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蜱蟲
蜱(拼音:pí ,注音:ㄆㄧˊ ,音同「皮」),又名蜱蟲、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種體形極小的蛛形綱蜱蟎亞綱蜱總科的節肢動物寄生物,僅約火柴棒頭大小。不吸血時,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後,有指甲蓋大。宿主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動物,大多以吸食血液為生,叮咬的同時會造成刺傷處的發炎。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例如全溝硬蜱寄生在動物或人的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處。微小牛蜱多寄生於牛的頸部肉垂和乳房,次為肩胛部。、
一旦被蜱蟲叮咬千萬不可用手強拔
1.有小手指甲蓋那麼大小,掉到人身上後會往身上鑽,用頭部鑽入皮膚。
2.蜱叮咬人後會散發一種麻醉物質,再將頭埋在皮膚內吸血,同時它分泌一種可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鑽入人體需及時取出。若不及時取出:輕者,數年後遇陰雨天氣,患處便瘙癢難忍。重者,高燒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發森林腦炎。
某電視台曾播出有兩例患者,其中一例是自行取出將頭留在了皮膚,治好後全身癱瘓無力不能自行站立。
2. 想問一下蜱蟲是什麼
蜱是一種寄生在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蜱屬於節肢動物門螯肢亞門蛛形綱蜱總科。
1、主要種類。全溝硬蜱、草原革蜱、亞東璃眼蜱、乳突鈍緣蜱。
2、發育過程。蜱蟲發育過程分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時期。
3、主要危害。蜱蟲作為病毒傳播媒介可以引起腎綜合征出血熱、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
萊姆病等疾病。
4、防治方法。環境防治、生物防治、個人防護、葯物預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蜱蟲
3. 蜱蟲是什麼樣子
蜱蟲外形:
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狀,大者可長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個部份。顎體也稱假頭,位於軀體前端,從背面可見到,由顎基、螯肢、口下板及須肢組成。
顎基與軀體的前端相連接,是一個界限分明的骨化區,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顎基背面有1對孔區,有感覺及分泌體液幫助產卵的功能。螯肢1對,從顎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塊,位於螯肢腹面,與螯肢合攏時形成口腔。
口下板腹面有倒齒,為吸血時固定於宿主皮膚內的附著器官。螯肢的兩側為須肢,由4節組成,第4節短小,嵌出於第3節端部腹面小凹陷內。軀體呈袋狀,大多褐色,兩側對稱。雄蜱盾板幾乎覆蓋著整個背面,雌蜱的盾板則僅占體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後緣形成不同花飾稱為緣垛。
腹面有足4對,每足6節,即基節、轉節、股節、脛節、後跗節和跗節。基節上通常有距。足Ⅰ跗節背緣近端部具哈氏器,有嗅覺功能,末端有爪1對及墊狀爪間突1個。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對足基節的水平線上。肛門位於軀體的後部,常有肛溝。
氣門一對,位於足Ⅳ基節的後外側,氣門板寬闊。雄蜱腹面有幾丁質板,其數目因蜱的屬種而不同。
(3)蜱蟲是什麼擴展閱讀:
蜱蟲的危害:
1、吸血:
蜱蟲靠寄生在宿主身吸食宿主身上的血為生,長時間和大量的蜱蟲寄生會導致動物機體大量失血而導致貧血,消瘦,發育不良。而且蜱蟲的唾液是一種抗原,會導致機體瘙癢而繼發感染。蜱蟲在吸血的同時,可能還會分泌一些毒素到機體,導致機體出現中樞神經症狀。
2、血液原蟲病:
巴貝斯蟲病。巴貝斯蟲是一種寄生於紅細胞內的血液寄生性原蟲,巴貝斯蟲病又叫蜱熱,得克薩斯熱。可在多種脊椎動物體內發熱(人畜共患)。臨床症狀主要是發熱,血紅蛋白尿,溶血性貧血。
3、病毒性疾病如森林腦炎等:
森林腦炎是一種由森林腦炎病毒引起的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其傳播媒介在中國為全溝硬蜱。在人臨床症狀表現為:高熱、昏迷、癱瘓、腦膜刺激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4、細菌性疾病:
萊姆病等。萊姆病又稱伯氏螺疏旋體病,是由若干個不同基因種的伯氏螺疏旋體引起的一種人和多種動物的一種蜱傳自然性疫病。臨診表現為:發熱,皮膚損傷,關節炎,腦炎心肌炎為特徵。
4. 蜱蟲是什麼
蜱蟲有許多種,這種是咬人致死的。蜱(讀pí,二聲)也叫壁虱,俗稱草扒子、草別子、牛虱。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才幹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蜱蟲叮咬的無形體病屬於傳染病,人對此病普遍易感,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有感染的可能。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分。蜱的幼蟲、若蟲、雌雄成蟲都吸血。宿主包括陸生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有些種類侵襲人體。多數蜱種的宿主很廣泛,例如全溝硬蜱的宿主包括哺乳類200種,鳥類120種和少數爬行類,並可侵襲人體。這在流行病學上有重要意義。