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赤道是什麼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6378.2千米,赤道周長40075.7千米。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赤
⑵ 赤道是什麼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其半徑為6378.2km,周長為40075.02千米。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同時,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1]
中文名
赤道
外文名
equator
半徑
6378.2 km
周長
40075.02 km
標志
地球分成南北半球的標志
簡要介紹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也是地球上的零度緯線。一年當中,赤道有兩次太陽直射,所以赤道地區屬於熱帶,終年天氣炎熱,氣溫很高。赤道的圓心與地心是重合的,它也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圈,全長4萬多千米。
共5張
赤道
赤道穿過了加彭、剛果、扎伊爾、烏干達、肯亞、索馬里、馬爾地夫、印度尼西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巴西等許多國家。在這些國家,人們用不同的標志來表示赤道線。例如,在剛果,人們用許多沿直線排列的小石柱表示赤道線,這些小石柱叫赤道樁。
據說在700多年前,厄瓜多首都基多城的市民就知道,基多城附近是太陽一年兩次來往於南、北半球所經過的地方,他們稱這里為「太陽之路」。後來,科學家證實了這一說法,市民們就在基多市郊外修建了一座赤道紀念碑。紀念碑高10米,碑身四面刻有表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字樣。碑頂放著一個石刻地球儀,地球儀中間有一條標志赤道位置的白線,一直延伸到碑底的石階上,這就是地面的赤道線。[2]
地貌氣候
赤道為低氣壓區,由赤道兩側吹向赤道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驅動赤道南北兩側的海水由東向西流動。北的稱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稱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達大洋西岸時,受陸地阻擋,其中一小股回頭向東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的緯度流去,至中緯地區受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流。當它們到達大洋東岸時,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構成極地環流。
共3張
紅色是赤道逆流
赤道經過的行星級地貌: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赤道經過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赤道經過的大陸: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
島嶼(群島):巴都群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哈馬黑拉島、馬爾地夫群島、吉爾伯特群島、萊恩群島
赤道穿過的氣候區: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氣候
活動於赤道的天氣系統:兩信風帶、赤道西風帶、赤道輻合帶等
赤道穿過的河流、湖泊:非洲:剛果河、奧果韋河、朱巴河、維多利亞湖;南美洲:亞馬遜河;亞洲:卡普阿斯河
赤道經過的海:幾內亞灣、赤道海峽、明打威海峽、望加錫海峽、托米尼灣、馬魯古海、哈馬黑拉海
國家城市
赤道經過的國家:印度尼西亞、諾魯、吉里巴斯、厄瓜多(以赤道命名的國家,Ecuador,是西班牙文)、哥倫比亞、巴西、加彭、剛果 (布)、剛果(金)、烏干達、肯亞、索馬里、馬爾地夫。
赤道和本初子午線穿過的國家和地區
赤道附近的著名國家和城市:基多、利伯維爾、內羅畢、新加坡。[2]
赤道紀念碑
赤道紀念碑
赤道紀念碑分為新舊兩座,舊碑位於聖安東尼奧鎮,在厄瓜多首都基多城以北24公里處。它三面被崇山峻嶺環抱,海拔2483米。這座赤道紀念碑高約10米,用赫紅色花崗岩建成。碑身呈正方形,四周刻有醒目的E、S、W、N 四個英文字母,分別表示東、南、西、北4個方位。碑面上鐫刻著西班牙碑文,以紀念那些對測量赤道、修建碑身做過貢獻的法國和厄瓜多的科學家。下端刻著「這里是地球的中心」的字樣。碑頂是一個大型的石雕地球儀,安放的方向是南極朝南,北極朝北。地球儀的中腰,從東到西刻有一條十分清晰的白線,代表赤道線。它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階上,赤道實際環球一周為40075.13公里,從這里可把地球劃分成南北兩個完全相等的半球。厄瓜多人稱這紀念碑為「世界之半」。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陽從赤道線上經過,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相等。這時,厄瓜多人總要在此舉行盛大的迎接太陽神的活動,感謝太陽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來這里參觀的遊客們都喜歡在石階上,兩腳平踏在白線兩邊,攝影留念,以顯示自己是腳踏兩半球的人。
1981年,在這座舊碑附近的埃基西亞爾谷又新建了一座赤道紀念碑,落成於1982年8月9日。其外形與舊基本相同,但比舊碑大3倍:高30米,直徑4.5米,重4.5噸。碑的東西面寫著:西經格林尼治78°27'8″,緯度0。紀念碑里修建了電梯,碑頂設有望台。在紀念碑前方,有一條石砌的長長的通道,通道兩旁矗立著一些石雕群體。凡是到基多旅遊的人,都領到管理部門簽發的一張證書,以明其某年某月某日曾到南北半球的界線一游。
