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文藝片
文藝片:文學藝術影片的簡稱。文學性和藝術性並存,電影是第七藝術,集合了文字、圖像與聲音三種文學表現形式,所以欣賞電影要求有很高的審美性。更多的文藝片,是需要引起人們共鳴的,以表達人類的情感的影片。它通過導演的藝術拍攝手法和演員的藝術表演,使觀眾深刻的感受人類的美好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影片拍攝的最終目的。文藝片同時又是集文學與藝術於一體的。文藝片通過那特有的氣息體現它的特有特點。電影語言的運用也更平實,更適於人們的接受習慣。
❷ 「文藝片」是什麼意思
一個介於商業類型電影和藝術電影之間的影片類聚,它泛指製片態度嚴肅,主體表現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敘事表現遵從大眾化形式,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個人特色和風格特徵的一類影片。 [1]
定義編輯 播報
文藝片不是藝術片。更多的文藝片,是需要引起人們共鳴的,以表達人類的情感的影片。它通過導演的藝術拍攝手法和演員的藝術表演,使觀眾深刻的感受人類的美好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影片拍攝的最終目的。文藝片同時又是集文學與藝術於一體的。
文藝片通過那特有的氣息體現它的特有特點。電影語言的運用也更平實,更適於人們的接受習慣。
與商業片區別編輯 播報
文藝片相對的就是藝術元素更多一些,商業片元素更少一些,強調的故事的內容上不一樣,形式上也不一樣,投資上也有根本的區別。
經典舉例編輯 播報
例如《十七歲的單車》(2001年) ,該片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的作品。
王小帥在沒有拿到審片結論之前便攜片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和台灣電影節,贏得了銀熊獎以及金馬獎。隨後在法國上映,在國內卻被禁止公映。
(1)相對文藝片而言,商業片更加註重票房的收益,文藝片則反其道而行。
文藝片,全稱「文學藝術片」,這個詞應該是偏正結構,「文學」修飾「藝術」,而不是並列結構。
(2)什麼是文藝片?羅卡認為在五六十年代的文藝片是寓教化於娛樂,並且是相對於武俠片、喜劇片、神怪片、警匪片及戲曲片的片種。同時亦重社會倫理、人情世故及主題正確。
❸ 什麼是文藝片,通俗的解釋
為「文藝片」正名
南方都市報/何思穎專欄
最近在香港籌備一個韓國經典電影節目,選了十四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後期的影片,其中大部分可用「文藝片」來形容。
在香港討論韓國「文藝片」是一樁煞費心思的事情。「文藝片」本身已是一個令人頭痛的題目。它不算特定的類型,而是含義很廣的一種統稱,可泛指任何「非動作片」。台灣影評人蔡國榮因此在其《中國近代文藝電影研究》一書中,將「文藝片」的定義收窄為「以現代或清末民初為時代背景,在感情方面用力描繪……題旨也在彰顯感情的影片」。
在西方,「文藝片」一般稱為Melodrama(以下譯為「通俗劇」),定義上也有類似的問題。Melodrama源自希臘文Melos,指有音樂表演的戲劇,其後則泛指感情用事、缺乏深度的故事。像中國的「文藝片」一樣,通俗劇也有「非動作」的含義,同時更經常貶為「悶藝」作品。為了研究之便,西方學者也喜歡將定義收窄,劃分為「愛情通俗劇」或「家庭通俗劇」等類型。
在韓國,我們所謂的「文藝片」,一般取西方的稱號,叫做Melo劇,指受日本新派劇影響、以女性觀眾為對象的電影,也經常因為注重感情宣洩而被譏為「膠鞋催淚劇」(膠鞋是低下層婦女的象徵)。本來入鄉隨俗,在香港討論性質相類的韓國melo劇,稱這為「文藝片」無可厚非。問題是,韓國也真的有一種名符其實、注重「文學藝術」、改編自文學小說的「文藝映畫」(詳情以下交待)。為免混淆,melo劇沿用好萊塢電影說法,稱為「通俗劇」,而包括了melo及「文藝映畫」兩種極有分別的電影則統稱為「文藝片」。
