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博愛是什麼意思
博愛就是廣博的愛,是平等的愛,是沒有等差的、沒有級別的愛。在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都提出博愛。如英國的《人權宣言〉等都提到。中國的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也提過博愛。
不過,中國人的愛並不是博愛,中國人的愛是有等差的、有級別的,是等差之愛。我們先想到的是身邊的親人、親戚,由愛親人而後把愛延及到周圍的人,廣而博之,然後才是博愛。所以說,中國人的愛還是博愛。中國人很難接受博愛。這是由我們的國家的文化傳統決定的。我們也沒必要厚非。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的人,能是博愛之人嗎?所以,只要我們心存愛。愛親人、愛朋友、愛天下所有的人。
⑵ 博愛是什麼意思
博愛指普遍地愛世間所有的人。
拼音:bó ài
示例:作家最喜歡寫的一個主題是人類的博愛。
近義詞:泛愛
反義詞:偏愛
(2)博愛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
泛愛 [ fàn ài ]
博愛。
許地山《無法投遞之郵件·給琰光》:「啟芳說我是泛愛者,勞生說我是兼愛者,但我自己卻以為我是困愛者。」
反義詞
偏愛 [ piān ài ]
在幾個人或幾件事物中特別喜愛其中的一個或一件。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三仙姑卻和大家不同,雖然已經四十五歲,卻偏愛當個老來俏。」
⑶ 博愛的意思
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是:對人類普遍的愛。
「博愛」一詞,最早是法國大革命前的思想家提出的,是法國1789法國大革命的三大口號——「自由、平等、博愛」之一,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價值觀念之一。「博愛」的本意總的來說是,人類的愛是超越階級和種族等界限的,因而是應該不分階級、不分種族的,因此人類應該互助友愛。
但是,這只是一種理想主義的理論而已,實際上,真正的博愛並沒有隨著法國大革命的成功而得到實現。因為,就算是「博愛」一詞的創造者,他們的思想里也是有著階級性和種族性的,因此在他們的思想里,他們「愛」他們覺得比他們卑微的階級、卑微的種族的人,是一種施捨。
一切貌似美好的理論都是不能只看錶面的,得看這些理論的前提,否則,這個世界早就已經是天堂了。就如孔子說過的「仁者愛人」,實際上也並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孔子的理論的前提是「禮」,也就是制度,等級制度!所以孔子的愛是分等級的,所謂「仁者愛人」,「仁者」的愛也是一種施捨而已。
所以,不要把「博愛」之類的詞想像得太美好,看看身邊的世界你就知道了。
當然,現在說「博愛」的時候,用得最多的並不是其原來的意思了,而是被一些近於猥褻的人,用來指同時喜歡多個異性。也就跟「同志」被用來指同性戀者有異曲同工之處。
⑷ 博愛是什麼意思含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博愛,即泛愛—切人。作為一種愛人和濟世的思想,我國古已有之。墨子提出「兼愛」口號,要求人們「愛無差等」、「遠施周遍」,這就是博愛;《論語》中也有「汜(泛)愛眾而親仁」之說,泛愛,也就是博愛之義;三國時曹植詩中有「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的話,就直接說出
了博愛這個詞兒。唐代韓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還把博愛進一步與「仁」直接聯系起來,提出「博愛是謂仁」的觀點。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種推己及人的愛人思想也是博愛。白居易:「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溫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相比而言,杜甫是自己的茅屋被風刮壞而想到無屋庇身的「寒士」,白居易則是自己在寒冬中有裘可穿而想到無裘禦寒的「寒人」,他似乎更接近「慈善」的含義……
博愛,包含著惻隱與悲憫。惻隱雖然只是憐憫人之痛苦一面,卻是普遍地博施於所有世人。因此,一種悲憫的胸懷既是博愛之緣起,又可以說是博愛之本。博愛,是普照的陽光,是遍灑的春雨,讓人間充滿溫暖。博愛,又是一種寬容。她用理解、尊重、關心來對待別人、看待萬物,她體現了人道主義的人文精神。
⑸ 博愛的含義
博愛的含義
1、根據著名語言大師呂淑湘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
博愛,是對全人類的廣泛的愛!
