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以人為本」是什麼意思
以人為本的人,是指最廣大人民群眾。
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以人為本】
1、是要堅持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是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
3、是要堅持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關心每個人的利益要求,體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滿足人們的發展願望和多樣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權;
4、是要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2. 什麼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過去的發展觀認為,發展就是經濟的快速運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高速增長,它忽視甚至損害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
這種發展觀「見物不見人」,其實質是一種「以物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為本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發展觀。
基本原則:
1、重視人的需要;
2、鼓勵員工為主;
3、培養員工;
4、組織設計以人為中心。
(2)什麼是以人為本擴展閱讀
以人為本的管理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機制:
1、激勵機制。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管理者應能找准員工的真正需要,並將滿足員工需要的措施與組織目標的實現有效的結合起來。
2、壓力機制。包括競爭壓力和目標責任壓力。競爭經常使人面臨挑戰,使人有一種危機感;正是這種危機感和挑戰,會使人產生一種拼搏向前的力量。目標責任制在於使人有明確的奮斗方向和責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
3、約束機制。包括制度規范和倫理道德規范。制度是一種有形的約束,倫理道德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制度指企業的法規使人的行為有所遵循,使人知道應當做什麼,如何去做並怎樣做對。是一種強制約束。倫理道德是自我約束和社會輿論約束。
3. 以人為本是什麼意思
最初「以人為本」概念的提出是先秦思想家墨子提出的「尚賢使能」更是直指「人本管理」的實質「能本管理」,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以人為本,首先要愛民。《管子·牧民》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順民心,才能發揮人民的積極性。就是告戒君王人民對國家的總要性。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4. 什麼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歷史前進的主體,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其主要內容包括: 基礎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為本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物質基礎的增強,是人的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馬克思講過:「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這就表明,生產力的發展,增加物質財富的過程,是人獲得發展的過程。離開必要的社會物質條件,人的發展就失去了依託的基礎。在這個問題上,不恰當地強調經濟發展對於社會發展的絕對意義,庸俗地把人的發展等同於物慾的滿足,不僅背離了社會演進的規律,也玷污了人性和人格的尊嚴。然而,否認物質基礎對於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的意義,也就否認了社會發展的客觀性和條件性。在社會發展中,憑借虛幻的理想和空洞的熱情不僅能成正果,而且釀成苦果的教訓比比皆是。這樣的教訓,我們每每追及曾經的歷史,都會感到切膚之痛。這就警示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有這樣,才能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奠定基礎。那種把發展社會生產同以人為本對立起來的認識,本身就沒有真正搞清楚以人為本的內涵。 尺度 以人為中心,維護人的尊嚴,尊重和保護人權,是以人為本的尺度。以人為本必須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基本要求有三:一是在人、自然和社會的關系中,強調人既是自然的產物,又是改造自然、推動社會進步的主體。對人的主體地位的認定和維護,是實現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二是強調維護人的主體地位,必須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的基本權利,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權利;三是強調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維護人的尊嚴、人的權利的直接體現,只有人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獲得切實保護時,人的尊嚴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這樣三方面的要求,為我們衡量是否堅持以人為本提供了起碼的尺度。也就是說,離開了人的尊嚴、人的權利來討論以人為本,就失去了評價的標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健全民主法制,保障人民依法享受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特別是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結合起來的所有實踐,從制度安排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尺度。 要求 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是以人為本的要求。以人為本在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同時,也把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質的問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這就是說,社會發展要以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目的,而人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的狀況,又決定著社會發展的程度和水平。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范圍內現代化發展的進程表明,一個國家即便擁有優越的自然資源或一定的現代化設備,也不可能自然地使這些資源和設備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國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樣,現代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也不會自然而然地造成社會的和諧與人的需求的滿足。社會文明的演進,除了外在地表現為物質財富的積累外,實質上則表現為社會的和諧和人的素質的提高。那種在實踐中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換取物質生產進步,最終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的教訓;那種專力於資金、設備引進而疏於人文環境營造和人的素養提高,結果導致欲速不達的結局,都是需要引以為戒的。