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艾草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消炎、抗過敏,外用祛濕止癢的功效。發展到今天,大家越來越注重艾草的葯用價值。用乾燥的艾葉泡腳,可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趕走體內濕氣和寒氣,調理陰陽。艾葉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在針灸治療領域里,人們將艾葉製成艾絨,用以熏灸穴位,通過熱力和其性溫的性質可以達到溫煦氣血、透達經絡的作用。而在治療方面,艾葉其實主要是能夠治療虛寒性疾病。
艾草特殊的香氣中含有安胎止痛和梳理氣血的元素,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可以起到促進作用,能達到保胎止痛的作用。艾草中含有大量的鞣質,黃酮,醇等物質和其他有機成分,這些成分能夠有效幫助調節人體營養需求,艾草可以做茶還可以入粥,喝了艾草茶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Ⅱ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乾燥葉,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艾葉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了解。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散寒溫,理氣血,暖子宮,止血。
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①《別錄》:“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療癬。”
③《葯性論》:“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療本草》:“金瘡,崩中,霍亂,止胎漏。”
⑥《日華子本草》:“止霍亂轉筋,治心痛,鼻洪,並帶下。”
⑦《珍珠囊》:“溫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閉痛熱壅,飲食有妨者,搗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帶脈為病,腹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綱目》:“溫中,逐冷,除濕。”
⑾《本草正》:“辟風寒涅,瘴瘧。”
⑿《本草再新》:“調經開郁,理氣行血。治產後驚風,小兒臍瘡。”
主治:腹中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帶下。
臨床應用:常用於婦產科止血安胎。
1、治濕疹癬癩等皮膚病,內癰艾葉祛寒濕,常配蟬蛻、蒺藜、防風、黃芪等水煎服;外用則以艾葉30g、雄黃0.6g,硫磺0.6g,製成艾卷炙患部,或煎水熏洗,效果較好。
2、艾絨可作為溫炙的材料用。
3、治胎動不安,有下腹痛和陰道流血(先兆流產),常配阿膠止血,四物湯(去川芎)調和血脈,再加桑寄生、黃芩、續斷等加強安胎作用,方入膠艾四物湯加減。
4、治虛寒出血,尤其婦科崩漏、月經過多。艾葉炭作為輔助葯,與血餘炭、陳棕炭、側柏葉等同用,再隨證配補益葯和收澀葯。
5、治寒證腹痛,例如婦女經痛而見證屬寒者,可用艾葉、香附輔助四物湯溫經止痛(寒甚可加乾薑、肉桂)。
附:共葉和肉桂比較:1、兩者都能治寒證腹痛(有時同用),但艾葉以祛寒逐濕見長,主治寒濕腹痛,陰虛而有伏熱者也用,而肉桂溫中助陽,主治虛寒腹痛,四肢冰涼,表現陽虛者則適宜,陰虛陽亦不足者亦用;2、艾葉能止血、調經、安胎,而肉桂能行血不能止血,能動胎不能安胎。
用量:3~15g,外用適量。
處方舉例:膠艾四物湯加減:阿膠12g(溶化)、艾葉6g、當歸9g、白芍4.5g、熟地12g、桑寄生18g、川斷9g、菟絲子12g、白術12g、黃芪12g,水煎服。
註:家艾的原植物主要為艾,特點:葉片大而肥厚,清香味濃、艾絨多,質量好。野艾的原植物則有阿及艾,野艾,錫業艾等。特點是葉片小,瘦長而薄,清香味淡、艾絨少,質量較次。
Ⅲ 艾葉主要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艾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草葯,它的葯用價值比較的高,有很多的人使用它,但是對它的功效不是很清楚,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艾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幫到你。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1、艾條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種類似香煙但是體積要比香煙大幾倍的圓柱狀物
點燃艾條後熏相應的穴位,可以使得艾葉氣體向下進入穴位,通過穴位到達經絡,再通過經絡到達體內,從而起到驅寒和通氣血的作用。
2、治尋常疣、扁平疣
采新鮮艾葉,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膚微熱或微紅,但不要擦破皮膚,每日2次。
3、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
將點燃的艾條放到腹部靠近肚臍處,讓煙氣順著肚臍附近的穴位漸漸進入到體內經絡,理暢經絡和氣血,同時這對子宮和卵巢也有非常好的調理作用,長期堅持還可以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
4、治陰囊濕疹
將鮮艾葉20克放在鍋內,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脫脂棉或小塊毛巾浸入熱葯液,敷於陰囊,或洗陰囊,或趁熱熏洗陰囊,再以熱毛巾敷於陰囊上。
5、治寒型痛經
取當歸30克,艾葉15克,紅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溫服。
艾葉煮雞蛋
