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綜合知識 > 屈原為什麼投江

屈原為什麼投江

發布時間:2022-09-13 03:40:00

㈠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原因

歷史 上 端午 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而關於屈原投江的 故事 一直流傳至今,那屈原為什麼要投江?下面是我為你搜集屈原為什麼要投江,希望對你有幫助!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
關於屈原為什麼選擇投江這種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珍貴的生命,歷來說法不一,人們猜測的他投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為國而死。當時的秦國特別強大,楚國的都城被秦攻陷後。屈原感到自己的國家就要滅亡了,作為一個對楚國有著濃烈情感的人來說,屈原不願親眼看到這一幕的發生,因此投身汨羅江中。

2.為想要完美而死。屈原性格剛直,而 政治 是黑暗和殘忍的。屈原發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楚懷王這樣君王的帶領和無能卻攻於心計不為民政的同事們的配合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業。屈原想要的是“明君”和“哲王”,想要能真心為百姓做出業績的同事,而赤裸的現實一次又一次的將他扇醒,終於投江。

3.為救頃襄王而死。這是一種較為新奇的說法。起源與一個民間 傳說 :懷王死後,楚國已經變的不能再承受任何的攻擊,而那時候的秦國經常對楚國進行侵犯,終於攻佔了郢都。傾襄王在被秦國追殺的過程中想到了流芳在汨羅江附近的屈原,想問問他有沒有什麼 辦法 能夠扳回一局,重振楚國。然而秦軍得知傾襄王的想法後追隨而來,屈原為力保傾襄王,便與他交換衣服當著秦軍的面跳下汨羅江,襄王獲救。
屈原投江的故事
公元前278年,秦國再次攻打楚國,佔領了郢都,本來屈原想重返郢都的,希望破滅了,亡國之恨溢於言表,心裡有著說不出的痛苦,寫下了《懷沙》,再一次抒發忠貞的愛國懷和“受命不遷”的崇高志節,也傾訴了自己心底的苦悶。最終來到了汨羅江邊,抱起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了。

關於屈原投江的地點,汨羅江,現在在湖南省岳陽市,汨羅江為南洞庭湖濱湖區最大河流。

屈原投江自盡的消息傳開後,有人為他建廟宇,長久敬仰懷念他。因為他死在農歷五月初五,所以人們把這一天叫作端午節,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包粽子劃龍舟,據說包粽子是因為當時汨羅江邊的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粽子投入江里去喂魚,可以讓魚吃飽了就不再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個習俗就傳遍了全國。
屈原簡介
屈原是戰國末期的楚國人,出生於丹陽貴族家庭,姓羋。這個姓氏相信大家都聽過,大秦宣太後羋八子也是羋姓,其實宣太後本來也是楚國人,可見楚國羋姓人士不少。屈原是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還是一位辭賦家同時也是政治家,起初他只是一名縣官,後來才華顯露被楚懷王重用,官拜左徒,楚懷王派他出使齊國,後來屈原便建議楚王進行變法,屈原就是變法方案的起草人。

屈原變法主張對內舉賢能,明法度,對外聯齊抗秦。但是因為此變法影響到舊貴族的利益,所以變法遇到很多困難。而後來屈原自己也因為遭到貴族排擠陷害而被楚懷王見疏,之後還被楚王先後流放兩次。被流放兩次的屈原最後不堪屈辱投江自盡,一位偉人的性命就如此草率的結束了。

屈原出生於貴族家庭但是從小喜歡讀書,常常手不釋卷的徜徉於書海之中,而且他家族人員都非常賢德,因此家教風氣比較淳樸沒有貴族的奢靡。屈原從小就在普通百姓中間長大,非常體恤百姓疾苦,所以養成了他對百姓仁愛的高尚品德。

後來在朝為官,屈原也是一心為百姓著想,為減少貴族對百姓的壓迫,並為朝廷舉薦賢能之人,屈原主張變法。而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針對舊貴族勢力,削弱貴族勢力以減緩百姓的壓力和疾苦。可是舊貴族勢力不是那麼容易動搖的,最終屈原一人之力以卵擊石只能慘敗而被楚懷王流放。

屈原兩次被楚懷王流放,最終不堪屈辱,因無力報國而投江自盡。後人為了紀念屈原,就將他投江的那天定為端午節,每年這天人們都會到江邊祭典,後來經過 文化 的流傳和衍變,端午節就慢慢形成了賽龍舟、包粽子等習俗。

