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綜合知識 > 氣性壞疽是什麼病

氣性壞疽是什麼病

發布時間:2022-08-15 01:50:36

⑴ 氣性壞疽病體是什麼

氣性壞疽是芽胞桿菌引起的疾病,這個病一般都是兩種或者幾種以上的細菌感染後造成的疾病,本身這種疾病一般在泥土、糞便等中存在的細菌引起的,由於地震造成的外傷很多,它是容易進入到傷口當中,特別是深部組織,像肌肉等厚實的組織中,一旦菌進入到組織中由於它是厭氧桿菌,就會產生氣體,正常情況下不容易致病的細菌但是在地震後的特殊環境就容易致病,這里有一個缺氧的條件,如果傷口是開放的話就會緩解一些症狀,比如一些氣體的排出或者腐爛的組織以及濃液的排出等等。

這個疾病按理說不是很可怕的疾病,而且它都沒有列入我國的報告的傳染病之列,而且潛伏期也不是很長,幾個小時或者是幾天。

⑵ 氣性壞疽屬於什麼症

氣性壞疽,屬於特殊類型的壞死。是因為深在的開放性創傷合並產氣莢膜桿菌等感染時,組織壞死並產生大量氣體,使得病區腫脹,棕黑色,有奇臭。

⑶ 何為「氣性壞疽病」

氣性壞疽是梭狀芽孢桿菌屬細菌引起的急性特異性軟組織感染,多見於軟組織嚴重開放性損傷。祖國醫學將其歸屬"疽"的范疇。本病多發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豐富部位的嚴重創傷後,潛伏期一般為1~4日,也有短至6小時者。
(一)病因病機
氣性壞疽發病於嚴重開放性損傷。祖國醫學認為,傷後筋肉受損,氣血虛弱,火毒之邪乘虛而入,導致火毒蘊結,筋脈阻塞,氣血凝滯而成本病。
1.皮肉受損邪毒入侵 由於皮肉破損,邪毒乘虛而入,經絡阻隔,患肢麻木,間歇疼痛,全身有煩燥、發熱、口渴表現。
2.邪阻筋脈 邪毒損脈,致氣血虛弱,瘀血凝滯,使創傷周圍組織皮膚蒼白,緊張和發亮,後轉為紫暗色,肢體疼痛,入夜更甚。
3.熱毒蘊結 火毒之邪與瘀血互結,腐肉敗筋,甚則熱毒入侵營血,使創傷周圍皮膚及組織變成黑色,並出現內有暗紅色液體的水皰,傷口可流出帶有惡臭氣味漿液或血性液體。
(二)辨證與診斷
1.診斷要點 本病依據病史、局部和全身表現以及有關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1)病史:氣性壞疽必有創傷及傷口污染病史,見於嚴重軟組織開放性損傷。
(2)臨床表現:
局部表現:傷口呈"脹裂樣"劇烈疼痛,甚則止痛劑也不能緩解。傷口周圍水腫,初起皮膚蒼白、緊張和發亮,隨後轉為紫暗色,最後變為灰黑色,並出現有暗紅色液體水皰,傷口內可流出帶有惡臭的漿液性或漿血性液體;傷口周圍皮膚可觸及捻發音,並見有氣泡隨同滲液流出;肌肉呈暗紅色、柔軟、腫脹;肢體厥冷、變色、水腫、壞死。
全身表現:患者初、中期表現為發熱,口渴,煩躁,全身不適感;後期則表現出極度虛弱,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高熱,出冷汗,脈數,呼吸急促,以後可出現譫妄,甚至昏迷,亦可出現黃疸和明顯貧血,血壓下降,嚴重者可發生感染性休克。脈象多為頻數或細數,舌質紅,苔黃膩。
(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有明顯貧血;白細胞增加,但不超過12 000~15000/㎜ ;滲出液塗片可發現大量革蘭氏陽性桿菌;細菌厭氧培養可確定診斷,但2~3日才能有結果.
(4)病理檢查:可見壞死肌肉,肌間有氣泡,並可見革蘭氏染色陽性粗大桿菌.
(5)X線檢查:X線照片可見肌肉間隙內有氣體存在.
2.辨證分型
(1)熱侵肌膚型(初期): 熱毒之邪乘虛而入,致肌膚麻木不仁,疼痛,傷口內有滲液、味臭,全身煩燥,發熱,口渴,苔黃,舌質紅,脈弦數或細數。
(2)邪阻筋脈型(中期): 熱毒之邪,損筋阻脈,瘀血凝滯,致肢體疼痛加劇,傷口周圍皮膚由蒼白轉為紫黑色,分泌物味臭量增多。亦同時伴初期全身症狀。
(3)熱盛肉腐型(後期):火毒之邪熾盛並與瘀血互結,腐肉敗筋,傷口周圍肌膚變成灰黑色,傷口內流出惡臭漿液或血性液體。全身表現出極度虛弱,出冷汗,煩燥不安,高熱,脈數,呼吸急促,甚則出現神昏譫語等熱毒入營血之象。
(三)治療方法
本病一經確診,可作以下處理:
1.清創術 清除變色肌肉、異物,病變區作廣泛多次的縱切開,直達顏色正常、有出血的健康組織為止。傷口敞開,用大量3%過氧化氫或1:5 000高錳酸鉀沖洗或濕敷。術後可選用抗生素:四環素每日2g,靜脈滴注;青黴素1000萬單位,分4~6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2.中醫治療
(1)初、中期:熱侵肌膚,邪阻筋脈,宜滋陰降火,和營解毒,方用解毒濟生湯、顧步湯加減。
(2)後期:熱盛肉腐,宜補益氣血,托毒消腫,方以托里消毒散加減。
3.其他療法
(1)全身支持療法:高蛋白、高熱量和富有維生素食物,維持水電解質代謝平衡,多次少量輸血。
