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清明節吃青團子、饊子、雞蛋、子推饃、薄餅、暖菇包等。青團是清明節的特色的美食,每年清明將至,家家戶戶都會包來吃,這種食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
青團子油綠如玉,軟糯清香,吃起來甜而不膩,是清明與寒食節時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它不僅好吃美味,還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益處,更寓意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希望家庭能幸福圓滿,家人健康長壽。
做法
用艾草,雀麥草或者草頭等綠色植物煮水約5分鍾,然後研磨出汁,然後趁熱混入糯米粉後揉成碧綠色的面團,青團的餡心可以是紅棗的、豆沙的甜味餡料,也可以是肉鬆、蛋黃等鹹味餡料。包好餡料揉成圓形,放入蒸屜裡面蒸熟就可以了。吃上一口正當季的春味,果然是滿口清香。
㈡ 清明節除了吃青團還吃什麼
清明節除了吃青團以外還吃:粽子、馬蘭頭、螺螄、潤餅菜、烏稔飯等。
1、粽子
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干糧。
2、馬蘭頭
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均可食用,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浙江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3、螺螄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4、潤餅菜
「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
5、烏稔飯
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㈢ 清明節吃什麼
清明節吃:青團、艾粄、饊子、暖菇包、子推饃、清明粑等等食品。
1、青團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現在店裡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
2、艾粄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是一種美味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葯用保健功能。各地的製作方法及相關習俗都大同小異,甜餡或咸餡、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
3、饊子
在清明節的時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饊子的習俗,饊子香脆精美。北方饊子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多以米面為主料。饊子色澤黃亮,層疊陳列,輕巧美觀,干吃香脆可口,泡過牛奶後入口即化。新中國成立後,寒食節逐步與清明節融合在一天,時至今日饊子仍然是老少皆宜的時令食品,深受世人喜愛。
4、暖菇包
暖菇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屬於閩菜系。福建泰寧縣民間每年在傳統的「春社」這一天,農村家家戶戶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穀豐登。這天遠近的親朋好友都相互往來品嘗,這種習俗流傳至今。暖菇包的製作因原料的不同,有包糍和包子之分。
5、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是山西省清明節傳統美食。子推饃一個重約一斤,用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工具,以及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精心捏制出「子推饃」,裡麵包著雞蛋或紅棗,上面捏制有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用旺火蒸出。
6、清明粑
清明粑,為清明節節日食俗,是一道特色傳統小吃,流行於貴州及浙江西南等地區。清明粑的製作歷史已有100餘年,解放前後貴州各地就有許多專營點。早期的清明粑做成月餅形狀,餡心有火腿、洗沙、玫瑰、白糖等品種,食時用平鍋放少許豬油,微火煎成兩面微黃,香脆清甜可口。
㈣ 清明節吃什麼,有什麼習俗,有什麼來歷
清明節吃薄餅、大蔥和蛋餅、芥菜飯等。
習俗
1、踏青
(1)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
(2)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2、插柳
(1)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
(2)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
清明節來歷
(1)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2)「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
(3)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 煙節」。 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
㈤ 清明節吃什麼 12種傳統食物
清明節吃的十二種傳統食物分別是:青團子、艾粄、暖菇包、饊子、雞蛋、清明飯、芥菜飯、棗糕、大蔥和蛋餅、朴籽粿、薄餅、子推饃。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在公歷4月5日前後,春分後第15日。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㈥ 清明節會吃什麼食物
1、青團子
清明吃青團子是很多地區都有的習慣。做青團子不同地區用的食材也不大一樣,我們當地人做青團子喜歡用嫩艾或者小棘姆草,還有的地區會用鼠麴草、漿麥草來做,也都各有風味,這些野菜食材,也是春天不可錯過的美食,這個季節吃最合適不過了,做成青團子包入自己喜歡的餡料,色澤碧綠,看著就非常有食慾,外皮軟糯,裡面的鮮香香甜,當零食吃是小朋友的最愛。是很多地區清明必吃的一道美食之一。而且春天吃嫩艾對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不僅好吃,還有健康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
2、艾粄(bǎn)
艾粄是南方客家人清明必吃的美食之一,同樣也是用的艾草來做的,口感清香軟糯,包入自己喜歡的餡料,只是造型上跟青團子不太一樣,會用特殊的葉子包裹起來,防止粘黏在一起,有的地區會用芭蕉葉來包,也都各有風味,也是一道清明不可錯過的美食之一。而且在老一輩的客家人都有這樣一種說法,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所以說吃艾粄不僅好吃,還有一整年身體健康的美好寓意。
3、吃饊子
饊子在我們當地不常見,但也是有很長的歷史了,古時候,清明前有個「寒食節」,不能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於是人們做了麻油饊子,叫做「寒具」,食用、攜帶、收藏都很方便。「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香脆脆,特別好吃,備受食客們的喜愛,所以一直流傳至今。因此清明還有吃饊子的習慣,吃法也很多樣開水加紅糖沖泡麻油饊子也是不錯的吃法。
4、芥菜飯
在南方部分地區有清明吃芥菜飯的習慣,而且從二月二一直延續到清明都有吃,因為芥菜中維生素含量豐富,過去條件不好,說吃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人們希望這一整年都能健健康康度過的美好寓意。芥菜還能清熱解暑,
5、清明飯
除了芥菜飯,清明還有清明的特色美食清明飯。清明飯就是用各種春天的野草搭配在一起做的,常用的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等。搭配蒸好的米飯或者糯米飯一起拌勻了吃,一口咬下去都是春天的味道。這些春天吃的野菜多吃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也是清明不可錯過的美食之一。
㈦ 清明節吃什麼
1、江蘇省鎮江人以柳葉七片泡茶,據說喝了可以明目。
2、上海舊俗在清明節吃桃花粥、紫筍茶。
3、嘉興市清明夜吃青螺,稱為「挑青」。
4、河曲縣清明節以黍米磿面作餅,稱為「攤黃兒」。翼城縣民預煮黑面涼粉,於清明節切薄片,淋上湯汁來吃。
5、洛川縣清明蒸饃為食,饃四周作鳥蛇之形的裝飾。
6、江西新建縣清明除例行的牲禮外,還以米粉作果,稱為繭果,或壓糯米為糕,澆上糖汁,稱為飯果。
7、福建福州清明大多拾野菜煮臛,稱為煮菜臛。泉州清明吃「潤餅」、制「腳目粿」,這是一種球狀的點心。
8、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