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
寒衣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寒衣節是每年農歷的十月初一,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將暖
2.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
寒衣節是農歷十月初一。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
農歷十月一是進入寒冬後的第一天,古時有授衣,祭祀,開爐等習俗,提醒人們注意寒冬要來了。這一天,婦女們要拿出棉衣,送給在遠方戍邊,服徭役的親人,在為親人送去寒衣的同時,逐漸發展為祖先,亡人也一並送去過冬寒衣。
歷史沿革
寒衣節相傳起源於周代,時間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節日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間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寒衣節標志著嚴冬的到來,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3. 寒衣節是什麼節起源於周代的“十月朝”
我國傳統祭祀節日中的 寒衣節 ,在每年農歷的十月初一。寒衣節起源於周代的「十月朝」。也叫「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那麼寒衣節為什麼也稱為「十月朝」呢?下面就隨我一起學習了解一下吧。
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農歷十月初一,俗稱:「十月朝」,是繼「清明」、「中元」以後的又一「鬼節」。
亦稱「十月朔」。在農歷十月初一日。秦代統一中國後,改以建亥之月為首,夏歷的十月一日相當於秦之元旦。宋代於立冬日外,更重視此節。本《詩經。豳風。七月》:「九月授衣」之義,朝廷在此日有賜衣之制,士民祭掃祖先墳塋,多燒紙剪冥衣,故明清時又稱「燒衣節」。北方天寒,以此日始用爐火,稱「開爐」。
農歷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叫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但和清明節、中元節不同的是,除以燒的形式為死去的亡靈送紙錢外,因為正逢進入寒冬季節的第一天,由生者的禦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傳統的寒衣節還要送去五色紙做的寒衣,以表達後人對亡者的紀念。
祭拜活動:准備供品
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台收拾干凈,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進行拜祭
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於圈內,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念叨:「某某呀,你活著時辛苦操勞,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開寶馬,風風光光,氣死閻王!」生怕親人在陰曹地府過不上好日子。
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結束語】以上,就是那些相關寒衣節「十月朝」的內容。不知道有沒有幫到大家呢?
4. 寒衣節的節日風俗是什麼
01 寒衣節,送寒衣,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農歷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歷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歷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農歷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中國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十月一日,婦女忌出行。中國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蕎面、莜麵。
5. 寒衣節的來歷是什麼 寒衣節的來歷故事
導讀:寒衣節是一個祭祀節日,在每年農歷的十月初一,人們會在這一天給亡人送寒衣,讓親人感受到溫暖,感受過冬的意義。那麼,關於寒衣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呢?寒衣節的來歷是什麼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寒衣節的來歷故事,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寒衣節的來歷是什麼
寒衣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祭祖節日,相傳它起源於周朝時期,關於寒衣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有說它是從迎冬禮演變而來,有說它起源於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在寒衣節這天,人們會准備貢品、祭拜祖先、燒寒衣。
關於寒衣節的由來有很多中說法,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從先秦時期的迎冬禮演變而來的,還有的認為它起源於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講它起源於商人的營銷手段。
在寒衣節這一天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它們主要都是准備貢品、祭拜祖先、燒寒衣。這個節日還代表著冬天的到來,這也是燒寒衣——給先祖送寒衣過冬的意義所在。
寒衣節的來歷故事
1、寒衣節脫胎於先秦迎冬禮儀
根據《禮記·月令》的記載,農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並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但是已經死去的人怎麼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
2、朱元璋寒衣節「授衣」
農歷十月在古代正是稻穀收獲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相傳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時為了彰顯自己順應天時,在農歷十月初一這天上早朝的時候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獲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所以南京有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在古代人們也將冬衣捎給邊疆的將士,或者外地經商的商人、外出求學的遊子。表達人們之間的牽掛和關懷。
3、孟姜女送寒衣
這個典故想必家喻戶曉,咱們這里就簡略介紹一下,秦朝有江南孟、姜兩家,江家有女取名孟姜女,而其夫則為范杞良。結果在新婚之夜丈夫被抓去北疆修長城。
這一分別就是陰陽兩隔。孟姜女找到長城處得知丈夫已死,硬生生將長城八百里長城給哭倒了,這么想來也挺厲害的。至於事後怎樣不必多說,總之孟姜女尋夫送寒衣這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於是乎送寒衣的習俗也從此流傳了下來。
