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書五經是什麼
四書五經是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它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中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幾百年來,「四書」在我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 《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不過,在朱熹之前的程顥、程頤兄弟已經大力提倡這幾部書了。他們認為,《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經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正是根據這樣的觀點,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參、子思,所以稱為 「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其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順序。由於朱熹注釋的《四書》既融會了前人的學說,又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切於世用;又由於以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注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到元代延佑年間(1314—1320)恢復科舉考試,正式把出題范圍限制在朱注《四書》之內。明、清沿襲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試制度,題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書》。《四書》不僅是儒學經典,還是每個讀書人的必讀書。在近代,《四書》還被編入小學教科書。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
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
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五經是指:《易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部。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組成,稱為十五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 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 《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⑵ 四書五經指的是什麼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⑶ 四書五經分別是什麼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一、四書
1、《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
2、《中庸》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
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准,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3、《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4、《孟子》
《孟子》,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二、五經
1、《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
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2、《尚書》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3、《禮記》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
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4、《周易》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5、《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書五經
⑷ 四書五經是指什麼
1、釋義
①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②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2、簡介
四書五經: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3、作品影響
「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范、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傳播於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四書五經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⑸ 四書五經是什麼
四書即《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即《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四書五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2008年7月,清華大學入藏了一批戰國竹簡,經專家鑒定,其內容全部都是古書,其中有許多經、史一類的文獻。
⑹ 四書五經各指什麼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
按照傳統的書籍分類法,傳世文獻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最重要的是經部,也就是儒家的經典著作。研究這些經典的學問稱為「經學」,從事經學有成並能指導生徒的學者則稱「經師」,都一向受到人們的高度尊敬。
經部書中又以「五經」和「四書」最為基本,這里洋溢著儒家先賢深刻的思考和豐富的智慧,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例如下列三點就具有極高的價值:
1、克己愛人的道德情操。
孔子講「克己復禮」,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孟子講「仁者愛人」(《孟子·離婁下》),「仁愛之道」代表了人類崇高的理想,這樣的原則放之四海而皆準,歷盡古今而不變。
2、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易經》里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象傳),孔子主張「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孟子有「舍我其誰」(《孟子·公孫丑下》)的擔當精神,這些都是很積極很健康,值得發揚光大的。
3、以和為貴的基本思想。
儒家經典反復強調一個「和」字,講「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講「和而不同」(《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就是求大同,存小異,既要堅持原則,又注意團結他人。這樣來處理人際關系以至民族和國家之間的關系,都是非常之好的。
從成書的過程說,是五經在前,四書在後,「四書」這個名詞的形成更晚至宋朝。而就中國先前學童的學習安排來說,則總是先讀四書,再讀五經,行有餘力再讀其他經典。現在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不大可能專門來讀四書五經,但對此仍應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有一些必備的常識。
(6)四書五經是什麼擴展閱讀:
四書五經的影響:
中國古代有「四書五經」,幾乎與基教有聖經、伊教有古蘭經相似。被用為科舉中選拔人才的命題書和教科書。如果說今日學子不知「四書五經」為何物,恐怕會是件難堪的事。我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舉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四書五經在社會規范、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傳播於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四書五經乃是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⑺ 四書五經是什麼
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
⑻ 四書五經包括什麼,各有什麼內容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一、四書
1、《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2、《中庸》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
《中庸》出自《禮記》,原本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禮記》原名《小戴禮記》,又名《小戴記》,由漢宣帝時人戴聖根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編而成。
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准,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3、《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
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4、《孟子》
《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
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我們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二、五經
1、《詩經》
《詩經》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詩經》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
2、《尚書》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西漢初存29篇,因用漢代通行的文字隸書抄寫,稱《今文尚書》。
另有相傳在漢武帝時從孔子住宅壁中發現的《古文尚書》(現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較《今文尚書》多16篇)和東晉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較《今文尚書》多25篇)。
通行的《十三經註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
3、《禮記》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
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
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4、《周易》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5、《春秋》
《春秋》是由魯國史官記錄大量當時本國諸侯,大夫,國人等失禮非禮之事;魯國史官也會收集其他諸侯國公侯大夫等失禮非禮之事,會記錄諸侯國公侯間大夫等間書信內容,比如晉叔向與鄭國子產關於鑄刑書的書信,其中記錄了齊國史官因為保持真實記錄而被殺掉的事件等等;
在每一季的開始,一般要寫「春」到「冬」四季的季節。古時歷法先有春秋,後分冬夏二時。因此把國史記載叫做《春秋》,這可能是「春秋」作為史書名的來由罷。
現存《春秋》,從魯隱公記述到魯哀公,歷十二代君主,計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傳》和《穀梁傳》載至哀公十四年止,為二百四十二年,《左傳》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魯國史書的原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書五經
⑼ 四書五經是什麼
「四書五經」是指「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書名單:《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名單:《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部作品。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分別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⑽ 四書五經是指什麼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