另外,索馬里赤道紀念碑位於索馬里南部碼口城市基斯馬尤以北60米處。它是一座3米高的水泥建築物,頂端裝有地球儀和一根東西向的針,作為赤道線的標志。[3]
相關數據
赤道長度: 40,076km
子午線長度: 40,009km
極半徑長度: 6,356.8km
赤道半徑長度: 6,378.2km
扁率: 1/298
面積:510,000,000k㎡
平均半徑長度: 6,371km
體積:1,083,230,000,000km3
總體來看,從兩極到地球中心的距離為6,356.8km,比從赤道上到地球中心的距離6378.2km短21.4km。扁率為1/298。赤道一帶稍微凸出,赤道本身也有點扁,南北半球也不對稱,加上表面凹凸不平,應該說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不過由於地球體積龐大,這些表面的起伏和整體比起來仍極其微小,所以在太空中看,仍是一個圓球。但如降到低空,透過大氣和海洋,這時看到的固體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猶如一個干皺的蘋果。
古代解釋
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現代天文學稱為天球赤道。
《漢書·天文志》:「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
《後漢書·律歷志下》「黃道去極」劉昭注引漢張衡《渾儀》:「赤道橫帶渾天之腹,去極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
《書·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唐孔穎達疏:「正當天之中央、南北二之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
⑶ 地球的赤道是什麼,請說明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6,378.2km,赤道周長40075.7km。
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赤道經過的行星級地貌: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赤道經過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赤道經過的大陸: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島嶼(群島):巴都群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哈馬黑拉島、馬爾地夫群島、吉爾伯特群島、萊恩群島
赤道穿過的氣候區: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氣候
(3)赤道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
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地層、岩石、構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
將地球歷史劃分為:地球形成時期、地殼形成時期、進入太陽系前時期、進入太陽系時期、地月系形成時期、新生時期,見下表。
赤道是物種的製造廠。與其他未能這么幸運地享受到這一地理位置優勢的物種相比,赤道動物簡直是生活在一個近乎完美的環境中,無論從溫度、濕度還是從可獲取的食物來看,都是如此。生活在這片樂土上的唯一不利因素,就是要與地球上半數以上的物種分享資源!
在赤道,動植物比其他地方的動植物長得更快、更大,而且外形更怪異。赤道地區的陽光是地球上最強勁的能量。由於這里的陽光使海洋大量蒸發,這種沖擊會在這樣一個大范圍中形成濕度柱,進而形成風和潛流,而風和潛流隨後會最終給位於異常遙遠的地方的生命提供能量。
⑷ 什麼是赤道
赤道是指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是南半球、北半球的分界線,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同時,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赤道是指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是南半球、北半球的分界線,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同時,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⑸ 赤道是什麼意思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6378.2千米,赤道周長40075.02千米(24901英里)。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
一年當中,赤道有兩次太陽直射,所以赤道地區屬於熱帶,終年天氣炎熱,氣溫很高。赤道的圓心與地心是重合的,它也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圈,全長4萬多千米。
赤道穿過了加彭、剛果、扎伊爾、烏干達、肯亞、印度尼西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巴西等許多國家。在這些國家,人們用不同的標志來表示赤道線。例如,在剛果,人們用許多沿直線排列的小石柱表示赤道線,這些小石柱叫赤道樁。
(5)赤道是什麼擴展閱讀
赤道穿過的氣候區: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氣候。
活動於赤道的天氣系統:兩信風帶、赤道西風帶、赤道輻合帶等。
赤道穿過的河流、湖泊:非洲:剛果河、奧果韋河、朱巴河、維多利亞湖;南美洲:亞馬遜河;亞洲:卡普阿斯河。
赤道經過的海:幾內亞灣、赤道海峽、明打威海峽、望加錫海峽、托米尼灣、馬魯古海、哈馬黑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