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大是什麼字
奀,拼音ēn。釋義:人瘦小衰弱。現在廣東方言仍有此字,仍表瘦小義。常用作人名。也形容物件小。廣東陽江話量詞可以在沒有數詞的情況下受形容詞大、細、奀(小)的直接修飾。
奀,拼音ēn。釋義:人瘦小衰弱。現在廣東方言仍有此字,仍表瘦小義。常用作人名。也形容物件小。廣東陽江話量詞可以在沒有數詞的情況下受形容詞大、細、奀(小)的直接修飾。
出自:奀,人瘦弱也。——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雜志》。
奀,音勌,言瘦弱也。——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四。
2. 上邊一個不,下邊一個大,念什麼字
奀
拼音:ēn di 部首:大,部外筆畫:4,總筆畫:7 五筆86:GIDU 五筆98:DHDU 倉頡:MFK 筆順編號:1324134 四角號碼:1080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940
編輯本段基本字義
● 奀 ēnㄣˉ ◎ 廣東方言,瘦小(多用於人名)。 江蘇蘇北方言,同「我」 奀,人瘦弱也。——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雜志》
di 小的意思
3. 不大的字念什麼
不大的字
這個字是 奀
讀音:[ēn]
部首:大
釋義:方言,瘦小
4. 不字底下一個大字是什麼字
奀,拼音:ēn,注音:ㄣ,釋義:〈方言〉人瘦小衰弱。現在廣東方言仍有此字,音ngan1,仍表瘦小義。常用作人名。
5. 不大念什麼字
【漢字】奀 【筆畫數】7 【筆順】1324134 【漢語拼音】ēn 【拼音編碼】 en1 【五筆編碼】 di gid gi 【繁體字】 【GBK編碼】8A43 【鄭碼】GIGD 【注音符號】ㄣˉ 【廣東話】ngan1 【漢字編碼位置】(詳細) ◆〖內碼〗國標內碼GBK;擴展的GB2312-80; ◆〖不可用〗DOS系統不可用; ◆〖可用〗Windows 98/Me/2000/xp系統均可用; ◆〖用法〗直接粘貼即可. 【簡單釋義--來源於金山詞霸】奀ēn <釋義1>方言,瘦小(多用於人名)。 ===================== 【詳細釋義--來源於漢語大詞典】 奀1 [ēn ㄣ] 1.方言。人瘦小衰弱。2.方言。物件小。 廣州 陽江話 量詞可以在沒有數詞的情況下受形容詞大、細、奀(小)的直接修飾。
6. 不大疊起來是什麼字
不字和大字合起來 是「奀」字,念作 ēn 。
奀
【讀音】
ēn
【造字法】
會意字
【基本字義】
方言,瘦小(多用於人名)。
【出處】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雜志》:「奀,人瘦弱也。」
【英文翻譯】
thin
7. 不大讀什麼
不大組成奀字,拼音為[ēn],{聲調第一聲-陰平},
(7)不大是什麼字擴展閱讀:聲母就是韻母前的輔音,與韻母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音節
8. 不大念什麼字
讀作:ēn
奀部首:大部,部外筆畫:4畫,總筆畫:7畫,五筆86:GIDU,五筆98:DHDU,倉頡:MFK
鄭碼:GIGD,四角:10804,結構:上下,電碼:1165,統一碼:5940
筆順:一ノ丨丶一ノ丶
釋義:方言,瘦小(多用於人名)。
漢字演變:只有楷體
同音字:恩、蒽
一、恩拼音:ēn
釋義:好處,深厚的情誼:恩愛。恩賜。恩寵(指帝王對臣下的優遇和寵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開恩。
二、蒽拼音:ēn
釋義:有機化合物,工業上用來製造有機染料,可以從分餾煤焦油中提取。
9. 不大那個字怎麼讀
不+大
這個字是 奀
讀音:[ēn]
部首:大
釋義:方言,瘦小
10. 不大念什麼
奀,拼音為「ēn」。「奀」是一個方言字,意思為「瘦小/瘦弱」。
奀,拼音:ēn,注音:ㄣ,釋義:〈方言〉人瘦小衰弱。現在廣東方言仍有此字,音ngan1,仍表瘦小義。常用作人名。
又音:dí,注音:ㄉㄧˊ,釋義:〈方言〉物件小。
擴展內容:
◎奀
(一)拼音:ēn,注音:ㄣ
〈形容詞〉
(1)會意。從不,從大。本義:人瘦小衰弱。
奀,人瘦弱也。——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雜志》
奀,音勌,言瘦弱也。——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四
粵中語少正音,書多俗字。……人物之瘦者為奀。音茫。——清·鈕琇《觚賸(gū shèng)·粵觚上·語字之異》
現在廣東方言仍有此字,音ngan1,仍表瘦小義。常用作人名。
瘦的叫林奀,比盛伯稍為年輕,人們喚他「奀叔」,一個誠實的老蕉農。——陳殘雲《香飄四季》第二章
◎奀
(二)拼音:dí,注音:ㄉㄧˊ
〈形容詞〉
(2)方言。物件小。
廣東陽江話量詞可以在沒有數詞的情況下受形容詞大、細、奀(小)的直接修飾。如:我果(這)張刀奀張,你那張刀大張(我這把刀小,你那把刀大)。——《漢語大字典·大部》
「奀仔」與「奀妹」是廣府人熟悉的兩個粵語詞,用來指稱身材瘦小的男孩子與女孩子。然而,其中的「奀」字在北方人看來十分冷僻。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廣東作家楊干華的長篇小說《天堂掙扎錄》完成,書稿寄到《百花洲》雜志後,由於書中有個人物叫「奀妹」,該雜志編輯就不懂得「奀」字,於是建議作者換為另一個字,但楊干華堅持不改。
其實「奀」字很早就有,宋代周去非的《嶺外代答》一書中就收錄了這個字,該書《風土門·俗字》載:「奀,音動,言瘦弱也。」同是宋代的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亦載:「奀,音動,人瘦弱也。」可見這個字最初讀為「動」,而今天粵語讀為ŋɐn,同義不同音。現代壯語中有個「ngx」的音節,意為「小」,例如「ngxbongq(小腹)」、「ngxheb(小氣)」、「ngxcaenz(度量小)」等。
由於壯語保存著大量古代俚僚語言的因素,按此推斷,《嶺外代答》與《桂海虞衡志》所載的「奀」應屬「土俗字」,即依照漢字造字法創造的俚僚土著文字;後被粵語借用,讀音改為ŋɐn。也就是說,粵語中有個ŋɐn的音節,意為瘦小,由於這個音節沒有漢字記錄,便借用了俚僚的土俗字「奀」。這么一來,這個土俗字也就變成漢字,原來的讀音反而被人們忘記了。
用「奀」合成的粵語詞,除了「奀仔」、「奀妹」之外,還有「奀細」、「奀雌雌」等,但最常用的是「奀妹」。尤其是電視連續劇《七十二家房客》熱播以來,這個粵語詞變得家喻戶曉。同時,「奀」還作為方言字收錄入《現代漢語詞典》,逐漸為北方人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