無論中國香港、西方或韓國,文藝片或通俗劇近年都有身份高度回升之現象。今日重看香港文藝片、我們發覺國語片導演如陶秦、易文,粵語片作者如李晨風、秦劍、李鐵等,作品成就都很高,絕不比同期外國電影差。好萊塢通俗劇亦獲得重新評價,學者認為是充滿批判主流社會或甚至帶有傾覆性的作品。通俗劇導演如道格拉斯·薛克(Douglass Sirk)或森特·明奈利(Vincente Minnelli)等,亦登上了大師地位。
在韓國,通俗劇或文藝映畫導演如申相玉、韓瀅模、金洙容、金綺泳等,亦同樣贏得了國內外的推崇。
❹ 什麼是文藝片,最好舉幾個例子
文學藝術影片的簡稱。文學性和藝術性並存,區別於商業電影。 有人說最成功的文藝片就是商業電影的說法是錯誤的。電影是第一藝術,集合了文字、圖像與聲音三種文學表現形式,所以欣賞電影要求有很高的審美性。文藝片不是藝術片。它有很商業的、主流的、迎合潮流的,也有很另類的、邊緣化的。但更多的文藝片,我覺得是需要引起人們共鳴的(此類影片好像更傾向於女性觀眾),以表達人類的情感的(表達愛情佔多數)影片。它通過導演的藝術拍攝手法和演員的藝術表演,使觀眾深刻的感受人類的美好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影片拍攝的最終目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也更平實,更適於人們的接受習慣。
《山楂樹之戀》《陽光燦爛的日子》《大腕》《霸王別姬》《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蘇州河》《泥鰍也是魚》《甜蜜蜜》《十七歲的單車》《南京!南京!》《孔雀》《三峽好人》《茉莉花開》《牽牛花》《我們天上見》《半生緣》《重慶森林》《花樣年華》都是文藝片。
❺ 文藝片是什麼意思
文藝片是一個介於商業類型電影和藝術電影之間的影片類聚,它泛指製片態度嚴肅,主體表現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敘事表現遵從大眾化形式,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個人特色和風格特徵的一類影片。
文藝片相對的就是藝術元素更多一些,商業片元素更少一些,強調的故事的內容上不一樣,形式上也不一樣,投資上也有根本的區別。
(5)什麼是文藝片擴展閱讀:
文藝片作為一種氣氛和情境,更是脫離現實的情節,可能是小小的幸福,也可能是深深地無奈。文藝片是無病呻吟也是珍惜擁有。
好的文藝片就像一種忽而入夢的心境,或者一種無緣故的感傷和一種微小的卻很重的感受。文藝片和商業片的區別抽象來說,是一種是有條理的有套路的具體事實的表現,一種是沒那麼多的利益和光榮的抽象內在。
❻ 什麼樣的電影叫文藝片
文藝片就是文學性和藝術性表現較為明顯的電影。
目前文藝片主要和商業片進行區分。
在電影中,可以感受到明顯的藝術氛圍以及文學氣氛,並且沒有明顯的商業內容,此類電影一般就稱為文藝片。
此外一些歌劇電影等特殊形式的電影,往往也被歸類為文藝片。
❼ 什麼叫"文藝片"
大體分 :
動作 / 倫理 / 恐怖 /喜劇 / 動作 /戰爭 / 災難 /劇情 / 驚悚 / 幾種 。
商業片專指向票房 ,從編劇到主演均從此角度考慮 。
文藝片則反其道行之
文藝片,全稱「文學藝術片」,這個詞應該是偏正結構,「文學」修飾「藝術」,而不是並列結構。
本意為文學作品改編成的電影 ,現在已經是專門針對商業片講的了。
❽ 文藝片是什麼意思
文藝片是一個介於商業類型電影和藝術電影之間的影片類聚,它泛指製片態度嚴肅,主體表現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敘事表現遵從大眾化形式,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個人特色和風格特徵的一類影片。