2、最簡單的對博愛的定義就是"對其他人有一種熱忱的心,去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的人"
3、博愛就是廣博的愛,是平等的愛,是沒有等差的、沒有級別的愛。
4、博愛,包含著惻隱與悲憫。惻隱雖然只是憐憫人之痛苦一面,卻是普遍地博施於所有世人。因此,一種悲憫的胸懷既是博愛之緣起,又可以說是博愛之本。
5、博愛就是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管幹什麼都為他人想。就是經常照顧他人的感受,對所有人一視同仁 。博愛,即泛愛—切人。走火入魔以後就是……都不愛
6、《紅》應該放在最後一部,實際也是這樣做的,電影通過女模特和退休法官之間的相遇經歷,(他們相遇的起因就充滿博愛這個主題)講述了如何包容博愛你身邊的人,而片尾,輪船失事,被救起三部片子里的全部主人公,也暗示了主人公們都被博愛拯救到了人生的彼岸。 三部片子里,都有一個小細節:都有一個老得不成樣子的老婦,費勁的朝回收垃圾箱塞一個廢玻璃瓶,卻只有第三部的女主人公幫助她,這一點也向觀眾暗示了博愛的主題
7、當你出自真心覺得他人需要幫助,而且毫無目的的去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是博愛,無私的將自己坦白的呈現在一個不相識的人面前的時候,就是博愛.
8、博愛就是不論是好的人還是壞的人,不論是美的人還是丑的人,不論是有地位的人還是沒有地位的人,不論是聰明的人還是愚笨的人,不論是有文憑的人還是沒有文憑的人,不論是要飯的人還是不要飯的人,不論是老年的人還是年輕的人,不論是健康的人還是不健康的人,不論是殘疾的人還是不殘疾的人,不論是白的人還是黑的人,不論是男的人還是女的人,不論是國內的人還是國外的人,不論是本民族的人還是外民族的人,不論是本宗教的人還是外宗教的人,不論是自己家的人還是非自己家的人,不論是統治的人還是被統治的人,不論是地球的人還是外星的人,不論是對你好的人還是對你不好的人等等等等都愛。
由此可見,博愛就是愛沒有限制,而沒有限制,不就是無限嗎?而無限又是什麼呢?無限不就是自由嗎?所以我認為博愛與只有是統一的,要自由也就是要博愛,要博愛,也就是要自由。人類爭取博愛的運動實際上就是爭取自由的運動,人類爭取自由的運動,實際上就是爭取博愛的運動。
而不論什麼人都愛不就是不偏嗎?而不偏是什麼呢?不偏不就是公正嗎?所以我說博愛、無限、自由、公正這些都是統一在一起的。
人類所以不自由,就是因為不博愛,就是因為偏愛,也就是因為不公正,所以人類處處受到限制。
那麼如何進入博愛的社會呢?首先,就必須沒有私有財產。因為有了私有的財產,人們就會更加重視自己的財產,而不是別人的財產或社會的財產,這樣如何公正、如何博愛呢?又要自己的財產,又要博愛是不行的,一仆不能有二主。其次,必須沒有家庭。因為如果人類分成家庭,那麼人就會更愛護自己家庭的人,而輕視其他家庭的人,這樣如何公正、如何博愛呢?又要家庭,又要博愛是不行的,一仆不可有二主。
總之我們人類必須進入一切歸社會所有的天下一家的社會才行。這樣我們人類也就進入了一個博愛的、自由的、公正的社會了。我想這個社會也許就是人類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吧。
9、愛得博大精深,才是博愛。
⑹ 說一個人博愛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這個人心中充滿愛,普遍地愛世間所有的人。
引證:現代·孫中山 《軍人精神教育》:「博愛雲者,為公愛而非私愛,即如『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示例:大地啊,你是多麼平反而有多麼偉大,你用你的博愛征服了無數的人們,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像你一樣無私奉獻。
(6)博愛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博愛的反義詞:偏愛、偏心
一、偏愛[ piān ài ]
在幾個人或幾件事物中特別喜愛其中的一個或一件:在國畫中,他~寫意畫。
現代·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 三仙姑 卻和大家不同,雖然已經四十五歲,卻偏愛當個老來俏。」
二、偏心[ piān xīn ]
偏向一方面;不公正:~話。對待學生不能~。
現代·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三十章:「皇上到底偏心 朱 家的人,放著眾多極富的親王不問,卻在幾家皇親的頭上打算盤!」
⑺ 什麼是博愛
博愛, 廣泛地愛一切人。《孝經·三才章》:「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 三國 魏 曹植《當欲游南山行》:「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 宋 歐陽修 《乞出表》之二:「臣聞愚誠雖微而苟至,可以動天;大仁博愛而無私,未嘗違物。」 孫中山 《軍人精神教育》:「博愛雲者,為公愛而非私愛,即如『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博愛,是對全人類的廣泛的愛!
博愛是一種特殊的愛,很無私的愛,因為愛的對象是全人類,所以程度上絕對不會是像「愛情」的「愛」一樣!
