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綜合知識 > 什麼是中元節

什麼是中元節

發布時間:2022-10-09 00:58:26

⑴ 什麼叫做中元節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易經》:「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民間選擇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的盂蘭盆節設在七月十五日。

⑵ 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意思: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

中元節讀音:zhōng yuán jié。

中元節出處: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中元節例句

1、中元節到了,願我親愛的朋友,放飛心中的河燈,點燃美好的願望,迎來幸福的生活。煩憂全被擊潰,一生大福大貴!

2、中元節到了,開心鬼祝你一生快樂,幸福鬼祝你一切如意,運氣鬼祝你一帆風順,平安鬼祝年一生安康,中元節快樂!

3、中元節,大鬼小鬼一起來送福。開心鬼打頭陣,讓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祝你身材如魔鬼,容顏更比花兒俏;窮鬼、小氣鬼、大頭鬼和病鬼,統統往邊靠,從此無悲傷無煩惱,開心美麗伴著你。

⑶ 什麼是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

一,中元節在我國由來已久,自上古時代便有此節,不過古稱「七月半」,是一個代表農作物秋收,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每年七月半,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二,中元節又名施孤、鬼節、盂蘭盆節、齋孤、地官節、七月半、祭祖節、七月半祭祖節等。
中元節最早在我國叫七月半,只是一個祭祖的日期,東漢後道教認為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為「中元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這兩種稱呼一直延續至今。

三,世界上沒有鬼,因此,鬼節不用擔心會遇到鬼。
人死後一切都消失了,何來鬼神之說,而且做人堂堂正正,就不用擔心中元節會遇到鬼,在中元節,或者說鬼節這天祭祖,更多的是為了寄託自己對亡人的追思、對先人的緬懷,做的一系列活動則是為了表達對逝去先人美好祝願。

四,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中元普渡、祭祀土地、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中元節的核心在於懷緬和祝福亡人,不僅具有信仰維度上的重要意義,在世俗層面,也是一個群眾參與度很高、具有鮮明娛樂功能的節日。

清乾隆《普寧縣志》言:「俗謂祖考魂歸,咸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盡,須更衣防寒,與人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⑷ 中元節是什麼

中元節是我國的一個節日,那麼你知道中元節是什麼嗎,下面我為大家介紹關於中元節這個節日,歡迎大家閱讀。

中元節是什麼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佛教典故

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 ,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佛祖釋迦牟尼告訴他,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並逐漸演變,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節這一節日。

道教說法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找東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的祭祀儀式。從前,各地輪流進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毆斗事件﹔後來的普度便統一在七月十五日舉行。

民間祭祖

民間的祭祖活動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進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燒錢紙封包,稱燒“包衣”,或者還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⑸ 中元節是什麼含義

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1、中元節俗稱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合家再團坐,共進節日晚餐。斷黑之後,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陰曹地府”。過去,民間在七月初七就要通過一定儀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為止。現在,逐漸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2、中元節,定於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3、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為民俗節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節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歷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

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台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中元節習俗有哪些

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中元節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獲,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祭鬼

清明與中元都祭祀祖先,但中元這個“鬼節”與清明不同之處在於,它不但旨在讓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脫超生,而且還顧及孤魂野鬼。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這個特殊日子的關鍵詞。

在盂蘭盆會中,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謂地獄中的餓鬼,這項活動的目的是超度亡靈、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黃昏或晚上進行,活動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可達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誦經、做法,最後由主持用米糧、凈水在四周揮灑,為鬼魂施食。

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民間於此日在地上供施酒食,叫“施野鬼食”,在路邊焚燒紙衣,叫“施野鬼衣”,有的還焚燒紙車、紙馬,意在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讓他們找見歸去的路,速速離開。

城隍出巡

明清年間,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會舉行祭壇會,有聲勢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稱其為“三巡會”。

河燈度孤

中元節放河燈,據說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而來。民間認為,上元是人節,中元是鬼節,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就是在水裡了。

猜你感興趣:

⑹ 什麼是中元節

中元節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而在民間,農歷十五這天又被稱為七月半,七月半俗稱鬼節。但實際上,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真的是鬼節嗎?如果真的是鬼節,那麼,中元節真的會有鬼出來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關於中元節的由來與說法。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是鬼節嗎?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是古代節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節,慶賀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節也是寒食節,紀念古代先賢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是我國主祭祀的傳統節日。它與寒食節、清明節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每年主要集中在在農歷的七月十五這天舉行祭祀活動,但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也有一些地方從七月初就開始祭祖的儀式,在夜裡將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後一日三頓茶飯的供奉直到七月結束。

中元節真的會有鬼出來嗎?