因此,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上,如果說物質生產、外在環境的改善是人的發展之「形」的話,那麼,人的素質的提高,則是人的發展之「神」,「形神兼備」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全面發展。無形而神無載,無神則形無帥。 保證 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是以人為本的保證。堅持以人為本,謀求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創造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環境。人們的經濟、政治、文化環境,是人的發展的條件。「共產主義所造成的存在狀況,正是這樣一種現實基礎,它使一切不依賴於個人而存在的狀況不可能發生,因為這種存在狀況只不過是各個人之間迄今為止的交往的產物」。正是為了這樣一種「現實基礎」,社會主義在其發展中,從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到中國革命的勝利,雖歷經坎坷,但目的就是一個,即改變阻礙人的平等權利的獲得和人的價值實現的制度桎梏和社會條件。而當代中國社會正在進行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改革,也在於消除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制約人們平等發展,影響他們聰明才智發揮的種種消極因素,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因此,以人為本,就是要為促進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更為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圍繞這一目的,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但仍然需要付出長期而艱巨的努力。 目的 依靠人民群眾,使最大多數的人成為社會發展成果的支配者與享用者,是以人為本的目的。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這種主體地位,一方面要求經濟、社會的整個運行與發展,應當始終圍繞人來展開,以人為本取代以物為本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實現人與物的統一。另一方面,還必須把「一切為了人」的原則,建立在「一切依靠人」的基礎上,既確立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利益的理念,也要具有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推進改革與發展的力量源泉的方法。使人民群眾能夠平等、公正、有尊嚴地參與社會實踐,支配他們的勞動成果。正是從這樣的意義上,社會主義以革命的方式,摒棄了資本主義使勞動與勞動成果的獲得相分離的狀況,並且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達到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樹立了中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理論;進一步闡明了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進一步提煉和概括出深刻反映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深刻反映中華文化的精神實質、深刻反映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深刻反映當今時代和中國發展的客觀要求的價值觀念。如果說發展理念主要解決的是物質文明的問題,執政理念主要解決的是政治文明的問題,價值觀念主要解決的是精神文明的問題的話,那麼,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就的確是我們全面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指導思想。
5. 什麼是以人為本
這應該是最初「以人為本」概念的提出。
先秦思想家墨子提出的「尚賢使能」更是直指「人本管理」的實質「能本管理」。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以人為本,首先要愛民,《管子·牧民》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順民心,才能發揮人民的積極性。就是告戒君王人民對國家的總要性!
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6. 以人為本的定義是什麼 以人為本的含義
1、指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方面需求,切實保障其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2、以人為本,是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過去的發展觀認為,發展就是經濟的快速運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高速增長,它忽視甚至損害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這種發展觀「見物不見人」,其實質是一種「以物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為本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發展觀。
7. 「以人為本」的含義是什麼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過去的發展觀認為,發展就是經濟的快速運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高速增長,它忽視甚至損害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
這種發展觀「見物不見人」,其實質是一種「以物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為本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發展觀
8. 什麼是以人為本的原則
何為「以人為本」?
人類社會,當然是人的因素第一.而所謂人類社會,其實也就是人這種動物在地球上的生活和生存方式的總和而已.其發展變化的方式和規律當然不可能離開人的必然性生理需要,不可能變得與人的需要無關.
所以,有了這樣生理結構的人,就必然要有這樣的人類社會,也就必然要有這樣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和規律.所以,必須以人的需要,人的合理和諧生活,人的幸福平等自由等等,總之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社會制度形式等如所謂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形式等任何其他因素為中心考慮,安排,設計人類社會中的一切規章,制度,規劃和發展等等問題,這就是"以人為本"!也是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所永遠不可逾越的最根本規律.
「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其哲學理論依據就是肯定人是社會發展主體,肯定人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以人為本」這個基本原則,貫穿在科學發展觀的各個方面,它的內涵首先就是要明確,人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標.
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 以人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始終堅持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要堅持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