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刻舟求劍的意思是什麼 刻舟求劍的意思
1、刻舟求劍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含貶義。
2、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3、成語故事:楚國有個人過江時把劍掉在水裡,他在船幫上劍落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
❷ 刻舟求劍的含義是什麼
刻舟求劍,比喻事物已發生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待問題。是《呂氏春秋·察今》呂不韋記述的一則寓言,說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曰:「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意。
《刻舟求劍》這則寓言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
刻舟求劍
劍掉入江中,他一點兒也不著急,只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准備船靠岸以後,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它用短小有趣、言簡意賅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現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在船上刻下記號,船停後,從記號處尋找落水的劍。比喻缺乏生活常識。[1] 故事啟示:情況在不斷變化中,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並解決問題。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只憑主觀做事情。(地點改變,處事的方法也要改變)
【漢語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詞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用法】連動式;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狀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多含貶義。
【典故出處】在戰國時期由呂不韋組織門客編撰《呂氏春秋·察今》(又名《呂覽》)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茅盾《致陳瑜清》:「有人提出新的解釋,蓋咬住一、二字,~以駁難,似已成風氣,真令人啼笑皆非也。」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引嬰投江、按圖索驥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成語辨析】「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劍」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採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
【成語寓意】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揭示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❸ 刻舟求劍意思
意思: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裡,就契那船說:這寶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的。船已經走了,而劍不走,這樣尋找寶劍,這不是糊塗嗎?
近義詞:墨守成規
【解釋】: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釋義】:像鍾嶸的《詩品》,辨體明宗,本來沒有墨守一家為准目標。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❹ 刻舟求劍的意思是什麼
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含貶義。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成文用法:含貶義。多指做事不知進退,墨守成規,不懂得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來處理事情。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例句:我們應當記取刻舟求劍的教訓,使我們的思想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
❺ 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意思
刻舟求劍釋義: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
處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典
故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❻ 刻舟求劍的意思
刻舟求劍的意思: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
刻舟求劍的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刻舟求劍的出處: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劍的例句
1.不要縮在角落裡,啜著飲料,刻舟求劍地等人說話。要反客為主,開始和所有人談話,我是說和所有人。
2.我們做事不能刻舟求劍,世間萬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
3.與人交往時,不要縮在角落裡,刻舟求劍,而應該要主動出擊,主動與人交流。
4.我們不能愚蠢到刻舟求劍的那種地步。
5.寓言故事刻舟求劍讓我領悟到學習和做事應靈活變通。
❼ 文言文《刻舟求劍》的意思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注釋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塗不理解的意思。
呂氏春秋——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是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的賓客們合編的。全書的內容較雜,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學說,共分八覽、六論、十二紀。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裡,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評點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