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杜甫是什麼朝代的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杜甫是什麼朝代的,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憤斥皇親
唐玄宗當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是一個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大國里,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已孳生著崩潰的徵兆。終於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的發生。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後,覺得當權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致國家的敗亡;於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後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該詩由於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一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一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勢很大的那一號貨色。
B. 杜甫是什麼朝代的詩人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1、杜甫是唐代的詩人。
2、杜甫是盛唐時期活的最慌張最悲慘的詩人。他身負凌雲之才,偏偏參加科舉考試遭遇奸相李林甫的「野無遺賢」的謊言而落第;他向玄宗獻賦引起重視,卻又被李林甫阻撓無疾而終。安史之亂中,李白正在安徽宣城欣賞宣城如畫里的風光;王維和儲光羲雖然被叛軍俘虜,但很快接受了偽職,只有杜甫被叛軍抓住又逃出,做了拾遺仗義執言卻又被貶官,帶著妻兒流落四方,最終在湘江的一條破船上逝去。「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成了他一生的象徵。
C.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
杜甫是唐代的。
杜甫是唐朝的詩人,字子美,出生於河南,祖父是杜審言,是初唐七言律詩的嬌嬌者。杜甫繼承了祖父的才氣,但是杜甫的人生充滿坎坷,造就了他的現實主義。
杜甫所處的年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時期,所以杜甫的詩中常涉及政治黑暗、民生疾苦,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其人憂國憂民,但是仕途不順,晚年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
詩詞特點
杜甫的詩歌在語言上,普遍認為具有「沉鬱」的特點,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沉鬱」一詞最早見於南朝,「體沉鬱之幽思,文麗日月」,後來杜甫寫更以「沉鬱頓挫」四字准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
「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對杜詩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著密切關系。
同時,杜甫處於盛世末期,少時有雄心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變,趨近現實主義。
D. 杜甫哪個朝代的詩人的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杜甫是唐朝的詩人。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追問,望採納。
E. 杜甫是什麼朝代的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5)杜甫是什麼朝代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唐玄宗當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是一個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大國里,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已孳生著崩潰的徵兆。終於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的發生。
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後,覺得當權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致國家的敗亡;於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後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
該詩由於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一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一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勢很大的那一號貨色。
杜甫故里
位於河南鄭州鞏義市城區西北5公里處的康店鎮康店村西部邙嶺上。佔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
整個景區種植花木3000餘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施具有園林建築風格,已成為邙嶺上閃閃發光的一顆明珠。
F. 杜甫是什麼朝代的詩人
杜甫是唐代詩人。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詩歌內容
杜甫的詩歌的內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晚唐,「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36]。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杜甫
G. 詩聖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杜甫,字於美。原籍襄陽。公元712年2月12日生於鞏縣。唐開元後期,考進士不第,漫遊各地。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詩聖杜甫的朝代,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聖杜甫的朝代
杜甫是偉大的唐代詩人,詩歌的發展在唐朝時期達到鼎盛與唐王朝開創的盛世場面脫不了關系,然而一個時期的 文化 發展與當時的社會情況密不可分,杜甫剛好生在盛唐由興至衰的轉點,因此從杜甫的詩中我們可以讀到濃濃的憂患意識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懷。
唐朝當時發生的凡是被後人所熟知的重大均在杜甫的詩中有所提及,杜甫的詩是當時社會情況的一種反映。例如杜甫作下《悲陳陶》與《悲青坂》兩首詩指代了唐軍大敗的兩場戰爭;而杜甫所作《洗兵馬》則是在聽到勝利消息時,心生愉悅所作。而三吏三別則是在安史之亂時期,他對於徵兵制度的殘酷與統治者無情的批判,以及對於苦於戰亂的老百姓的同情。
此外,杜甫的有些詩還是對於史料殘缺的補充,例如三絕句中提到的一些殺刺史現象,在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安史之亂造成的蜀地極為混亂的場面。而他的《憶昔》則是對於開元時期繁榮盛況的表述。
在杜甫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比史料記載中的 歷史 事件更為生動、廣闊的生活畫面,他的感慨、憂愁,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有血有肉的戰爭與歷史的真實面貌,而不僅僅是字面上冰冷的記錄。