(2)高壓氧艙療法:有抑制厭氧菌生長、繁殖和產生毒素的作用。治療方案,第一日3次,第二、三日各2次,每次2小時,間隙6~8小時。清創術在第一次高壓氧艙治療後進行。
(3)截肢術:本病後期,肢體整個筋膜腔的肌肉都已累及,或者傷肢毀損嚴重,有粉碎骨折和大血管損傷,動脈搏動已消失,並有嚴重毒血症時,應考慮作高位截肢術,殘端開放,不予縫合。
對氣性壞疽患者還應嚴格隔離,防止交叉感染。當發生毒血症時,可使用氣性壞疽抗病毒血清,但本品只能起到暫時緩解毒血症的作用,且有對馬血清過敏的危險,故臨床要慎重選用。
傳播途徑:
(1)空氣飛沫與塵埃傳播
A.經飛沫傳播:當病人呼氣、大聲說話、嚎哭、打鼾、咳嗽、打噴嚏時,可從鼻咽部噴出大量含有病原體的粘液飛沫,體積較小(約15~100μm),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不久(通常不超過幾秒鍾)。人在說話時,可產生170個左右飛沫,飄揚1米遠,最遠達1.2米。咳嗽時排出460個左右飛沫,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最多達1萬個以上,最遠可噴出9米遠。在飛沫中大部分是水分,還含有少量蛋白質,脫落細胞和病菌。這些微小的飛沫從口腔排出後,一部分散落於地,較為細小的在空氣中隨水分蒸發,形成更為細小的「飛沫核」懸浮於空氣中,成為傳播呼吸道疾病的兇手。
飛沫傳播的范圍僅限於病人或攜帶者周圍的密切接觸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均可經此方式傳播。從衛生角度考慮,交談最佳距離應為1.3米。這樣不會因交談而感染上飛沫傳染的疾病。
B.經塵埃傳播:含有病原體的分泌物以較大的飛沫散落在地上,乾燥後成為塵埃。落在衣服、床單、手帕或地板上。當整理衣服或清掃地面時,帶有病原體的塵埃飛揚而造成呼吸道傳播。凡耐乾燥的病原體,皆可經此方式傳播,如結核桿菌、炭疽芽孢等。
經空氣傳播的傳染病大多有季節性升高的特點,一般多見於冬春季。
(2)飲水與食物傳播
病原體借糞便排出體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過進食受污染食物或飲用受污染的水受染.細菌性痢疾,傷寒,霍亂,甲型病毒性肝炎等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此方式傳播。
(3)接觸傳播
有直接接觸與間接接觸兩種傳播方式。
直接接觸:指一些體表傳染病通過傳染源與易感者身體直接接觸如撫摸,擁抱等而傳染的疾病,如疥瘡,水痘等均通過直接接觸而受染;另外,有些傳染病如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可因為接觸含有病原體的「疫水」「,病原體經皮膚粘膜侵入體內而傳染,亦為直接接觸傳播。
間接接觸:多種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頭虱,結膜炎(紅眼病)等通過手接觸或共用被傳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傳染,稱為間接傳播.如用手接觸污染了的物品經口可傳播痢疾,傷寒,甲型肝炎等腸道傳染病;白喉,猩紅熱,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手沾有含病原體飛沫再觸摸口,鼻,眼等粘膜而感染;結膜炎,沙眼可以通過共用被污染的毛巾而傳染。
(4)蟲媒傳播
病原體在昆蟲體內寄居一段時間,進行繁殖後,才具有傳染性,通過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體進入易感者體內,蚊,蚤,蜱,恙蟲等昆蟲為重要傳播媒介,如蚊傳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虱傳斑疹傷寒,蚤傳鼠疫等;另外,蒼蠅,蟑螂等昆蟲也可以通過它們攜帶的腸道傳染病病原體污染食物而造成細菌性痢疾,傷寒等疾病的傳播。
(5)血液/體液傳播
通過輸血,吸毒共用注射器,消毒不嚴格的文身,穿耳或性行為傳播,如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6)垂直傳播
垂直傳播又稱母嬰傳播,病原體由母體進入胎兒,使胎兒受到感染,如先天性梅毒,艾滋病等。
(7)經土壤傳播
土壤受污染的機會很多,如人糞施肥使腸道病病原體或寄生蟲蟲卵污染土壤,如鉤蟲卵、蛔蟲卵等;某些細菌的芽孢可以長期在土壤中生存,如破傷風、炭疸、氣性壞疽等,若遇皮膚破損,可以經土壤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例如,未出過麻疹的一些兒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⑷ 氣性壞疽的介紹