艾葉煮雞蛋是比較經典和常見的吃法,它腎陽虛衰型老年腹瀉等有很好的療效。一般的艾葉煮雞蛋的作法是:1、雞蛋2個,艾葉適量;2、用艾葉將蛋包好,放壯火內燒熟,而後去殼吃蛋。除了這種方法,還有艾葉紅糖煮雞蛋和艾葉生薑煮雞蛋。
1、艾葉紅糖雞蛋
艾葉紅糖雞蛋屬於溫性食品,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做艾葉紅糖的主材料有:艾葉(中葯房有干艾葉出售,1斤不超過4元),紅糖及雞蛋。
做法:將15克艾葉放入冷水中,用火將水燒開煮15-20分鍾,瀝出艾葉,打入1-2個雞蛋,不要攪散,待蛋清集合後關火,放入紅糖,吃蛋喝湯。
2、艾葉生薑煮雞蛋
艾葉生薑煮雞蛋的原材料為雞蛋兩個,艾葉30克,生薑15克。
做法:艾葉生薑雞蛋(帶殼)加水後,同時水煮。待雞蛋熟後去殼放入再煮,煲好後飲汁吃蛋。
艾葉養生經驗方
艾枕
取細軟熟艾1千克,用布包做成艾枕。每天晚上枕用艾枕,對風寒濕引起的頭痛、頭重有良好效果。如果長期枕用,可以預防感冒、頸椎病及面神經麻痹等。
艾袋
用布縫成15厘米×25厘米的布袋,內裝500克細軟熟艾。將艾袋敷於臍腹部,可以預防和治療中老年人臍腹冷痛,或婦女寒性痛經;敷於肩部,可以緩解肩周炎之痛;敷於腰部,可以預防和緩解寒濕性腰痛。
艾墊
將細軟熟艾製成鞋墊,厚度為3~5毫米。將艾墊墊在鞋內,能治療和預防寒濕腳氣、足癬、凍瘡等。
灸療
用艾條灸治穴位或病變部位,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常用的灸法穴位如下:①足三里:調理脾胃,補益中氣,通達經絡,增強體質。 ②三陰交:補益肝腎,調理月經,聰耳明目,固齒堅骨。③關元:補益脾腎,升陽舉陷,溫暖子宮,調理月經。④命門:溫暖腎陽,祛風散寒,壯腰強骨,固精止帶。
猜你喜歡:
1. 艾葉煮水的功效與作用
2.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3. 艾灸的六大功效和作用
4.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5. 艾葉煮水的功效和作用
Ⅳ 艾葉有什麼作用
功效與作用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
艾葉,中葯名,為菊科植物艾的乾燥葉,在夏季花未開時採摘,除去雜質,曬干儲存。艾葉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等功效。
1、溫經止血:
艾葉氣香,味辛、性溫,是溫經止血之要葯,可用於治療虛寒導致的各種出血性疾病。
2、散寒止痛:
艾葉可以溫通經脈、逐寒濕而止冷痛,常用於下焦虛寒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以及白帶清稀等病症,可配伍菟絲子使用。艾葉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也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可以與當歸、香附同用。
3、祛濕止癢:
艾葉煎湯外洗,有祛濕止癢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陰癢、外陰濕疹等疾病。
Ⅳ 艾葉有什麼功效作用
提起艾葉,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但卻很少人知道它的葯用價值。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艾葉的功效作用,歡迎大家閱讀。
艾葉的功效作用1:
使用艾灸養生保健方便實惠
記者在市中醫醫院康復科看到,不少人使用艾灸做身體保健。“艾灸主要是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柱、艾條,藉助其燃燒時散發出的煙氣,對人體體表經絡腧穴產生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達到治療疾病、防病保健的目的,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淤散結、消除疲勞等作用,是最常用的養生保健方法。”曾健球表示,艾灸作為一種補益性的療法,適合於治療各種虛寒性的病症,如胃痛、體虛感冒、腹瀉、四肢冰冷、陽痿、遺精、痛經、頸肩腰腿痛等病症。
艾灸所用到艾條一般僅需1元/條,並且操作簡單,自己在家亦可使用。曾健球說,點燃的艾條在穴位上熏灸,需距皮膚約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灸至皮膚溫熱發紅,有溫熱感,而又不致產生灼痛和燒傷皮膚為宜。
艾葉的功效作用2:
用艾葉水泡腳可治多種疾病
農歷五月前後正值盛夏,是蚊蠅滋生、疾病流行的季節,大家可用艾草調理身體,預防疾病。
曾健球介紹,取新鮮艾葉50—100克,放至澡盆中用沸水泡10分鍾,然後將艾葉取出,再往澡盆加冷水至適宜水溫即可淋浴,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
曾健球說,用艾葉水泡腳也能有效祛虛火、寒火,可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疾病,主要原理是艾葉水能引火下行,通過腳底的湧泉穴,讓上越到頭部的火氣向下,退回正常位置,發揮火氣原有的溫煦作用。
“艾葉還可做成葯膳,如艾葉甜湯,能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而艾糍則有美容功能,也可用於治療感冒。”曾健球說。
點燃艾葉後產生煙氣,可有效抑制多種病菌在空氣中傳播,其氣味對人畜無害;在雨季,可在家中放些艾葉調節空氣;當天氣悶熱,亦可在廁所放些新鮮艾葉除異味。
艾葉的功效作用3:
端午前的艾葉葯用價值更高
艾葉,又名艾蒿、艾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葯,具有溫陽、理氣血、驅寒濕、止血安胎等功效;常用於虛寒性的月經不調、經血過多、崩漏、妊娠下血、腹部冷痛、菌痢、黃水瘡、鼻炎等症;有止咳、平喘、祛痰、抗菌抗過敏、鎮痛、止血等作用。
“我們要趕在端午節前採摘艾葉。因為端午一過,天就熱了,艾葉瘋長,失去了原本的嬌嫩和水分,所以端午節前的艾葉會更有營養,葯用價值更高。”曾健球說。
在家做艾灸方法:
穴位:百會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時,採用正坐的姿勢,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取百會穴位,頭頂正中心。
使用方法:1.准備艾條;2.點燃艾條;3.將點燃的艾條放於距離皮膚約3厘米進行熏灸,大約10分鍾左右。
功能作用:升陽舉陷、益氣固脫。
日常按摩:雙手中指交疊,用力向下按揉這個穴位,有酸脹感、刺痛的感覺;每次按揉1-3分鍾。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穴位:足三里
取穴方法:取穴時,採用正坐或仰卧。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使用方法:1.准備艾條;2.點燃艾條;3.將點燃的艾條放於距離皮膚約3厘米進行熏灸,大約10分鍾左右。
功能作用:燥化脾濕、生發胃氣。
日常按摩:用兩只手的拇指指端分別按壓住兩腿的足三里穴,指端位置不動,用力由輕漸重,連續而均勻地用力按壓。可疏肝理氣,通經止痛,強身定神,對於肝鬱氣結引起的食慾不振、失眠多夢、煩躁易怒、情緒緊張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穴位:三陰交
取穴方法:取穴時,採用正坐或仰卧。該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四橫指寬,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使用方法:1.准備艾條;2.點燃艾條;3.將點燃的艾條放於距離皮膚約3厘米進行熏灸,大約10分鍾左右。
功能作用:健脾胃、益肝腎、調經帶。
日常按摩: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鍾,可治療皮疹、調節血壓,促進子宮、卵巢血運暢通,可防治各種婦科病,具有收緊臉部皮膚、防止雙下巴的功效。
Ⅵ 艾葉的功效
功效:散寒止痛,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葯。
主治: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脫皮。醋艾炭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
除此以外,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
Ⅶ 艾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艾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艾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艾葉是一種草本生的植物,同時也是一種中葯。艾葉在民間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一種植物,它有很多用途,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艾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艾葉的功效
艾葉在我國很早就被廣泛作為內服葯用來治療疾病,現代技術又為艾葉的廣泛應用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前景。已開發出艾葉牙膏、艾葉浴劑、艾葉油香精、艾蒿枕、保健腰帶、蘄艾蚊香等多種產品,還有正在開發的以艾葉為主要原料的香煙,不含尼古丁,或可作為香煙的替代品。
艾葉的化學成分方面發現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發油外,還含有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這些元素能有效調解人體內需求。而在葯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艾葉還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葯。主治小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脫皮等症狀。
艾葉的食用方法
1、艾葉餅。做法:將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作用:有美容養顏的功能,是婦女坐月子的理想點心,並對感冒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母雞艾葉湯。做法:老母雞1隻,艾葉15g。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女子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3、艾葉甜湯。做法:艾葉15g,白糖20g,共煮湯飲用。作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於婦女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等。
4、艾葉阿膠粥。做法:阿膠20g,干艾葉10g,紅糖1大匙。干艾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鍾,倒出葯汁。將阿膠搗碎,加入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加紅糖拌勻。月經期間經量過多時服用。每日2次適合。
5、艾葉肉圓。做法:把豬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後加入適量鹽、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雞蛋拌勻,然後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或煮、或煎、或蒸,均可。作用:暖胃安神。
6、艾葉餃子。做法:1、艾葉300g,切碎;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2、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精調味成餡。3、用麵皮包餡成餃子形狀,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作用:增進食慾。
