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今天是什麼日子有什麼風俗說法
上巳節 三月初三 春日恣情,祓除畔浴
上巳節是中國漢族古老的傳統節日,在某些少數民族中也有流傳,俗稱三月三,又稱「女兒節」。含意豐富,在最初是自我清潔的日子——祓除畔浴;此外是女兒節——中國多個女兒節之一;最後還可謂是古代傳統的情人節——可以恣意示愛的日子,《周禮》中索性聲明該日「奔者不禁」(大家認為這里的「奔」是什麼意思呢?^_^)。
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將三月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因三月初三多逢巳日。
這是個風情搖曳的美麗節日,這一天,人們紛紛來到江渚池沼的水邊,以春水洗滌污垢,認為這樣作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免疫,吉祥如意。「上巳」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遊,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潑水相戲,自由擇偶。這一天,除了已婚和家有喪事的,未婚男女都要參加官家組織的「鵲橋會」。魏晉以後固定為三月三日。
----上巳節內容----
·祛邪求吉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杜甫《麗人行》所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就是描畫唐代上巳節貴族女子春遊。「上巳」逐漸演變成了我們的祖先親近自然、貼近自然的節日。它與水淵源深厚,人們潑水求吉。水邊芳草萋萋,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互贈香草,不僅是定情之約,也有願戀人身體康泰的祝福在裡面。
通俗來說,這是一個大家洗澡澡、防病蟲的好日子,同重陽節撒雄黃有相似的目標。古人對衛生與健康的重視可見一斑。
·女兒節
上巳節在中國古代又被稱為「女兒節」。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古代的女兒節有多個,三月三的上巳(獲允露面恣情)、五月五的端午(打扮或歸寧)、七月七的七夕(練綉工與祈愛),都有女兒節之稱。這些節日被冠以女兒之名,都從側面反映了女性在傳統中被分配的「家裡蹲」形象。唯一例外的是四川有地以正月二十三為女兒節,卻是紀念歷史長河中唯一女皇武則天,敬一位為天下婦女揚眉吐氣的女豪傑。
女兒節習俗流傳到日本後,日本固定以三月三為女兒節,又稱雛祭。
·詩經中的愛情之節
如果說七夕是「悲傷情人節」,那麼上巳就是「幸福情人節」。秋天的七夕盡管有牛郎織女之間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但作為秋天的第一個節日,七夕拉開的是一個哀傷的日子,一個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日子。而在春天的上巳則如花朵一樣充滿著萌芽的生機與光明。在有的傳說中,制定它的是女媧,她分陰陽,定姻緣,制定了自由戀愛的上巳節。
《詩經·鄭風·溱洧》有錄: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葯。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葯。
《溱洧》這幅淳美的古代風俗畫,帶我們回到了《詩經》時代那個已經消失於時間叢林中的情人節——上巳節,聽到了芍葯花瓣中間傳出來的愛的聲音:「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葯。」詩的開篇是一個全視角的拍攝:嘩嘩流淌的河水邊,是無數手拿蘭花調笑的青年男女。緊接著,鏡頭一轉,圈定在一對青年男女的身上,展現了他們交往的過程。接下去又是一個放大鏡頭,是無數的「士與女」互贈芍葯,定情嬉戲。 細細解讀可見一幕古代的情人節畫卷:
這是農歷的三月間,溱河和洧河迎來了桃花汛,春水渙渙。人們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奔向河邊,愛情和喜悅之情一起在心靈里瘋長。岸上青草茂密,枝頭鳥鳴啾啾,陽光金子一樣鋪灑下來,叫人春心盪漾。屋子裡坐不住,三五邀約著,去河邊參加歡會。河邊,已然熱鬧如市集了,男男女女,往來如織,人人手拿蘭草和芍葯。他(她)們開朗大方地說著笑著,將春天清爽的空氣攪動得歡騰起來。「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簡簡單單十四個字,就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歡樂祥和的游春圖,傳遞給我們無數欣喜、興奮的氣息!這是法令允許的仲春之會:「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
在如織的遊人里,有位女子看到了男子,心一動。也不做何遮飾,這個日子,誰都可以恣情任性。她直直地上前問:「哎,去那邊看看好么?」他有點驚喜,慌亂間竟傻傻地回:「已經去過了。」她一下就喜歡上了他那傻樣子,仰著一張無邪的臉,調皮地說:「那就再去看看唄!」言外之意是:這次你會有收獲哦。他鬆了口氣,幸好她有纏人的可愛,才沒有錯過如此俏皮的女子。他們一路笑鬧,回到水邊。
