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登革熱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登革熱以渾身骨及關節劇烈疼痛、高熱不退為特徵,也被稱為「碎骨熱」,死亡率低。
什麼原因引起登革熱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
登革熱有什麼症狀
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熱。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
三、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登革熱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象: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最低。
(二)血清學檢查: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
(三)病毒分類:採用白紋伊蚊細胞株C6/36進行病毒分離,陽性率高達70%。
如何治療
一、一般治療: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
二、對症治療。
(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
(二)維持水電平衡。
(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葯物。
(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並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
登革熱病毒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這種疾病最初發生在熱帶地區,通常大多是發生在這些地區的雨季,這種環境下極易滋生大量攜帶病毒的蚊子。傳染病的爆發規模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嚴重,其中登革熱出血熱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收到大約500 000份登革熱病例的報告,全球每年發生5,000萬到1億例登革熱,更有24.5億人受到感染的威脅。感染登革熱輕則突然發熱、劇烈肌肉疼痛、骨關節痛,重則廣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數國家登革熱的死亡率大約為5%,大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壯年中。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登革熱屬於黃熱病毒屬,自然就姓黃了。登革(Dengue)意思是得了這種病的人,由於肌肉關節疼痛,走起路來就像穿夾腳高跟鞋的女人。登革熱病毒由兄弟四人分化成四大家族,被病毒學家稱為DF-1、DF-2、DF-3、DF-4病毒型。因為四個家族成員都可能發生基因變異,所以引發的病也就不只是刻板的一種臨床類型,除典型登革熱外,還有更厲害的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
現在,這種疾病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由於在發達國家難覓蹤影,也難以研究,很少有人注意到登革熱。僅有的少數研究也要借用於人們熟悉的熱帶病的研究經費。「它是瘧疾的窮親戚」。
㈡ 登革熱是什麼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是東南亞地區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㈢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
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於1978年在廣東流行,並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後,於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
[病原學]
登革熱病毒屬B組蟲媒病毒,現在歸入披蓋病毒科(togaviridae)黃熱病毒屬(flavivirus)。病毒顆粒呈啞鈴狀(700×20--40nm)、棒狀或球形(直徑為 20--50nm)。髓核為單股線狀核糖核酸(RNA)。病毒顆粒與乙型腦炎病毒相似,最外層為兩種糖蛋白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異性抗原,用中和試驗可鑒定其型別。登革病毒可分為4個血清型,與其他B組蟲媒病毒如乙型腦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應。
登革病毒在1~3日齡新生小白鼠腦、猴腎細胞株、伊蚊胸肌及C6/36細胞株內生長良好,並產生恆定的細胞病變。但接種猴子、猩猩和其他實驗動物,不產生症狀。
登革病毒對寒冷的低抗力強,在人血清中貯存於普通冰箱可保持傳染性數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熱,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滅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線或0.05%福爾馬林可以滅活。
網路里有詳細的~~~~~
㈣ 什麼叫登革熱
登革熱的意思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病原體是一種病毒,由黑斑蚊傳入人體。症狀是頭、背和關節疼痛,發高燒,熱退後皮膚出現紅疹。也叫骨痛熱。
㈤ 登革熱是什麼病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播,截止到2019年10月還沒有疫苗可預防。
其潛伏期通常約5天-7天,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等特點。由於本病系由蚊子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5)登革熱是什麼擴展閱讀
預防: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區或可能流行地區要做好登革熱疫情監測預報工作,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治療。應盡快進行特異性實驗室檢查,識別輕型患者。
對可疑患者應進行醫學觀察,患者應隔離在有紗窗紗門的病室內,隔離時間應不少於5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
2,切斷傳播途徑
防蚊、滅蚊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衛生環境,消滅伊蚊滋生地,清理積水。噴灑殺蚊劑消滅成蚊。
㈥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登革熱以渾身骨及關節劇烈疼痛、高熱不退為特徵,也被稱為「碎骨熱」,死亡率低。
㈦ 登革熱是什麼
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後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我國少見。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本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
由於本病系由伊蚊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區,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以成人為主,在地方性流行區,發病以兒童為主。
(7)登革熱是什麼擴展閱讀:
預防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區或可能流行地區要做好登革熱疫情監測預報工作,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治療。應盡快進行特異性實驗室檢查,識別輕型患者。對可疑患者應進行醫學觀察,患者應隔離在有紗窗紗門的病室內,隔離時間應不少於5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
2、切斷傳播途徑
防蚊、滅蚊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衛生環境,消滅伊蚊滋生地,清理積水。噴灑殺蚊劑消滅成蚊。
3、保護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飲食均衡營養,勞逸結合,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在流行期間對易感人群塗布昆蟲驅避劑,以防蚊蟲叮咬。
㈧ 登革熱是什麼病啊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
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於1978年在廣東流行,並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後,於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