7、艾葉紅糖水。做法:生薑5片,大棗5枚,艾葉15g,紅糖適量,水煎服。作用:用於婦女痛經。
8、姜艾雞蛋。做法:生薑15g,艾葉10g,雞蛋2個,加水適量煮熟後,蛋去殼放入再煮,飲汁吃蛋。作用:用於女子月經過多。
9、麵粉蒸艾葉。做法: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凈,然後按1kg艾葉拌250g麵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麵粉。然後鋪入籠屜蒸約30~40分鍾後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葯味。再盛在碗里,調入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制的味料即成。作用:開胃暖胃。
10、艾葉菜團。做法:將艾葉切碎,放適量麵粉,用水、鹽揉成面團,做成大小適中的艾葉菜團,入鍋中蒸熟即可。作用:能通氣血,祛寒濕,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前後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
艾葉的適宜人群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而且艾葉還有溫經通絡、益氣活血、祛寒止痛、升陽舉陷、補虛固脫的功效。所以適宜患有肩周炎、腰肌勞損、腰腿疼痛、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胃脘寒疼、咳喘、面癱、痛經等症的人群。還有就是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瀉久痢,帶下,濕疹,疥癬,癰腫,痔瘡等人群。值得一提的是,陰虛血熱者慎服艾葉。
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
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門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復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只要是發生上述疾病時,可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艾葉做成或用純的清艾條取四分之一,撕碎後放入泡腳捅里,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對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溫水,注意要不吃寒涼的食物,並休息好,一般連泡2-3天後,這些因虛火、寒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都會明顯好轉或消失了。但艾葉泡腳,也不能經常泡,因為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
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葉水泡一次腳,在泡艾葉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可去寒又不至瀉氣。但有些人身體非常虛弱,吃了一些補益身體的食物就會牙痛、口腔潰瘍等,像這樣的情況,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葉水泡腳,沒火時可繼續食補,並每天堅持用溫水泡腳,注意誤食寒涼食物,防止寒濕侵入,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會慢慢地增強。
艾葉煮水的功效與作用
1、可以殺菌消毒:艾葉本身所含有的物質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所以,用乾枯後的艾葉煮水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很多人會用艾葉煮水來洗澡或者熏蒸,也有人用來泡腳,都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2、可以驅寒止血:艾葉本身就是一種溫補之物,所以食用艾葉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如果冬天受了風寒,可以喝點艾葉水,祛除體內的寒氣,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此外,艾葉的溫經止血的效果,對女孩子有很大的好處。
3、可以鎮靜安神:有些人會用艾葉煮水來泡腳,不僅可以使血脈活絡,而且還是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提高睡眠質量。
4、可以驅趕蚊蟲:艾葉裡面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是蚊蟲害怕的香味,所以夏天在皮膚抹點艾葉水,可以驅趕蚊蟲,避免蚊蟲的叮咬。
艾葉煮水的方法
艾葉煮水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干艾葉,一種是用新鮮的艾葉。一般來說,如果是外用的艾葉水,建議大家可以用曬干後的艾葉。將艾葉放至水中,等水煮開後,文火煮半個小時,等味道變濃即可。如果是用來飲用的,那可以用新鮮的艾葉,用同樣的方法即可。艾葉水主要作用是,溫經散寒,炒後有止血作用,外用可除寒濕。艾葉水古來有之,特別是許多老人家非常信任的一種使用方法,可見艾葉水有著它獨特的功效。
艾葉煮水可以怎麼用
1、直接飲用:如果用新鮮的艾葉煮水,可以直接飲用。飲用艾葉水,可以起到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2、用來泡腳:艾葉煮出來的水還可以用來泡腳,泡腳可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還可以驅寒祛虛火,治療由風寒引起的感冒。
