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垂簾聽政」是什麼意思
垂簾聽政,漢語成語。
拼音: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垂簾: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
釋義:指太後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成語出處:
《舊唐書·高宗紀下》:「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嶸視朝,天後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與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女後當朝處理國事。
示例:
《三國演義.第二回》:娘娘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
《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翌日,郭威帥百官請太後臨朝,垂簾聽政。
神宗崩,哲宗即位,太後垂簾聽政,用司馬溫公。——《宣和遺事》
(1)垂簾聽政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
越俎代庖,漢語成語,拼音是yuè zǔ dài páo,意思是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出自《莊子·逍遙游》。
反義詞:
包而不辦,漢語成語,拼音是bāo ér bù bàn,意思是把事情包攬下來卻不辦理。出自楊植霖《若飛同志在綏遠獄中》。
B. 垂簾聽政是什麼意思
垂簾聽政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下它的讀音,解釋,出處,近反義詞,英文翻譯以及造句吧。
垂簾聽政是什麼意思
【拼音】: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解釋】:垂簾:封建時期在特殊情況下,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叫“垂簾”。聽:治理。指太後或皇後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出自】:《舊唐書·高宗紀下》:“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示例】:《元史·阿沙不花傳》:“後一垂簾聽政,我等皆受制於人矣,不若先事而起。”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女後當朝處理國事
【褒貶】:中性詞
【英語】:attend to state affairs behind the bamboo curtain -- said of an empress;attend to state affairs from behind a curtain ;
垂簾聽政的近義詞
幕後操縱越俎代庖牝雞司晨
垂簾聽政的反義詞
不問世事包而不辦
垂簾聽政造句
西太後垂簾聽政數十年,把個大清朝搞得更加衰敗。
武則天先是垂簾聽政,後慢慢篡奪皇權,最後登基做起了女皇帝。
吹毛求疵是什麼意思
【拼音】:chuī máo qiú cī
【解釋】:求:找尋;疵:小毛病,缺點。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裡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毛病,尋找差錯,有心為男人。
【出自】:《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難。”
【示例】: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若~,天下人安得全無過失者?”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指故意挑剔為難人
【褒貶】:貶義詞
【英語】:blow apart the hairs upon a fur to discover any defect -- carp;be fault-finding;blow at the hair to look for a mote;blow upon the hair trying to discover a mote;find fault with
吹毛求疵的近義詞
無中生有挑毛揀刺求全責備挑字眼兒洗垢求瘢咬字眼兒沒事找事雞蛋里挑骨頭
吹毛求疵的反義詞
寬宏大量隱惡揚善擇善而從通情達理寬大為懷寬大為懷若無其事
吹毛求疵造句
這家餐館不但飯菜味道好,而且干凈衛生,想要吹毛求疵都不容易。
人家好心幫你,你就別吹毛求疵指責他了。
這個管家心胸狹窄,對待傭人總是吹毛求疵。
C. 垂簾聽政的意思是什麼
垂簾聽政的意思:垂簾:放下簾子。政:政務,指國家的管理。封建時代太後或皇後臨朝管理國家大事,殿上用簾子遮隔著。指女後當朝處理國事。後比喻女人在背後主持某方面事務。
【拼音】[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
【近義詞】越俎代庖、垂簾聽決、牝雞司晨
【反義詞】包而不辦
垂簾聽政的近義詞
1、越俎代庖
【拼音】[ yuè zǔ dài páo ]
【解釋】廚子不做飯,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過自己的職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子做飯。後多比喻越出自己的職責范圍,去替別人處理事情。
【近義詞】垂簾聽政、包辦代替、牝雞司晨
【反義詞】各司其職、自力更生
2、牝雞司晨
【拼音】[ pìn jī sī chén ]
【解釋】母雞報曉,舊時比喻女人越權做主。
【近義詞】陰差陽錯、牝雞無晨、牝雞司旦、牝雞司鳴、越俎代庖、牝雞晨鳴、垂簾聽政
D. 垂簾聽政成語什麼意思
垂簾聽政通常用來比喻幕後操縱指揮事件的人。