或許大家要揣摩這士與女的關系:他們可能認識,女孩兒可能老早就喜歡這帥哥,今兒個正好找個借口接近;也可能並不認識,只是一見鍾情而已。這都沒關系,我們要看的是那個時代情人節的歡娛。芍葯則是他們在這個日子的寄愛之花。
----上巳節由來----
上巳節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後漢書·周舉傳》:「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會賓客,宴於洛水。」因知在先秦時,這個日子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主要活動是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
此節在我國流傳時間甚長,不少地區至今尚有餘韻可尋,當然在節日性質和內容上已發生了不少變化;此外,一般多認為現在南方許多少數民族中盛行的各種以三月初三為期的節日活動,也與古代的上巳節有淵源關系。為此,對上巳節的起源及其原初涵義的探索,成為民俗學研究的熱門課題。
漢代學者應劭對上巳節的起源和意義作過闡述,大意是:這種活動遠在殷周時就已經形成,政府還專門設置女巫之職進行主持。因為此時正當季節交換,陰氣尚未退盡而陽氣「蠢蠢搖動」,人容易患病,所以應到水邊洗滌一番。所謂「禊」,即「潔」,故「祓禊」就是通過自潔而消彌致病因素的儀式。為什麼要選在巳日呢?應劭解釋說,「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臨(《風俗通義·祀典·禊》)。這種看法為許多學者贊同,如現代學者烏丙安認為該節日的原初意義是「古人春季驅邪祛瘟的衛生保健古俗」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物。蘭草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期進行齋戒,其中包括採用當時最好的沐浴方式——蘭湯沐浴,這在楚辭中有生動的描寫。祭神必齋戒,齋戒必沐浴,沐浴用蘭湯,於是蘭湯、蘭草便與神靈有了聯系。當蘭湯沐浴成為一種辟邪法術時,這種沐浴活動就必須由專職的女巫進行組織和領導。三月上巳到河邊洗除邪穢的「祓禊」風俗,從起源上看正與蘭湯辟邪術密切相關。由《詩經·鄭風·溱洧》的描寫可以看到,春秋時期鄭國的祓禊活動最為典型:每到三月上巳日這天,鄭國男女傾城而出,來到溱水、洧水之濱,手執蘭草洗濯身體,祓除不祥。同一時期,其他地區也有河濱祓禊的風俗。總之,早期的河濱祓禊禮俗與蘭湯辟邪術屬於同一巫()術體系,因其皆以蘭草可辟不祥的觀念為基礎的,區別僅在於蘭湯沐浴是個人行為,多在室內,並可隨時實施,祓禊則是集體活動,必在河濱,並須定時舉行;巫術中的蘭湯沐浴一直保持著驅妖除邪的基本性質,河濱祓禊則朝著不同的方向演變和發展。
民間傳說中農歷三月三,還是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後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另外三月三除了上巳節外還是西王母生日。此說源於道教傳說,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會赴瑤池獻禮祝壽,著名的「麻姑獻壽」由此產生。 上巳節還是人日。人日也是傳統節日,相傳女媧七天之內造出七種動物,按日排列為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為羊日、初四為豬日、初五為牛日、初六是馬日、初七為人日。按子丑寅卯戊己庚辛辛酉戌亥的天干排序和甲乙丙丁辰巳午未壬癸的地支排序法,初七為地支巳日,所以巳日即人日,因此上巳節,也就是人日的節日。紀念人日要吃「七寶羹」和「薰天」。「七寶羹」就是用七種菜做的菜餚,而「薰天」是露天作的煎餅。另外還要用五彩絲織品剪成人形或金箔刻成人形掛在屏風火帳子上,以求吉利。
----上巳節習俗----
如前見所述,水邊沐浴、互示愛意都是這個節日的傳統活動,此外各地還有許多風俗。
某地記載(南枝註:原資料無考)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城鄉人民還登惠山、鴻山、斗山、西高山踏青。 三月初三為南鄉峻嶂山的廟會節場,香船游肪停滿燒香濱。嬸嬸山麓雪浪鄉的農民,有快船比賽風俗。上午,各村青年搖著快船,滿載村民,趕至輝躥山看廟會,游節場。午後,快船集中到葛埭橋附近的長廣溪參賽,看過迎神賽會和游節場的男女老少也到此觀看快船比賽。參賽的快船先作自由表演,各顯神通。接著由表演中涌現出來的佼使者自由結合,以兩船為一組進行比賽。小組優勝者再自由結合,依次比賽,直至決出冠軍為止。比賽時,岸上人聲鼎沸,鑼鼓喧天;河中船如飛箭,急流勇進,甚為壯觀。
·高禖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來自腜。,最初的高禖,屬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狀。事實上,遠古時期一些裸體的婦女像有著非常發達的大腿和胸部,還有一個向前突出的肚子,這是生殖的象徵。在漢代畫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還與嬰兒連在一起。遼寧地區紅山文化遺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後來高禖有了很大的變化,如河南淮陽人祖廟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權制下的高禖神。同時還出現了性具崇拜,先女陰後男根崇拜。起初上巳節是一個巫教活動,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從這種意義上說,上巳節又是一個求偶節、求育節。漢代以後,上巳節雖然仍舊是全民求子的宗教節日,並且傳說農歷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經是貴族炫耀財富和游春娛樂的盛會。
