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從四德」是什麼
「三從四德」,是一種中國古代女性的道德規范,是為適應父權制家庭穩定、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的進行的規范要求。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工。三從四德對婦女有重要意義。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里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順從、跟從」之意,而是「輔佐、輔助」的意思.(《儀禮、喪服、子夏傳》)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言」,要有知識修養,言辭恰當,語言得體;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最後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周禮、天官、九嬪》)。
2. 三從四德是什麼意思
三從四德的意思: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准之一。
【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譯文】:女人有三從的意義,沒有專用的方法。所以未嫁從父,出嫁從夫,死亡從你。
【近義詞】百依百順、三綱五常、逆來順受、禮義廉恥
【反義詞】獨立自主、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2)三從四德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從四德的近義詞
1、百依百順
【解釋】:依、順:順從。什麼都依從。形容一切都順從別人。
【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三卷:「做爺娘的百依百順,沒一事違拗了他。」
【譯文】:做爹娘的百依百順,沒一件事違逆了他。
2、三綱五常
【解釋】: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出自】:《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
【譯文】: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准則,怎麼說呢?對君臣、父子、夫婦的。
3、逆來順受
【解釋】:指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禮的待遇採取順從和忍受的態度。
【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若是一個略略知趣的,見家主來光顧,也便逆來順受。」
【譯文】:如果是一個略略知道手紙,看到主人來光顧,了方便逆來順受。
3. 三從四德是指什麼
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里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儀禮、喪服、子夏傳》)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功,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周禮、天官、九嬪》)。
4. 三從四德指的是什麼
三從指女子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三從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撫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四德意思是說女子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要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既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4)三從四德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用於約束婦女的行為准則與道德規范,三從一詞最早見於《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為父服喪年限(為夫三年,為父一年)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一詞見於《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負責逐級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職,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本來是宮廷婦女教育門類,後來與三從連稱,成為對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准。
對三從四德,首先應該看到,這些對婦女的要求規范是特定時代、出於某種需要產生的,並且隨著社會的變化也有一些變化,在周代父權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內外尊卑界限明確規定之後,才有了要求婦女從父、從夫、從子。
而四德是女性實踐三從道德目標必須具備的禮儀、風度修養和操作技術,三從道德的教戒勸譽、四德修養的提倡培訓,和七出條規的威嚇懲罰交互作用,逐漸規訓出儒家文化影響下的傳統婦女之美德。
5. 三從四德是什麼意思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習俗之一,「三從」與「四德」的合稱。「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這里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順從、跟從」之意,而是「輔佐、輔助」的意思。即未嫁的時候,聽從家長(父親)的教導,出嫁之後,輔佐丈夫持家執業,丈夫不在了,撫養教育撫養子女成人,引導、尊重子女端正生活理念。
「三從四德」,是一種中國古代女性的道德規范,根據「內外有別(即男外女內的社會分工)」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的進行的規范要求。
(5)三從四德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從四德觀念根深蒂固的原因:
在古代,男人在外面從政、打仗、服役、種地、打獵、經商等,女人在家內「主中饋」、務蠶織,生兒育女、孝敬公婆等。這種對男女位置和分工的劃分,就形成了封建社會的男女內外分工「男主外,女主內」,「內外有別」。
由於「內外有別」的傳統規范,在封建社會中家長們也是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對於男子著重培養從政、經商等能力,讓他們博覽全書,知曉古今;對於女子,則是側重於培養她們的三從四德,為她們今後能找一個好歸宿打下基礎。
這樣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都是遵循相同的模式、相同的規范,從未有過大膽的嘗試改變,女性對男性的依附性就越來越強,而男性要維護他們的最高權力就需要相關的規范條例來約束女性。三從四德變成男性地位不變的保障,加上在封建社會女性知識的狹窄,才導致了三從四德的根深蒂固。
6. 三從四德指什麼
三從四德 [ sān cóng sì dé ]
【解釋】: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准之一。
【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示例】:從來不出閨門里,羞答答怎便將男兒細窺,則我這~幼閑習,既嫁雞須逐他雞。
◎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百依百順、三綱五常、逆來順受、 禮義廉恥
反義詞:獨立自主、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例句
1. 隨著時代的變遷,婦女已擺脫三從四德的觀念。
2. 三從四德,是封建社會強加在婦女身上的精神枷鎖。
3. 要求現代婦女遵守三從四德,難免引來不合時宜之譏。
4. 此人並沒有什麼實際本領,光憑三從四德混飯吃。
5. 只有徹底擺脫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的束縛,婦女才能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