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蟬脫殼啥意思
【成語】:金蟬脫殼
【讀音】:jīn chán tuō qiào
【釋義】:指蟬脫去外殼的蛻變。比喻製造或利用假象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或比喻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出處】: 元·關漢卿《謝天香》。
【用法】:用來比喻施行掩人耳目的方法;來轉移別人的視線;才得以逃脫。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瞞天過海:指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無從發覺。
【反義詞】:作繭自縛、瓮中捉鱉、老樹盤根等
2. 金蟬脫殼的意思
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1、金蟬脫殼,漢語成語,拼音是jīnchántuōqiào,意思是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出自《謝天香》。也可指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2、金蟬脫殼的故事本意是:寒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只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此計用於實戰中,是指通過偽裝擺脫敵人,撤退或轉移,以實現我方的戰略目標的謀略。穩住對方,撤退或轉移,決不是驚慌失措,消極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內容,穩定對方,使自己脫離險境,達到己方戰略目標,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轉移的機會出擊另一部分敵人。實戰中不一定要硬拼硬,當感覺自己實力不濟的時候,適時的實施轉移或撤退是很保存有生力量的最佳方法,這個撤退也很講技巧和方法,要不就成潰敗之勢,一發而難以收拾。要穩步撤退,當後撤到利於本方的環境和地形時再組織防守或反撲。
蟬越過漫長的冬伏期後,從地底下爬出來,通體土黃透亮,雅稱「金蟬」。金蟬爬上樹干或樹枝,靜靜地歇著,開始蛻變。金殼背部裂開一條縫,新生蟬從縫里爬出,蟬翼豐滿後飛走;金殼依然在枝頭搖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蟬已經飛走,這就是金蟬脫殼。金蟬脫殼,用來指人,是一個比喻,指在危急關頭,設法從某種境地脫身,脫身時,留下種種偽裝,製造沒走的假象,其實,人早已走了,因為有偽裝和假象,他人還以為沒有走。這實際是一種分身計,一種逃遁計。
按語似乎很注重作為分身計的金蟬脫殼。與友軍聯合作戰時,偷偷溜去,打敗另一處的敵軍以後,再回到原來的陣地。在走脫的時候,「敵不敢動,友不生疑」。這種招式,著實高明。作為逃跑手段的金蟬脫殼,在歷史上與文學作品中,俯拾即是。畢再遇、孫堅、祖茂等人從敵軍的控制或追擊下逃脫都用的這一計謀。「空城計」中的典例中,公子元從鄭國撤退時,為了防止追擊,令營帳不拆,旗幡不動,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夜間溜出鄭國領土,也是一出相當出色的金蟬脫殼戲。要從某種危險境地逃脫,又不被糾纏,不被追擊,金蟬脫殼的確是妙計。脫逃時不會被發現,等被發覺時,敵對勢力已經鞭長莫及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但走有多種走法,金蟬脫殼為走計之上計。
3. 金蟬脫殼什麼意思
金蟬脫殼,漢語成語,拼音是 jīn chán tuō qiào,意思是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白話釋義: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我千愁斷肚腸,尋找不的一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成語寓意
金蟬脫殼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撤退和轉移,這種撤退和轉移一般是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進行的,稍有不慎,就會帶來滅頂之災。這就需要冷靜地觀察、認真地分析形勢,准確地做出判斷,然後堅決果斷地採取行動。謀成於密,而敗於泄。金蟬脫殼的整個過程要在敵人不知不覺中進行,絕不能露出半點破綻。運用此計,關鍵在於「脫」。
「脫」在本計中,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脫身。為了擺脫困境,先把「外殼」留給敵人,自己脫身而去。留給敵人的「外殼」是一個虛假的外形,對我方的實力影響不大,卻能給敵人造成錯覺。二是分身。在遇到兩股敵人時,為避免腹背受敵,可以對原來的敵人虛張聲勢,使其不敢輕易來犯,而暗中抽調主力去攻擊後來之敵;待後來之敵被消滅後,再返回來進攻原來的敵人。
另外,運用此計一定要選好時機。一方面, 「脫殼」不能過早。只要存在勝利的可能,就應繼續下去,直到萬不得已時才可「脫殼」而去;另一方面, 「脫殼」也不能過遲。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多停留一分鍾,就會增加一分的危險,減少一分生還的希望。
4. 金蟬脫殼是什麼含義,有何典故
金蟬脫殼的意思是,蟬的幼蟲在蛻變的時候,要褪去一層皮。這個過程就叫“蟬蛻”,本體脫離外殼,最後只剩下一層殼。看上去蟬好像還呆在原地,實則只剩空殼,起到迷惑別人的作用。
後面幾天宋營的鼓聲漸漸減小,金兵抓緊機會一擁而上,准備襲擊疲憊的宋軍。結果發現營中空無一人,畢再遇早就成功帶領士兵撤退了。
這就是金蟬脫殼的計謀,很有欺騙性。有一部電影也叫《金蟬脫殼》,是動作片,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還是挺好看的。
5. 金蟬脫殼的意思是什麼 金蟬脫殼是什麼意思