博愛是要人與人之間有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那麼最基本的條件是「人人平等」「有一顆熱忱的心」但是,博愛的「愛」是有程度限制的,因為這種愛因為范圍的廣泛,所以只能是一種「泛泛的愛」最簡單的對博愛的定義就是「對其他人有一種熱忱的心,去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的人」。
博愛,既是無私的,又是廣大的。既能把這種愛給予親人,給予朋友,也能把這愛給
孫中山的「博愛」
予不認識的人。甚至是在平時反目的敵人遇難的時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
愛是能讓人心胸廣大的,既然心中有了愛,再暴躁的人也會在愛的感召下變得柔情似水。百煉精鋼都能化為繞指柔,可見愛的力量是多麼偉大。然,這種愛並不是濫施濫愛。博愛乃為仁者之愛!
有人說博愛是舶來品,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其實在中國戰國時代墨家就有「兼愛」的論述;唐代的韓愈有「博愛之謂仁」的說法。我們使用這個概念一定要既有繼承學習又有發展創新,使其賦予時代精神。博愛是以愛人為基礎,包括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愛生命、愛人類的生存環境、愛大自然、愛人類的勞動創造、愛文明進步、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從人類的發展來看,提出和明確博愛的思想,是人類成熟的表現,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因此,理所應當的要成為教育的,特別是基礎教育的指導思想。
博愛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懷,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對成長中的兒童少年,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大量歷史與現實充分證明,只要有適宜的成長環境,每位兒童少年都能健康發展成為人才。
博愛是人與人交流,共存的保障,是世界和平、發展的中心議題。因此,它應是公理,是共同的信念,不只是解決「何以為生」,而是解決「為何而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問題。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憲法》對公民的要求,是公德,是每個公民都應自覺做到的。而博愛是其原動力,它可以讓每個人對遵守公德有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因為博愛是人生活的哲學、崇高的信念,是人的思想、言論、工作、活動的指南,可以把「五愛」由有意識的行為變成無意識的習慣。如果「慎獨」是對人自律自省的重要標志,那麼博愛是在很多情況下不需要剋制自己的自由,這是一種持久的真情、理性和道德的力量。
博愛要求每個人都能明確自己的責任,主動自覺地投入這場非常的斗爭———2003年的「非典」時期完全顯示了博愛的深刻內涵和無比的力量。
博愛是一種寬容,不少人都把「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作為座右銘,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聖賢也應「一分為二」。所以要容納和善待所有的學生,接受每一位成長和發展中的兒童少年。要善於體諒、理解有過錯或不良行為的學生。所以出現過錯,問題原因不全在學生自身,常常是成長環境使然,可以通過環境的改變和認識的改變逐漸得到解決。要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子女的教育,讓貧困家庭、流動人口、不完整家庭的子女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有平等的競爭起跑線,這是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這一要求應該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人們常常利用科學地評價發揮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這就需要在關愛的前提下對評估對象有全面細致的了解。能發現他們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閃耀點,看到其積極的態度,挖掘其潛力,給予表揚和鼓勵,找准時間、場合,讓評估起到正效應,並可以長期起作用。出於對學生愛心和責任心,要少用橫比,多用縱比,激勵要常用,但同時要慎用。
博愛是實際行動,是教育者的模範行為,通過教師的眼神、表情、語言、聲調、動作來體現,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概莫能外,這些發自內心的虔誠尊重和珍愛,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靠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堅守的博愛氛圍,造就有博愛精神的新一代。
博愛是一種價值觀,基礎教育階段中要著眼學生的發展,遠離「篩選」和「甄別」,人的潛能只有在和諧的環境中釋放發展,創設適合每一位兒童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讓他們能互相交流、砥礪,能各展所長,讓學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樹立信心和理想,這里沒有岐視沒有壓抑感。競爭是促上進的手段,不是所謂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
博愛是耐力和毅力,兒童少年成長是個過程,是量的積累也可能出現反復,因此要持之以恆,堅韌不拔。
博愛是奉獻,要戰勝自私、小集團主義,也要超越人類中心主義,把道德范圍向自然界擴展,不向環境透支,不向後代舉債,面向未來,這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目標。
總之,博愛是一種崇高的愛。
⑻ 博愛什麼意思
博愛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廣泛地關愛所有人。
博愛一詞的出處:《說苑·君道篇》載師曠言雲:「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博愛是要人與人之間有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那麼最基本的條件是「人人平等」「有一顆熱忱的心」但是,博愛的「愛」是有程度限制的,因為這種愛因為范圍的廣泛,所以只能是一種「泛泛的愛」最簡單的對博愛的定義就是「對其他人有一種熱忱的心,去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