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陰歷10月初一是什麼節日
沒有什麼節日吧,具體還是要看下日歷
② 十月一日什麼節日
十月一日是國慶節,也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③ 陰歷10月1日是什麼節日
農歷10月1日 (祭祖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關於祭祖節還有這樣一個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的故事。
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回來開了一家造紙廠,但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後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擺脫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傷心欲絕,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他燒完了又抱來紙燒,燒了一陣之後,只聽見慧娘在棺材裡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後門,放我回來了。"蔡莫裝作糊塗:"我並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慧娘慷慨地送給鄉親,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歷十月初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還有祭牛王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於春秋秦國。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樹,梓樹忽然化為一頭牛。秦文公令人追殺。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人們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壯、威風凜凜的公牛。這樣的公牛,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驅疫辟邪、保護牛類的功能。
④ 陰歷十月初一是什麼節日
十月初一,稱"祭祖節"。
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關於祭祖節還有這樣一個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的故事。
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但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後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擺脫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傷心欲絕,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頭之恨。"他燒完了又抱來紙燒,燒了一陣之後,只聽見慧娘在棺材裡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後門,放我回來了。"蔡莫裝作糊塗:"我並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慧娘慷慨地送給鄉親,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歷十月初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還有祭牛王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於春秋秦國。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樹,梓樹忽然化為一頭牛。秦文公令人追殺。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人們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壯、威風凜凜的公牛。這樣的公牛,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驅疫辟邪、保護牛類的功能。
⑤ 農歷十月一日是什麼日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的節日,這一些節日大多都是喜氣祥和的,但是有兩個比較特殊的節日,一個是寒食節、一個是寒衣節,這兩個節日是追思祖先、祭祀亡靈的節日
本來對丈夫朝思暮想,期盼著相守百年的孟姜女一下子崩潰,號啕大哭,打算徒手把丈夫挖出來,帶回家安葬,上天因為感念她對丈夫的忠貞,於是暗地裡助她,她還沒挖呢長城就在她大哭聲中倒塌,找到丈夫的她於是把棉衣給丈夫穿上,然後自殺在丈夫身邊。後來又被一起埋在長城之中。
這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當然,這個故事只是傳說的民間故事,長城不可能哭到,也不可能埋人。但是,因此多了一個節日,從這一天開始,很多人都給死去的親人送寒衣,希望亡靈在陰間也不受凍,一直延續到現在。
⑥ 農村所說的十來一是指陰歷哪一天
河南陰歷十月初一有祭祖的風俗。
寒衣節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我國北方百姓祭掃祖先送寒衣的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實際形成不早於宋代。寒衣節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我國北方地區民眾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6)農歷10月1日是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在農歷十月的第一天,這一天,特別關注的人誰先死,叫送冷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以及被稱為一年中的三大「鬼節」。為了避免祖先在陰間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燒五彩紙,為其送去寒衣,並與寂寞的靈魂野鬼相聯系送溫暖。10月1日,燒冷的衣服,寄託著對逝者的記憶,為逝者抬生者。它也標志著嚴冬的開始,所以這是一個父母和愛人送溫暖的衣服給他們關心的人的時候。
在10月1日,人們不僅給死去的人送去寒衣,還為活著的人進行一些象徵冬天的傳統活動。婦女會在這一天把棉衣拿出來,讓孩子、丈夫換季。如果這個時候天氣還比較暖和,不適合穿棉質衣服,還勸自己的孩子和丈夫都試一試,以求好運。人們習慣在這一天打掃爐子和煙囪。安裝完畢後,試著生火取暖。10月1日,女性被禁止旅行。民間為了改善生活,山上興吃蕎麥、燕麥面。
⑦ 陰歷十月一是什麼日子