·祓禊
上巳節還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動。沐浴是為了去災。史前人類認為生育是由圖騰入居婦女體內的結果。進入父權制時代之後,人們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圖騰感生的觀念,還是夫妻交媾導致生育的認識,都承認婦女是生育的體現者,子女是由母親孕育的。然而,並不是每個婦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於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婦女不孕育。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症。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雲南初春流傳的洗腳大會,就是古代祓禊的遺風。
·曲水流觴
在上巳節中還有臨水浮卵、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三種活動。在上述三種水上活動中,以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則是由臨水浮卵演變來的。不過,這是一種比較文明的求孕傳統。曲水流觴和臨水飲宴則是這種傳統的演變,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活動。
·會男女
在上巳節中有一種奇特的風俗,即「會男女」。這種節日中的野合,由來已久,本來自氏族時期的季節性婚配——野合群婚,後來也有殘存,如廣西左江崖畫、成都漢墓畫像磚上都有男女野合圖。後來的記載也多見此俗。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有不少會男女的風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拋綉球等等。踏青也是此類遺風。江蘇武進地區在初三游南山,民謠曰:「三月三,穿件單布衫;大蒜炒馬蘭,吃了游南山。」
·蟠桃會
道教興起後,認為農歷三月三為西王母蟠桃會之日。拜西王母在全國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風俗,如揚州拜三茅真君,又稱瞎子賽會。溫州則在農歷三月三供無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貴子。廈門有石獅會,成都有拋童子會。在拋童子會上,誰搶到童子,誰就能生子,故搶到童子的人被視為英雄。山東齊河不育婦女,在農歷三月三要去娘娘廟燒香叩拜,主持賜給一根紅線,求育者用紅線拴一個泥娃娃,象徵娘娘神賜子,生子後把泥娃娃放在牆洞內,每年的農歷三月三都要給娘娘神燒香上供。在楊柳青年畫中有一幅「大姐拴娃娃」年畫,說明京津地區也流行拴娃娃風俗。現在農歷三月三已經逐漸被淘汰了,但各地還有類似風俗,如安徽繁昌的接三姑娘、浙江麗水的龍子廟會、吉林永吉的龍王祭、浙江海寧的雙忠廟會等等。 上巳節雖然主要是祈求人類繁衍,但是古代信仰認為人的繁衍也能促進農作物的繁殖。民間流傳的麥生日,就認為麥與人一樣有一種生育能力。農歷三月三在吉林有許多節日活動:一種是瞎子會,即盲人集會,選會首,共聚餐,實行自我保護;另一種是大神節,在此舉行薩滿出師會,並抬神出巡,此後作法時就可獨立跳神了。有的當天還要祭倉神,成為祭犁日,從此開始春耕活動。正因為如此,上巳節之後,人們就開始了農忙。 古代有些地方,在上巳節期間還進行一種弋射活動,即利用一種帶絲線的箭射擊野雁,射中後即索絲而取雁。這種雁與其說是獵物,莫如說是送禮的最好贈品。南方勞動婦女則開始育蠶,採桑喂蠶。
上巳節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都流行,如朝鮮族的三巳節、土族的三月三,白族、布朗族、侗族、壯族、黎族、畲族也過上巳節。
『貳』 今天是什麼日子
今天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作為一名中國人,必須牢記:每年的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國政府網13日發布《國務院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調休放假的通知》。根據通知,2015年9月3日全國放假1天。
通知說,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使全國人民廣泛參與中央及各地區各部門舉行的紀念活動,2015年9月3日全國放假1天。為方便公眾安排假日期間生產生活,特作如下調休:9月3日至5日調休放假,共3天。其中9月3日(星期四)放假,9月4日(星期五)調休,9月6日(星期日)上班。
9月3日節日風俗