氣性壞疽是火器傷中最為嚴重、發展最快的並發症之一,如不及時診治,可喪失肢體或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達20%~50%。本病的防治包括早期徹底清創,敞開傷口,預防其發生。一旦發生,應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避免殘廢或死亡。

⑸ 氣性壞疽病體的介紹

氣性壞疽是梭狀芽孢桿菌屬細菌引起的急性特異性軟組織感染,多見於軟組織嚴重開放性損傷。多發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豐富部位的嚴重創傷後,潛伏期一般為1~4日,也有短至6小時者。

⑹ 什麼是氣性壞疽病及危害!

氣性壞疽病是由梭狀芽胞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嚴重急性特異性感染。引發氣性壞疽的病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人畜糞便中,雖然容易進入傷口,但並不一定致病。氣性壞疽多出現在大面積損傷且創口未得到及時清理的情況下,尤其是下肢和腿部等肌肉豐富部位受到嚴重創傷後,少數則發生在腹部或會陰部手術後的傷口處。

一般情況下,氣性壞疽的潛伏期是1至4天,最短在6到8小時內就會有相關症狀出現,雖然此病傳染速度較快,但若能夠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療就可以控制病情發展。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在6小時之內得到救治,就不會有生命危險,但隨著感染病菌在傷口處的深入,如不能及時進行清創或注射相應的抗生素的話,則會死亡。外傷者應減少傷口處的直接接觸,注意毛巾、床墊等個人物品的消毒。

因氣性壞疽只是一般性傳染病,並非國家法定傳染病,所以衛生部門對此並無相關的監測機制,只要對患者進行及時清創救治且注意隔離消毒,就不會引發大面積的傳染疫情。此外,災後的重大傳染病主要指霍亂、病毒性肝炎等高致病性傳染病,氣性壞疽並不在其內。