這就是大詩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他一生的著作《離騷》為後人傳承,而離騷也是中國詩歌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的標志。另外,在他自盡之前所著的《懷沙》也成為人盡皆知的著名篇章。

猜你喜歡:

1. 為什麼紀念屈原

2. 屈原為何選擇投江自殺

3. 屈原投進汨羅江的傳說

4.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紀念屈原

5. 屈原投江是怎麼回事

6. 戰國詩人屈原為什麼投江

㈡ 屈原為何要投江

屈原是戰國末期的楚國人,雖出生於貴族家庭但是他與貴族人有著天壤之別,從不欺壓百姓,非常體恤百姓之苦,處處為老百姓著想。可是楚國末年,國君昏庸無能,奸臣當道進獻諂媚之言,禍害忠良,而屈原就成了末代亂世的犧牲品。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 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紀念儀式。

㈢ 屈原為什麼投江

為了自己遵循自己的心志向,屈原自沉原因,屈賦說得很清楚。

《離騷》寫道:「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堅持人格的「清白」、耿「直」,不願妥協從俗,是屈賦的主旋律。

在《離騷》等作品中,詩人借用「芳草」、「美人」、「好修」、「信潔」等形象言辭,反復強調人格美的可貴可愛,反復強調對它要有堅定不渝的貞操。

屈原的絕命詞《懷沙》,絲毫沒有亡國形勢的逼迫,沒有殉國的跡象。《懷沙》寫明自己有赴死的意向,赴死的理由不是殉國,而是殉自己高潔的心志。

屈賦中沒有殉國的內容,漢代人也沒有屈原殉國的說法。漢代人對屈原的贊頌都集中於他的人格高潔。

劉安贊揚屈原「志潔」、「行廉」,賈誼《吊屈原賦》也是「高其志」,司馬遷《屈原列傳》說屈原感動他的是「其志」、「其為人」,王充頌揚屈原「潔白」,王逸頌揚屈原「清白」。

至於屈原投河原因,王逸說得很清楚:「不忍以清白久居濁世,遂赴汨淵,自沉而死。」

(3)屈原為什麼投江擴展閱讀

屈原的文學成就

屈原作品的風貌和《詩經》明顯不同。這與長江流域的民風和黃河流域的民風不同有關。當時,北方早已進入宗法社會,而楚地尚有氏族社會的遺風,民性強悍,思想活潑,不為禮法所拘。

所以,抒寫男女情思、志士愛國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豐富,什麼都可以奔入筆底。寫人神之戀,寫狂怪之士,寫遠古歷史傳說,寫與天神鬼怪游觀,一切神都具有民間普通的人性,神也不過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

它們使作品顯得色澤艷麗,情思馥郁,氣勢奔放。這樣的作品,表現了與北方文學不同的特色。從體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詩歌,不管是《詩經》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發展為長篇巨制。《離騷》一篇就有二千四百多字。

在表現手法上,屈原把賦、比、興巧妙地糅合成一體,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識和復雜的現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

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於」「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總之,他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造性。

參考資料:人民網-屈原投河並非為「殉國」,而是殉自己的心志

㈣ 屈原為什麼投江自盡屈原投江的三大原因

屈原也叫做屈平,他本來是楚王的族人。他這個人學識淵博,又善於思考。上朝時常常能夠給楚王提出很多有建設性的方案,楚王對他非常的信任。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屈原投江的原因,閱讀參考。

第一,為了國家

當時的秦國是很強的,當都城被攻陷了之後。屈原意識到自己生活這么久的國家就要沒了,而他對楚國的感情又是格外的濃烈,屈原不想看到這一切發生在自己眼前,因此投身汨羅江中。

第二,為了想要完美

屈原的性格正直又剛烈,但是政治是殘忍並且陰暗的。屈原發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楚懷王這樣君王的帶領下和無能卻攻於心計不為民政的同事們的配合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業。屈原想要的是正直有抱負的君主,想要能真心為百姓們做實事有共同理想的同僚,但是現實終究是現實,跟他所想的並不一樣,所以終於選擇投江。