抗戰勝利紀念日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5日下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將以立法形式確定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九三學社——建社紀念日
1945年9月3日日本簽字投降正式生效。這不僅標志著抗日戰爭的勝利,而且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面勝利。在這舉世慶祝的一天,「民主科學座談會」舉行擴大座談會。會上決定以九月三日這個日子給組織命名,稱「九三座談會」。在中共領導人周恩來、潘梓年同志幫助下,經潘菽介紹,盧於道、梁希、金善寶、塗長望、謝立惠、干鐸、李士豪等科技界人士先後加入了「九三座談會「。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紀念日
每年這一天,延邊各族人民都以各種形式隆重慶祝自己的節日,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裝,相聚在公園、民俗村及各種娛樂場地,載歌載舞,舉杯同慶,祝願自治州繁榮昌盛。
卡達——獨立日
卡達1971年9月3日獨立,這天即為國慶節。
『叄』 中國今天是什麼紀念日日子
11月16日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組建61周年紀念日
11月16日 恭逢原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圓寂紀念日
『肆』 9.11是什麼日子
1993年公安部消防局確定,每年的11月9日為全國的消防宣傳活動日,119是我國的火警電話號碼。11月9日與火警電話號碼相近,便於人們記憶。每年11月份也是火災多發季節,利用這個特別的日子開展消防宣傳活動,有利於推動消防工作,以減少火災發生。通過宣傳還可以不斷增強人們的防火意識。
現在手機應用廣,報警更為便利,就算是在欠費停機、手機鎖屏等情況下,仍然可以使用緊急呼叫功能撥打「110」和「119」等緊急號碼,部分手機甚至可以在沒有SIM卡的情況撥打緊急號碼。國家行政管理部門極為關注更便捷的服務大眾問題,現在國內大多縣市都把三大接警平台110」「119」「122」進行了整合,俗稱「三台合意味著任意撥打三個號碼中的一個,都可以報匪警、火警和交通事故,達到報警便利、接警快捷、調度暢通、出警有力的目標,也提高了應急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整體作戰水平。
『伍』 社日是什麼日子
社日是二月二「土地誕」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
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土地誕」習俗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有以祭社習俗為主的」二月二「習俗。
(5)是什麼日子擴展閱讀:
祭社神先得設壇立廟。君王立的稱「王社」,百姓立的叫「大社」。社壇還得有社主——社神。最早的社主是樹木,如夏代在壇上種松樹,商代種柏樹,周代種栗樹。後來,社主改為石頭、木牌和堆土。
如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便以五色土為社主,並以東方青土、西方白土、南方紅土、北方黑土、中央黃土,既代表天下土地,又蘊含了陰陽五行。只是為了祈求農業豐稔,增加了主宰五穀的稷神,故稱社稷壇。這就是明清皇帝祭社的「王社」。
百姓立的社,多稱土地廟。遍布各地城鄉的土地廟有大有小:城鎮多由居民捐錢建造廟宇;鄉間則在村外頭大樹下,砌個一二米見方的小廟,或用四塊石片,三塊作牆,一塊蓋頂,還有撿塊破缸片作蓋的。
如此「委屈」主宰土地、年成和人丁興旺的尊神,卻未聞土地神抱怨和報復的。於是,中國民間塑造的土地神像,多是留著長鬍子的慈祥老者。後來有人覺得孤身獨守小廟太寂寞,便按人間社會給添了俗稱土地婆的夫人。
在福建、廣東及西南地區,人們在土地廟里立一二塊石頭,上蓋紅布,便是土地神——這是以石頭作為社主的古代遺風,農家還在廳堂正牆供奉了「天地君親師神位」的牆根下,貼一張寫有土地神位的紅紙,擺個香爐,便請來了護家的土地神。
祭社是古代全民的盛大節日。帝王親赴「王社」祭祀祈豐後,還要歡宴群臣。百姓則集體祭祀本村的社神。
從古代詩文中可了解那時的社日情景:村民湊錢買來豬、羊,然後敲鑼打鼓,抬著豬羊,提著酒壺和各種供品,聚集社神廟前,焚香祭拜,祈求五穀豐登,人丁興旺,村寨安寧。
『陸』 今天是什麼日子
今天是3月3日,農歷2月初一。要說它有重要性,就是老人說法:正月理發死舅舅。所以今天可以理發了。
明天是龍抬頭,是理發的好時節。
今天陽歷是3月3日。歷史上的今天重大事件有:
581年——楊堅代周自立,隋朝建立。
636年——唐朝五部史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北周書》、《隋書》)修撰完成。
705年——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
1575年——印度莫卧爾王朝皇帝阿克巴(Akbar)在圖卡羅伊戰役(Battle of Tukaroi)中打敗孟加拉軍隊
1820年——美國國會通過密蘇里妥協案(the Missouri Compromise)
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並簽署了關於廢除農奴制的特別宣言。
