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癔症
癔症(分離轉換性障礙)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癔病的主要表現有分離症狀和轉換症狀兩種。癔症的症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佔有重要的地位。該病預後一般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內自行緩解
Ⅱ 癔症是什麼
癔症是精神病,多由精神受重大刺激引起。發作時大叫大鬧,哭笑無常,言語錯亂,或有痙攣、麻痹、失明、失語等現象,也叫歇期底里症,患者會出現一些戲劇性的表現並且常人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通常發病比較突然,部分也與刺激有一定的關系,對於癔症的治療,這個一般還是通過一些抗精神疾病的像是利培酮、奧氮平等來進行治療。
Ⅲ 癔症是啥
癔症,又稱歇斯底里症,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類神經精神障礙。大多突然起病,可出現感覺運動和神經功能紊亂。這類症狀可因暗示產生,也可因暗示而必變或消失。本病與遺傳、心理因素、人格特徵有關,患者多為高度的情感易變性、高暗示性、自我中心、喜誇耀自己、富於幻想等人格特徵。童年的創傷經歷往往是成年後發生癔症的重要原因,青春期女性較一般人更易發生癔症。癔症的預防在於培養良好的人格,糾正自己極易受暗示的不良人格特徵,同時避免心理緊張和沖突的產生。[1]
癔症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症,但近年來發病有所減少。在綜合醫院的心理咨詢門診中,本病也較少見,僅佔全部咨詢病例的0.3%。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豐富,富於幻想,善於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點。這類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會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現短暫性精神異常或運動、感覺、植物神經、內臟方面的紊亂。這些症狀可由暗示而產生,亦可通過暗示而使之消失。本病的發病年齡多數在16~30歲之間,女性遠多見於男性。
癔症的表現可謂多種多樣,既可有運動、感覺等障礙的類似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又可有各種內臟病變的類似各科疾病的症狀,也可有短期發作的精神症狀(變態心理症狀)。可以說癔症的表現可以模仿臨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現,因此極易誤診。已有許多最初診斷是癔症,而實際上是軀體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療的教訓。所以癔症在臨床上要作出正確的判斷,難度是較大的,特別對於臨床經驗缺乏者來講,不要輕易下癔症的診斷。
但癔症的第一次發作,絕大多數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發病的,以後遇見類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這種刺激的情況下,也可以促使癔症再發。此外,癔症所出現的各種表現,不論是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內臟病變等,其臨床症狀常是多變的,易通過暗示而改變病變表現的程度、范圍,而且這些病變表現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或疾病的固有規律,而這些對於正確判斷癔症是很有幫助的。癔症的精神症狀亦可多種多樣,但其症狀呈現盡情發泄和表演的特點,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現許多幼稚性動作、行為,甚或離家出走,到處游盪等。
Ⅳ 什麼是癔病
說起癔病,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具體指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因為在臨床上把一些神經系統疾病,比如說神經衰弱、抑鬱症、焦慮症等都可以被稱之為癔病。這也說明了癔病是很多疾病的統稱,但是總的來說,它就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不過如果您想要詳細的了解什麼是癔病的話,還有很多需要您做出了解。
什麼是癔病
人之所以會出現癔病,是因為心理比較敏感,比如容易受到周圍人情緒的影響,從而影響到自己的情況,導致情緒過於的緊張,長時間如此精神如果是得不到緩解的話,就會導致癔病的出現。
