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負隅頑抗的意思及造句有哪些
【負隅頑抗解釋】:負:依靠;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憑借險阻,頑固抵抗。指依仗某種條件,頑固進行抵抗。
近義詞:負險固守 反義詞:俯首就縛 棄械投降 束手就縛 束手待斃 束手就擒
相似詞:頑抗 向隅 一隅 向隅而泣 一隅之地 一隅之見 失之東隅 頑劣
造句:
1 歹徒的負隅頑抗加速了自身的滅亡。
2 盡管敵人負隅頑抗,還是被我們徹底打敗了。
3 敵人負隅頑抗的可能性是不可不加考慮的。
4 匪徒負隅頑抗,結果被一一擊斃。
5 敵人已經山窮水盡了,但還在負隅頑抗。
⑵ 負偶頑抗的意思是什麼
負隅頑抗是一個成語,拼音是fù yú wán kàng,負:依靠;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憑借險阻,頑固抵抗。指依仗某種條件,而頑固抵抗。
出自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白話文:「有人追逐老虎。老虎頑固抵抗,沒有人敢靠近它。」
(2)負隅頑抗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成語解析:
【示例】最後牛元峰逃到鎮東頭的小寨里,指揮著一個多營負隅頑抗,死不投降。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垂死掙扎
1、解釋:垂:將近。臨死前的掙扎,妄想延長生命。比喻行將滅亡之時的孤注一擲。
2、出自: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七章:「不料,炸成重傷的蔣子金,垂死掙扎地用手裡的小剜刀去刺好的腿。」
3、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形容最後的反抗
【反義詞】
束手就縛
1、解釋:比喻不加抵抗,甘願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縛」。
2、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吾計成矣:使劉備束手就縛,荊州反掌可得!」
白話文:「我的計劃成功了:讓劉備束手就擒,荊州反掌可能!」
3、示例:這幾個小南蠻,只算得個瓮中之鱉,不消費得僧家大刀,管教他一個個束手就擒。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六回
⑶ 負隅頑抗的意思
負隅頑抗的意思是憑借險要地勢;頑強抵抗。負:憑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讀音:[fù yú wán kàng]。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近義:負險固守、垂死掙扎、困獸猶斗。
反義:束手待斃、束手就擒、俯首就縛、棄械投降、束手就縛。
造句
1、面對著敵人的圍追堵截,在這里我們再負隅頑抗也沒用了。
2、姜子牙的軍隊已經佔領了朝歌,紂王再怎麼負隅頑抗也是沒有用的了。
3、犯罪分子在法律面前要老實交代,不要負隅頑抗,才能得到寬大處理。
4、在八路軍強大火力的攻擊下,負隅頑抗的敵人最終還是繳械投降了。
5、匪徒負隅頑抗了一個小時,最終還是被人民警察捉住了。
6、敵軍悍然拒絕和平協議,並試圖負隅頑抗,然而我軍銳不可當,很快結束戰役。
⑷ 負隅頑抗的意思
負隅頑抗,比喻依仗某種條件頑固抵抗或垂死掙扎,負:依靠;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含貶義,漢語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下》。
出處:
《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
1、在老師的強大攻勢下,你們就不要負隅頑抗了。
2、面對警察,負隅頑抗就是給自己挖坑。
3、反動派還想負隅頑抗,最後的結果就是悲慘的。
典故:
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飢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zhen)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沉重地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飢荒,人都快餓死了。眾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谷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接著,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馮婦的故事。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於和老虎搏鬥。後來他成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有一年,某座山裡出現了一隻猛虎,常常傷害行人。幾個年輕獵人聯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迫至山的深處,老虎背靠著一處山勢彎曲險要的地方,面向眾人。它瞪圓了眼睛吼叫,沒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這時,馮婦坐車路過這兒。獵手們見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請他幫助打虎。馮婦下了車,挽起袖子與老虎搏鬥起來;經過一場拼搏,終於打死了猛虎,為民除了害。年輕的獵手們高興地感謝他。可是一些讀書人卻譏笑他。
⑸ 負隅頑抗是什麼意思啊
負隅頑抗 [fù yú wán kàng]
負:依靠;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憑借險阻,頑固抵抗。指依仗某種條件,頑固進行抵抗。
貶義
出 處
《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例 句
戰爭已經連續三天三夜,我軍在黎明時分終於將~的敵人全部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