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認為消渴病的病機是什麼
陰虛為本、燥熱為標
陰虛燥熱是傳統觀點中的消渴病的病機核心。其基本病理變化為陰液虧耗,燥熱偏盛,兩者常互為因果。燥熱邪氣必然灼傷津液,久則傷陰;陰虛(註:陰虛證是指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而無以制陽,滋潤、濡養等作用減退所表現的虛熱證候)不能制陽,虛熱內生,則燥熱更甚。兩者相互作用,便形成惡性循環。雖然導致陰虛燥熱的原因可有多種,但消渴一旦形成,則殊途同歸。其中陰虛,包含肺胃陰津與腎之陰精虛損,其燥熱,多屬胃火實熱,亦有陰虛火旺之存在。肺胃津傷,不能潤澤,故有口渴而多飲,飲水自救之理。胃火熾盛,熱結陽明(註:指胃熱郁結在足部的陽明胃經。),火熱消耗水谷精微,故消谷善飢,熱結胃腸,耗傷津液,故大便燥結,水谷被熱邪消耗,不養肌肉(註:指肌肉吸收不到營養。),故見消瘦。腎陰不足,氣化無源,故失其職,開合失司,不能統攝,而尿頻量多。所以,《臨證指南醫案•三消》指出:「三消一證,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不越陰虧陽亢、津涸熱淫而已。」(註:雖然糖尿病分為上、中、下消,即肺燥、胃熱、腎虛,但其原因是相互關聯的,皆因腎陰虛、肺胃燥熱引起。)因燥熱邪氣較易除,津液則易復,而陰則難復,若陰不恢復,則虛火又生,故當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
諸臟同病,以腎為主
消渴病變所在臟腑以肺、胃、腎為主,可累及脾、肝,而以腎為關鍵。一旦發病,則肺、胃、腎三臟同時受累,互相影響。肺居上焦,為水之上源,主通調水道(「通調」是疏通調節之意。「水道」是指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途徑。肺氣能調節和維持水液代謝平衡,這種作用,叫做「通調水道」。由於肺有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因此有「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源」的說法。)。肺氣宣發(註:宣發,就是使水液布散到周身,特別是到皮毛,由汗孔排泄。),可將津液輸布全身,主肅降(註:使無用的水液下歸於腎而輸於膀胱,排出體外。)而將水液下輸膀胱。如肺失通調之能,則腎無化源,胃失濡潤。胃居中焦,若胃中有熱,食入即化,不能化生津氣,反助火熱,則上灼肺津,下耗腎陰。而腎為先天之本,主水藏精,為一身陰氣之根本,腎陰若充足,肺胃陰津雖受耗傷,尚可得腎陰之助。而腎陰不足,則必累及他臟,肺胃陰虧而不得補充。且腎陰不足,相火妄動(註:腎中之火,也即腎中真陽,也稱相火,相火妄動是中醫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肝腎陰虛,不能涵養寄居肝腎的陽火,導致相火沖逆上炎的病變),陰虛火旺,亦可上炎肺胃。肺、胃、腎三臟相互影響,終至肺燥、胃熱、腎虛同時存在,故腎又居主要地位。所以《石室密錄》說:「消渴之證,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皆腎水不足也。」強調了腎陰不足的重要性。
消渴病的臟腑病機除肺、胃、腎為主之外,脾與肝的病變也不容忽視。脾與消渴的關系在《內經》中已論及,後世也有不少醫家認為脾臟病變是消渴的重要病機,如《證治要訣》即認為中消「緣脾經燥熱」,李梃在《醫學入門》中也強調脾氣的重要性,謂「養脾則津液自生」。因脾位中焦,為氣機樞紐,脾主運化(註:脾主運化就是將水谷消化成為精微物質並將其運輸、布散到全身。這些功能需胃和小腸等的配合,但主要以脾為主。脾的運化功能可分為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濕兩個方面。),水谷精微須經脾氣散精,才能上輸於肺(註:食物須經脾氣的推動、激發作用,才能被消化。其精微部分,經脾氣的激發作用由小腸吸收,再由脾氣的轉輸作用輸送到其他四臟,分別化為精、氣、血、津液,內養五臟六腑,外養四肢百骸、皮毛筋肉。)。若脾氣不足,水谷精微不能運化吸收,則肺腎陰氣皆失其補充,故可致肺燥腎虧(註:腎虧是個很大的概念,包括多種不盡相同的病理情況。其中、腎精虧虛、腎氣不固、腎不納氣、腎陰虛、腎陽虛等各自都包含著較為錯綜的病症特點。然綜合而言,凡言腎虧,又都有一定的共性特點,這大致可歸納以下幾點:大多屬於比較嚴重的病理情況,且多為虛證,或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中晚期表現。各臟腑疾病發展到後期,均可出現腎虛見症,故有「久病及腎」之說。)。又脾主肌肉,脾虛則肌肉失於濡養而見消瘦乏力。脾虛水濕不運,濕邪內生,濕郁則化熱,濕熱交阻,阻礙中焦氣機升降,又可反過來損傷陰津的化生。臨床所見,氣陰兩虛之證占相當部分,而其氣虛又多屬脾氣虛見證,可見脾氣虛在消渴病機中的確不可忽視。