文藝片相對的就是藝術元素更多一些,商業片元素更少一些,強調的故事的內容上不一樣,形式上也不一樣,投資上也有根本的區別。
代表影片
《李米的猜想》(2008年)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李米的計程車司機,四年來不顧一切尋覓失蹤男友的故事。該片獲得第二屆鐵象電影大賞十佳電影、上海影評人獎十佳電影等獎項;周迅也憑藉此片獲得了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等數十座獎項。
《十七歲的單車》(2000年)該片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的最新作品。王小帥在沒有拿到審片結論之前便攜片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雖贏得一尊銀熊,卻被禁止公映。
《蘇州河》(2000年)獲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日本銀座影展大獎。影片以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敘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表現對愛的執著和愛之意義的探討。因首先在台灣上映遭禁映。
《小武》(1997)導演賈樟柯憑借《小武》在國際影壇一舉成名,成為青年導演中後來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與其他一些人並無二致,都是走國際融資與發行的道路,基本與本土電影市場不發生任何關系。
❾ 到底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是文藝片
一 「文藝片」的含義
「文藝片」:
1. 華語電影特有類型(參見magasa回答)。為了方便區分,暫時把這種類型改稱為「文藝戲片」或者「文藝戲」。
2. 被錯誤地用來描述「藝術電影」。
3. 被用來輕蔑地描述敘事糟糕的電影。
4. 用來描述那些不能用「華語類型電影詞彙」歸類的電影。
二 為什麼「藝術電影」常被錯誤地描述成「文藝片」?
先說說「藝術電影」吧。電影的「藝術性」這種東西很難量化,因此是見仁見智的。非要定義也可以,大抵分兩種。
第一,形式主義的藝術。也就是常說的「實驗電影」,探索「電影工具」(cinematic apparatus:鏡頭,包括構圖,景別,鏡頭運動,鏡頭長度;鏡頭關系,即剪輯。)的藝術可能性。比如艾森斯坦的[十月]探索蒙太奇對觀眾認知的影響, 阿侖雷乃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探索剪輯在電影時空構建上的多重可能性。
第二,現實主義的藝術。探索電影「重現現實」的能力。比如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流派(代表人物如,讓雷諾),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流派,好萊塢的如奧森韋爾奇。
這兩類的「藝術電影」相對商業電影來說,故事性被弱化了。形式主義藝術電影尤其如此,故事基本不講究因果邏輯,往往也是支離破碎的。現實主義藝術電影有故事,通常也是完整的,只是「戲劇性」沒那麼強,有很多類似「跑題」的段落及看似「啰嗦」的鏡頭運動(顯得更加真實)。
為什麼用「文藝片」描述「藝術電影」?原因是「藝術電影」的概念不普及,而「文藝片」又被廣泛地用來描述那些不那麼「商業」(即故事性不那麼強)的電影,因此更近一步被用來描述更加不商業的「藝術電影」也在情理之中。
三 當他們說「文藝片」的時候,說的到底是什麼?