垂簾聽政最早出自於《舊唐書·高宗本紀下》:「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說的是唐朝高宗李治繼位,立武則天為皇後。由於高宗得了風疹不能聽朝處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後掛塊簾子,皇後武則天坐在後面,參與高宗與大臣們討論朝政。高宗死後,武則天就繼續在簾後輔佐年幼的皇帝執政。後來垂簾聽政被用來指太後臨朝管理國家政事,也被用來比喻幕後操縱某事。
垂簾: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
聽:治理
近義詞:越俎代庖、牝雞司晨
反義詞:包而不辦
范 例:後一垂簾聽政,我等皆受制於人矣,不若先事而起。
選自於《元史·阿沙不花傳》
乾興元年,真宗即位,輔臣請與皇太後權同聽政。禮院議:自四月內東門小殿垂簾,兩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時召學士亦許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後權同聽政。三省、樞密院聚議……曾布曰:「今上長君,豈可垂簾聽政?請如嘉佑故事。」
選自於《宋史·禮志二十》
帝聞事急,詔禪位元子,太後垂簾聽政……朱勝非等誘以復辟,命王世修草狀進呈。太後喜曰:『吾責塞矣。』乃以手札趣帝還宮,即欲撒簾。帝令勝非請太後一出御殿,乃命撒簾。是日,上皇太後尊號。
選自於《後妃傳下·哲宗昭慈聖獻高皇後》
定宗崩,後抱子失列門垂簾聽政者六月。
選自於《元史·後妃傳》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後御養心殿,垂簾聽政。
選自於《清史稿·後妃傳》
典 故:在我國歷史上的垂簾聽政多因嗣君年幼,最早的垂簾聽政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趙太後聽從觸龍的諷諫,把幼子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求得齊軍幫助,解了趙國之危。到了漢朝,除了漢惠帝不理政事,呂後臨朝外。漢殤帝劉隆出生剛滿百日,繼漢和帝立為漢殤帝,尊鄧皇後為皇太後,鄧太後臨朝垂簾聽政,但畢竟年輕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鄧騭為車騎將軍,可隨招入宮議事。延平元年,殤帝夭折,鄧太後定立清河王劉祜為漢安帝,是年不足十三歲,鄧太後繼續臨朝。她一直到永寧二年(公元一二一年)病死,垂簾聽政達十六年之久。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魏馮太後也曾經臨朝稱制。唐朝時期,武則天也曾以太後臨朝,直至廢唐建周,自己做皇帝。在宋朝的歷史上也有多位皇太後曾臨朝稱制。但真正垂簾聽政的要算唐朝武則天開始的,此前的太後臨朝不需垂簾。近代史上清慈禧太後臨朝聽政也是非常著名的,還被拍成了同名電影《垂簾聽政》。
E. 垂簾聽政是什麼意思
垂簾聽政
(歷史學術語)
垂簾: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後臨朝管理國家政事。始於漢朝,漢惠帝不理政事,呂後臨朝。
F. 垂簾聽政是什麼意思
垂簾聽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釋義
垂簾: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後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出處
《舊唐書·高宗紀下》:「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G. 垂簾聽政的意思
垂簾聽政的意思是指皇後或太後臨朝管理國家政事。其中垂簾: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該詞語為四字成語,拼音是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垂簾聽政成語出自於《舊唐書·高宗紀下》,原文「天後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意思是天後(即後來的武則天)都坐在皇帝寶座的後面參與聽政,中間隔著垂下的簾子。朝廷政務,事無巨細,她都要干預。
一、垂簾聽政用法:
1、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女後當朝處理國事。
2、神宗崩,哲宗即位,太後垂簾聽政,用司馬溫公。—《宣和遺事》。
二、成語典故:
1、第一位「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的秦宣太後。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後,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2、趙國的趙太後。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年紀太輕,故由太後執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垂簾聽政
H. 垂簾聽政是什麼意思
讀音: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釋義:意思是指太後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出處:《舊唐書·高宗紀下》「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譯文:當時高宗體弱多病,在朝不能過久處理政事,政事都由武則天決定。在殺了上官儀之後,皇上每次上朝,武則天都在龍椅後設一簾子,參與討論朝政,被稱為二聖。
造句:清朝末年,慈禧再次垂簾聽政,把歷時僅103天的戊戌變法鎮壓了下去。
(8)垂簾聽政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越俎代庖
讀音:yuè zǔ dài páo
釋義:意思是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出處:《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譯文:廚子雖然不下廚,主祭的人卻不應該超越許可權而代行廚子的職事。
造句:即使做得對的,也不能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