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綜合知識 > 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01 04:08:53

1. 40不惑之年是什麼意思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意思是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四十歲),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不惑之年作為40歲的代稱。

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等描述人生的軌跡。從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古代,對不同年齡段都有著別稱,這並不是特指某個年齡,而是達到一定年齡後對這個年齡段的一種稱呼。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始齔: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九齡:9歲。
指數之年:9歲。
黃口:10歲以下。
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外傅之年:兒童10歲。
金釵之年:女孩12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2.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什麼 怎麼理解四十不惑的意思

1、四十不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ì shí bù huò,意思是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

2、典故編輯:《論語·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為學進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 "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麼孔子在談到為政,
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
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
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
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
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

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

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
磨煉,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
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
走這個路子不可。

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
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
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

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
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源,這是形而上的
思想本體范圍。

到了「六十而耳順」,這里問題又來了,孔子
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麼問題不順,耳腔發炎嗎?
這句很難解釋,可能在當時漏刻了文字。可能
是「六十而」下面有一個句讀。如果照舊,
「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
世,學問修養,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盡管人
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
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裡平靜。注意!心
里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
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
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
難的。

然後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西方的文化
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逾
矩」。我們上街去看看,這家包子做得好,就
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逾矩」
。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范圍。「從心所欲」—
—自由而不能超過這個范圍,所以「不逾矩」,
同時這句話也通於形而上的道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三十而立:三十歲時,人當自立,這個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謂立身,就是丈夫有棲身之所,有所業。而不是立志的意思!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應該業有所成,不會因為無業爾所困惑,並對人生或者事業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五十天命:孔子認為,人到了五十,人生之中的機運已經了解清楚,知道了生命的真諦。。
六十知耳順:人到了六十歲,在孔子看來,耳順之年應該是不遠游,萬事由之的時候,因此,不會因為很多塵事紛擾不休而覺得心有所役。同時,學就知名 「 所從知天命至耳順,學就知明,成聖之驗也。未五十、六十之時,未能知天命、至耳順也,則謂之「且」矣。」
七十隨心所欲:經歷知命。耳順後,學業和心性到了很高的境界,或者說到了成聖德地步,自然隨心所欲。
孔子所說的話,其實是從學業和個人修養的角度上來說的,今人賦予它很多其他的意義!也算是發揚光大了!

4. 四十不惑正確解釋是什麼

四十不惑正確解釋是: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

四十不惑:

意思是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

典故

《論語·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為學進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白話文:「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難點辨析

四十不惑的意思並非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應該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不被表象所迷惑,能夠明白事物的本質與道理,能夠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主要指價值判斷即判斷是非、善惡、好壞、美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十不惑

5. 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

四十不惑,在古漢語中是指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不會因無知困惑,對人生有必須的把握和明白,也指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麼能夠顧慮、疑惑的了。

出自《論語·為政》,原句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在人生道路上站穩腳跟,四十歲心中不再迷惘,五十歲知道上天給我安排的命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歲能鮪心所欲地說話做事,又不會超越規矩。」

(5)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本章中,孔子闡述了道德修養的過程在於不斷地進取和完善。他在敘述自己一生的經歷時,體會到了道德修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一下子就完成,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且,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上的融合,發自內心的自願去遵守道德規范,而不是違背心意地勉強去做。另外,孔子這些做人做事的經驗,也是想讓後人拿來借鑒,給他們指明正確的修道之路。

「吾十有五志於學」,是說孔子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志做學問了。當時,男子十五歲就屬於成人了,也是人們開始懂事的開端。而且,從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黃金時段,此時立志向學,也是做好的選擇。

「三十而立」經過十五年學習和磨礪,到了三十歲才算有點兒成就。在孔子眼中,自己二十歲的時候還屬於「不知禮,無以立也」的階段。直至三十歲時,才學成知禮,得以立身。這就是說通過十五年的學習,他才算確定了自己的人生觀點,明白了做人處世的道理,以及安身立命的行為准則。

「四十而不惑」這句話是緊承上句而言的,也就是說又過了十年,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才確定了自己堅持的觀點和准則,按照既定的人生理想努力前行。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有著明確的行為准則,以及判斷是非的標准和處世原理,不會再出現猶疑不定的現象了。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歲時,方知天命,此時他才真正了解自己到底能做些什麼。在他看來,天命不僅是一種未知的存在,還有著一定的合理性,自己既然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天命,就應做好今生該做之事。「五十而知天命」屬於人生思想上的理解了,要比「不惑之年」的理解深入許多。

「六十而耳順」,到了六十歲時,才能辨明善惡是非。另外,大家應當注意,此處的耳順並不是生理上的問題。孔子的意思是說,自己從十五歲開始學習做人處世,好話壞話都聽了不少,到了六十歲的時候,才不會因為這些話而喜怒無常,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和內心的平靜。

「七十而從心而欲,不逾矩」,又經過了十年的洗禮,孔子才算如願到達了「從心而欲」的境界。然而,「從心而欲」並不代表著自己可以隨便胡來,也是有限制的,即「不逾矩」,這個規矩就是「禮」。

在孔子看來,人的行為應當受到「禮」的約束,即便是自由也不能超越禮制,進而衍變成無止境的慾望。只要自己的言行合乎禮制,看透人生世相,做到無欲無求,這種境界才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儒家士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民「安居樂業」,世界上幾乎所有優秀的政治家都為這四個字而努力過。孔子這些話,是為了告誡後學,道德修養的過程是很漫長和艱難的,只有在工作中多多體會,才能真正理解為人之道和為政之道,修成君子。

6.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意思: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為政》內容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述。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7. 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四十不惑:四十歲的時候,已掌握一定權利,此時處事相對通達。形容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
語出《論語·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為學進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 40不惑什麼意思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有一種沒有選擇和後退的心理)

出處:《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五十知命——五十歲就不得不認命了,已經無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陰歷來算,已經天支地干一個輪回了,要認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經是糟老頭了,人生快到頭了。


當然這是按古代人的壽命和觀點來提醒人生短暫,激勵人要抓緊生命中的寶貴時間。

(8)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四十而不惑」,出自《論語·為政》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煉,到了「三十而立」。

漢迄清為止,歷代大儒傳統解釋:立就是做事合於禮,做事能夠考慮周到了,但是這時候還有迷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迷惑。

本義:指生活上失意窮困,缺乏信心,無希望,缺乏尊嚴的一種精神狀態。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麼孔子在談到為政,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三歲去世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

四十歲是一個人身體全面加速衰老的時刻,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社會上有一種人群稱為失意群體,往往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明白自己人生的質量基本定型了。與年輕人的朝氣,聰明,適應與體魄相比,一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四零」人員更難通過學習知識技能改變生存現狀,一旦事業無成、家庭敗落,對未來生活更容易產生絕望情緒。

閱讀全文

與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