上面提到「文藝片」被廣泛地用來描述那些不那麼「商業」(即故事性不那麼強)的電影,這里廣泛地把「文藝片」當作一種類型片標簽使用的是電影愛好者和影評人,這里的「文藝片」應該像其他電影類型標簽一樣作為電影產業生產實踐的語匯,對電影內容(即類型化的角色設定和情節軌跡)給出明確的指示信息,進而指導觀眾的觀影選擇。但多數的情況是,如果你告訴另外一個小夥伴,這是一部「文藝片」,對方對電影內容仍舊是一頭霧水。
當前語境下我們耳熟能詳的「類型片」,其含義並不是單一的。
「類型片」 的產生大抵分成兩種。
第一種是片商用來推廣產品,降低風險,普通觀眾用來指導觀影選擇的商業行為。它一開始的流通范圍是製作發行電影和看電影的人,後來電影學者對其進行系統化的歸納總結,並把它和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系起來。商業行為在前,理論研究在後。我們最熟悉的電影類型片,大多屬於這一種:西部片,黑幫片/警匪片,喜劇片,恐怖片,驚悚片,科幻片,戰爭片,動作片/武俠片,體育片,自傳片,歷史片(如清宮戲)。這類類型片的名稱都是簡單粗暴,沒有歧義,童叟無欺的。
第二種是學者通過研究和觀察「發現」並定義,而後因為種種原因在電影評論界及影迷中被廣泛使用的。這類「類型片」包括了「文藝戲片」,「黑色電影」[Film Noir] 和「通俗情節劇」[Melodrama]。這類「類型」概念的產生是明顯滯後於市場行為的。比如「黑色電影」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46年夏天,研究的對象卻是40年代初的好萊塢電影(參見什麼是「黑色電影」?好萊塢有哪些優秀的「黑色電影」?)。其次,這類「類型片」的名稱基本上是使用引申含義而非字面含義,因此有較大的歧義。比如,「文藝戲片」並不是字面意思「文學」和「藝術」的簡單加成;「黑色電影」並不是說指顏色是黑色的電影;melodrama字面意思是指起源於18世紀的戲劇形式,melo-詞根意思表示音樂,字面理解是「配樂戲劇」。發散式的命名原則使得這三種「類型」始終沒有明確的,公認的類型定義,而更多地被認為是某一歷史時期的「創作趨勢」或「創作模式」。
「文藝片」標簽的泛濫化是有實效意義的,因為它恰好補全了「華語類型電影詞彙」的空缺。「華語類型電影詞彙」中有本土的,如武俠片,香港警匪片,而大部分是外來的。有一個好萊塢經典類型片概念沒有進入「華語類型電影詞彙」,恰好是melodrama(這里說的是商業版melodrama,而非學術版melodrama),翻譯成中文叫做「通俗情節劇」。幾乎沒有人會把一部華語電影叫做「通俗情節劇」,相反,很多應該屬於melodrama的電影都被描述成「文藝片」。(註:正宗的melodrama和「文藝戲片」有相似之處,但本質上不是一回兒事兒;不過兩個學術概念推廣泛化之後指的恰好是一類電影。)
簡單地說,商業版本的melodrama,或者更廣泛地被簡稱為「drama」,是一種角色推動型的電影類型(character-driven genre),相比情節推動型電影類型(plot-driven genre)對角色的臉譜化處理,melodrama 強調角色的「變化」,或者「成長」,而這種「成長」是主人公通過與和其他角色的關系(愛情,友情,親情)獲得的。
「華語類型電影詞彙」中沒有對應的詞彙去描述這種故事場景設定很「真實」,角色掙扎和情節軌跡很「現實」,更關注「人」而非「戲劇化的情節」的電影。「文藝片」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更好地把「藝術電影」,「文藝戲片」,和「文藝片」的概念區分開來,更准確地使用「文藝片」去描述一種可以明確定義的電影故事類型。
「類型片」說白了都是商業片,只不過melodrama和「文藝片」的商業性不那麼重而已。反敘事的實驗片=藝術探索,反敘事的故事片=坑爹。
註:簡體商業版melodrama/「文藝片」特點。
-主人公是女性的的時候比較多。當然也可以是男的。
-主人公的危機是內部的,通常是首要的生活危機,比如愛,失去(至親,健康,事業)。
-一個無能為力(powerless)的主人公 v.s. 一個強大的權利機構。比如黑人在白人的世界,移民在本地人的世界,女性在父權主導的世界,等。
- 情感深度上從惡俗(肥皂劇)到深刻(悲劇)不等。
- 截然對立的價值觀碰撞。道德困境。
- 一段改變主人公的關系至關重要。
- 角色與角色之間互動提供了故事的張力。
例子,[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主人公危機:aids 晚期。主角目標:自救
- 強大的權力機構,葯監局,醫院:控制葯物的流通,主人公和其他患者沒有辦法通過正常合法的途徑獲取葯品自救。
- 道德困境:採取非法的手段救人是否合乎道德?
- 一段改變主人公的關系:with Jared Leto
來自知友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敬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