癔病又稱癔症或歇期底里,是精神病神經症的一種類型,其發病年齡多在16-30歲之間,以女姓多見。其特殊的性格特點(即癔病性格特點)是發病的重要基礎(如患者常有高度情感性、暗示性強,富於幻想等,)而急劇的或持久的精神緊張刺激常是發病的重要原因,如驚恐、悔恨、憂慮等,尤其是憤怒和悲哀等不能表達時更容易發生。以後的發作,多是因聯想到初次發病情景時或經受了相似的情感體驗而發生。另外,當患者遭受精神創傷時,若身體虛弱有病、長期勞累、顱腦外傷,以及婦女在經期或產後等,也可誘發本病。其起病常比較突然,臨床表現比較復雜且多樣,但主要為感覺、運動和精神障礙。
感覺障礙以肢體麻木多見,但其形式不能以神經的解剖生理來解釋。若為感覺過敏,那麼即使輕觸也常引起劇痛或異常不適。特殊感覺以耳聾和失明為常見、
運動障礙則為痙攣發作,如倒地抽搐手足亂舞而無規律;或為四肢挺直,角弓反張或拉頭發,揪衣服,發怪聲等,其發作時意識及二便正常。或為癱瘓,具體有單癱、偏癱、截癱等,均為弛緩性,無病理征。
精神障礙,常表現為情感爆發,患者突然哭笑不止,撞頭,咬衣物,捶胸蹬足,滿地打滾等,或說些難以理解的話。
知道了具體什麼是癔病,也希望您可以對於它典型的症狀做一下了解,一般如果是出現了抽搐以及意識喪失的話,一般就有可能是癔病發作,患者很有可能會做出具有攻擊性的動作,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時的對於患者的動作進行制止。
Ⅳ 癔病是什麼病
癔病,又稱歇斯底里,屬中醫臟躁的范疇。臨床上以成年女性居多,多因精神因素而誘發。發病最早的症狀,往往是在睡眠中悲哭或妄笑為主,有的患者可從夢中哭醒,常在睡眠中發作,以致影響正常的睡眠。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心因性疾病,如患者遇到急劇的天災、人禍、親人死亡等,慢而持久的刺激產生氣憤、委屈、羞愧、悲傷等精神誘因,在自身特殊性格的基礎上,加上心理創傷因素,除白天的軀體症狀以外,常伴有夜間夢中的大哭與大笑,使患者從睡夢中醒來。這是癔病中最輕的一種。二是社會文化因素,患癔病的患者普遍文化程度較低,他們往往生活在封閉性的單一文化氛圍當中。因為他們受教育程度低,所以他們無法進行自我疏導。再加上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生活環境水平低下,所以也就沒有有利的外界因素進行幫助。
Ⅵ 什麼是癔症(歇斯底里症)
什麼是癔症(歇斯底里症) 癔症,又稱歇斯底里症。這是一類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軀體症狀,意識范圍縮小,選擇性遺忘或情感爆發等精神症狀;但不能查出相應的器質性損害作為其病理基礎。 什麼原因引起癔症(歇斯底里症) 精神因素,特別是精神緊張、恐懼是引發癔症的重要因素。這在戰斗中發生的急性癔症性反應特別明顯。 而童年期的創傷性經歷,如遭受精神虐待,軀體或性的摧殘,則是成年後發生轉換性和分離性癔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發何種類型癔症與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質有關。情緒不穩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觀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較一般人更易發生癔症。 具有情感反應強烈、表情誇張,尋求別人經常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怪人格特徵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現心理沖突或接受暗示後容易產生癔症。但這類人格特徵並非發生癔症的必要條件。有一些不屬於這類人格的人在強烈的精神因素影響下,同樣可以發生癔症反應。 癔症的遺傳學研究結果頗不一致,有的研究認為癔症存在遺傳因素影響,而有的研究結果又認為遺傳的影響甚小,有人認為是一種多因素遺傳形式。 癔症(歇斯底里症)有什麼症狀 臨床表現:癔症的臨床表現甚為復雜、多樣,一般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癔症性精神障礙。 又稱分離性障礙。主要表現為發作性意識范圍狹窄、具有發泄特點的急劇情感爆發,選擇性遺忘或自我身份識別障礙。癔症的這一類型起病時精神因素通常很明顯。盡管患者本人否認,但旁人看來疾病的發作常有利於患者擺脫困境、發泄被壓抑的情緒、獲取別人同情,或得到支持和補償。反復發作者,往往通過回憶和聯想與既往創傷經歷有關的事件或情境即可發病。按照臨床特點,這一類型又可區分為以下類別。 1、癔症性朦朧狀態。 2、情感爆發。 3、癔症性神遊症。 4、癔症性假性痴呆。 5、恍惚狀態和附體狀態。 6、癔症性木僵。 7、癔症性遺忘症。 8、多重人格。 9、癔症性精神病。 二、癔症性軀體障礙。 包括運動障礙、感覺障礙等轉換性症狀和軀體、內臟障礙等軀體化症狀。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都不能發現內臟器官和神經系統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其神經症狀也不符合神經解剖生理特點。 1.運動障礙:可表現為動作增多、減少或異常。 2.感覺障礙:可表現為軀體感覺過敏、缺失或異常,或特殊感覺障礙。 3.軀體化障礙:患者長期存在反復出現的、經常變化的多種軀體症狀,可涉及身體任何部位和系統,但以胃腸道症狀(如腹痛、惡心、嘔吐、脹氣)、皮膚感覺異常(如癢、燒灼感、府木感、蟻走感)、泌尿生殖系統症狀最常見。雖經過醫生多次檢查,未見器質性病變,但患者仍到處求醫,不接受醫生勸告。