硬蜱多在白天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長,一般需要數天。軟蜱多在夜間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短,一般數分鍾到1小時。蜱的吸血量很大,各發育期飽血後可脹大幾倍至幾十倍,雌硬蜱甚至可達100多倍。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例如全溝硬蜱寄生在動物或人的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處。微小牛蜱多寄生於牛的頸部肉垂和乳房,次為肩胛部。波斯銳緣蜱多寄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 蜱在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於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過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可導致宿主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障礙,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現象,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稱為蜱癱瘓。多見於兒童,如能及時發現,將蜱除去,症狀即可消除。由於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中,因此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驅蚊液,盡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卧。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蜱蟲常會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如果發現蜱蟲附著在身體上,應立即用鑷子等工具將其除去。因蜱蟲體上可能含有傳染性病原體,所以不要直接用手將蜱蟲摘除或是用手指將其捏碎。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節油或旱煙塗在蜱頭部待蜱自然從皮膚上落下。傷口周圍有0.5%普魯卡因局封,出現全身中毒症狀時可給予抗組胺葯和皮質激素。發現蜱咬熱及蜱麻痹時除支持療法外,作相應的對症處理,及時搶救。
5. 蜱蟲是什麼樣子 蜱蟲簡單介紹
1、蜱蟲非常小,成蟲為2-10mm左右,最大的也只有30mm。蟲體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吸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其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分,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身體通常為褐色,且兩側十分對稱。
2、蜱蟲屬於寄蟎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全世界發現約800餘種。蜱蟲發育過程分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時期,其幼蟲、雌雄成蟲都吸血,其宿主包括陸生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有些種類侵襲人體。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選擇性,通常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例如全溝硬蜱寄生在動物或人的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處。
6. 蜱蟲是一種什麼蟲
蜱(pí)蟲屬於寄蟎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餘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僅存於歐洲)。中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
由於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中,因此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羅浮山百草油或是驅蚊液,盡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卧。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
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
(6)蜱蟲是什麼擴展閱讀:
你所不了解的「天煞星」蜱蟲
蜱蟲的生活史分卵、幼蜱、若蜱和成蜱四個階段。從幼蟲發育到成蜱的每一個變態期都要蛻皮,它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吸血!它每一次吸血的過程,都有可能攜帶病原體。可謂是「天煞星」。
硬蜱一生產卵一次,飽血後在4~40天內全部產出,可產數百至上千個。產卵後雌蜱即死亡,而雄蜱一生可交配數次。
更糟糕的是,即便是蜱蟲處於卵的狀態,它攜帶的病原體依舊可以經過卵傳播,這使得蜱蟲攜帶的病原體相當復雜多樣。軟蜱的成蟲由於多次吸血和多次產卵,一般可活5~6年,甚至數十年。硬蜱的壽命比軟蜱短許多。
7. 蜱蟲是什麼動物
蜱蟲(念pí,二聲)俗稱草爬子、扒嫉、瘦牛叮(意即牛都能被叮瘦),屬於寄蟎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
