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蘿卜老鴨煲是非常正統的冬季滋補湯,一般來說蘿卜在冬季的養生功效不亞於人參,老鴨和蘿卜的搭配能將二者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這款湯味道醇厚、香濃,適合一家人食用。
⑵ 立冬各地傳統食美食
二十四節氣中的的 立冬 ,「立」是「開始」的意思,時間點在公歷的11月7~8日之間,那麼立冬各地吃什麼傳統食美食呢, 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立冬各地傳統食美食介紹,歡迎閱讀!
立冬各地傳統食美食
北京:吃羊肉火鍋
民俗有雲:北吃餃子南吃蔥,銅鍋羊肉好過冬。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 方法 。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江西:吃麻子果
立冬日,上饒有家家打麻子果「補冬」(民間認為麻子果是補食)的習俗。
麻子果是流行於上饒、撫州一帶的漢族特色小吃。就是將蒸熟蒸爛的糯米放在特製的石槽(叫「臼」)里,用木質的錘子先搗爛,之後用力捶打,之後將大團的麻子果用洗凈的手捏成3cm左右的小團,在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等而成的一種甜食。
北方:吃餃子
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台灣:吃薑母鴨
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江南: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 冬至 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長江流域:吃團子
團子是長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團子和青團子兩種。團子是圓球狀,寓意團團圓圓,它與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個頭大,有蘋果一般大小。一個飯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個就肚兒圓了。團子外面一層蹦脆蹦脆的,而裡面的各種香料也會隨著團子加熱,香氣撲鼻而來。
團子和包子結構一樣,外層是糯米江,里層是各種不同的餡。團子的餡料豐富:肉、豆腐乾、榨菜、大蒜、姜、香蔥,藕、梅乾菜、辣椒……把它們剁成細丁細粒,調味後放鍋里炒熟,並放上鹽等調味品,冷卻後開始用瀝乾的糯米漿包團子。
紹興: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 立春 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蘇州:吃鹹肉菜飯
立冬日吃上一碗鹹肉菜飯,是老蘇州們的特定習俗。用霜打後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鹹肉、米醋為原料,使用磚砌的爐灶,以稻草為燃料,燒出來的飯又香又糯。鹹肉菜飯雖然沒有載入蘇州的名食譜,但它從來不缺少喜愛它的食客。
其實,吃鹹肉菜飯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即吃咸補腎。鹹味自古被列為五味之首,立冬後天氣逐漸寒冷,最易傷害腎的陽氣。鹹味食物入腎,能起到補腎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過多吃鹽。
潮汕:吃甘蔗
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閩中:喝草根湯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
漳州:吃糍粑
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後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 乒乓球 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蘇州:吃膏滋進補
冬令進補吃膏滋是蘇州人過立冬的老傳統。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還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節氣,蘇州中醫院以及一些老字型大小葯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葯,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萬不可「跟風」吃,講究「一人一方」,先吃「開路方」試探性調補,做適當調整後再開正式葯方。
南京:吃大蔥
南京有句 諺語 ,「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郁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立冬氣候特點
1、氣溫下降變化明顯
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為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人們好在還有一個避寒之地。而對於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
綿雨已結束,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時間,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畢竟大風過後,陽光照耀,冷氣團很快變性,氣溫回升較快。氣溫的回升與熱量的積聚,促使下一輪冷空氣帶來較強的降溫。
此時,令人愜意的深秋天氣接近尾聲,明顯的降溫使這一地區在進入初霜期的同時,也進入了紅葉最佳觀賞期,並在11月底陸續入冬。
2、熱帶氣旋,強弩之末
根據統計,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個熱帶氣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氣旋,還有可能發展到台風強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個熱帶氣旋在我國沿海登陸,登陸地點主要在台灣、廣東和海南。如果這一年年中緯度盛行緯向環流,熱帶氣旋比較活躍,如果中緯度盛行經向環流,也就是冷空氣強,不容易有台風。
3、入冬深秋易有霜霧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嶺、黃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會陸續出現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嶺以北也會出現初霜。
11月的北方,隨著冷空氣的前鋒移出本地,鋒後的冷空氣團開始向暖的方面變性,如果沒有後續的冷空氣補充,幾天之後,溫度雖回升了,空氣質量卻逐漸變壞。
特別是大城市,大氣中積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結合凝結後,形成煙霧或是濃霧,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交通運行。在我國西南、江南,水汽條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氣溫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霧出現。
立冬天氣怎麼樣
北方
秦嶺淮河以北附近地區,冷空氣頻繁出現,降溫成為這個時節的常態,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還有,華北地區霧霾天氣來襲,尤其北京河北地區,霧霾常常會籠罩在上空,出行一定要注意帶上口罩防霾,沒事盡量別在霧霾天出門了。
東北和西北地區,這個時候已經是 大雪 紛飛的景象了,尤其是東北黑龍江地區,已經異常寒冷,這里早在立冬到來之前就已經入冬了。而西北地區秋季的紅黃景象還未完全褪去,但雪花已經飄落了。
南方
就華南地區而言,立冬時節仍是夏秋的景象。尤其是海南廣東地區,這里的夏季剛剛離去,初秋景象才慢慢鋪開,冬季離這里還是有些遠的。據說,這些地方在12月才能進入冬季,寒冷才慢慢來襲,不過這些地區的寒冷來得慢,卻走得很快,才剛穿上厚衣服不久,暖春匆匆趕來了。
