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獨善其身什麼意思
獨善其身(dú shàn qí shēn),漢語成語,意思是修身養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現代也用來表示只顧自己好,不關心身外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趙岐註:「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⑵ 獨善其身是什麼意思
獨善其身。拼音是dú shàn qí shēn,意思是原指獨自修養身心,保持個人的節操。後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事哲學。出自《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 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養。現在也指只顧自己,缺乏集體精神。趙岐註:「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例句
1、獨善其身,明哲保身是個人主義的處世哲學。
2、他是個獨善其身的人,這樣的事難道他會站出來主持公道嗎?
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例:
1、中國人講究「獨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過自我的修煉來保持心靈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國傳統文化是內斂的、含蓄的。
2、人們往往安於支配、樂於支配,不需要太多的稜角,不需要有工作的創見,在個性上就提倡「修身養性」,「收斂身心」,「滅人慾」,「窮則獨善其身」。
(2)獨善其身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近義詞:
獨善吾身[ dú shàn wú shēn ]
釋義: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同「獨善其身」。
出處:當代·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這高天厚地之中發誓宣明:我只能離群索居,獨善吾身!」
例句:我們現在不能作獨善吾身的人。
二、反義詞:
見義勇為[ jiàn yì yǒng wéi ]
釋義: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翻譯:見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懦。
⑶ 獨善其身啥意思 獨善其身解釋
1、獨善其身,漢語成語。拼音是dú shàn qí shēn,意思是原指獨自修養身心,保持個人的節操。後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事哲學。出自《孟子·盡心上》。
2、《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趙岐 註:「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3、中國人講究「獨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過自我的修煉來保持心靈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國傳統文化是內斂的、含蓄的。
⑷ 獨善其身什麼意思
獨善其身,指修身養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現也指只顧自己好,不關心身外事。語出《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趙岐註:「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獨善其身」向來是個不夠好的詞兒。儒家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獨善其身是君子處境困難時的不得已之舉。在佛家看來,獨善其身是「自了漢」所為,和救苦救難的菩薩不可同日而語。在我所受的教育里,獨善其身頗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意思,簡直是貶義了。
【近義詞】自得其樂、潔身自好。
【相反詞】助人為樂、舍己為人、見義勇為。
⑸ 「獨善其身」是什麼意思
「獨善其身」指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⑹ 獨善其身是什麼意思
了解成語的意思,一般的辦法就是從其字意入手,然後進一步引申,可得到本意的同時,還能了解它的其他意思。那麼獨善其身是什麼意思?在句子表達當中是褒義還是貶義呢?⑺ 獨善其身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寓意
獨善其身,出自於《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即提醒人們,貧苦時不要喪失志趣,只有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堅守自我的人,才會生活得坦然。
⑻ 什麼叫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漢語成語。拼音是dú shàn qí shēn,意思是原指獨自修養身心,保持個人的節操。後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事哲學。出自《孟子·盡心上》。
中文名
獨善其身
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
外文名
maintain personal integrity ring chaotic times;pay attention to one's own moral uplift
注音
ㄉㄨˊ ㄕㄢˋ ㄑㄧˊ ㄕㄣ
出處
《孟子·盡心上》
快速
導航
成語用法
成語出處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趙岐 註:「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1]
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例
中國人講究「獨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過自我的修煉來保持心靈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國傳統文化是內斂的、含蓄的。
人們往往安於支配、樂於支配,不需要太多的稜角,不需要有工作的創見,在個性上就提倡「修身養性」,「收斂身心」,「滅人慾」,「窮則獨善其身」。
《晉書·忠義傳論》:「且 裒 獨善其身,故得全其孝。」
《北史·袁翻傳》:「 翻 名位俱重,當時賢達咸推與之。然獨善其身,無所獎拔,排抑後進,論者鄙之。」
《陳書·虞荔傳》:「 高祖 遺 荔 書曰:『……當今朝廷惟新,廣求英雋,豈可棲遲東土,獨善其身?今令兄子將接出都,想必副朝廷虛遲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1]
成語典故
原文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
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各國的君主嗎?我告訴你游說的態度:別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踐問:「怎樣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說:「尊崇德,喜歡義,就可以自得其樂。因此,士人失意時不失道義;得意時不離開道。失意時不失道義,所以自得其樂;得意時不離開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時,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時,修養品德以顯於世。失意時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時則拯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