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10月25日是什麼日子
·1874年10月25日辛亥革命先驅黃興誕生
·1881年10月25日西班牙畫家畢加索誕生(圖文)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圖文)
·1923年10月25日國民黨召開改組預備會議(圖文)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會戰結束: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圖文)
·1945年10月25日台灣正式回歸祖國(圖文)
·1953年10月25日南斯拉夫與義大利邊界緊張(圖文)
·1961年10月25日厄瓜多發現南美最早人類遺址
·1971年10月25日中國重返聯合國(圖文)
·1980年10月25日西摩兩國計劃連接直布羅陀海峽
·1983年10月25日美國入侵格瑞那達(圖文)
·1983年10月25日216名美軍官兵在貝魯特爆炸事件中死亡(圖文)
·1987年10月25日中共十三大召開(圖文)
·1994年10月25日我國內湖第一長橋太湖大橋通車
·1994年10月25日查良鏞(金庸)受聘北大名譽教授
·1995年10月25日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全面自治
·1996年10月25日最後一屆港京拉力賽結束(圖文)
·1996年10月25日作家陳荒煤逝世
❷ 歷史上的10月25號有什麼大事件啊
1、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北京條約》
法國與清朝於1860年(咸豐十年)10月25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與《中英北京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構成了《北京條約》的主體。
通過這個條約,法國還迫使清政府同意天主教自由傳教、賠還教產,教會勢力得以急劇擴張,民眾與教會的劇烈沖突引起的教案也以前所未有的頻次和規模爆發於中華大地。
2、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志願軍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帷幕,史稱《第一次戰役/清川江戰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
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歸中國版圖。從此,被日本佔領長達50年之久的台灣島回歸祖國,定為「台灣光復節」。
4、中國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中重返聯合國,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通過2758號決議,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替中華民國行使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5、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
1958年10月24日至3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銀川召開。10月25日,會議選舉產生了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組成人員,劉格平任主席,正式宣告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
❸ 10月25日是什麼日子為什麼今天拉警報
1938年10月25日下午6時許,侵華日軍第11軍第6師團佔領漢口岱家山,武漢淪陷。根據《武漢市人民防空條例》規定,武漢市從2003年起,於每年10月25日鳴響防空警報,既檢驗防空警報裝備情況,也警醒市民記住這個市恥日。
❹ 10月25日是什麼節日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日。
志願軍赴朝後的首戰,是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於1950年10月25日在兩水洞、豐下洞地區與由溫井向北鎮進犯的李承晚軍步兵第6師第2團前衛加強第3營進行的一次遭遇戰。此戰經約1小時,全殲敵軍一個營及一個炮兵中隊,共斃傷俘敵470多人,俘美軍顧問1人,繳獲各種槍16枝、火炮12門、汽車38輛、戰馬3匹、報話機2部。戰後毛澤東致電:「慶祝你們初戰勝利。」此戰役之後,我第118師、120師乘勝進攻溫井之敵,並於26日凌晨佔領溫井。從此,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兩水洞戰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❺ 10月25什麼節日
您好。
台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光復日」,每年10月25日慶祝,是紀念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節日。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對台灣實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於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台北市舉行中國戰區台灣省對日本的受降典禮。翌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以為紀念。
依據台灣地區《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台灣光復節屬於不放假的節日,而由相關機關,團體,學校舉行慶祝活動。
台灣於甲午戰爭失敗後,割讓給日本,民國三十四年(即西元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台灣才告光復。同年九月九日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則於同年的十月二十五日在台北舉行。後遂定每年的十月二十五日為台灣光復節。每年的台灣光復節,全省都會張燈結綵,擴大慶祝。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❻ 10.25是什麼日子啊
抗美援朝紀念日、台灣光復節。
❼ 10月25號農歷是幾號
2020年10月25號,剛好是農歷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