3、用來洗澡:許多老人家都喜歡用艾葉煮水給小孩子洗澡,特別是兩三歲的小孩,寓意為保平安。其實,艾葉煮水用來洗澡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從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進小孩子的身體健康。
4、用來殺菌:煮開的艾葉水,可以用來洗一些廚具,或者用來擦拭一下,也可以灑在角落的地方,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而且還可以起到祛除蚊蟲的效果。
艾葉煮水孕婦能用嗎
孕婦的身體都較為敏感,特別是使用葯材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一般來說,孕婦在懷孕期間是不能隨便使用葯材的。艾葉也是屬於葯材的一種,但是由於艾葉的特殊功效,所以艾葉煮水孕婦可以使用,但是使用之前必須要先經過醫生的允許。
艾葉的一個比較特殊的功效就是溫經保胎,所以一般情況下,孕婦可以使用,而且對身體也有一定的好處。但是艾蒿本身是過敏原的一種,所以要清楚孕婦有沒有對艾蒿過敏,再者,艾蒿不適宜體質寒涼之人,所以孕婦也要清楚自身體質。建議孕婦在飲用艾蒿水之前,能夠咨詢醫生自己的身體適不適合飲用艾蒿水。
艾葉煮水治療濕疹嗎
艾葉具有祛濕殺毒的功效,表面上看起來艾葉對治療濕疹是可以的。艾葉雖然具有祛濕的功效,但對治療濕疹並沒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首先,每個小孩的體質都不一樣,因此引起濕疹的原因也有很多種,所以當小孩長濕疹的時候,家長應該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不是使用艾葉水來治療。只有明確引起濕疹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治療濕疹。
此外,艾葉水有消毒殺菌的功能,但是也不能經常給小朋友用艾葉水洗澡。再者,如果小朋友對艾葉過敏,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用的時候要格外注意這方面。最好還是咨詢醫生後才使用。
艾葉是什麼
艾葉就是艾草的葉子,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葯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
艾葉的葯用作用
養生的人必然知道艾葉,如果有媽媽們想學養生的,就得知道艾葉的葯用價值有什麼,下面就告訴大家。
1、艾葉味苦、性溫,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出血不止,外用還可治療皮膚瘙癢等症。
2、在中醫中,艾葉可用來調經、止血、安胎;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艾葉還具有抗菌殺毒的作用,可以止咳平喘、鎮靜和抗過敏。
3、艾葉中除了含有揮發油之外,還含有黃酮、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在葯理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抑菌殺菌、鎮咳平喘、祛痰、抗過敏、止血、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4、傳統醫學理論認為,艾葉具有調理氣血、溫經、止血、安胎的作用,在《本草綱目》中,還有提到艾葉能疚治百病、通經活絡、回陽救逆。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艾葉的功效
性味:艾葉味辛、苦,性溫。
功效:散寒止痛,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葯。
主治: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脫皮。醋艾炭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
艾葉的作用
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止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
艾葉的化學成分方面發現艾葉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發油外,還含有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在葯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這就說明艾葉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消毒止癢、避邪
除此以外,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
艾葉泡腳的好處
對於一些對養生比較關注的人都知道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門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復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
只要是發生上述疾病時,可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艾葉做成或用純的清艾條取四分之一,撕碎後放入泡腳捅里,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對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溫水,注意要不吃寒涼的食物,並休息好,一般連泡2-3天後,這些因虛火、寒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都會明顯好轉或消失了。
但艾葉泡腳,也不能經常泡,因為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
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葉水泡一次腳,在泡艾葉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可去寒又不至瀉氣。