【臨床表現】

潛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為1~4天。

病人自覺患部沉重,有包紮過緊感。局部表現:傷口呈"脹裂樣"劇烈疼痛,甚則止痛劑也不能緩解。傷口周圍水腫,初起皮膚蒼白、緊張和發亮,隨後轉為紫暗色,最後變為灰黑色,並出現有暗紅色液體水皰,傷口內可流出帶有惡臭的漿液性或漿血性液體;傷口周圍皮膚可觸及捻發音,並見有氣泡隨同滲液流出;肌肉呈暗紅色、柔軟、腫脹;肢體厥冷、變色、水腫、壞死。

全身表現:患者初、中期表現為發熱,口渴,煩躁,全身不適感;後期則表現出極度虛弱,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高熱,出冷汗,脈數,呼吸急促,以後可出現譫妄,甚至昏迷,亦可出現黃疸和明顯貧血,血壓下降,嚴重者可發生感染性休克。脈象多為頻數或細數,舌質紅,苔黃膩。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有明顯貧血;白細胞增加,但不超過12 000~15000/㎜ ;滲出液塗片可發現大量革蘭氏陽性桿菌;細菌厭氧培養可確定診斷,但2~3日才能有結果。

病理檢查:可見壞死肌肉,肌間有氣泡,並可見革蘭氏染色陽性粗大桿菌。

X線檢查:X線照片可見肌肉間隙內有氣體存在.

【治療方法】

1.清創術 清除變色肌肉、異物,病變區作廣泛多次的縱切開,直達顏色正常、有出血的健康組織為止。傷口敞開,用大量3%過氧化氫或1:5 000高錳酸鉀沖洗或濕敷。術後可選用抗生素:四環素每日2g,靜脈滴注;青黴素1000萬單位,分4~6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2.中醫治療
(1)初、中期:熱侵肌膚,邪阻筋脈,宜滋陰降火,和營解毒,方用解毒濟生湯、顧步湯加減。
(2)後期:熱盛肉腐,宜補益氣血,托毒消腫,方以托里消毒散加減。

3.其他療法
(1)全身支持療法:高蛋白、高熱量和富有維生素食物,維持水電解質代謝平衡,多次少量輸血。
(2)高壓氧艙療法:有抑制厭氧菌生長、繁殖和產生毒素的作用。治療方案,第一日3次,第二、三日各2次,每次2小時,間隙6~8小時。清創術在第一次高壓氧艙治療後進行。
(3)截肢術:本病後期,肢體整個筋膜腔的肌肉都已累及,或者傷肢毀損嚴重,有粉碎骨折和大血管損傷,動脈搏動已消失,並有嚴重毒血症時,應考慮作高位截肢術,殘端開放,不予縫合。

對氣性壞疽患者還應嚴格隔離,防止交叉感染。當發生毒血症時,可使用氣性壞疽抗病毒血清,但本品只能起到暫時緩解毒血症的作用,且有對馬血清過敏的危險,故臨床要慎重選用。

【發病機理】
氣性壞疽的病原菌主要在傷口內生長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環引起敗血症。產氣夾膜桿菌產生α毒素、膠原酶、透明質酸酶、溶纖維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等,紅細胞破壞引起溶血、血紅蛋白尿、尿少、腎組織壞死、水腫、液化,肌肉大片壞死,使病變迅速擴散、惡化。糖類分解產生大量氣體,使組織膨脹;蛋白質的分解和明膠的液化,產生硫化氫,使傷口發生惡臭。由於局部缺血,血漿滲出,及各種毒素的作用,傷口內的組織和肌肉,進一步壞死和腐化,更利於細菌的繁殖,使病變更為惡化。大量的組織壞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嚴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腎,造成局灶性壞死,引起這些器官的功能減退。

⑺ 氣性壞疽病體介紹

氣性壞疽病是由梭狀芽胞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嚴重急性特異性感染。引發氣性壞疽的病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人畜糞便中,雖然容易進入傷口,但並不一定致病。氣性壞疽多出現在大面積損傷且創口未得到及時清理的情況下,尤其是下肢和腿部等肌肉豐富部位受到嚴重創傷後,少數則發生在腹部或會陰部手術後的傷口處。