杜甫的詩被後世稱為詩史,可見其作品中對於當時唐王朝社會面貌的反映,不僅含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對於我們更進一步深入了解當時社會境況具有很高的史料意義。
杜甫草堂簡介
杜甫草堂現如今有兩個,一個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另一個也在四川省,不過是在綿陽市。而今作為四川省重點 旅遊 開發項目,更為廣泛接受的是位於四川綿陽三台縣的三台杜甫草堂。被稱之為是四川省第二大杜甫紀念堂,當然排在第一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但是知名度卻遠及成都杜甫草堂。下面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綿陽三台杜甫草堂。
三台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縣城西邊的牛頭山上,是三台縣城牛頭山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偉大著名愛國史詩級別的詩人杜甫先生的紀念遺址,整個草堂裡面亭台樓閣,風景如畫,十分注重生態建設和園藝建設,在不破壞原本草堂的基礎上增添了很多景緻,並註明了杜甫生平的簡介,另外還有杜甫先生在三台縣的生平 事跡 和詩歌著作展覽,可為打造了一個精緻獨特的草堂。整個草堂是建在原來明代的工部草堂的遺址上的,並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做了重建,整個一復古園林,更廣泛吸引遊客。
另外,坐落於四川省省會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已成為一個標志性的博物館類型的草堂,是國家為了紀念被稱之為“詩聖”的偉大歷史詩人杜甫先生而修建的博物館,並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因此處杜甫草堂所在位置,又被稱之為浣花草堂。但歷史上的杜甫草堂在杜甫離任成都之後就已經不復存在了。據歷史記載,五代時期詩人韋莊重尋得杜甫草堂遺址,而後重新修建,而後,歷經數朝杜甫草堂均被多次修復,從而保存至今並最終被建作紀念性博物館,並成為如今歷史文化聖地和著名旅遊景點。
杜甫的故里在哪裡
杜甫故里位於河南省鞏義市,在那裡的站街鎮南瑤灣村,其故里佔地面積達兩萬平方米,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便將其故里進行修建,現如今杜甫故里已經成為河南一處經典的旅遊景點,供後人瞻仰懷念杜甫。
杜甫故里的主體建築為唐代風格,整體樣式端莊大方,韻味十足,且其中綠化覆蓋率達百分之六十八,奇花異草點綴,綠蔭覆蓋,顯得更加莊重古典,使得杜甫故里特色十足。
杜甫故里建有杜甫紀念館,其中陳列了杜甫眾多作品,包括後人整理的眾多版本,也陳列了眾家對杜甫詩集的研究 論文 等等文學理論。在這里杜甫度過了他的少年時光,而杜甫也曾多次在其詩歌中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表達對了對故里無限的眷戀之情。
其故里的院宅長二十米,寬十米,東有瓦房三間,東有兩間,北有窯洞,院內牆上還嵌有“詩聖故里”的石碑一座。杜甫故里的景區內有一條“百米長廊”,也叫作“詩聖碑林”,因此廊內有石碑百餘座,其中碑上均是杜甫所寫詩文,而 雕刻 這些詩文的字體各異,均為千百年來前來拜謁詩聖杜甫所留下的文墨。
H. 杜甫是什麼朝代的詩人
杜甫是唐代的詩人。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於唐睿宗太極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於鞏縣,原籍湖北襄陽。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杜甫的生平經歷: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大歷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I. 詩人杜甫是哪個朝代的
杜甫為現實主義詩人,那麼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下面是我為你 收集 整理的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杜甫是唐朝的詩人,字子美,出生於河南,祖父是杜審言,是初唐七言律詩的嬌嬌者。杜甫繼承了祖父的才氣,但是杜甫的人生充滿坎坷,造就了他的現實主義。杜甫在世時他並不耀眼,但是在後來聲名遠播,不僅對本國 文化 有影響,而且對日本文學也有影響。
杜甫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所處的年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時期,所以杜甫的詩中常涉及 政治 黑暗、民生疾苦,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其人憂國憂民,但是仕途不順,晚年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杜甫的律詩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律詩寫得渾然一體,他的律詩像記事,但是你感覺不到別扭,好像讀起來並不像律詩。
杜甫年譜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
公元718年,杜甫能作詩,方才7歲。
公元720年,杜甫開始學習 書法 。
公元725年,14歲的杜甫開始同文人出遊,能與他們對詩。
公元730年,杜甫為19歲,身懷抱負和不羈,開始他的游歷時期,與友人游歷江南一帶。
公元731年至公元734年,杜甫花費了4年的時間在吳越一帶游歷。
公元735年,杜甫回鄉參與科舉考試,但是未入選。
公元736年,再次出遊的杜甫在齊趙一帶游歷,結交友人蘇源明。此後的五年杜甫均在這一代游歷,在他三十歲的時候方回東郡。
公元744年,回鄉的杜甫在東郡呆了三年,在這里與“詩仙”李白相結識,兩人共游齊魯,訪問各方名士,甚是愉悅。
公元746年,35歲的杜甫去長安參與考試未入選,便客居長安十年,為謀取生活常作為儒生為權貴門上客,獻詩。
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爆發到平定期間,杜甫曾任官職左拾遺,後因耿直諫言為人所誣被貶,期間認識到統治者腐朽而辭官,而後一直在躲避戰亂而逃,生活窘迫至極。
公元770年,59歲的杜甫病逝舟中。
杜甫的代表作
杜甫為現實主義詩人,其所寫之詩最大的特點便是能夠很好的將現實社會和個人生活密切結合,使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得到高度統一,他早年的詩歌多為偉大抱負,在他漫遊時期,詩歌多表現放盪不羈狂傲的一面,有內心宏偉之志也有山河雄偉之象。
在杜甫客居長安期間和經歷“安史之亂”時期,詩歌多為表現仕途不順、動盪年代的社會全貌,深刻的反映了現實的同時也通過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了詩人的情感變化。
杜甫的代表作也在這期間產生,不僅使用獨特的創作風格,而且很好的表達情感,使人產生共鳴,在文學造詣上達到一個新高度。
其中“三吏”、“三別”是杜甫看到人民不僅要忍受戰爭的殘酷還要受到統治者的壓迫,其中感受他們所受的苦難所寫的,分別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成為著名的詩集。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杜甫心系國家興亡,滿腔憤怒之情通過《悲陳陶》、《悲青坂》、《春望》、《哀江頭》等詩爆發悲憤之情。
在杜甫回鄉探望,心繫家人也有幾篇很具代表的著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這都表現了杜甫在旅途所經歷的悲苦之事還有見家庭貧困的現狀以此表達對當時局勢的見解和無奈。
猜你感 興趣 :
1. 唐代杜甫被後人稱為什麼
2.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什麼詩人
3. 詩人杜甫的經典歷史故事
4. 詩人杜甫的個人資料介紹
5. 唐代詩人杜甫的資料介紹
J.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杜甫是唐朝詩人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
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
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