1、但有些人身體非常虛弱,吃了一些補益身體的食物就會牙痛、口腔潰瘍等,像這樣的情況,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葉水泡腳,沒火時可繼續食補,並每天堅持用溫水泡腳,注意誤食寒涼食物,防止寒濕侵入,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會慢慢地增強。
2、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3、艾草加薑片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4、艾草加鹽可治上焦有火,經常眼火、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結語:關注養生的人都知道艾葉,艾葉具有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葉水泡一次腳,在泡艾葉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可去寒又不至瀉氣。
Ⅷ 艾草的功效和作用
溫經止血、祛濕寒、平喘鎮咳 艾草又叫艾蒿,是一種較常見的植物。其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從葯理上看,艾草還含有揮發油、黃酮、三萜類化合物等物質。1、溫經止血:艾草性溫、味苦,具有溫經止血的作用,對宮寒引起的月經不調、流產出血等症狀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2、驅濕散寒:艾草還具驅濕散寒的作用,對風濕性關節炎、著涼頭痛、風寒感冒有一定的緩解效果。適量服用艾草,還可以調理虛寒體質。3、平喘鎮咳:艾草有平喘鎮咳的作用,對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有顯著療效。
艾草又為蕭茅,具有濃烈的香氣,首先可以用來驅蚊驅蟲,放在室內能夠減少被蚊蟲叮咬。其次艾草有平喘鎮咳、祛濕散寒等功效,適用於咳嗽、濕氣重者。當做食物食用,具有較好的價值。艾草全草可以入葯,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艾草味苦,辛,性溫,可以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安胎止崩。艾草可以調理女性月經,改善經期黑血、宮寒的情況,對於孕婦可以治療胎動不安,還可以祛除體內的風寒。
艾草在民間是一種常見的植物,既可以當做食物,同時也有著非常好的醫用效果,我國中醫中很早就有了使用艾草的歷史,把艾葉草熬汁,然後對水稀釋沐浴,可除身上長得小紅疙瘩,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用艾葉草製作而成的艾灸施在穴位上,通過熱、能量不斷進入身體中,引起身體反應,以此調動經脈的運行,達到疏通內臟的目的
Ⅸ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艾葉的功效與作用的知識。歡迎閱讀。
艾葉主治:
艾灸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葯。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艾葉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注意:一般而言,陳艾比新艾要好,孟子有雲:三年之病,七年之艾。要注意的是,這里說的陳艾不是指生長時間長的艾葉,而是指製作好的艾條放置的時間要長。
艾葉的功效:
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葯。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葉的作用:
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葯用特性: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1、艾條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種類似香煙但是體積要比香煙大幾倍的圓柱狀物,點燃艾條後熏相應的穴位,可以使得艾葉氣體向下進入穴位,通過穴位到達經絡,再通過經絡到達體內,從而起到驅寒和通氣血的作用。
2、治尋常疣、扁平疣:采新鮮艾葉,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膚微熱或微紅,但不要擦破皮膚,每日2次。
3、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將點燃的艾條放到腹部靠近肚臍處,讓煙氣順著肚臍附近的穴位漸漸進入到體內經絡,理暢經絡和氣血,同時這對子宮和卵巢也有非常好的調理作用,長期堅持還可以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
4、治陰囊濕疹:將鮮艾葉20克放在鍋內,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脫脂棉或小塊毛巾浸入熱葯液,敷於陰囊,或洗陰囊,或趁熱熏洗陰囊,再以熱毛巾敷於陰囊上。
5、治療月經不調
經期延長:白術、當歸、茯神、炒棗仁、桂圓肉、烏賊骨各10g,遠志、甘草、木香、艾葉炭、棕櫚炭各6g,黃芪15g,人參3g,生薑3片,大棗4枚,水煎服。對氣虛型經期延長療效佳良。
不孕症:用艾葉與其它葯物配合製成食療葯膳,治療因脾腎陽虛所致的不孕症,有較好療效。用法:取鵪鶉2隻,去毛和內臟,阿膠、菟絲子、鹿角膠各15g,人參、川芎各10g,艾葉30g。先將菟絲子、艾葉、川芎、人參水煎去渣取汁250ml,後將鵪鶉和葯汁放蒸碗內,隔水燉爛熟,趁熱兌入阿膠、鹿角膠吃肉喝湯。
治寒型痛經:取當歸30克,艾葉15克,紅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溫服。