一般情況下,氣性壞疽的潛伏期是1至4天,最短在6到8小時內就會有相關症狀出現,雖然此病傳染速度較快,但若能夠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療就可以控制病情發展。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在6小時之內得到救治,就不會有生命危險,但隨著感染病菌在傷口處的深入,如不能及時進行清創或注射相應的抗生素的話,則會死亡。外傷者應減少傷口處的直接接觸,注意毛巾、床墊等個人物品的消毒。

⑻ 什麼是壞疽

組織壞死後因繼發腐敗菌的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呈現黑色、暗綠色等特殊形態改變,稱為壞疽。壞死組織經腐敗菌分解產生硫化氫,後者與血紅蛋白中分解出來的鐵相結合形成硫化鐵,使壞死組織呈黑色。乾性壞疽大多見於四肢末端,例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凍傷等疾患時。此時動脈受阻而靜脈迴流通暢,故壞死組織的水分少,再加上體表水分易於蒸發,致使病變部位干固皺縮,呈黑褐色,與周圍健康組織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由於壞死組織比較乾燥,因此腐敗菌感染一般較輕。

1、氣性壞疽

氣性壞疽是特異性感染疾病,致病菌是梭狀芽孢桿菌,芽孢桿菌性機會死是氣性壞疽的常見表現,本病患者肌肉組織廣泛壞死,少數患者會陰或者腹部因為手術後傷口處理不好,導致氣性壞疽。氣性壞疽是嚴重燙傷或者燒傷後最常見的並發症,也是最為嚴重的並發症之一,不及時治療的患者最終會截肢,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氣性壞疽的死亡率大約是20%到50%,及早清理創面,及早診斷治療,可避免截肢或者死亡。

2、壞疽是什麼

人體組織經外傷或者其他原因壞死後可產生腐敗菌感染,使得患處發黑或者發綠,還可留出液體,此現象被叫做壞疽。壞疽組織內部水分含量低,靜脈血液迴流受阻,壞疽部分表皮乾燥收縮,與周圍組織界限分明。壞疽可分為乾性壞疽、濕性壞疽以及氣性壞疽。為避免形成壞疽,應及時處理傷口,做必要的消毒包紮,趕快將患者轉移到干凈衛生的環境,保持患處通風良好,及時應用抗感染葯物處理。

3、壞疽怎麼治療

壞疽分為乾性壞疽、濕性壞疽、氣性壞疽三種。乾性壞疽可因為動脈血液迴流受阻,患處組織缺水,組織液體蒸發,病損處干固皺縮,表皮呈黑色,容易滋生腐敗菌。治療應積極改善靜脈血迴流,積極使用看腐敗菌感染的葯物。濕性壞疽常因炎症組織感染產生的有毒物質導致,所以積極控制感染,清理創傷面尤為重要。氣性壞疽治療可用抗生素,也可清創引流,積極使用對抗梭形芽胞桿菌的葯物治療。

4、濕性壞疽

濕性壞疽可發生在子宮、肺部、四肢等身體部位。患病處有大量腐敗菌滋生,腫脹明顯,患處表面成功黑色或者暗綠色。腐敗菌以換出蛋白質為養料,分解後可產生糞臭、吲哚,使得患處有惡臭。病變發展極為迅速,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區分明顯。人體組壞死後可產生毒素,能引起中毒症狀,嚴重的患者可中毒性休克。濕性壞疽較為常見的是腸壞疽、肺壞疽以及壞疽性子宮內膜炎。

5、壞疽怎麼引起的

乾性壞疽的病因:人體靜脈迴流受阻,可導致局部組織水分減少,甚至嚴重缺水,患處組織乾涸,皮膚不斷皺縮,內部組織對腐敗菌感染,導致皮膚發黑變色,最終患病。濕性壞疽病因:內臟或者四肢組織嚴重感染後,腐敗菌可大量滋生,隨著炎症彌漫性加重,腐敗菌大量分解人體蛋白產生有毒物質,使得患病組織壞死,同時導致一系列重度反應。氣性壞疽病因:氣性壞疽桿菌侵入傷口後不斷發展,產生氣體。壞疽桿菌感染後多在6個小時到6天以後開始導致症狀。

⑼ 哪位老大可以告訴我什麼叫氣性壞疽病謝謝!

