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色即是空,是啥意思
1.佛經
佛經的《般若心經》是"色既是空"的真正出處,佛經雲:"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意思無非是超脫俗世之後,色即成了空無,什麼也不是,什麼也沒有了,所以最後空無也是色,是色的另外境界。影片取名為"Sex is Zero"(色既是空),卻充滿了青春大學生對性的渴望和好奇,以及自身性魅力的無限散發,有一種反諷的味道。
般若心經的原文及註解:
《般 若 心 經》
[唐]玄奘法師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香、聲、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色即是空」我簡單的理解就是:色即是虛無,虛無就是色。色即是空,指世上的色,慾望等都是虛幻的,空無的,等你真的視一切為空無,就發現虛幻就是和色一樣了。
就像你孜孜以求的某種東西,迷戀追逐到無葯可救的地步,但是歷經劫難後反思,其實你追求的只是一場虛幻,虛無,歡情過後,什麼都沒有,所謂色即是空。
看破紅塵之後,你明白空和色沒什麼區別,空不異色。你就安心的沉於你的「空」的哲學中。
所謂四大皆空
⑵ 「色即是空」的詞語解釋是什麼
讓人無欲無求,看淡凡事間
⑶ 色即是空什麼意思
出處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⑷ 色即是空什麼意思
色即是空是取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來四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簡單的說色是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而這些現象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空,是事物的本質。
⑸ 色即是空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這句佛經名言,包含著很深的哲學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們喜歡以此開玩笑,認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虛無或烏有.說和尚看破紅塵,把女人看做是虛無或烏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實色並非女色,空也非虛無烏有.要認識此言的真正含義,還得從佛教的基本教義說起.
佛教的教義,主要是所謂的"四諦",即苦、集、滅、道。苦、集二諦闡明人生的本質及形成原因;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具體地說:1、苦諦是人生在世看著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種苦,以及無數的煩惱。2、集諦是對造成痛苦和煩惱的原因的分析,認為宇宙萬物及現象不能獨立存在,而是由多種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那所有實體便沒有單獨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稱為「諸法無我」,並且認為,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稱為「諸行無常」,這便是空的主要內容。3,滅諦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盤。達到熄滅人生苦難煩惱,超越生死輪回。(注意,超脫生死並非等於是輕生,佛教是看重生命的)4、道諦便是通往涅盤之路。方法歸納為「戒、定、慧」。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來四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簡單的說色是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而這些現象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空,上面說到是產生現象的多種因素和緣由,是事物的本質。比如說,一篇文章要呈現在讀者面前,首先需要人的思想,紙筆,及傳媒工具,不能單獨成立,說白了,文章這種表象就是「色」,而產生這種「色」的因緣,諸如人的思想、紙等便是「空」,人如果不想寫文章,或沒有紙筆等這種空,便不會產生文章這種「色」而我們的每個人的個體也信賴於父母的因素,以及所看所想所食的種種關系而成立的。所以,色非女色男色,空也非虛無烏有。色即是空,讓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系,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緣由關系及多種因素合成的最好說明。
只有認識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才能讓人行善並以自身個體的德性度人,並真正關心世間萬物,以自身的身體力行,通過「道諦」的「戒、定、慧」達到超脫解除苦難煩惱。而這種力行過程中,佛教還注意到「悲」,所謂大慈大悲大概相當於儒家的「仁」,總的說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勸人向善的基礎。
⑹ 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
【釋義】,色法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色法,除了空性以外沒有什麼色法,除了色法以外也沒有什麼空性。
【出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屬於佛教術語,世親釋四卷十九頁雲:若取遍計所執自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遍計所執色無所有,即是空性。此空性,即是彼無所有。非如依他起與圓成實不可說一。
【造句】
為追求性的陰陽平衡,結果導致有錢沒錢的男女都想要性,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一個佛教名言。在這一節我們要去發現它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信內大談學問、詩詞歌賦、《史記》、《漢書》、諸子百家,東抄西襲,甚至於拉扯至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觀自在菩薩,行身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若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出自哪個典故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意思是指表象為空,外在為空。
色,外在、表面、現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指表象為空,外在為空。進一步解釋,外在為空,表象為空,內在為本,實質為本,看人看事物遇到迷茫迷惑時,去看本質看內容,從而不被表面與現象所迷惑所困擾,看人看本質,看問題看本質。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義理。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簡單的說,色是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和現象,而這些事物和現象是由因緣聚合產生,空是事物的本質,有從空中生。
(7)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關思想:
三論宗認為世間、出世間萬有諸法,都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生,叫緣起;離開了眾多因緣事物就不存在,叫性空。把緣起和性空統一起來,就是中道。為了闡明這一理論,三論宗設立了真俗二諦和八不中道等義。從俗諦說事物在緣起上是有,從真諦說諸法在本性上是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性空,真諦俗諦圓融不二,就是中道。三論宗所依據的是般若學,般若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思想,它的最主要的真諦就是「空」的理論。世人之所以沉迷三界六道,頭出頭沒,長劫輪回,就是因為迷於現象的有,而不能打開慧眼洞透幻象,看到它本性的空。
迷於幻象,就是執迷不悟的凡夫眾生;看到空性,就是破迷開悟的諸佛菩薩。凡夫眾生是「凡所有相,抱住不放」,如蠅逐臭,如蛾投火,如渴鹿乘陽焰;諸佛菩薩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乘著般若之舟,渡過生死大海,直達涅槃彼岸。
⑻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中的四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這四句都是重復句,也就是說:色跟空是一樣的,空也就是跟色一樣的。色也就是空,空也就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第一個「色」是指色相的意思,也就是紛繁蕪雜的大千世界,在佛經里,一切的色相皆為空。第一個「空」是無常的意思,是說世間的一切不常住。所以「色即是空」是說世間一切皆幻象。第二「空」是指心空,也就是心中無執著、滿身皆善念,第二個「色」是指「真色」的意思,說的是「美妙窮盡語難訴」的美好世界。所以「空即是色」說的是見性明心返故鄉。因而,這句話的意思是:世間一切皆幻象,見性明心返故鄉
在佛教中,[色]與一般大眾所聯想到的女性一點關系都沒有。他的含義非常豐富!
佛教中的色,含有形狀和變化之意,並且沒有恆久不變的指揮他的主宰。所以說空!
⑼ 「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來四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簡單的說色是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而這些現象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空,上面說到是產生現象的多種因素和緣由,是事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