1901年——在羅布人向導奧爾德克的帶領下,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了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兩千多年的樓蘭古城的龐大遺址。
1912年——同盟會改組為公開政黨。
1915年——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紐約上演。
1918年——德俄簽訂布列斯特和約。
1923年——《時代》雜志的創刊號正式出版,成為美國第一本新聞周刊雜志
1924年——土耳其實行近代化改革。
193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星條旗》定為美國國歌
1932年——淞滬戰事結束。
1938年——沙烏地阿拉伯首次發現了石油。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芬蘭向軸心國宣戰。
1948年——西北野戰軍取得宜川戰役大捷。
1955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迅速布置糧食購銷工作,安定農民生產情緒的緊急指示》。
1958年——中共中央發布《關於開展反浪費反保守運動的指示》。
1971年——我國第二顆人造衛星,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號」發射成功。
1974年——土耳其航空981號班機在巴黎附近墜毀。
南極
1990年——人類第一次勝利徒步橫穿南極。
1991年——聯合國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隊抵達終點日本大坂。同年,聯合航空585號班機發生空難。
1992年——日地物理預報中心在北京天文台成立。
1993年——加拿大短跑運動員本·約翰遜因在蒙特利爾的一次比賽中服用興奮劑被終身禁賽。
1995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緊接著,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也在北京開幕,從此之後,全國兩會有了固定的開幕日期,分別為每年3月3日和3月5日
1996年——第八屆全國政協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1996年——江澤民發表《解決中國的所有問題要靠經濟的發展》。
1997年——位於紐西蘭的奧克蘭的南半球最高建築——天空塔正式開幕。
1997年——伊朗西北部發生強烈地震死965人,傷2600多人。
1997年——巴勒斯坦人抗議以色列在哈爾霍馬建立定居點。
1998年——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2003年——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2004年——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召開。
2005年——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2006年——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2007年——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2008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2008年——德米特里·阿納托利耶維奇·梅德韋傑夫贏得俄羅斯總統選舉。
2008年——厄瓜多宣布與哥倫比亞斷絕外交關系,委內瑞拉驅逐哥倫比亞所派駐的全部外交官。委、厄兩國陳兵哥倫比亞邊界。
2008年——環保人士在南極附近海域用酪酸瓶襲擊日本捕鯨船,造成4人受傷。
2009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2009年——德國科隆檔案館大樓坍塌。
2010年——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正式成為全美第六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行政區。
2010年——《雨鎛詞簿 第三章》由中國頂級音樂人聯手打造的「雨詞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正式發布。
2011年——蘋果公司在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發布iPad 2和iOS 4.3。
2011年——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2年——全國政協第十一屆第五次會議和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召開。
201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2014年——昆明火車站「3·01」嚴重暴力恐怖案成功告破。[1]
2015年——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9年——廣東汕頭獲得2021年亞青會舉辦權!