氣性壞疽是由梭狀芽胞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嚴重急性特異性感染。根據病變范圍的不同;芽孢桿菌感染分為芽孢菌性肌壞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窩織炎兩類,通常所說的氣性壞疽即芽孢菌性肌壞死,主要發生在肌組織廣泛損傷的病人,少數發生在腹部或會陰部手術後的傷口處。

【診斷】

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保存傷肢和挽救生命的關鍵。所以,要盡早作出診斷。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傷口分泌物檢查和X線檢查,如損傷或手術後,傷口出現不尋常的疼痛,局部腫脹迅速加劇,傷口周圍皮膚有捻發音,並有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如脈搏加速、煩躁不安進行性貧血,即應考慮有氣性壞疽的可能;傷口內的分泌物塗片檢查有大量革蘭染色陽性桿菌,X線檢查傷口肌群間有氣體,是診斷氣性壞疽的三個重要依據。厭氧細菌培養和病理活檢雖可肯定診斷,但需一定時間,故不能等待其結果,以免延誤治療。
【發病機理】

氣性壞疽的病原菌主要在傷口內生長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環引起敗血症。產氣夾膜桿菌產生α毒素、膠原酶、透明質酸酶、溶纖維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等,紅細胞破壞引起溶血、血紅蛋白尿、尿少、腎組織壞死、水腫、液化,肌肉大片壞死,使病變迅速擴散、惡化。糖類分解產生大量氣體,使組織膨脹;蛋白質的分解和明膠的液化,產生硫化氫,使傷口發生惡臭。由於局部缺血,血漿滲出,及各種毒素的作用,傷口內的組織和肌肉,進一步壞死和腐化,更利於細菌的繁殖,使病變更為惡化。大量的組織壞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嚴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腎,造成局灶性壞死,引起這些器官的功能減退。

【臨床表現】

潛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為1~4天。

局部表現 病人自覺患部沉重,有包紮過緊感。以後,突然出現患部「脹裂樣」劇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劑緩解。患部腫脹明顯,壓痛劇烈。傷口周圍皮膚水腫、緊張,蒼白、發亮,很快變為紫紅色,進而變為紫黑色,並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傷口內肌肉由於壞死,呈暗紅色或土灰色,失去彈性,刀割時不收縮,也不出血,猶如煮熟的肉。傷口周圍常捫到捻發音,表示組織間有氣體存在。輕輕擠壓患部,常有氣泡從傷口逸出,並有稀薄、惡臭的漿液樣血性分泌物流出。

全身症狀 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出冷汗、煩躁不安、高熱、脈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並有進行性貧血。晚期有嚴重中毒症狀,血壓下降,最後出現黃疸、譫妄和昏迷。