1、金蟬脫殼,漢語成語,拼音是 jīn chán tuō qiào,意思是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出自《謝天香》。也可指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2、金蟬脫殼的故事本意是:寒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只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此計用於實戰中,是指通過偽裝擺脫敵人,撤退或轉移,以實現我方的戰略目標的謀略。穩住對方,撤退或轉移,決不是驚慌失措,消極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內容,穩定對方,使自己脫離險境,達到己方戰略目標,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轉移的機會出擊另一部分敵人。實戰中不一定要硬拼硬,當感覺自己實力不濟的時候,適時的實施轉移或撤退是很保存有生力量的最佳方法,這個撤退也很講技巧和方法,要不就成潰敗之勢,一發而難以收拾。要穩步撤退,當後撤到利於本方的環境和地形時再組織防守或反撲。
6. 「金蟬脫殼」是什麼意思
金蟬脫殼,漢語成語,拼音是 jīn chán tuō qiào,意思是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白話釋義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我千愁斷肚腸,尋找不的一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6)金蟬脫殼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成語故事
宋朝開禧年間,金兵屢犯中原。宋將畢再遇與金軍對壘,打了幾次勝仗。金兵又調集數萬精銳騎兵,要與宋軍決戰。此時,宋軍只有幾千人馬,如果與金軍決戰,必敗無疑。
畢再遇為了保存實力,准備暫時撤退。金軍已經兵臨城下,如果知道宋軍撤退,肯定會追殺。那樣,宋軍損失一定慘重。畢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轉移部隊。這對,只聽帳外,馬蹄聲響,畢再遇受到啟發,計上心來。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當天半夜時分,下令兵士擂響戰鼓,金軍聽見鼓響,以為宋軍趁夜劫營,急忙集合部隊,准備迎戰。哪知只聽見宋營戰鼓隆隆,卻不見一個宋兵出城。宋軍連續不斷地擊鼓,攪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
金軍的頭領似有所悟:原來宋軍採用疲兵之計,用戰鼓攪得我們不得安寧。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會上你的當。宋營的鼓聲連續響了兩天兩夜,金兵根本不予理會。
到了第三天,金兵發現,宋營的鼓聲逐漸微弱,金軍首領斷定宋軍已經疲憊,就派軍分幾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營,見宋營毫無反應。金軍首領一聲令下,金兵蜂踴而上,沖進宋營,這才發現宋軍已經全部安全撤離了。
7. 金蟬脫殼是什麼意思
金蟬脫殼,漢語成語,拼音是 jīn chán tuō qiào,意思是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白話釋義: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我千愁斷肚腸,尋找不的一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反義詞:瓮中捉鱉
解釋:從大壇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出自: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瓮中捉鱉,手到拿來。」
8. 成語金蟬脫殼的意思 金蟬脫殼的釋義
1、金蟬脫殼本意是寒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只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後比喻製造或利用假象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或比喻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般在句子當中充當謂語、賓語、定語。
2、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六次攻打中原,但都沒有成功。在最後一次進攻中原時,他因為過度勞累,病情加重,不幸病死於軍中,為了不使蜀軍在退回漢中的路上遭受損失,諸葛亮在臨終前偷偷告訴姜維安全退兵的辦法,姜維聽從諸葛亮的吩咐,在諸葛亮死後,對外嚴密封鎖諸葛亮去世的消息。他帶著諸葛亮的靈柩。秘密率領軍隊開始撤退。當時,與蜀軍作戰的敵人是魏同軍隊,魏軍首領司馬懿派軍隊跟蹤蜀軍,發現蜀軍撤退的跡象,便派軍隊迅速追擊。
在這之前,姜維命令工匠模仿諸葛亮的樣子,雕了一個木頭人,木頭人手裡也拿著羽毛扇,穩穩地坐在車上。路上,姜維又派部下楊儀率領部分人馬大張旗鼓,假裝向魏軍發動進攻!魏軍遠遠地望著蜀軍,走得非常整齊,而且大張旗鼓,又見坐在車中的諸葛亮指揮若定,不知道蜀軍又要耍什麼花招,因而不敢輕舉妄動。
司馬懿一向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非常懷疑這次退兵又是一個誘敵之計,於是命令軍隊往後撤退,靜靜觀察蜀軍的動向。姜維馬上趁司馬懿退兵的大好時機,指揮主力軍隊,迅速轉移,安全撤回到漢中。等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經去世後,想再進兵追擊蜀軍時,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