肝主疏泄,以氣為用。(註:人體的肝臟主要功能是保持全身氣血的疏通暢達,如果肝的功能正常,人體的氣機就會通暢,氣血就會和諧,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工作。反之就會致病。)若情志所傷,多可導致肝失疏泄,氣機不暢,郁而化火。若火熱炎上,則木火刑金(註:木性條達曲直,有生發之特點,而肝性柔和舒暢且主疏泄,又主升發之氣,故肝屬木;火為陽熱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為陽臟主動,心陽有溫煦作用,故心屬火;金有清肅,收斂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木火,指「肝火」,金指肺。肝火過旺,可以耗傷肺金,引起肺病的加重,出現乾咳,胸脅疼痛,心煩,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消灼肺陰;若橫逆克土(註:中醫採用五行生剋關系來闡明其臟腑的生病理機制時,認為木屬肝膽,土屬脾胃,木土之間存在著相剋乘侮的制約關系。表現在生理上,肝木通過它的疏調作用對脾土起著調節其運化的功能。這一功能作用於脾胃的受納、消化、吸收、氣血生化、排泄的每一個過程,即是「木克土」的正常生理關系。脾之濕土必須得到條達活潑之性的肝木來加以制約,才不會陰凝板滯,才能正常的運化水谷,攝取精微。在病理上,肝脾兩臟之間的這種相剋關系失調。一者肝木亢盛之時,其本身已進入病理狀態,即為「肝實」,「實則乘其所勝」。肝氣橫逆,就會對脾土進行傷害。二者脾土虧虛,「虛則所不勝乘之」,脾土之虛,不能勝任肝木的制約,招致肝木的損害,二者均為肝木乘侮脾土之病變,習慣上也稱「木克土」,但它的含義是指病態而非生理的制約的關系,而抑木扶土和扶土抑木法是治療這種病變的方法。),脾胃升降失常,胃火內升,則氣陰被耗;肝鬱化火日久,必損肝陰;乙癸同源(註:乙代指肝,癸代指腎。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可以互相資生,因此,說它們同源,乙癸同源又稱為肝腎同源、精血同源。),肝陰一傷,則腎陰不能自保,必耗及腎陰。肺、胃、腎被涉及,則發消渴。如《醫宗金鑒》曰:「消渴證,厥陰之病。」《血證論》認為:「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消渴病患者,有很多是因肝氣郁滯,肝火上炎而引發的,臨床以平肝疏肝法治療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
氣陰兩虛、陰陽俱衰
津可載氣,陰津虧耗,無以載氣,津耗則氣散,故陰虛日久可致氣傷。又消渴多有燥熱邪氣內生,燥熱亢盛,既可傷陰津,也可耗散氣。所以,消渴病多見氣陰兩虛。上焦氣虛,則津失輸布;中焦氣虛,則津液不化;下焦氣虛,則津液不固,故氣虛反可加重陰津虧耗。氣陰兩虛,以消渴日久為多見,臨床上氣陰兩虛為消渴中期的主要見證。
腎陰虛久,陽失化源,必損及腎陽,而致陰陽俱虛或腎陽衰微。亦可由氣虛日久,耗及陽氣,導致陽虛。陽虛則不能蒸騰津液,津液不復上升,直入下竅,故病益甚。陰陽俱虛者,多見於後期,以致病情日見復雜,變證叢生。
從上轉下、病情加甚
根據許多臨床積累觀察,認為本病初期病機主要為陰津虧損,燥熱偏盛,病位在肺胃,虛實夾雜,以多飲、多食、多尿為主要表現;中期則以氣陰兩虛、瘀血阻絡為主,病位主要在脾胃,以虛為主,臨床表現為典型的三多症狀不顯著,以口乾、乏力、氣短、神疲、消瘦為主,可有變證出現;後期則以腎陰腎陽俱虛,五臟皆損,痰濕瘀血阻滯經絡,出現水腫、胸痹(註:主要症狀是胸部悶痛。)、壞疽(註:壞疽就是死亡的肌肉
❷ 中醫里的「消渴症」是糖尿病嗎
消渴症不同一糖尿病,相關內容可以從網路上了解一些,糖尿病不可以治癒,只能通過葯物來鞏固,我家的一個親戚(55歲)就患有此病,後來聽說到易門縣醫院找到一位老中醫,具體服用了多少個療程不清楚,現在每天都去爬關索廟,早就好了2年多了。
❸ 消渴症是什麼病
中醫說的消渴症,分上消、中消、下消三種,分別代表糖尿病的三種不同的主要症狀為特徵的分類。
❹ 消渴症是糖尿病嗎
消渴是中醫稱呼,糖尿病是西醫稱呼。
多溲而膏濁不止就是說小便多,且混濁不清。
因為胰島功能不足,不能把食物化為單糖吸收,糖份都從小便而出了,所以你會餓,且會瘦。
供參考。
❺ 中醫說的消渴症,就一定是糖尿病嗎關於消渴症你不知道的小秘密
消渴症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病名,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為主要特徵的綜合症狀。若做化驗檢查其主要特徵為高血糖及尿糖。