病程呈慢性波動,患者以女性為多。 三、癔病的特殊表現形式: 1.癔症的集體發病。 2.賠償神經症。 3.職業神經症。 癔症(歇斯底里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癔症性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可見於多種神經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大量隨訪觀察結果表明,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如癲癇、多發性硬化、肝豆狀核變性、顱內佔位病變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人格障礙等;軀體疾病,如血卟啉病、肝昏迷前期、破傷風等,均有誤診為癔症者。其原因在於癔症的症狀缺乏足夠的特異性。臨床醫生僅憑患者的症狀①由心因誘發;③找不到器質性病徵:③可接受語言暗示影響,使作出癔症的診斷,並不十分可靠。正確的臨床診斷應建立在充分排除能出現癔症症狀的各種神經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的基礎之上。這不僅要求臨床醫生要認真了解患有無有關這類器質性疾病的病史,還要仔細觀察有無器質性疾病的體征或可疑線索,然後進一步採取較可靠的現代檢查方法,如電子計算機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技術加以證實。在某些器質性疾病早期,器質性損害的證據不易發現,則需進行足夠長時間的臨床隨訪,才能最後確定診斷。在隨訪過程中,治療取得顯著效果,使症狀完全消除,有助於肯定診斷。
Ⅶ 什麼是屬於「癔症」
「癔症」在醫學上的標准叫法是「分離性障礙」,是一類復雜的心理-生理紊亂過程。患者表現為不自主地、間斷地失去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在感知覺、記憶、情感、行為、自我(身份)意識及環境意識等方面無法統一,及所謂的分離狀態。
癔病的主要表現有分離症狀和轉換症狀兩種。癔症的症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佔有重要的地位。
(1)分離,是指對過去經歷與當今環境和自我身份的認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
(2)轉換,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緒反應,接著出現軀體症狀,一旦軀體症狀出現,情緒反應便褪色或消失,這時的軀體症狀便叫做轉換症狀,轉換症狀的確診必須排除器質性病變。
發病機制癔症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較有影響的觀點大致可歸納為兩種。
(1)第一種觀點認為癔症是一種原始的應激現象。
所謂原始反應即人類在危機狀態下所表現出的各種本能反應。
包括:
①興奮性反應如狂奔、亂叫、情感暴發等精神運動性興奮狀態;
②抑制性反應如昏睡、木僵、癱瘓、聾、啞、盲等;
③退化反應如幼稚行為、童樣痴獃等。
(2)第二種觀點認為癔症是一種有目的的反應。
臨床實踐發現癔症常常發端於困境之中或危難之時,而且癔症的發作往往能導致脫離這種環境或免除某些義務。
Ⅷ 什麼是癔症
癔症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病。目前認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誇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於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症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症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癔症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症,但近年來發病有所減少。在綜合醫院的心理咨詢門診中,本病也較少見,僅佔全部咨詢病例的0.3%。
癔症具有發作性、誇張性和易暗示性的特點,其症狀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甚至給人矯揉造作的印象,可以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下發病,也可在暗示下好轉。如已明確為癔症發作,在場人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指責患者裝病。正確做法是,平息緊張氣氛,即不否定又不誇大渲染患者的症狀,使患者情緒平靜下來,使其相信給予一定刺激後即可好轉,隨機可刺激或針刺患者合谷、人中、內關等穴位,待其平靜後即可緩解。對於出現「老牛大憋氣」者,切忌捂住口鼻、屈曲四肢,以免窒息。癔症性興奮或軀體功能障礙者應及時找精神科醫生處理。某些人為避免不愉快事件的發生,或為獲取賠償,或為避免服役,或在囚犯中,常出現詐病現象,其表現有時難與癔症相鑒別。因癔症的誇張、表演色彩,常給人一種裝病的感覺。