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農歷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歷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歷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寒衣節
農歷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4][5]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民俗由來
因先秦的迎冬禮儀脫胎而成。
據《禮記·月令》記,農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並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死去的人怎麼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不過這種觀點只能停留在推論上,因為有關中國民間於十月初一"燒獻""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記載,直到宋代才出現於文人的風土記述中,如果說寒衣節是先秦時就形成的,那就很難對這么長一段時間內的記錄空白作出合理解釋。所以,也有人推斷寒衣節俗的形成不會早於宋代。[4][5][6][7]
朱元璋「授衣」傳說
寒衣節
農歷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穀收獲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獲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4][5][6][7]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後來,杞良被抓去修築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築城牆里。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於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屍骨。千百年來,這段忠貞愛情故事廣為流傳。
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里後,與秦始皇面對面地抗爭,為夫報仇、替己出氣,最後懷抱丈夫遺骨,縱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剎那,海上波濤澎湃,緩緩拱起兩方礁石。據說海上姜女墳,海潮再大也不曾沒頂。
由於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外便將農歷十月初一這天,稱作「寒衣節」。「十月初一燒寒衣」,早已成為北方憑吊已故親人的風俗。[4][5][6][7]
商人促銷伎倆
還有說法,認為「十月一燒寒衣」起源於商人的促銷伎倆。
據不完全可靠消息,這個精明的商人生逢東漢,乃是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的大嫂。
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見蔡倫造紙有利可圖,就鼓動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學造紙。蔡莫是個急性子,工夫還沒學到家,就張羅著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質量低劣,乏人問津,夫妻倆只好對著一屋子的廢紙發愁。
眼見就得關門大吉了,慧娘靈機一動,想出了個鬼主意。
一天深夜,驚天動地的鬼哭聲沖出了蔡家大院。鄰居們嚇得不輕,次日一早,趕緊跑過來探問究竟,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見當屋一口棺材,蔡莫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燒著燒著,棺材裡忽然傳出了響聲,慧娘的聲音在裡面叫道:「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呆若木雞,好半天才回過神兒來,上前打開了棺蓋。只見一個女人跳出棺來,可不是慧娘是誰?
那慧娘搖頭晃腦,高聲唱道: 「陽間錢路通四海,紙在陰間是錢財,不是丈夫把錢燒,誰肯放我回家來!」她告訴眾人,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發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紙錢買通了眾小鬼,小鬼們都爭著替她推磨——有錢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錢賄賂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
蔡莫裝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樣子,說:「我沒給你送錢啊!」慧娘指著燃燒的紙堆說:「那就是錢!在陰間,全靠這玩意兒換吃換喝。」蔡莫一聽,馬上又抱了兩捆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
夫妻倆合演的這一出雙簧,可讓鄰居們上了大當!眾人見紙錢竟有讓人死而復生的妙用,紛紛掏錢買紙去燒。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幾天,蔡莫家囤積的紙張就賣光了。由於慧娘還陽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後世的人們便都在這天上墳燒紙,祭奠死者。
這兩個傳說一悲一喜,道具雖有不同(一個是燒棉衣,一個是燒紙錢),卻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撥的都是人們心中那根親情弦。
⑧ 陰歷10月1日是什麼節日
十月一,又叫十月朔、寒衣節、冥陰節。
十月一起源於秦時孟蓋女為被抓去修萬里長城的丈夫送寒衣的民間傳說。孟蓋女哭倒了長城,丈夫的屍骨顯露出來,孟蓋女就用帶來的寒衣葬了丈夫。於是以後人們就在這一天用五色彩紙剪成寒衣,寫上故去的親人姓名,在門前焚燒。
⑨ 陰歷十月初一是什麼節日
農歷十月初一,是寒衣節。這一天,是祭奠先亡之人,給先人送過冬的衣服,謂之送寒衣。與清明節、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可以做以下一些事:
除了在清明的時候要掃墓,在寒衣節也是可以上墳祭奠的。要注意的是,上墳要准備貢品(碗碗菜),還有注意時間(一般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一點)。天黑的時候不能去墳地,注意墳墓前面不得嬉笑,要莊重肅穆。
三、修繕墳墓
在清明節和寒衣節都是可以動土的,其他的時間是不能亂動的,清清旁邊的雜草,看看有無漏洞等。
四、可遷墳
一般是因為風水問題,所以遷墳來改風水。
現如今,十月初一上墳燒紙、燒寒衣的習俗在大部分農村地區還是存在的,但也有些地方已經淡化,特別是城裡人,只是到墳前默哀或獻上一束鮮花,來懷念逝去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