我國在漢唐以前,消渴作為一個病證名詞的臨床特徵,是「善消而大渴」,即「口渴多飲」,而不涉於小便之多少。其小便多為病者,稱曰「小便利」;小便少為病者,稱曰「小便不利」,稱曰「癃」,稱曰「淋」;其小便不通、點滴全無者,則曰「癃閉」,曰「淋」,曰「淋秘」。口渴多飲且又小便利多者,是所謂「隨飲小便」也,隋唐稱之曰「渴利」,仲景則謂之「男子消渴」也。說「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亦一斗,腎氣丸主之」。今人則多據之以為消渴證,謂「消渴證」必「口渴、尿多」也。更有甚者,竟將中醫學上之「消渴證」,對號入座地套成西醫學上之「糖尿病」。殊不知其「糖尿病」是以化驗檢查「血糖」「尿糖」為標准。而消渴則不必然。
依賴性糖尿病之臨床症狀有「口渴、多尿」,頗似中醫學上之消渴證,然西醫學上「尿崩證」之臨床症狀亦「口渴、尿多」,自亦屬於中醫學之「消渴證」。中醫學之「消渴證」實包括「糖尿病」和「尿崩證」二者在內。依賴性糖尿病有口渴多尿,屬中醫學消渴證,而老年性糖尿病則多無口渴多尿,與中醫學消渴證則不相涉矣。
糖尿病之所以可怕不是因為其本身疾病會造成的後果,而是因為其並發症的嚴重性,讓人瞠目結舌。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並發症主要表現為血管並發症和神經並發症兩大類:
1、微血管病變
主要表現為眼部和腎臟的微血管病變,前者是糖尿病眼病最主要的病因,此外,糖尿病還會誘發葡萄膜炎、白內障等諸多眼部疾病。糖尿病造成的腎臟微血管病變早期表現為蛋白尿,隨著疾病的進展可發展為腎功能衰竭,從而誘發尿毒症。
2、糖尿病血管並發症
主要是腦血管、心血管及其他大血管的並發症,尤其容易出現於下肢血管。主要表現為心肌病變、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冠心病等病變;以頭暈、頭痛為前驅症狀的腦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腦萎縮等病變;以腳冷、間歇性跛行為主要表現的下肢血管病變,其中腦血管病變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病因。
3、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病變主要包括感覺神經病變、運動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病變。主要表現以疼痛、麻木、感覺過敏等為主的感覺神經異常;以運動障礙、局部肌肉萎縮等為主的運動神經病變;以出汗異常、尿失禁或尿瀦留、便秘等為主的自主神經異常。
4、其他
此外,糖尿病還會繼發感染、糖尿病足等並發症,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做到「駕好五套車,做好五件事」,即進行心理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葯物治療以及糖尿病監測的綜合治療。在服用相關葯物進行血糖控制的同時,配合相應的飲食控制,主食以粗製糧食為主,選擇含糖量較少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捲心菜、芹菜、番茄、西蘭花、南瓜、冬瓜、蘑菇、獼猴桃等),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入。
另外,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時,還需要注意控制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血壓、血脂、體重等,控制好血糖與危險因素的糖尿病人群可以明顯減少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病率,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關注@妙手中醫師
#清風計劃# #糖尿病# #消渴#
❻ 消渴症是怎樣的一種病症
消渴症一般就是指現在的糖尿病啊!消渴症分上消、中消和下消。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這是典型的三多一少,根據主證的輕重而分為上中下三消,病變只要在肺、胃、腎。
❼ 糖尿病歷史來歷
糖尿病歷史來歷 :
糖尿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中就記載
過「消渴證」「消渴症」這一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的消渴篇對「三多」症狀已有記載。
