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逶迤的意思是什麼
逶迤
逶迤(wēi yí)是指蜿蜒曲折、拐來拐去。出自於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蛇山逶迆東去。」五 嶺 逶 迤 騰 細 浪 — — 《七 律 · 長 征》 毛 澤
B. 「逶迤」是什麼意思讀音是什麼
意思: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讀音:[wēi yí]。
C. 逶迤什麼意思
釋義:<書面語> 形容道路 、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示例: 匍匐逶迤。——《文選·劉峻·廣絕交論》 五嶺逶迤騰細浪——《七律·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組詞:群山逶迤 近義詞:崎嶇、蜿蜒、委蛇
D. 逶迤的意思
彎曲的蛇。
逶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 wēi yí ,古時為「委它」。委,曲也;它,蛇也。即如彎曲的蛇,所以後人也有寫作「逶蛇」、「委蛇」。
現用來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蜿蜒曲折。
詳細介紹:
1、曲折綿延貌
示例:《淮南子·泰族訓》:「河以逶蛇故能遠,山以陵遲故能高。」
2、曲折行進貌
示例:《楚辭·遠游》:「方螭蟲象並出進兮,形蟉虯而逶蛇。」蛇,一本作「 迤 」。
3、舒展自如貌
《楚辭·遠游》:「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逶蛇。」 王夫之通釋:「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
E. 七律長征中的逶迤是什麼意思
《七律·長征》中的「逶迤」意思是蜿蜒曲折,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逶迤」用來修飾長征時的艱難,襯托後面的「騰細浪」,藉以強調紅軍對困難的蔑視,反襯出紅軍的壯舉。
原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作者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F. 逶迤的拼音
逶迤的讀法是wēi yí(聲母:w,y;韻母:ei,i;聲調:陰平,陽平)。
逶迤的意思:
1、曲折綿延貌。
2、曲折行進貌。
引證: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六回:「這里賈芸隨著墜兒逶迤來至怡紅院中。」
3、指曲折的情節。
引證: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十篇:「然選事則新穎,行文則逶迤,固仍以傳奇為骨者也。」
逶迤的近義詞:
一、蜿蜒
釋義:蛇類行走的樣子,也有曲折延伸的意思。
引證:冰心《斯人獨憔悴》:「忽然一縷黑煙,津浦路的晚車,從地平線邊蜿蜒而來。」
二、崎嶇
釋義:地面高低不平的樣子。有時也比喻人生艱難。
引證:峻青 《鄉音》:「這二把手小車,在這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走著,發出一陣陣刺耳的尖叫聲。」
G. 逶迤是什麼意思啊
基本信息
詞語:逶迤,亦作「 逶迆 」、「 逶蛇 」。 逶迤山脈
拼音:wēi yí 釋義:<書 面 語> 形 容 道 路 、山 脈 、 河 流 等 彎 彎 曲 曲, 延 續 不 絕 的 樣 子 。 組詞:群山逶迤 近義詞:崎嶇、蜿蜒、委蛇
示例
匍匐逶迤 。 — — 《 文 選 · 劉 峻 · 廣 絕 交 論 》 五 嶺 逶 迤 騰 細 浪 — — 《 七 律 · 長 征 》 毛 澤 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編輯本段詞語釋義
基本解釋
[winding;meandering] 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山路逶迤匍匐逶迤。——《文選·劉峻·廣絕交論》 逶迤退食。——《後漢書·楊秉傳》 五嶺逶迤騰細浪。——毛澤東《長征》
詳細解釋