除了這些典故故事之外,也不排除商人促銷的嫌疑,就像每逢祭祖時節要給逝去的人燒紙錢一樣,記得小時候在上墳的時候看見很多人不僅燒紙錢、燒衣服,還有燒冰箱、燒轎車的做法,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這些商人做不到,在古代也是如此,小轎、紙人假奴婢,只要你肯花錢就應有盡有。
在「寒衣節」這一天,不僅僅是祭祖這是提醒生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霜降」剛剛過去,溫度越來越低,在寒衣節之後一個多星期便接近立冬,北方地區可能會迎來一波快速的降溫過程,哪怕是南方也需要多添些衣物,畢竟在季節轉換的時候最容易感冒發燒,一旦不小心染上了感冒,那滋味誰試誰知道。
如果家裡有小孩兒的朋友更要注意,孩子免疫力弱,時逢換季切莫不當真,一定要多給孩子穿些衣服。
6. 寒衣節是哪一天
寒衣節已有數千年歷史,那寒衣節具體指的是哪一天呢?那麼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
明代對寒衣節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7. 十月初一寒衣節什麼意思 什麼是寒衣節寒衣節要上墳嗎
導讀:十月初一是一個節日,叫做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之一,那麼你知道十月初一寒衣節什麼意思?什麼是寒衣節寒衣節要上墳嗎?祭祀和上墳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人們想要祭祀就能想到上墳,下面和我一起去了解下吧。
十月初一寒衣節什麼意思
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這一天,人們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舊時,婦女們要親手縫制寒衣,送給遠方的親人。如親人已去世,就用紙做成寒衣,在這一天到墳前燒掉。
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什麼是寒衣節寒衣節要上墳嗎
寒衣節當天能上墳,但不是必須當天必須上墳。
細數一年內之上墳日,分別為清明節、農歷十月初一、臘月三十及正月十五。對於信奉「入土為安」的國人來說,墳是逝者安息之地,也是後人憑吊之處。臘月三十、正月十五上墳,是請老地老母(即老祖宗)一起回家歡歡喜喜地過年過節。而清明節、寒衣節上墳,為的是緬懷先人、抒發幽思。這兩個上墳日尚有「新墳」、「舊墳」之說。僅就寒衣節上墳而論,十月初一當天上舊墳,前一日上新墳(即親人亡故三年以內的墳)。老黃縣人習慣將十月初一上墳稱作「上月日墳」。
寒衣節上墳要注意什麼
1、不能為突然死亡的人(橫死的人)祭拜。
2、祭拜在祠堂中或牌位前,在這里的天魂可以時刻溝通到,則無論早晚都可以。
3、無祠堂無牌位,在少有人的路口(或路邊),僅有晚上能順利溝通到天魂,則僅在晚上祭拜。
4、在祠堂或牌位前祭拜時並無太多其他流程,上香三支,燒紙時呼喚祖先並許願庇佑家人即可。
5、在地上結界,畫一個不封閉有小開口的圓圈,讓先人能夠獲取祭拜福報;
6、先在圈外燒些紙,犒賞五方土地和虛空過往;
7、在圈內燒紙,請土地和虛空過往將這些福報帶給先人;
8、燒紙時可向祖先許願保佑。
寒衣節的由來
寒衣節是祭祀的節日,關於它的起源民間傳說有很多種。第一種是秦朝孟姜女哭長城,第二種是蔡倫大嫂的促銷手段,第三種是朱元璋的民間「授衣」,第四種是紀念放牛娃「紅豆飯」的傳說。
其中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有孟姜女哭長城。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可誰知到了長城之上卻知道自己的丈夫早就死於長城之上,她傷心欲絕,最終哭的感天動地,這種說法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起源於蔡倫大嫂的這種說法也很流行,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見蔡倫造紙有利可圖,就鼓動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學造紙。可誰知後來造了一屋子紙卻沒人買,後來蔡倫的大嫂就扮鬼,嚇的人們紛紛買紙,最後紙成功賣出去了。
江蘇有關於放牛娃的傳說。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染得通紅。人們見這一幕甚是震撼,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也紀念這種敢於抗爭的精神。
8. 寒衣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冥陰節」,「鬼頭日」等,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我國北方百姓祭掃祖先送寒衣的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實際形成不早於宋代。寒衣節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我國北方地區民眾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9. 寒衣節是什麼節日
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農歷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9)寒衣節是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風俗:
1、親手疊
十月一送的寒衣最好是自己親手疊,如果是修佛的人可以在疊紙的時候誦一些經咒,如《往生咒》、《消災吉祥神咒》、《七佛滅罪真言》、《幽冥咒》等。祈願先人早日離苦得樂。
2、樣式要做全
送寒衣時要把五色紙分別做成衣服、帽子、鞋子等種種式樣,最好還製作一些紙扎屋舍,瓦柱分明、門窗具備。
10. 什麼寒衣節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冥陰節」,「鬼頭日」等,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我國北方百姓祭掃祖先送寒衣的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實際形成不早於宋代。寒衣節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我國北方地區民眾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北方人燒獻民俗
關於寒衣節的由來,有人根據《禮記·月令》記,農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並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死去的人怎麼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於是便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不過這種觀點只能停留在推論上,因為有關北方地區民眾於十月初一"燒獻"、"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記載,直到宋代才出現於文人的以收錄北俗為主的風土記述中,如果說寒衣節是先秦時就形成的,那就很難對這么長一段時間內的記錄空白作出合理解釋。所以,也有人推斷寒衣節俗的形成不會早於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