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事長向別時圓的「長」字是什麼意思
何事長向別時圓的「長」字的意思是:要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意思是:為什麼要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長」詳盡釋義
一、含義:
讀作[ cháng ]時
1.兩點之間的距離大(跟「短」相對)。a)指空間:這條路很~。~~的柳條垂到地面。b)指時間:~壽。夏季晝~夜短。
2.長度:南京長江大橋氣勢雄偉,鐵路橋全~6772米。
3.長處:特~。取~補短。一技之~。
4.(對某事)做得特別好:他~於寫作。
5.(舊讀zhàng)多餘;剩餘:~物。
6.姓。
讀作[ zhǎng ]時
1.領導人:部~。校~。鄉~。首~。
2.生:~銹。山上~滿了青翠的樹木。
3.生長;成長:楊樹~得快。這孩子~得真胖。
4.增進;增加:~見識。~力氣。吃一塹,~一智。
二、組詞:長沙班長長城工長連長長度軍長長老生長長江 等。
三、筆畫:撇、橫、豎提、捺。
(1)何事長向別時圓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長」組詞解釋
1、連長:軍隊編制連的領導人。
徐朝夫 《戰俘》二:「敵人的一顆手榴彈投中連長身邊, 卜於春 飛起一腳,踢開手榴彈在三米遠處的空中爆炸。」
2、長老:佛教中對住持僧的尊稱;基督教某些教派中協助牧師管理教務的人
《西遊記》第十三回:「長老休怕,我不是歹人。」
3、生長:生物體在一定的生活條件下,體積和重量逐漸增加
老舍 《駱駝祥子》二:「他已經是這么高大,而覺得還正在生長,他似乎既是個成人,非常有趣。」
4、師長:老師和尊長,也特指老師
冰心 《寄小讀者》九:「從護士遞給我的信中,知道許多師長同學來看我,都被醫生拒絕。」
5、隊長:一隊的主要負責人;對一群人或一個單位有行使權力和負有責任的人。
袁鷹 《篝火燃燒的時候》詩:「這張照片由指導員保存,他受傷了,就交給隊長。」
2.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出處:《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
原文節選: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譯文: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2)何事長向別時圓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東坡先生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已被人們吟唱了九百多年,月到中秋,詞中意境便不時在我腦海浮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先生叩問青天直抒胸臆,幾多豪邁。這撕心裂肺的吶喊聲換來的卻是蒼天的無言以答,先生是何等寂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仰望茫茫天際,先生作無數猜想,卻無法知道天上是何年何月。
真是人間有限蒼天無限,人的一生匆匆忙忙歧路多多,所能完成的大事正事又有幾件?毛主席也曾感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自古雄才大略之輩誰能沒有幾多傷感和無奈。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先生內心世界的極度矛盾躍然紙上。好個「高處不勝寒」,先生歷經宦海沉浮才有此感嘆,要麼隨波逐流,要麼特立獨行。
要麼不偏不倚,險象環生的官場有誰能自主選擇?現實的名利誘惑與不甘同流合污的精神境界是先生自身始終擺脫不了的一對矛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天上宮闕的仙女們在月明風清下翩翩起舞,自由自在,這正是先生所追求的理想王國、精神世界。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在明月的朗朗映照下,先生酒後的幻覺已不復存在,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稍縱即逝,哪怕做片刻挽留。眼前杯盞狼藉,隻身孤影,頓覺無限凄涼。先生此刻已是目光呆滯,潸然淚下。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先生告誡自己和他人不該有恨,恰恰說明此時他已是恨滿胸口,但恨透了又能怎麼樣?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多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呵。萬事萬物不可能至善至美,這才是正確的全面的認識。人們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會顯得既可悲又可笑。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先生感嘆之餘,理性面對人生,憧憬未來。天各一方,彼此要照顧好自己要善待自己,這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比權力金錢美色更值得珍愛與留戀的東西,比如先生眼裡的中秋明月。
3. 何事長向別時圓的何事是什麼意思
何事:為什麼。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節選)
宋代:蘇軾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
譯文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擴展資料:
賞析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
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
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4. 請問蘇軾的《水調歌頭》里的「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是什麼意思
意譯一點就是
月亮如此美好,不應該遺憾啊,可是她為什麼總是在人們分別的時候才圓呢?
5. 何事長向別時圓想表達什麼
「何事長向別時圓」想表達蘇軾對弟弟的想念之情,也表達了自己不能在佳節來臨之際和家人團圓的遺憾與苦惱。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
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6. 水調歌頭 蘇軾 在「何事長向別時圓」中「長向」翻譯
「何事長向別時圓」中「長向」的意思是總是。
出處:宋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譯文: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6)何事長向別時圓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里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
「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詞人無理地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
7. 何事長向別時圓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偏偏在離別時出現團圓的狀態。
這句詩出自蘇東坡著名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整首詞是觸景生情,對著明月思念自己的弟弟蘇轍的。
詞的一開頭還有一句話: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子由是蘇轍的字,古人一般日常生活中都是稱呼彼此的字,而不是名。
蘇軾和蘇轍兄弟兩人感情很深,蘇軾因為政治觀點原因一直不得志,甚至下獄差點被殺,是當時的蘇轍拼著放棄官位保全了蘇軾。之後蘇軾落魄養活不了家小,也是蘇轍無緣無故幫著兄長養家。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一輩人關系都非常好。
8. 「何事長向別時圓」的「長向」是什麼意思
每逢中秋佳節,抒發思念團圓之情,人們總是脫口而出「何事長向別時圓」這樣一句詞。蘇軾的這句詞,人人爛記於心,說起來滾瓜爛熟。問起什麼意思,多是發懵。「何事」,大致一看就是為何的意思。關鍵是卡殼在了「長向」這詞上。「長」,有長時間,長期的意思,又可引申為總是,長久以往。「向」,是介詞在。知其然,就迎刃而解了。大意是:明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有的人,認為「長」應是「常」。其實是錯誤的。常青」和「長青」都是形容詞,義同,可以通用,但在這詞里不能這樣認為。這句詞,還流行一個版本「何事偏向別時圓」,如果是「常」,不會流傳為「偏」了。「偏」,側重、偏重某一方。偏愛,就是在幾件事物中特別喜愛其中的一件。「偏」,還有一層意思,與願望、預料或一般情況不相同,如偏偏。「何事偏向別時圓」中的「偏」,作偏重,偏偏都能講的。
時間久遠了,詞流傳了1000多年,要麼是「偏」,要麼是「長」,顯然,詞人的初衷不是「常」。理解為「常」,雖然講得過去,但難於服眾。再說,字詞典里,根本查不到「長」的意思里,有常一說。
9. 蘇軾的《水調歌頭》「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意思
為什麼總是在人離別的時候圓呢?
《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亮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我。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為什麼偏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首先,這首詞寫於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當時蘇軾正任密州知州。由於蘇軾和弟弟蘇轍七年未能相見,故而藉助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寫下了這首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包括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的千古名作。
然後,我們來看詞的上片,主要是寫望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同李白的《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俱是凸顯了性格的豪放和氣魄的不凡,同時又包含了一種對宇宙起源的哲理性追尋。即頭頂上的這輪明月究竟是什麼時候就存在的,我不禁端起酒杯想要問蒼天給一個答案。
緊接著的「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則是進一步對宇宙的追尋,即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因為有疑問,想要得到一個答案,可蒼天又不會給出答案。所以蘇軾便想著自己去找這個答案,於是便順理成章的有了「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即我想要乘著清風回到那天上去,但我又怕身處在高處美玉砌成的樓宇中受不住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