫功名的進取精神。
昭明太子在此編選《文選》,劉勰在此寫《文心雕龍》一些學者認為,六朝時期的文學傳統為南京留下了古典的金粉,魅惑的色澤,散淡而瀟灑,風流而靡弱的氣息。
使南京成為今日研究六朝文學的首選之地,唐代,南京作為一座荒廢的前朝都城,仍舊吸引了眾多的詩人墨客流連此地,感嘆世間的變化。
眾多文人騷客之中,李白對南京感情尤甚。李白曾寓居各地,在金陵停留的時間最長,其所作詩歌關於南京的近200首,題目包含金陵的就不下20首,其中著名的詩歌有《長干行》。
安史之亂後,李白還建議遷都金陵,寫下了《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此時,金陵懷古詩成為唐代詩作的一大體裁。
如詩人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及《西塞山懷古》: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杜牧的《泊秦淮》中則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著名詩句。詩人王昌齡也曾在南京擔任江寧丞,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