2021年——吉布地附近海域發生了一起移民墜海事件。該事件造成至少20人死亡,另有60人陷入困境。-3·3吉布地海域移民墜海事件
2021年——一輛運載鐵架的卡車撞到修建中的高架天橋,導致局部建築坍塌,並壓到一輛工廠客貨車,車內分別有1名男乘客和4名女乘客,已證實2人死亡3人受傷,2名死者均為女性。-3·3吉隆坡高架天橋坍塌事故
『柒』 今天是個什麼日子
今天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但是對於個別正來說也許有是個值得紀念意義的日。比如說是某人的生日或者某人的紀念日。
『捌』 什麼日子是鬼節
傳統上,中國有四大鬼節時間分別是三月三、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三月三
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裡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而直到今天,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
七月十四/十五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盪,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歷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准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復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玖』 巳日 是什麼日子
巳日是中國干支歷法中的第三十天。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共60對組合,組成了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法。
(9)是什麼日子擴展閱讀
據說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的最大成就,這是現今已知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目前已確切知道的,有文獻可考的開始時間是從春秋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1912年民國元年採用公元紀年後,民間仍沿用)2600多年中從未間斷和錯亂過。
癸巳日的前一天是壬辰日,後一天是甲午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水火相剋。癸巳日的納音五行為長流水。
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也是中國古代術數的基礎,如《淵海子平》、《三命通會》等。日干支是四柱的中樞,離開日干支,中國的古代術數將不復存在。
『拾』 今天是什麼日子!
其實今天是個很普通的日子,5月20日。但也許是因為數字的原因吧,大家先的都有些亢奮。
歷史上的今天吧,倒還有些。。
每年的5月20日是世界計量日。1999年,第21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把每年的5月20日確定為「世界計量日」。
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國學生營養日。1989年5月20日,全國啟動了「中國學生營養日」活動,同年成立的中國學生營養促進會,確定每年5月20日為中國學生營養日。
每年的5月20日是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1990年5月10日,衛生部決定將每年的5月20日作為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廣泛開展宣傳、咨詢活動,以強化人們母乳喂養意識,從而更好地實行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
1506年5月20日,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逝世。哥倫布1451年生於熱那亞的西班牙猶太織布工家庭,14歲就在海上生活,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自歐洲一直向西可到達東方。1492年8月3日,他率領由三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從帕洛斯角出發西行,開始第一次遠航。10月12日,他的船隊終於發現中美洲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即今天的華特林島)。這是歐洲人第一次發現的新世界土地。此後,哥倫布又三次遠航。哥倫布晚年貧病交加,在西班牙故去。
1799年5月20日,巴爾扎克誕生。巴爾扎克是法國著名作家,一生創作了《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農民》等90餘部小說。1850年巴爾扎克在巴黎逝世,終年51歲。
1900年5月20日至10月28日,第二屆奧運會在法國巴黎舉行。第一屆奧運會勝利舉行後,希臘官員想把雅典作為奧運會永久會址,因違反關於每屆奧運會在不同國家舉行的規定,遭到反對;由於法國人顧拜旦對恢復現代奧運會作出了重大貢獻,故國際奧委會將本屆會址定在法國巴黎。參加比賽的有來自22個國家的1330名運動員。東道主法國隊奪得26金、36銀,成績最好。美國隊成績次之。比賽項目為60個小項。
1931年5月20日,湘鄂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周逸群在湖南嶽陽遭國民黨軍伏擊,英勇犧牲,時年35歲。周逸群1924年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創建領導了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兼政委,後任紅2軍團政委。
1987年5月20日,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逝世,享年75歲。馬思聰歷任廣州音樂學院院長,重慶中華交響樂團、台灣交響樂團指揮,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主要作品有《思鄉曲》《山村之歌》《祖國大合唱》等。
2002年5月20日,中國與東帝汶建交。東帝汶位於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端。
2006年5月20日,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三斗坪的三峽大壩建成。三峽大壩是中國大型水利工程三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壩全長2309米,高185米,混凝土澆築總量超過1600萬立方米,刷新了巴西伊泰普水電站1257萬立方米的記錄,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