6、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7、艾葉浴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取新鮮艾葉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鍾,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8、艾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具體的操作方法是:用半斤成熟的艾草(沒有成熟的艾草不能使用,因為它的葯力不夠)放置在盆子里,在房子里點燃,把窗戶關起來,這樣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時候,一定要煙熏,不能是明火,因為實驗證明,煙熏殺菌的效果比明火要好得多。煙熏的時候人要離開房子,因為艾草有大量的揮發油,揮發油是艾草殺菌的重要成分,但它有毒性,容易引起皮膚粘膜潮紅,使人的中樞神經興奮,嚴重的會導致抽搐,一般應該離開房子半個小時就不會中毒。
9、治療各種炎症
慢性支氣管炎:可用艾葉油膠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為1個療程,可連服2-4個療程,對慢性支氣管炎咳嗽、氣喘有很好療效。亦可用鮮艾葉 1000g,洗凈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時,煎煮過濾約濃縮為3000ml。每次服40ml,每日3次,對慢性支氣管炎咳痰、氣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緩解症狀。
治風濕氣兩腿作痛:取艾葉60克,蔥頭1根搗爛。上用布共為1包,蘸熱白酒擦患處,以痛止為度。
治支氣管炎:取艾葉18克,蒲公英、鮮魚腥草各30克,共炒干研末,煉蜜為丸黃豆大,日服2次,每次9克。
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取蘄艾葉適量,研成粉末,取少量吹入或蘸擦患耳,每日2~3次。
治腸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取艾葉、辣蓼各20克,車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
10、針灸
面癱:將干艾葉搓成花生米大的絨團,取2分硬幣大生薑8片,用針在薑片中心穿孔數個,上置艾柱,先灸下關學x,然後由下關至頰車學x反復移動。移動時薑片不能離開皮膚每片隔姜灸3壯為宜。灸之皮膚溫潤紅熱,患者能忍耐為宜。每日灸1次,7日為1個療程 (口歪斜向左側,則灸右側;反之,灸左側)。
減肥:操作方法,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分別靠近關元、豐隆兩學x位,熏學x10分鍾左右,至局部發紅為止。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一般3~5個療程能起到有效的減肥效果。
11、其他
艾葉浴:取新鮮艾葉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鍾,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程。
艾葉雖然用途廣泛,但應注意也有其副作用,對消化道及皮膚有一定刺激性。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現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一系列中毒症狀。
;Ⅹ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1.抗菌作用: 1.1.艾葉在體外對炭疽桿菌、α-溶血鏈球菌、B-溶血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類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桿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嗜氣菌皆有抗菌作用。艾葉油4×10(-3)濃度(試管法),對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抑菌作用。以野艾葉、艾條或艾絨煙熏,可用於室內消毒,與蒼術或與菖蒲及雄黃或與蒼術、雄黃、白芷等混合煙重,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產鹼桿菌以及結核桿菌(人型H37RV)均有殺滅或抑製作用。艾條煙熏尚能減少燒傷創面的細菌。豚鼠結核經艾灸治療後,疾病進展較慢,病變較輕,尤以病程後期更明顯;此外還能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反應,但所增強的程度不如動物獲得免疫性時那樣顯著;豚鼠網狀內皮系細胞的吞噬機能與內臟的結核病變是一致的,當肝、脾受到疾病的損害時,吞噬機能即下降。 艾葉 1.2.以小野艾葉煙熏,對於多種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野艾水浸劑及煎劑,在試管內對多種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1.3.野艾的水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2.抗真菌作用:艾葉煎液對皮癬真菌的抑菌作用最為微弱(與黃連、黃芩等煎液相比較),在15%濃度時堇色毛癬菌,開始呈抑制,30%濃度時除絮狀表皮癬菌、足跖毛癬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發育外,其它為許蘭氏黃癬菌、許蘭氏黃癬菌蒙古變種、狗山芽胞癬菌、同心性毛癬菌、紅色毛癬菌、鐵銹色毛癬菌、堇色毛癬菌等均停止發育。曹紅烈等亦證明艾葉的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同時,孫迅又測定艾葉煙熏法對許蘭氏黃癬菌、許蘭氏黃癬菌蒙古變種、同心性毛癬菌、堇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足跖毛癬菌、趾間毛癬菌、狗小芽胞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申克氏胞於絲菌、斐氏釀母菌等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明顯抗菌作用。 