第三,為了救頃襄王

這一種說法就比較獨特了。這是源於民間百姓私底下談論的,說自從楚懷王不在了之後,這個國家已經不堪一擊了,經受不住什麼攻擊。但是那時候的秦國又隔三差五的對楚國進行侵犯,終於攻佔了郢都。傾襄王在被秦國追殺的過程中想到了流落在汨羅江附近的屈原,想問問他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扳回一局,重振楚國。然而秦軍得知傾襄王的想法後追隨而來,屈原為力保頃襄王,便與他交換衣服當著秦軍的面跳下汨羅江,襄王獲救。

㈤ 屈原為什麼投江

屈原自殺的三大原因

端午節是紀念中國古代賢人屈原的節日。在兩千多年前,他為了力諫君主不得而自溺於汨羅江。傳說鄉民怕屈原的遺體被魚啄食,就在水上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群,並且把粽子投進江中,引開魚蝦。自此以後,賽龍舟和吃粽子就成為了端午節的習俗。
經考證屈原自殺的原因有三。
首先,他是楚國的貴族。先秦採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緣關系的親戚就親疏有別地分封到不同地方當諸侯,諸侯又按照同樣的方式把國家分給不同的大夫。楚國和其它諸侯國有點不同,國君和周天子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系,所以在其它諸侯只能稱「公」、「侯」時,楚國國君就能自稱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稱號。楚國的君臣同樣有這種關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對楚王和楚國,不僅有一份大臣對國家的忠誠,也有一份難以割斷的血脈親情。
屈原著名的詩歌《離騷》,開篇就驕傲地自述了自己的身世: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帝高陽,指的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顓頊帝高陽氏。屈原說,自己的世系可以上溯至上古的顓頊帝,這和楚國的世系是一樣的。他誕生在貴族之家,父親伯庸抱著對他美好的期望,給他取名「正則」,字「靈均」。「原」也是他的字。因為原的意思包含平正開闊的大地的意思,和名「正則」互為表裡。

雖然是楚國的大臣,但屈原也是楚國王族世系中的一分子,所以其它人可以離開,他卻在感情上無法拋棄楚國,當祖國亡於秦人之手,他選擇了以身相殉。

第二個原因,是楚國人對於個人生死和榮譽之間的獨特觀念。後來在楚漢相爭中敗給劉邦的項羽,也在烏江邊自刎了。項羽當時也並非全無退路。史書上說:

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有作者在本欄目說過:項羽的兵敗自刎,其實也是楚人風氣使然。如果他不自刎,反倒得不到楚人的心儀。據《左傳》桓公十一年載,楚國莫敖屈瑕曾率兵討伐羅國,因驕傲輕敵而敗北,結果他自縊於荒谷,而隨從他的群帥們則將自己囚禁於冶父以聽從楚王的刑罰。屈瑕曾多次為楚國立功,結果一次兵敗就不能不自縊以謝國人。

㈥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緣由是什麼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些都是著名詩人屈原的詩句。大部分人都能哼出兩句他的詩。



此時的屈原見到楚國日漸衰落,自己的政治主張也得不到施展,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情況下,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因此,屈原之所以投江自盡,無非幾個原因,其一是自己的政治主張得不到施展,朝中大臣對他各種排擠。其二是因為楚王的昏庸,楚懷王是非不辨,好壞不分。其三是郢都被攻破,楚國隨時可能滅亡,他不願意做亡國奴。

屈原不僅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政治家,他很愛自己的故國,在他的改革期間,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惜,楚國連著幾代君王皆是昏君,他的一腔熱血,註定是要付諸東流了。