對了,立冬過後上述這些地方還會有台風出現,一年中最晚的台風也可能會在12月底出現哦,所以,要時刻關注這方面的消息。
江南西南地區,這個時候霜霧出現了,早晨起來出門,你會被濃濃的霧氣籠罩,植物上也結了薄薄的霜。這意味著,過些日子,寒冷就要到來了。此外,西南地區這個時候迎來雨季,降雨非常多,注意防範地質災害。
立冬各地傳統食美食 相關 文章 :
★ 立冬一般吃什麼傳統食物介紹
★ 立秋各地傳統食物有哪些
★ 2021立冬的習俗及飲食養生
★ 2021秋分節氣傳統食物
★ 立冬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
★ 立秋必吃的六種食物有哪些
★ 2020立冬時節都吃什麼傳統食品
★ 立冬當天吃什麼傳統美食
★ 2021立冬節氣的天氣有什麼特點
★ 冬至的傳統文化和習俗
⑶ 立冬吃什麼風俗食物
北吃餃子,南吃蔥。
立冬是季節類節氣。立,建始也,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這個時候,黃河中下游地區開始結冰,土地表層開始凍結。農人把各種作物曬好、貯藏好。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是個重要的節日,歷朝歷代的帝王一般都要率領文武百官到都城北郊設壇祭祀,這是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3)立冬吃什麼傳統美食擴展閱讀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過去立冬,河南、江蘇、浙江一帶民間還有用各種香草、菊花、金銀花煎湯沐浴的活動,稱為「掃疥」,以求治癒疾病,保證身體健康過冬。
⑷ 在立冬這一天,人們通常會吃什麼
我了解到這一天人們通常會做一頓好吃的來迎接節氣到來,全國各地每個民族迎接立冬食物都不一樣,北方地區一般以餃子為主,而南方地區以燉湯為主。
三、主要是表達美好祈願。
我認為每個地區對待立冬准備食物不一樣,所吃美味也各不同,其主要原因與當地的飲食習慣以及食材種類有很大關系,但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節氣到來的重視,也是對於美好生活祈願,希望在新節氣到來之時有一個新開始。
⑸ 立冬節氣吃什麼食物
立冬節氣在飲食方面,應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溫潤厚重的食品。例如大白菜、蘿卜、白薯、土豆、豆腐、木耳等等,這些食品中富含的維生素能有效補充人體的需要。
此外,冬季宜多喝溫水,養陰的同時還可以潤燥。還可酌情選擇沙參、玉竹、百合、無花果、銀耳、枸杞、甲魚、羅漢果等養陰的食物煲湯或燉煮。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咸,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
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正如《四時調攝箋》里所說:「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立冬節氣的生活起居
起居方面,人們應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既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情志方面,要盡量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郁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運動方面,應以靜態運動為主,可以在向陽的地方,在晨光下鍛煉,以感到舒適愉悅為好。因為冬季人體免疫力下降,過量的運動不但不能增加抵抗力,還容易增加感冒的隱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立冬
⑹ 立冬吃什麼最好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導讀:每一個節氣都有傳統食物,也有相應的飲食禁忌,立冬作為冬天的第一個節氣,飲食上肯定有所改變,那麼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呢?若是在立冬時節進補禦寒,那麼立冬吃什麼最好呢?接下來和我一起去了解下吧。
立冬吃什麼最好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餃子
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吃鹹肉菜飯
立冬日吃上一碗鹹肉菜飯,是老蘇州們的特定習俗。用霜打後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鹹肉、米醋為原料,使用磚砌的爐灶,以稻草為燃料,燒出來的飯又香又糯。鹹肉菜飯雖然沒有載入蘇州的名食譜,但它從來不缺少喜愛它的食客。
其實,吃鹹肉菜飯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即吃咸補腎。鹹味自古被列為五味之首,立冬後天氣逐漸寒冷,最易傷害腎的陽氣。鹹味食物入腎,能起到補腎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過多吃鹽。
吃膏滋進補
冬令進補吃膏滋是蘇州人過立冬的老傳統。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還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節氣,蘇州中醫院以及一些老字型大小葯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葯,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萬不可「跟風」吃,講究「一人一方」,先吃「開路方」試探性調補,做適當調整後再開正式葯方。
吃甘蔗
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喝草根湯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
吃糍粑
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後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吃團子
團子是長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團子和青團子兩種。團子是圓球狀,寓意團團圓圓,它與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個頭大,有蘋果一般大小。一個飯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個就肚兒圓了。團子外面一層蹦脆蹦脆的,而裡面的各種香料也會隨著團子加熱,香氣撲鼻而來。
團子和包子結構一樣,外層是糯米江,里層是各種不同的餡。團子的餡料豐富:肉、豆腐乾、榨菜、大蒜、姜、香蔥,藕、梅乾菜、辣椒……把它們剁成細丁細粒,調味後放鍋里炒熟,並放上鹽等調味品,冷卻後開始用瀝乾的糯米漿包團子。
吃羊肉火鍋
民俗有雲:北吃餃子南吃蔥,銅鍋羊肉好過冬。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薑母鴨
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立冬飲食要注意什麼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禦寒效果最好。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吃辣的可以祛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薑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中含胡椒鹼。它們都屬於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慾,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禦寒能力。
⑺ 在一些風俗里立冬應該吃什麼食物
1、白菜
冬天是各類蔬菜的淡季,但卻是大白菜大量收獲的季節,北方有句諺語說的是「立冬砍白菜」說的就是立冬以後吃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