不會,只是迷信說法。

中元節起源:中元節最早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中元節是道教與中國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二者能夠相應,主要是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

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據《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准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到了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

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

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為民俗節日。

佛教傳入後,佛教中也有一種追薦祖先的超度儀式,稱為「屋蘭瑪納」,也就是「孟蘭盆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且佛教也是在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超度活動,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習俗: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與祈禱。

中元節放河燈,據說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演變而來。民間認為,上元是人節,中元是鬼節,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就是在水裡了。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如今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

2、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獲,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3、燒紙

中元節日中,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捨,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4、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門外焚香燃炮,同時「燒包」(也叫「薦包」)。

5、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6、祈豐收

七月半施祭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7、吃鴨

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游,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8、中元普渡

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歷的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⑺ 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每年的中元節都是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中元節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鬼節、七月半,那麼中元節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中元節——農歷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歷7月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在封建時代,地方官府還命令寺廟的和尚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

中元節的源頭

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2021中元節是哪天

2021中元節時間:2017年8月22日(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節民間祭祖習俗

民間的祭祖活動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進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燒錢紙封包,稱燒「包衣」,或者還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中元節燒紙什麼時候燒最好

中元節燒紙時間一定要選在天黑透時再去,一般是晚上9點以後,12點之前。

燒紙錢是鬼節期間最為隆重的祭祀活動,根據地域的不同,燒紙錢的時間各有不同,有的地區會提前燒紙錢,在七月十四這天燒。但一般來說,七月十五晚上的燒紙錢活動最為隆重。

傳說七月十五晚上子時,閻王爺就要把鬼門關上,因此那些孤魂野鬼們就會趁機搗亂,人們為了防山神野「鬼」入屋,家家戶戶在屋裡屋外燒紙錢,點上香和蠟紙將自家房屋圍住,小孩晚上不得出門,以防亂中被野鬼抓走。

1、首先從買紙錢說起,要買那種質量好的,票面小的,以前都是自己用模子印的那種,畢竟是給先人的,也表達生者的哀思。要燒衣服或者別的東西的,在上邊寫上封字,然後寫上寄給誰誰的。

2、再就是要找個正確地方,一般都在十字路口,大一點的十字路口,現在在城市裡一般城管管的都比較嚴格,所以一般都在城市邊緣的十字路口處。

3、紙錢盡可能都十來個一起疊成對三角形的,注意帶上一根結實點的小木棍和防風的'打火機,以便易於燃燒。

4、時間選擇上一般都在天黑透時再去,路上盡量避著點人,不要和任何人說話,如果遇到路口有燃過的灰跡盡量繞著走,如果實在繞不開要嘴裡說聲對不起借過。

5、要燒紙時一定要劃個圈在里邊燒,西北角留個缺口,在地上寫上要燒給人的名字,嘴裡念叨著一些送錢的話。

6、在燒紙時一定要注意嚴肅,不要嬉笑鬧罵,另外燒之前要點燃兩張扔到圈外面,以打點過路的孤魂野鬼。

7、一定要用木棍扒拉著燒完燃盡才走,以防止風把火刮出來引起火災。

8、燒完之後回家前盡可能去人多的地方,例如超市、商場、步行街等地方走一圈。

中元節禁忌什麼

1、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2、忌披頭散發睡覺

鬼月,到處都是在外游盪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3、忌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更加不要去偏遠或者人少的地方,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4、忌半夜慶生

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5、忌說「鬼」字

中元節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⑻ 中元節的意思是什麼

中元節的意思

農歷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霄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祭祀活動

放河燈

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歷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祭祖

⑼ 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農歷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盂蘭盆節這天,人們會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懷念逝去的親人,與清明節上墳相似。中元節祭祖的習俗在民間較為普遍,基本上每家每戶的人,都會提前准備好相關的物品。

中元節的名字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說七月十五)、鬼節等,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就是盡孝道祭祀祖先。

七月十五的上墳時間

1、中元節上墳祭祖最好是晚上九點以後,但不要超過午夜十二點。如果是白天,要趕在正午也就是十二點以前。
2、早上九點到中午十二點之間,因為按昭古人說法這個時間段陽氣最重,也比較早既對自己無害,也能早去表達自己的哀思之情。後面下午的時間要麼過熱,不適宜祭祀。要麼太陽下山已經下山了,也不是適合祭祀的好時間。

⑽ 請問什麼是中元節

中元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

中元節在農歷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歷7月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在佛教中,中元節又稱為「盂蘭盆會」。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准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

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每個人都有父母,基於這種思想和對先人的感情和責任使然,中元節勢必也會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中元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