㈦ 屈原為什麼會投江自盡

其實是因為他的後半生仕途坎坷,一次又一次的下貶,從而導致覺得人生意義不大,最終選擇投河自盡的方式

㈧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盡

1、投江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國攻佔楚國八城之後,秦昭王遣書約請楚懷王到秦國武關(今陝西商南東南)相會,兩國結盟交好。屈原認為秦是虎狼之國,不可信任,勸楚懷王不要前去。但楚懷王的幼子子蘭主張楚懷王赴會。楚懷王到秦後,被扣留並挾迫楚國割讓土地,楚懷王最後死於秦。楚頃襄王即位後,任用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認為楚頃襄王客死於秦,子蘭有責,都責備子蘭,屈原也不滿子蘭。子蘭聞知後,讓上官大夫到楚頃襄王前讒言,楚頃襄王便將屈原放逐到江南地區,永遠不許他返回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屈原被放逐後,愛國之心始終不渝,光明峻潔的人格絲毫未變。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二七八),秦國再次攻楚,佔領郢都,楚頃襄王被迫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消息傳來,屈原重返郢都的希望徹底破滅,於是作詩篇《懷河》,再次抒發忠貞愛國的情懷和「受命不遷」的崇高志節,傾訴了郁積於心頭的苦悶,然後投汩羅江而死。死的時候年僅62歲。
2、簡介
屈原(約前342—前278),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楚國大夫。漢族,出生於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 人,他是中國最早的大詩人之一。繼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創立了「楚辭」,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㈨ 屈原為什麼投江自盡_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端午節 是紀念中國古代賢人屈原的節日。在兩千多年前,屈原為了力諫君主不得而自溺於汨羅江。那麼屈原投江的原因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了屈原投江的原因,歡迎閱讀。

↓↓↓ 屈原之死揭秘 ↓↓↓

屈原投江 屈原為什麼投江?屈原死因之謎

屈原做出的突出成就:思想、政

離騷和九歌賞析:屈原的詩有什麼樣的特點

屈原之死另解:與楚王妃幽會被殺後投屍江中

屈原可能不是投江自殺 而是採用了其他方式下葬

關於屈原之死的各種說法,自盡還是謀殺?

人們至今仍懷念、紀念屈原的原因是什麼?

屈原投江 屈原為什麼投江?屈原死因之謎

屈原投江的原因:政治上的失敗

屈原是個大政治家、詩人,並且他在楚國還是皇族,所以,在當時的楚國他還是比較受重用的,可以跟楚王同朝議事,並且還掌管著接待「外賓」的權利,可以說,當時楚王還是比較依重屈原的,不過,屈原這個人呢,辦事兒不知道迂迴,遇到什麼看不慣的事情和有錯誤的朝臣,往往正面與其沖突,這樣一來,結怨甚深,屈原還是個替老百姓著想的開明官吏,這也與當時的腐敗格格不入,因此,朝中上下都與其意見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結果,他的權利漸漸被楚王削弱了,就是這樣,屈原也沒有吸取教訓,還是寫詩嘲諷當時的時政,這更增加了當權者對他的不滿。

屈原投江的原因:楚王的昏庸

楚王(也就是楚懷王)可以說是個大胡塗蛋,好壞不分,是非不辯,當時秦國有個相國叫張儀,去楚國離間楚齊之間的關系,答應以六城相酬謝,大約有六百里土呀,這是很大的地盤了,楚王便答應下來,並滿派人到齊國當面唇罵齊君,就這樣,楚齊失合,當楚王派人接收這六百里土地時,秦國翻臉了,只給了楚國六里土地,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齊國說合,另一方面,發全國之兵與秦國交戰,結果大敗而歸,但楚王還是不算完,非報這一箭之仇不可,可是楚國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國給奪了去,這時候,楚王派使臣去秦國講和,並且願意割讓土地給秦國,目的就是要張儀。張儀自願到了楚國,被楚王關進了大獄,本來殺張儀是可以平息楚國的民怨的,可是張儀很聰明,他用重金賄賂楚王的愛妃,在女人的枕邊風下,楚王放歸了張儀,屈原那時正好從齊國趕回,見到楚王便當殿質問楚王為什麼不殺張儀?楚王這才明白過來,派人去追,已經追不上了。秦國當時的國君駕崩後,新君繼位,請楚王參加大會商量事情,屈原極力反對楚王去參加,因為屈原知道這是秦國的一計,楚王只要去了,就肯定會被扣下,而這時,楚王的兩個兒子,卻一至贊成楚王去,其他的大臣也贊成,屈原當時甚至都扯著楚王的衣服不讓他走,可是楚王就是聽不進去,他認為,秦是大國,不會背信棄義,而他一到約會地,就被秦給扣了,這位楚王,從此就再也沒有回到楚國。

屈原投江的原因:新君繼位

楚王的兩個兒子繼位,一個是新楚王,一個是相國,他們倆是楚國人最恨的兩個人,因為這兩個人陷自己的父親於絕境,自己卻繼位了,而滿朝的大臣,也一致擁戴這兩個人,唯一一個反對的就是屈原,但他必竟人單勢孤,被新君給流放了,這一流放,就二十幾年,屈原當時雖然被流放,但身體和精神卻一直很好,只不過就是放心不下當時的朝政,可以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屈原投江的原因:楚國滅亡