⑽ 什麼是氣性壞疽病

氣性壞疽是梭狀芽孢桿菌屬細菌引起的急性特異性軟組織感染,多見於軟組織嚴重開放性損傷。祖國醫學將其歸屬"疽"的范疇。本病多發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豐富部位的嚴重創傷後,潛伏期一般為1~4日,也有短至6小時者。 (一)病因病機 氣性壞疽發病於嚴重開放性損傷。祖國醫學認為,傷後筋肉受損,氣血虛弱,火毒之邪乘虛而入,導致火毒蘊結,筋脈阻塞,氣血凝滯而成本病。 1.皮肉受損邪毒入侵 由於皮肉破損,邪毒乘虛而入,經絡阻隔,患肢麻木,間歇疼痛,全身有煩燥、發熱、口渴表現。 2.邪阻筋脈 邪毒損脈,致氣血虛弱,瘀血凝滯,使創傷周圍組織皮膚蒼白,緊張和發亮,後轉為紫暗色,肢體疼痛,入夜更甚。 3.熱毒蘊結 火毒之邪與瘀血互結,腐肉敗筋,甚則熱毒入侵營血,使創傷周圍皮膚及組織變成黑色,並出現內有暗紅色液體的水皰,傷口可流出帶有惡臭氣味漿液或血性液體。 (二)辨證與診斷 1.診斷要點 本病依據病史、局部和全身表現以及有關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1)病史:氣性壞疽必有創傷及傷口污染病史,見於嚴重軟組織開放性損傷。 (2)臨床表現: 局部表現:傷口呈"脹裂樣"劇烈疼痛,甚則止痛劑也不能緩解。傷口周圍水腫,初起皮膚蒼白、緊張和發亮,隨後轉為紫暗色,最後變為灰黑色,並出現有暗紅色液體水皰,傷口內可流出帶有惡臭的漿液性或漿血性液體;傷口周圍皮膚可觸及捻發音,並見有氣泡隨同滲液流出;肌肉呈暗紅色、柔軟、腫脹;肢體厥冷、變色、水腫、壞死。 全身表現:患者初、中期表現為發熱,口渴,煩躁,全身不適感;後期則表現出極度虛弱,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高熱,出冷汗,脈數,呼吸急促,以後可出現譫妄,甚至昏迷,亦可出現黃疸和明顯貧血,血壓下降,嚴重者可發生感染性休克。脈象多為頻數或細數,舌質紅,苔黃膩。 (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有明顯貧血;白細胞增加,但不超過12 000~15000/㎜ ;滲出液塗片可發現大量革蘭氏陽性桿菌;細菌厭氧培養可確定診斷,但2~3日才能有結果. (4)病理檢查:可見壞死肌肉,肌間有氣泡,並可見革蘭氏染色陽性粗大桿菌. (5)X線檢查:X線照片可見肌肉間隙內有氣體存在. 2.辨證分型 (1)熱侵肌膚型(初期): 熱毒之邪乘虛而入,致肌膚麻木不仁,疼痛,傷口內有滲液、味臭,全身煩燥,發熱,口渴,苔黃,舌質紅,脈弦數或細數。 (2)邪阻筋脈型(中期): 熱毒之邪,損筋阻脈,瘀血凝滯,致肢體疼痛加劇,傷口周圍皮膚由蒼白轉為紫黑色,分泌物味臭量增多。亦同時伴初期全身症狀。 (3)熱盛肉腐型(後期):火毒之邪熾盛並與瘀血互結,腐肉敗筋,傷口周圍肌膚變成灰黑色,傷口內流出惡臭漿液或血性液體。全身表現出極度虛弱,出冷汗,煩燥不安,高熱,脈數,呼吸急促,甚則出現神昏譫語等熱毒入營血之象。 (三)治療方法 本病一經確診,可作以下處理: 1.清創術 清除變色肌肉、異物,病變區作廣泛多次的縱切開,直達顏色正常、有出血的健康組織為止。傷口敞開,用大量3%過氧化氫或1:5 000高錳酸鉀沖洗或濕敷。術後可選用抗生素:四環素每日2g,靜脈滴注;青黴素1000萬單位,分4~6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2.中醫治療 (1)初、中期:熱侵肌膚,邪阻筋脈,宜滋陰降火,和營解毒,方用解毒濟生湯、顧步湯加減。 (2)後期:熱盛肉腐,宜補益氣血,托毒消腫,方以托里消毒散加減。 3.其他療法 (1)全身支持療法:高蛋白、高熱量和富有維生素食物,維持水電解質代謝平衡,多次少量輸血。 (2)高壓氧艙療法:有抑制厭氧菌生長、繁殖和產生毒素的作用。治療方案,第一日3次,第二、三日各2次,每次2小時,間隙6~8小時。清創術在第一次高壓氧艙治療後進行。 (3)截肢術:本病後期,肢體整個筋膜腔的肌肉都已累及,或者傷肢毀損嚴重,有粉碎骨折和大血管損傷,動脈搏動已消失,並有嚴重毒血症時,應考慮作高位截肢術,殘端開放,不予縫合。 對氣性壞疽患者還應嚴格隔離,防止交叉感染。當發生毒血症時,可使用氣性壞疽抗病毒血清,但本品只能起到暫時緩解毒血症的作用,且有對馬血清過敏的危險,故臨床要慎重選用。 傳播途徑: (1)空氣飛沫與塵埃傳播 A.