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
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份。
8. 蜱蟲屬於什麼動物
蜱蟲(別名:狗豆子),蜱蟎亞綱蜱總科節肢動物。其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狀,大者可長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硬蜱壽命為幾個月至1年,軟蜱的成蟲由於多次吸血和多次產卵,一般可活5、6年。它棲息在森林、灌木叢、草原、半荒漠地帶。
草蜱子是沙漠里一種非常可怕的小生物,在草原和荒漠地帶常見的一種小蟲子,寄生在牛、馬、羊、駱駝、等牲畜身上。刺蝟身上最多。草蜱子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餘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
生活習性
草蜱子發育過程有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期。卵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0.5~1.0mm,淡黃色至褐色,常堆集成堆。在適宜條件下卵經2~4周孵出幼蟲。幼蟲飽食後經1~4周蛻變為若蟲。硬蜱若蟲只1期,軟蜱通常為3~4期,多者可達5~8期,因種類或生活條件而異。若蟲飽食後經1~4周蛻變為成蟲。在自然條件下,硬蜱完成生活史所需時間可為數月、1年、2年或3年,因蜱種而異。當遇到不良環境產生滯育時,可使生活周期延長。如全溝硬蜱由3年延長至4~5年。多數軟蜱完成生活史需1個月至1年,在不適宜條件下延長至3~5年或更長。硬蜱壽命為幾個月至1年。軟蜱的成蟲由於多次吸血和多次產卵,一般可活5、6年,有些種類可活十幾年以至二十年以上。一隻雌蜱一次能產下25000粒卵。產卵一個月後功成名就地死去。
9. 蜱蟲是什麼
介紹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pí),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餘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僅存於非洲)。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
名稱蜱(pí)也叫壁虱,俗稱草扒子、狗鱉、草別子、牛虱、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
(讀音
)等。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才幹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蜱叮咬的無形體病屬於傳染病,人對此病普遍易感,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感染。
喜好該寄生蟲極其喜歡皮毛叢密的動物,尤其喜歡黃牛,經常可以在黃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內側發現其身影,多時會聚集成群,並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農村極為常見。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基本
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個部份。顎體也稱假頭,位於軀體前端,從背面可見到,由顎基、螯肢、口下板及須肢組成。顎基與軀體的前端相連接,是一個界限分明的骨化區,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顎基背面有1對孔區,有感覺及分泌體液幫助產卵的功能。螯肢1對,從顎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塊,位於螯肢腹面,與螯肢合攏時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齒,為吸血時固定於宿主皮膚內的附著器官。螯肢的兩側為須肢,由4節組成,第4節短小,嵌出於第3節端部腹面小凹陷內。
軀體呈袋狀,大多褐色,兩側對稱。雄蜱背面的盾板幾乎覆蓋著整個背面雌蜱的盾板僅占體
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後緣形成不同花飾稱為緣垛(festoon)。腹面有足4對,每足6節,即基節、轉節、股節、脛節、後跗節和跗節。基節上通常有距。足Ⅰ跗節背緣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
有嗅覺功能,末端有爪1對及墊
狀爪間突1個。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對足基節的水平線上。肛門位於軀體的後部,常有肛溝。氣門一對,位於足Ⅳ基節的後外側,氣門板寬闊。雄蜱腹面有幾丁質板,基數目因蜱的屬種而不同。
軟蜱顎體在軀體腹面,從背面看不見。顎基背面無孔區。軀體背面無盾板,體表多呈顆粒狀小疣,或具皺紋、盤狀凹陷。氣門板小,位於基節Ⅳ的前上方。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部,兩性特徵不顯著。肛門位於體中部或稍後,有些軟蜱尚有肛前溝和肛後中溝及肛後橫溝,分別位於肛門的前後方。各基節都無距刺,跗節雖有爪,但無爪墊。成蟲及若蟲足基節Ⅰ~Ⅱ之間有基節腺的開口。基節腺液的分泌,有調節水分和電解質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時,病原體也隨基節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傷口而造成感染,例如鈍緣蜱屬的一些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