唐朝初年,我國著名醫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證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兩季,糖尿病患者的
小便有時招蒼蠅。
世界上最早確認和治療糖尿病的醫生是中國唐代名醫王燾。王燾根據其父患口渴難忍,飲量大
增,身上多癤瘡,小便水果味,並根據甄立言《古今條驗》一書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麩片
甜。於是他親口嘗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
故針對消渴病制定了治療方案,輔以調整飲食,使其父
病情得到控制。他把這些經驗寫進了《外台秘要》一書。
《外台秘要》比10世紀阿拉伯醫生阿維森納的《醫典》中關於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早200多
年。公元600年以後英國醫生托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據考證,糖尿病在
古代為帝王貴族之病,多發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7)消渴症是什麼病擴展閱讀:
糖尿病是身體不能生成或正常利用胰島素的一種疾病,胰島素是一種激素,可以將葡萄糖(糖)轉化為能量。
健康的非糖尿病人,胰島素的作用是將葡萄糖轉化為完成每天工作的能量,葡萄糖在肝內生成,甜食和澱粉類食物消化後就會產生葡萄糖。糖尿病病人沒有足夠的胰島素,或有胰島素抵抗,不能作這種必須的轉換,所以,他們的身體里有高水平的未利用的葡萄糖。這稱為高血糖。
糖尿病的機制:
糖尿病葡萄糖水平升高有兩個主要的生理機制:
胰島素分泌障礙(胰島素缺乏):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素生成和分泌完全缺失。這種胰島素分泌的損害(90%以上生成胰島素的β細胞都受到永久性破壞)見於免疫系統受損的病人,破壞了胰臟內的β細胞。
因此,1型糖尿病又稱為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不再生成胰島素,不能控制血糖水平。1型糖尿病病人隨著β細胞生成胰島素的減少,身體開始利用脂肪和肌肉組織。該過程可導致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稱為酮症酸中毒,即血中開始積聚酮體和其它酸性副產品。這種狀態可能導致昏迷和死亡。
2型糖尿病是指胰島素相對缺乏。雖然胰臟還在製造胰島素,但胰島素的產量不足以控制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病人的β細胞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在病人的血糖開始升高前,細胞胰島素分泌能力的50%—75%可能已經喪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2型糖尿病的病人從胰島素相對缺乏轉化成更嚴重的胰島素缺乏。因此,大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需要強化治療,包括每天注射胰島素,保證血糖水平得到控制。
❽ 消渴症是什麼病
中醫叫消渴症,西醫叫糖尿病。盡早檢查治療,不影響壽命,就是要聽話,控制飲食!!
❾ 消渴症是不是糖尿病
消渴症與糖尿病有相同之處,也有區別。相同的是消渴症和糖尿病的症狀相同,因此有人說消渴症就是糖尿病。
不同之處是:消渴症是中醫說的病症,指的是症,消渴症分上、中、下消,不同的症不同的人,不同的體質,用不同的方去治,症消了,也就是病症沒有了,就是治好了,所以中醫的消渴症可以治癒。中醫說能治好消渴症是沒有錯的,如果說能治好糖尿病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人說中醫能治好糖尿病是騙人的。
糖尿病不僅僅是有那些病症,判斷指標主要是血糖,有的糖尿病人血糖值已經很高了還沒有那些症狀。有的有症狀的通過治療症狀也會沒有,雖然症狀沒有了,可血糖值仍然不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所以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治癒的。這是一個世界難題,被世界公認的。
不知我這樣的說法能否被大家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