楚國最終被秦國給滅了,知道國亡後的屈原,萬念俱灰,什麼想法也沒有了,他不願做亡國之人,寧死也不辱節,就這樣,最終投江自盡。

屈原被流放的原因

先來 說說 屈原第一次被流放的原因吧。當時,屈原官拜左徒,而且身兼多職,他在職期間體恤百姓疾苦,主張變法削弱貴族勢力,然而貴族數量龐大,勢力強大,非他一人之力能動搖,所以最終他抵不過貴族勢力,遭到陷害而被流放,這便是屈原第一次被流放。

屈原第一次被流放是因為奸臣在楚王面前說屈原壞話,而楚懷王昏庸,竟信以為真,於是將屈原流放。那麼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是因為什麼呢?

公元前299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歸來,三年後,懷王死於秦國,屈原一直主張不要與秦國議和,而是與秦國保持距離,雖然這次事件讓秦楚斷交,但是後來迫於秦國壓力,楚國不得已還是要與秦國議和,屈原再三勸諫終無用,最終反而因為不忠不義而被流放。

其實這一次,屈原說的也是對的,不與秦國議和,或許楚國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屈原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一直努力勸諫。可惜如此忠言被說成是大逆不道,所以被楚王再次流放。

其實屈原兩次流放都是因為忠言逆耳不中聽,所以被怪罪下來遭受流放的懲罰。第一次勸諫,楚王不聽,結果敗在秦國之下,被迫割讓土地。遭受失敗之後楚王才知道屈原說的是對的,因此又重新任用屈原。可是,第二次誤會屈原就導致楚國首都被秦國占據,如此巨大的損失讓楚國幾近滅亡,此時楚王想要再任用屈原已經沒有機會了。

屈原投江的 故事

提到屈原,大家第一反應是端午節,接著就是吃粽子,再接著就是粽子是蘸糖還是蘸醬油的問題。如今,除了屈原當年投江的地方的人會大肆紀念,其他的人多是吃個粽子象徵性過一下吧。

話說,當年楚國的滅亡不過是壓死屈原的最後一根稻草。屈原身為楚國貴族,按理說仕途應該會一面坦順。壞就壞在他性格中的那份耿直,眼中的容不得一粒沙。他自己一心為這個國家著想,其他人若有過失他會當面指責,毫無餘地,這樣性子的人在官場自然是結下不少的怨。

再者,楚王昏庸無能,輕易的被秦國張儀挑撥與齊國的關系,最終導致兩國關系破裂。趁著屈原去齊國當說客的空檔,他堅決向秦國要了張儀回來不殺,反倒讓人誑了去楚國。屈原雖然極力勸阻卻抵不過大家的聲音,終於楚王此行是一去不復返。兩個兒子上位,全部人都在支持,只有屈原一個反對的聲音。那新上任的王不拿他開刀拿誰,二話不說將其發配流放。

屈原在被流放的二十多年裡,依然憂心朝政,那種有心無力的感覺想必是不好受。在他的《離騷》種有一段描述他跟漁夫的對話。漁夫勸其在這亂世中求得自保,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如今的境遇對他來說或者是一件好事兒。

但是屈原骨子裡的傲氣不允許他在這亂世中當一個躲避的懦夫,最終在國破的時候,他選擇了投江。

屈原的這份愛國情懷真是讓人又敬佩又惋惜。

下頁更多屈原之死千古之謎的真實資料>>>

㈩ 楚國未亡,屈原為什麼選擇了投江他經歷了什麼

屈原選擇了投江自盡,而非選擇歸隱山林,這並不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現代人對於抑鬱症患者的看法,這個事件的結果是出於作為抑鬱症的屈原在遭受了重大事件之後做出的選擇。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挫敗之處就是自己滿懷文采,卻一直不能遇到自己的伯樂,與自己同窗念書的在政治上的官職越做越大,而自己卻是越做越小,這讓心裡比較要強的他越發感到不平衡,患上了我們現在常說的抑鬱症。而且年紀輕輕的他看著要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回報祖國,但祖國即將滅亡,他實在是看不下去。

雖然屈原死了,但他的英名萬古流傳,他的詩篇,他的人格依舊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繼續延續下去,他的愛國情懷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擁有的,也就是魯迅先生說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那是因為他的精神還活在我們的心中。

閱讀全文

與屈原為什麼投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