經飛沫傳播:當病人呼氣、大聲說話、嚎哭、打鼾、咳嗽、打噴嚏時,可從鼻咽部噴出大量含有病原體的粘液飛沫,體積較小(約15~100μm),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不久(通常不超過幾秒鍾)。人在說話時,可產生170個左右飛沫,飄揚1米遠,最遠達1.2米。咳嗽時排出460個左右飛沫,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最多達1萬個以上,最遠可噴出9米遠。在飛沫中大部分是水分,還含有少量蛋白質,脫落細胞和病菌。這些微小的飛沫從口腔排出後,一部分散落於地,較為細小的在空氣中隨水分蒸發,形成更為細小的「飛沫核」懸浮於空氣中,成為傳播呼吸道疾病的兇手。 飛沫傳播的范圍僅限於病人或攜帶者周圍的密切接觸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均可經此方式傳播。從衛生角度考慮,交談最佳距離應為1.3米。這樣不會因交談而感染上飛沫傳染的疾病。 B.經塵埃傳播:含有病原體的分泌物以較大的飛沫散落在地上,乾燥後成為塵埃。落在衣服、床單、手帕或地板上。當整理衣服或清掃地面時,帶有病原體的塵埃飛揚而造成呼吸道傳播。凡耐乾燥的病原體,皆可經此方式傳播,如結核桿菌、炭疽芽孢等。 經空氣傳播的傳染病大多有季節性升高的特點,一般多見於冬春季。 (2)飲水與食物傳播 病原體借糞便排出體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過進食受污染食物或飲用受污染的水受染.細菌性痢疾,傷寒,霍亂,甲型病毒性肝炎等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此方式傳播。 (3)接觸傳播 有直接接觸與間接接觸兩種傳播方式。 直接接觸:指一些體表傳染病通過傳染源與易感者身體直接接觸如撫摸,擁抱等而傳染的疾病,如疥瘡,水痘等均通過直接接觸而受染;另外,有些傳染病如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可因為接觸含有病原體的「疫水」「,病原體經皮膚粘膜侵入體內而傳染,亦為直接接觸傳播。 間接接觸:多種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頭虱,結膜炎(紅眼病)等通過手接觸或共用被傳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傳染,稱為間接傳播.如用手接觸污染了的物品經口可傳播痢疾,傷寒,甲型肝炎等腸道傳染病;白喉,猩紅熱,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手沾有含病原體飛沫再觸摸口,鼻,眼等粘膜而感染;結膜炎,沙眼可以通過共用被污染的毛巾而傳染。 (4)蟲媒傳播 病原體在昆蟲體內寄居一段時間,進行繁殖後,才具有傳染性,通過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體進入易感者體內,蚊,蚤,蜱,恙蟲等昆蟲為重要傳播媒介,如蚊傳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虱傳斑疹傷寒,蚤傳鼠疫等;另外,蒼蠅,蟑螂等昆蟲也可以通過它們攜帶的腸道傳染病病原體污染食物而造成細菌性痢疾,傷寒等疾病的傳播。 (5)血液/體液傳播 通過輸血,吸毒共用注射器,消毒不嚴格的文身,穿耳或性行為傳播,如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6)垂直傳播 垂直傳播又稱母嬰傳播,病原體由母體進入胎兒,使胎兒受到感染,如先天性梅毒,艾滋病等。 (7)經土壤傳播 土壤受污染的機會很多,如人糞施肥使腸道病病原體或寄生蟲蟲卵污染土壤,如鉤蟲卵、蛔蟲卵等;某些細菌的芽孢可以長期在土壤中生存,如破傷風、炭疸、氣性壞疽等,若遇皮膚破損,可以經土壤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例如,未出過麻疹的一些兒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閱讀全文

與氣性壞疽是什麼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