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千里共嬋娟 中的「嬋娟」是什麼意思
嬋娟是中國神話中嫦娥的另外一個稱謂,通常代指「月亮」或者「月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出處:宋·蘇軾《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蘇軾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罕見的通才。他的詩作憂國憂民如屈原,枯淡簡朴如陶淵明,任情揮灑如李白,寓意深厚如杜甫,充滿了對人生的深刻感悟;他的詞作雄壯為骨,超逸為肌,開創豪放派詞風;他的散文氣勢充沛,行若流水,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
水調歌頭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
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
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是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權且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
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調知密州,雖說出於自願,實質上仍是處於外放冷遇的地位。盡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也難以遮掩深藏內心的郁憤。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
對於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於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並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與理想。
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㈡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嬋娟指什麼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意思是指月亮,出自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
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生本就有悲歡離合,月兒常有陰晴圓缺,這樣的好事自古就難以兩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平安健康長壽,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㈢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嬋娟指什麼
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指的是月亮。
月亮在古人的理解中,具有非常多的含義,就像蘇軾在詞中寫的那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未圓之時,尚有缺口,所以象徵著離別,而當滿月之時,又象徵著團聚。
而且傳說中,月亮上面住著一個美麗的仙女,名字叫嫦娥。所以詩人們看到月亮的時候,很多美好的意象浮現心頭,就以嬋娟代指月亮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這句話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出自 宋·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原詞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㈣ 千里共嬋娟的蟬娟的意思
「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指月亮或月光,該句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句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作者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㈤ 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指什麼
「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完整意思是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出自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於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原詞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㈥ 「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指什麼
嬋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如下:
1.形容姿態曼妙優雅。唐˙孟郊˙嬋娟篇:
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
元˙沉禧˙一枝花˙天生瑚璉套˙梁州曲:
腰肢裊娜,體態嬋娟。
亦作
嬋媛
。
2.美女、美人。唐˙方干˙贈趙崇侍御詩:
卻教鸚鵡呼桃葉,便遣嬋娟唱竹枝。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
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
或稱為
婢娟
。
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唐˙劉長卿˙湘妃詩:
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指的是第三種用法: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庄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㈦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是什麼意思
嬋娟:指月光
【出處節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白話譯文】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7)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節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被調到密州任職。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鑒賞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蘇軾一生,推崇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