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綜合知識 > 知行合一什麼意思

知行合一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14 14:13:17

1. 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

知行合一這個詞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來的,按照字面意思就是把知道的和自己行為結合到一起。解釋的文雅一點就是,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是一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知行合一,他一定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就。這種人自我約束能力強,執行力也強,只要他想辦的事情肯定能夠辦成功。知行合一,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

2. 知行合一的意思是什麼

知行合一的意思是什麼呢?如何用它來 造句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了知行合一的意思和造句,供大家參考學習。

知行合一的意思
【詞目】知行合一

【拼音】zhī xíng hé yī

【解釋】形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並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並知,認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

【出處】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造句
1 培養習慣有利於“知行合一”的實現。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養成習慣才能把認知轉化實際行動,成為真正的品質;第二,習慣培養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既是道德實踐的過程,也是道德再認知的過程。

2 做人要內外一如,處事要知行合一;說話要言行一致,行為要表裡如一;做人要前後一致,做事要老少無欺。

3 知行合一是解決這個世界上難題的唯一辦法。

4 美好的氛圍取決於每個人的嘉言懿行,重在知行合一。

5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博文約禮,知行合一。

6 道家說變通,佛家說自然,心學說知行合一,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應用。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原因也在於應用。拿到了鑰匙,想用卻不會使用才是最要命的。高銘

7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王陽明

8 然而“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責任感,把道德認知轉化為行動自覺,還需要全黨全社會付出艱苦的努力。

9 其書學思想與其書法實踐互為表裡,是一種“知行合一”的狀態.

10 正因為“知行合一”難,才有戰爭史上著名的趙括紙上談兵,覆軍殺將;馬謖敗走街亭,功虧一簣。

11 呼吸好空氣需民眾“知行合一”,大氣污染。

12 就是王薌齋先生所說的功夫要知行合一,為人處事要言行合一。

13 知行合一嗎……聽起來很有禪意的一句話呢。

14 展望未來,網中網軟體將秉承知行合一、合作共贏的精神,在實現企業由軟體服務向 教育 服務轉型的同時,通過與大 財經 領域更多優秀企業的合。

15 但是能夠提出知行合一這種觀點,說明聶心並非腐儒。

16 楊老師,你不是一直教我們仁義和知行合一嗎?我想為這個理想做點事情,即使失敗也無怨無悔!

17 其學以存誠居敬,躬行實踐為主,與王學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的宗旨相同。

18 在宮里整天讀書,都悶死了,不是有句話說要‘知行合一’嗎?

19 心態、目標、 時間管理 三者的集中點就是在行動上,三者的表現特徵也是行動。它們共同形成知行合一的統一體。

20 在外人眼中,達氏不僅僅是坐而論道,可他自己卻不大肯定是否已然做到知行合一。

21 人們懶得付出和交流,只熱衷於引領和表達,微博和微信上每天都可以刷出成堆的心靈雞湯人生感悟,無數人在轉發,卻不知有幾人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大冰

22 而在中國的一些 文章 竟然稱,中國年輕人看了AV電影後,他們才能成長得今時今日這么血氣方剛知行合一。

23 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實際斗爭 經驗 ,謂之半和;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際斗爭經驗,知行合一,謂之全知。徐特立

24 有人說我操的心太大,我覺得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賢者就應該知行合一,就要做點什麼。

25 盧作孚生於1893年,和毛澤東、梁漱溟同齡,是一位知行合一埋頭苦乾的人,他有思想、有辦法,肯動腦子,能下死工夫。

26 的決心、改造浮躁的學習心態,秉持嚴謹的態度,精益求精、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知行合一,為中華文明穩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7 當然,王學不是孟學的重復,孟子不談知行關系,而守仁倡知行合一;孟子言良知,守仁主致良知;孟子的良知說歸於存心養性,而守仁的致良知則在明體達用,如此等等。

28 “才高八斗”,“學貫古今”,“融通中西”、“擅詩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備”是會上樂黛雲、溫儒敏、張頤武等學者對龔鵬程的評價。

29 記者了解到,南京三中是陶行知思想的孕育地,他在這里親任七年校長,確立“實”字校訓,知行合一,教育學生“德性宜篤實、知識宜富實、身體宜健實”。

30 做一個有歷史觀的時代改革者、有實干精神的改革思想家,用這樣的標准要求自己,慎思篤行,行以致知,知行合一,才敢說自己摸到了“四個全面”的門道。

3. 知行合一的意思最簡單

「知行合一」的意思: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並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並知,認為行便是知;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
知行合一(漢語詞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認知實踐方面的。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人的外在行為是受內在意識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發的善行,所以說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陽明文化的核心。

4. 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

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並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並知,認為行便是知。

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文化的核心。

(4)知行合一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提出背景: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系。

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認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從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

突出地把一切道德歸之於個體的自覺行動,這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從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識離不開道德行為,道德行為也離不開道德意識。

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認識和道德意識必然表現為道德行為。

如果不去行動,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認為: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這無疑是有其深刻之處的。

2、以知為行,知決定行。

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說,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

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道德規范要求的行為是 「良知」的完成。

人物介紹: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

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

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

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

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

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

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與行的關繫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5. 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

知行合一

[成語解釋]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典故出處]熊召政《張居正》第一卷第19回:「若我倆聯合起來,才叫知行合一。」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古代

(5)知行合一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反義詞:知易行難

[成語解釋]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典故出處]魯迅《准風月談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現在提出這問題,蓋亦知易行難,遂只得空口說白話,而望墾辟於健者也。

[近義詞]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反義詞]行易知難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看似容易做時難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6. 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

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並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並知,認為行便是知。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即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文化的核心。

(6)知行合一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認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從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歸之於個體的自覺行動,這是有積極意義的。

因為從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識離不開道德行為,道德行為也離不開道德意識。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認識和道德意識必然表現為道德行為,如果不去行動,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認為: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

2、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說,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道德規范要求的行為是 「良知」的完成。

閱讀全文

與知行合一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