3.平喘作用: 3.1.艾葉油能直接鬆弛豚鼠氣管平滑肌,也能對抗乙醯膽礆、氯化鋇和組織胺引起的氣管收縮現象;並增加豚鼠肺灌流量。艾葉油0.5ml/kg灌胃對乙醯膽鹼-組胺混合液噴霧法致喘豚鼠有抑製作用,艾葉油2×10(-4)ml/kg對豚鼠離體氣管有鬆弛作用,並能對抗乙醯膽鹼、氯化鋇引起的收縮。艾葉油加吐溫-80製成的混懸液能抑制肺組織釋放慢反應物質(SRS-A);具有直接拮抗慢反應物質的作用,並能抑制肺組織和氣管平滑肌釋放慢反應物質;豚鼠以艾葉油一次灌胃後,肺組織內慢反應物質含量降低不明顯。1981年有人從艾葉平喘作用較強的中沸點油中分離得到二個平喘作用較強的單體,即α-萜品烯醇和反式-香葦醇;動物實驗表明其平喘作用比艾葉油強。艾葉油中分離得的萜品烯醇-4240-300mg/kg灌胃或噴霧給葯,α-萜品烯醇80-120mg/kg灌胃,均能對抗組胺與乙醯膽鹼引起的豚鼠哮喘,另兩成分反式香葦醇(TCMLIBanscarveol)與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也顯示有平喘作用。1%α-萜品烯醇吸入,對組胺引發的豚鼠氣喘有抑製作用,並可對抗卵白蛋白致敏、攻擊引起的豚鼠肺機械功能的改變。 3.2.野艾浸劑對豚鼠支氣管有舒張作用。 4.利膽作用:取艾葉油膠囊,用2%葉溫配成混懸液(每1ml含艾葉油75μl)。大鼠0.8ml/100g和0.3ml/100g十二指腸注射給葯,分別為艾葉油一組和二組。陽性對照組用去氫膽酸(DHC),每片0.25g,配成20%混懸液,0.3ml/100g,十二脂腸給葯。四氯化碳中毒組:用四氯化碳1ml/kg灌胃1次,中毒24小時作利膽實驗,用艾葉油0.3ml/100g十二指腸給葯。對照組用2%吐溫0.3ml/100g十二指腸給葯。小白鼠分3組,艾葉油組,0.2ml/10g十二指腸給葯。去氫膽酸組,5%去氫膽酸0.2ml/10g十二指腸給葯。生理鹽水組,0.2ml/10g十二指腸給葯。實驗結果:艾葉油混懸液0.8ml/100g使正常大鼠膽汁流量增加91.5%,與給葯前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0.3ml/100g組使正常大鼠膽汁流最增加89%,與葯前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去氫膽酸組使大鼠膽汁流量增加83.2%;四氯化碳中毒組大鼠膽汁流量也有明顯增加,與正常大鼠比,利膽作用減弱,維持時間短;2%吐溫對膽汁流量無明顯影響。艾葉油對小鼠也有明顯的利膽作用,使其膽汁流量增加26%。 艾葉 5.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艾葉中β-谷甾醇和5,7-二羥-6,3',4',-三甲氧基黃酮,它們對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顯著作用。溫瑞興等研究了艾葉的炮製方法。不同產地的艾葉及其有效成分對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結果表明,艾葉的不同炮製品對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各異。炮製方法對實驗結果影響很大,不同方法的炮製產品其實驗結果有很大差別。炒炭與醋炒焦的效果較差;炒焦、醋炒炭與生艾葉對血小板聚集率有很強的抑製作用,在3個劑量水平上都能極其明顯地抑制血小板聚集(p<0.001)。安國艾葉幾種不同溶劑提取物中,以醇提物對血小板聚集的抑製作用最為突出,其它兩種溶劑(乙酸乙酯、氯仿)提取物也有抑製作用,但不及醇提物效果好。3種不同產地的艾葉醇提水溶部位對血小板聚集均有抑製作用(p<0.001)。這兩個劑量的效果優於其它兩種艾葉。在136mg/ml劑量時,3種艾葉的差異不明顯。從艾葉中提取出的兩種成分,β-谷甾醇與5,7-二羥基-6,3',4'-三甲氧基黃酮均對血小板聚集有極顯著的抑製作用。然而,這兩種有效成分相比,β-谷甾醇的作用在0.7、1.35mg/ml劑量時均極其明顯地優於後者(p<0.001)。 6.止血作用:艾葉水浸液給兔灌胃有促進血液凝固作用,但亦有認為艾葉的止血作用未能證實。艾葉為臨床上常用止血葯,溫經止血常炒炭用,葯理實驗初步證明:艾葉制炭後止血作用增強。張學蘭等對其止血作用進行了比較研究,由實驗結果可見,烘品2-5及炒炭品100%水煎液均可明顯縮短實驗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時間,與生理鹽水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以烘品2(180℃、10分鍾)、烘品3(180℃、20分鍾)和烘品4(200℃、10分鍾)止血作用最為明顯,與生品組比較也有顯著性差異。其餘樣品組則無明顯止血作用。建議艾葉制炭可改用烘法,以18℃烘10-20分鍾及200℃烘10分鍾,成品外表焦褐色為佳。 7.對胃腸道及子宮的作用:野艾煎劑可興奮家兔離體子宮,產生強直性收縮。粗製浸膏對豚鼠離體子宮亦有明顯興奮作用。小野艾水浸液對離體兔腸在大量時有抑製作用。 8.對心血管系統作用:小野艾水浸液對離體蛙心在大量時有抑製作用。從克里米亞的艾蒿Artemisiataurica分離出來的Tauremizin(是一種倍半萜烯內酯),對離體蛙心、貓心和在位貓心均能增強其收縮力,對貓心並能減慢心率,使冠脈血流量增加,有擬腎上腺素的作用。 9.抗過敏作用:艾葉油0.5ml/kg灌胃,對卵白蛋白引起的豚鼠過敏性休克有對抗作用,可降低死亡率。 10.其它作用:大橋秀治報告艾葉主要因其含鞣質,可使因溫刺法發熱的家兔的體溫下降。但其作用劑量已近致死量,故不能作為解熱葯使用。用小白鼠耳部塗巴豆油引起炎症模型,用艾葉揮發油給小鼠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0.0125g,均有抗炎效果,有效率為57.8%及75.O%;p值均小於0.001。艾葉油亦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小野艾水浸液對兔耳血管灌流時幾無影響,給小鼠腹腔或靜脈注射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Lochett氏法)。大鼠內服有顯著利尿作用,毒性中等,可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