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員外是什麼意思
員外,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世因此類官職可以捐買,故富豪皆稱員外。
員外是員外郎一職的簡稱,有「正額之外」增設之意。三國時期魏末最早設置了員外散騎常侍,晉朝初年又設置員外散騎侍郎,都是皇帝的侍從官。南北朝時,新設了殿中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等。到了隋朝,員外成為尚書省二十四司內各司的次官,地位又提升了,唐,宋,遼、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員外郎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員外已在編制定員之內,成為顯赫之位。
到了現代,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員外這一稱呼逐漸淡出。但隨之出現了「候補委員」這一新的職位稱呼,於是就有了候補委員,其涵義與「員外」相比有一定變化,但大同小異,延用至今。
(1)員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隨著時間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財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徑,而頭懸梁錐刺股、十年寒窗之苦盡可以統統免去。
明清時期的員外多家產豐厚生活富足,在筆記小說中的記載往往用「家財萬貫」「家資殷富」「大富」「豪富」等字眼來突出其家財之多。例如《連城璧》中的楊員外「因他家資有百萬之富,人都稱他為楊百萬」。
關於這些民間員外,明清小說中的記載有很多,通過這些我們也可得知,在當時,員外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市鎮之中,在農村則很少有員外之稱。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社會財富集中於市鎮地區,而員外郎世俗化的就是以財富為基礎的,我們所見到被稱為員外的人,無不是家財雄厚,富庶一方,而這些員外也大多從事工商業。
B. 員外是什麼意思
員外,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指的地主豪紳。
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世因此類官職可以捐買,故富豪皆稱員外。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
(2)員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級別:
員外郎簡稱外郎或員外,通稱副郎。南北朝簡稱員外散騎侍郎為員外郎。是較高貴的近侍官。隋代始於六部郎中之下設員外郎,以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變。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則升為從五品。
俗稱的含義隨著時間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財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徑,而頭懸梁錐刺股、十年寒窗之苦盡可以統統免去。
員外郎作為祿星,由他來保佑讀書人狀元及第、金榜題名,這多少有些諷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還是不能解決角色重復的問題,因為福星的尊貴其實已包含富貴的含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員外
C. 員外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員外在古代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指的地主豪紳。三國時期魏末最早設置了員外散騎常侍,晉朝初年又設置員外散騎侍郎,都是皇帝的侍從官。到了隋朝,員外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為尚書省二十四司內各司次官。唐、宋、遼、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員外郎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員外已身居顯赫之位。不過自明朝以後,員外逐漸成為一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系在了一起,因為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
D. 古代的「員外」是什麼意思呢
員外:原稱"朝奉"(官名)指的是富翁一類的人物(參考官場現形記)
員外郎簡稱員外,本來是一種官職,但隨著時間推移,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財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徑,而頭懸梁錐刺骨、十年寒窗之苦盡可以統統免去。員外郎作為祿星,由他來保佑讀書人狀元及第、金榜題名,這多少有些諷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還是不能解決角色重復的問題,福星的尊貴其實已包含富貴的含義,祿星的員外角色的確處境尷尬。
E. 古代稱人的「員外」是什麼意思
「員外」的意思有二:
①古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全稱為「員外郎」。語出《通俗編.仕進》:「所雲員外者,謂在正員之外,大率依權納賄所為,與今部曹不同,故有財勢之徒皆得假借其稱。」
②指地主豪紳,多見於早期白話文。例如,《水滸傳》:「結交此間一個大財主趙員外,養做外宅。」
F. 員外什麼意思
古指正員以外官員(全稱為「員外郎」,是在郎官的定員之外設置的);舊稱財主、富豪等(多見於早期白話)。
G. 什麼是員外 是官職嗎
員外」是一種官職,從字面意思我們就能看出它表示「正額之外」增設之意,起源於三國時期魏末。
最早設置的官職叫員外散騎常侍,到晉朝初年設置了員外散騎侍郎。南北朝、隋朝又設立了新的官職,將員外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唐、宋、遼、金、元、明、清都沿用隋制,以郎中、員外郎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這時員外已身居顯赫之位,雖名叫「員外」,其實在編制定員之內。
到明朝時,雖然身居顯赫地位,但其實已經慢慢的變成了一個無實權的閑職,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榮光,再加上當時一些地主和商人通常可以通過捐贈銀兩的方式獲得員外一職,因此,「員外」也逐漸失去了本來的意思,而變成了專指有錢人的一個詞語。
(7)員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員外的由來
古代之所以設置「員外」,是考慮到科舉考試進人的速度大於官員淘汰的速度,而官員編制是一定的,因此有必要設立候補官員制度,安排那些通過科舉考試但又沒有正式位置可安排的候補官員。
隨著時間推移和官制改革,員外逐漸成為了一種可有可無的閑職。清朝時,朝廷將員外等閑職拿出來,提供給捐納的有錢人。這時候,只要捨得拿錢出來,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從而免去十年寒窗苦讀。
H. 員外 是什麼意思
員外郎,簡稱員外。在現在人的觀念里,員外是大地主和富翁的代名詞,而且多少有些為富不仁的貶義傾向,但在古代的...唐朝貞觀時期以前,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就曾是由員外郎擔任,全稱是考功員外郎。
員外郎
原指設於正額以外的郎官。晉以後所稱之員外郎指員外散騎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於尚書省各司置員外郎1人,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置,與郎中通稱郎官,皆為中央官吏中的要職。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員外郎、主事為三級司官,得以遞升。員外郎簡稱外郎或員外,通稱副郎。清代除六部外,其他官署如理藩院、太僕寺、內務府均設員外郎。
I. 古代稱號「員外」是什麼意思
員外郎簡稱外郎或員外,通稱副郎,秩多為六品或七品。
隨著時間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好比現今的某些「顧問」、「調研員」之類頭銜。財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徑,而頭懸梁錐刺股、十年寒窗之苦盡可以統統免去。
員外郎作為祿星,由他來保佑讀書人狀元及第、金榜題名,這多少有些諷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還是不能解決角色重復的問題,因為福星的尊貴其實已包含富貴的含義。
J. 員外是什麼意思
意思: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世因此類官職可以捐買,故富豪皆稱員外,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
讀音:員外 [yuán wài]。
引證: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五:「他頗有點員外的風度,招待起朋友來倒還灑脫得很。」參見「 員外郎 」。
用法示例:
1、家私萬貫的員外爺和百萬家產的庄園主,一中一洋,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被剝削之上。
2、小人久聞員外大名,如雷貫耳。
近義詞:
一、官員 [guān yuán]
釋義:經過任命的、一定等級的政府工作人員。
引證:《恨海》第一回:「打進京城,兩宮西狩,大小官員被辱的也不知凡幾。」
二、大員 [dà yuán]
釋義:見「大圓 」。定額,名額。指職位高的官員。
引證: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他們這個會黨,聲勢很大,內裡面戴紅頂的大員也不少呢。」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當兩位大員回到京都的時候,別的考察大員也大抵陸續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