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卯時是什麼時間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5點至7點)。為古時官署開始辦公的時間,故又稱點卯。因為時正值朝暝冉冉東升,故又謂之日出。
十二時辰制在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23點至1點為子時,1點至3點為丑時,3至5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1)卯時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鍾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設備讀數來描述,後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設備讀數配上了五行。
比如,給甲乙兩字配上木(4:48-9:36)、給丙丁兩字配上火(9:36-14:24)、給戊己兩字配上給土(14:24-19:12)、給庚辛兩字配上金(19:12-24:00)、給壬癸兩個字配上水(0:00-4:48)。這些附會並無實際意義。
『貳』 卯時是什麼時候 十二個時辰劃分
1、卯時是早上5點到6點59分。為古時官署辦公的時間,故又稱點卯。因為時正值朝暝冉冉東升,故又謂之日出。
2、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3、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23點至1點為子時,1點至3點為丑時,3至5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叄』 卯時是什麼時候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上午 5 時正至上午 7 時正)。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正卯】即上午6時整。
『肆』 子時丑時卯時酉時各是什麼時間
子時(23時至01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丑時(01時至03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卯時(05時至07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酉時(17時至19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十二時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時代的中國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歷,「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
『伍』 卯時是什麼時候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5點至7點)。為古時官署開始辦公的時間,故又稱點卯。因為時正值朝暝冉冉東升,故又謂之日出。
基本介紹
拼音:【măo shí】
【卯時正刻】即上午6時整。
十二時辰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23點至1點為子時,1點至3點為丑時,3至5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卯時
『陸』 卯時是什麼時間
卯時是05時至07時。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小時。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
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23點至1點為子時,1點至3點為丑時,3至5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6)卯時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一、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二、十時辰制
它出現在先秦時期。把晚上分成五班,按打鼓的時間把每晚分成五班。每次更改都是一個小時,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鍾,所以每次更改中的每一點只需要24分鍾。
三、百刻制
把白天和夜晚分成平衡的一百個時刻。它的製作與使用漏刻有關。它可能起源於商朝。漢代改為120刻,南朝改為96刻,108刻。經過多次反復,直到明末歐洲天文知識的引進,才提出了96刻的改革,並在清初正式化。
『柒』 卯時是什麼時辰幾點
卯時是早上5點到早上7點。
卯時又稱為破曉、旭日。我國古代採用十二時辰來計時,包括子 、丑 、寅 、卯、辰 、巳 、午 、未、申 、酉 、戌 、亥。卯時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為古時官署開始辦公的時間,故又稱點卯。因為此時正值朝暝冉冉東升,故又謂之日出。」
十二時辰制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申時】晡時,又名日晡、夕食等:(15時至17時)。【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捌』 卯時是什麼幾點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5點至7點)。為古時官署開始辦公的時間,故又稱點卯。因為時正值朝暝冉冉東升,故又謂之日出。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23點至1點為子時,1點至3點為丑時,3至5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8)卯時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當鍾表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鍾點叫做「小時」。以後,隨著鍾表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