1.曲折綿延貌。 《淮南子·泰族訓》:「河以逶蛇故能遠,山以陵遲故能高。」《文選·揚雄<甘泉賦>》:「梁 弱水 之濎濙兮,躡 不周 之逶迆。」 李善註:「迆,音移。」 呂向 註:「透迆,長曲貌。」迆,一本作「 蛇 」。 唐 盧綸《與從弟瑾同下第後出關言別》詩:「雜花飛盡柳陰陰,官路逶迤綠草深。」《水滸傳》第七二回:「逶迤按 吳 楚 之邦,延亘接 齊 魯 之境。」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 蛇山 逶迆東去。」清 湯之旭 《尹思袁公(袁任)墓誌銘》「當司馬公(袁可立)在前明時,宦歷中外,既負士大夫重望,逮乞休歸田,築別墅、池林、山榭,逶迤十餘里,不絕名花美石,極一時之勝。」 毛澤東 《長征》詩:「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2. 曲折行進貌。 《楚辭·遠游》:「方螭蟲象並出進兮,形蟉虯而逶蛇。」蛇,一本作「 迤 」。《史記·蒙恬列傳》:「於是渡 河 ,據 陽山,逶蛇而北。」 宋 王安石《陰山畫虎圖》詩:「逶迤一虎出馬前,白羽橫穿更人立。」《紅樓夢》第二六回:「這里 賈芸隨著 墜兒 逶迤來至 怡紅院中。」朱德 《寄東北諸將》詩:「南人北去自逶迤,遠戍 遼陽入嶺陂。」 3. 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三國 魏 李康《運命論》:「俛仰遵貴之顏,逶迆勢利之間。」 南朝 梁 江淹《別賦》:「舟凝滯於水濱,車逶迤於山側。」迤,一本作「 遲 」。 唐 盧照鄰《登封大酺歌》之三:「翠鳳逶迤登介丘,仙鶴徘徊天上游。」 唐 徐凝《浙東故孟尚書種柳》詩:「 孟 家種柳東城去,臨水逶迤思故人。」 4. 舒展自如貌。 《楚辭·遠游》:「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逶蛇。」 王夫之通釋:「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漢書·禮樂志》:「票然逝,旗逶蛇。」 顏師古註:「逶蛇,旗貌也。」 三國 魏 阮籍《詠懷》之九:「芳樹垂綠葉,青雲自逶迤。」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參》詩:「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 5. 順應自得之貌。 《隸釋·漢費鳳別碑》:「 漢安 二年, 吳郡 太守 東海 郭君,以君有逶虵之節,自公之操,年卅一舉孝廉,拜郎中,除 陳國新平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各裝美貌逞逶迤,盡出玉顏誇艷態。」 唐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詩:「掌中琥珀鍾,行酒雙逶迤。」 仇兆鰲註:「雙逶迤,指送酒佳人。」參見「 逶迤退食 」。 6. 形容歌聲婉轉。 南朝 梁 范靜妻 沉氏 《當壚曲》:「逶迤飛塵唱,宛轉遶梁聲。」 7. 形容舞姿、體態優美。 《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振華袂以逶迤,若游龍之登雲。」 三國 魏 曹丕《臨渦賦》:「魚頡頏兮鳥逶迤,雌雄鳴兮聲相和。」 8. 指隱微曲折。 《後漢書·荀爽傳論》:「及後潛圖 董氏 ,幾振國命,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李賢註:「逶迤,曲也。」 9. 指曲折的情節。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篇:「然選事則新穎,行文則逶迤,固仍以傳奇為骨者也。」 10. 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 唐白居易《哭崔常侍晦叔》詩:「逶迤二十年,與世同浮沉。」 宋 蘇軾《次韻子由送陳侗知陝州》:「世俗自無常, 徐公 故逶迤。」 宋 蘇轍《送陳侗同年知陝府》詩:「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11. 衰敗貌。 唐陳子昂《修竹篇》詩序:「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韓愈《謝自然詩》:「逶迤不復振,後世恣欺謾。」
擴展閱讀:
1
七律·長征
開放分類:
詞語,詞彙,漢語
H. 逶迤的意思是什麼
逶迤的意思:就是形 容 道 路 、山 脈 、 河 流 等 彎 彎 曲 曲 延 續 不 絕 的 樣 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