但是詐病者有明確的目的性,症狀易受意志的支配,可因時、因人、因地而異,很少能持續存在,且在公開場合常矯揉造作。 在集體場合下,例如學校,一人患癔症後,周圍人目睹發病情況,由於對疾病不理解,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或者受到迷信或不科學解釋的影響,更加重了精神負擔。在此情況下,由於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些人相繼症狀相同地癔症發作,其中某些人由於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或月經期間,更容易引起發作。群體發作的症狀與第一個發病者基本相同。 因為癔病發作之前有明顯的精神刺激,加之癔症病人的病前的特殊的人格特點,如情感強烈而不穩定,易感情用事,情感幼稚,急躁及任性等,有高度的暗示性,其情感和行為極易被別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所影響,因此,癔病發作時,如果親屬的言語、行為、態度不當,會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素,造成症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因此,癔病發作時,親屬應首先鎮靜自若,避免過分關心和過分熱情,避免驚慌失措,要正確對待該病的發生。為了改善病人的不愉快情緒,親屬可有意識地轉移病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有興趣的事物或讓病人暫時離開當時環境。
癔症的分型是什麼癔症多見於女性,有明顯的癔症性格特徵,發病多與心因有關,既往有類似發病史。癔症的臨床表現極為復雜多樣,可類似多種疾病的症狀,幾乎占據了醫學臨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狀表現。將癔症的臨床表現分為兩個類型:一類為分離症狀: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另一類為轉換症狀:主要表現為軀體的功能障礙,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下面是癔症的具體分型,按症狀的性質和形式分為: 癔症分型之一、分離型:以精神症狀為主 ①有情感暴發,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發病,表現為哭、笑、打滾、喊叫等。情緒轉變迅速,常伴有戲劇樣表情動作。 ②意識范圍縮小,朦朧狀態,精神活動局限於引起發病的不愉快體驗上,感知遲鈍,定向不完整,持續時間短,事後大多不能回憶。 ③昏睡狀態,患者終日閉目卧床不動,呼之不醒,雙眼緊閉,檢查時可見眼球迴避,瞳孔不縮小。其它可表現為遺忘症、交替人格、Ganser綜合征、童樣痴獃等精神症狀 癔症分型之二、轉換型:主要表現為軀體的功能障礙 可發現運動、感覺、反射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但詳細檢查卻未發現相應器質基礎,也不符合神經解剖的生理特點。常見表現有痙攣發作、肢體震顫、癱瘓、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覺過敏、感覺減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管障礙,如癔症性耳聾、失明和癔病性嘔吐、呃逆,過度換氣等植物神經機能障礙。
編輯本段發病原因
精神因素,特別是精神緊張、恐懼是引發癔症的重要因素。這在戰斗中發生的急性癔症性反應特別明顯。 而童年期的創傷性經歷,如遭受精神虐待,軀體或性的摧殘,則是成年後發生轉換性和分離性癔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發何種類型癔症與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質有關。情緒不穩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觀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較一般人更易發生癔症。 具有情感反應強烈、表情誇張,尋求別人經常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怪人格特徵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現心理沖突或接受暗示後容易產生癔症。這類性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緒反應強烈而不穩定,容易從一種情感轉移為另一種情感,他們對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整個精神活動均易受情感的影響而趨向極端。如對某人有好感時,覺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當遇到一點小事時就立刻認為這人一無是處,是最大的惡棍。這就是癔症者的「情感邏輯」。其判斷推理完全從當時的情感出發,情感有了變化,其判斷推理也隨之改變。 (2)暗示性強:他們的情感和行為極易受別人的言語和行為的暗示影響,尤其是當他對某人印象良好時,則該人的意見都會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下來。他們的自我暗示也很強烈,以致各種身體不適感可作為自我暗示的基礎。 (3)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們好誇耀自己,顯示自己,樂於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歡得到別人的贊揚。他們富於生動的幻想,特別是當情感反應強烈時,想像和現實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時連他們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像還是事實,因而造成他在說謊的印象。 但這類人格特徵並非發生癔症的必要條件。有一些不屬於這類人格的人在強烈的精神因素影響下,同樣可以發生癔症反應。 癔症的遺傳學研究結果頗不一致,有的研究認為癔症存在遺傳因素影響,而有的研究結果又認為遺傳的影響甚小,有人認為是一種多因素遺傳形式。 癔症多發病於16~30歲之間,女多於男。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病發病的主要原因。驚恐,被侮辱,委屈,不如意以及親人的遠離等較強烈的精神創傷,往往是癔症第一次發病的誘因。至於以後的發病,不一定都有很強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由於與精神創傷有聯系的事件,或在與第一次起病相類似的情景下產生聯想而突然發病。 有些患者可因軀體因素,如疼痛,發熱,不適,勞累等,引起精神緊張和恐懼或精神不愉快而發病。 暗示有致病作用。具有特殊意義的談話、表情和傳說,以及看見其他患者發病均可成為病因,即通過自身體驗和聯想、產生疑慮,深信自己會發病而發病,這是自我暗示的作用。患者易受暗示,是癔症性格所致。
Ⅸ 癔症是什麼病
癔症(分離轉換性障礙)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癔病的主要表現有分離症狀和轉換症狀兩種。癔症的症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佔有重要的地位。該病預後一般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內自行緩解。
癔症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較有影響的觀點大致可歸納為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癔症是一種原始的應激現象。所謂原始反應即人類在危機狀態下所表現出的各種本能反應。包括:①興奮性反應如狂奔、亂叫、情感暴發等精神運動性興奮狀態;②抑制性反應如昏睡、木僵、癱瘓、聾、啞、盲等;③退化反應如幼稚行為、童樣痴獃等。
第二種觀點認為癔症是一種有目的的反應。臨床實踐發現癔症常常發端於困境之中或危難之時,而且癔症的發作往往能導致脫離這種環境或免除某些義務。
(9)什麼是癔症擴展閱讀:
癔症型人格障礙的表現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引人注意,情緒帶有戲劇化色彩。這類人常好表現自己,而且有較好的藝術表現才能,唱說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稱她們為「偉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們常常表現出過分做作和誇張的行為,甚至裝腔作勢,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這類人不僅有很強的自我暗示性,還帶有較強的被他人暗示性。她們常好幻想,把想像當成現實,當缺乏足夠的現實刺激時便利用幻想激發內心的情緒體驗。
3、情感易變化。這類人情感豐富,熱情有餘,而穩定不足;情緒熾熱,但不深,因此他們情感變化無常,容易激情失衡。對於輕微的刺激,可有情緒激動的反應,「大驚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動幾乎都是反應性的。由於情緒反應過分,往往給人一種膚淺,沒有真情實感和裝腔作勢甚至無病呻吟的印象。
4、視玩弄別人為達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種花招使我就範,如任性、強求、說謊欺騙、獻殷勤、謅媚,有時甚至使用操縱性的自殺威脅。他們的人際關系膚淺,表現上溫暖、聰明、令人心動,實際上完全不顧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這類人喜歡別人注意和誇獎,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悅一切時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現出欣喜若狂,否則會攻擊他人,不遺餘力。
此外,此類患者還有性心理發育的不成熟,表現為性冷淡或性過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過分嬌羞樣的誘感勾引他人而不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