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等結合物體的四種元素。
古代印度認為地、水、火、風是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佛教借指堅、濕、暖、動四種性能,並認為人身由這「四大」構成。佛教的說法,指世界上的萬物都是虛無的。常用來表示看破紅塵。出處宇宙世間一切物體,都是由地、水、火、風等四種元素構造而成,積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質,因此四大又稱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種。
四大的觀念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比如:中國書經所記得「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希臘古哲學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氣、水、土、火」為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總之,不論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僅限於此而膠著於此,那麼發展的結果便是唯物論者,所以這些思想也是唯物論的先驅。
1、地大:以堅硬為性,能支持萬物,不使墜落。
2、水大:以潮濕為性,能收攝萬物,不使散溢。
3、火大:以溫暖為性,能成熟萬物,不使壞爛。
4、風大:以流動為性,能生長萬物,調節暢通。
四大皆空的定義:
四大皆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ì dà jiē kōng,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語,出自《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佛教以地、水、火、風四大為構成物質的元素。四大皆空謂構成一切萬物的元素都非實有,無自性。
佛教的觀點也差不多,認為世界是由水、火、地、風四種元素組合而成。比方說大海是水,大山是地。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就是火,人類呼吸需要空氣,就是風。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群體-人類,同樣也是這四種元素構成。人的血液、眼淚、鼻涕、尿液等等,是水,人體的熱度是火,人的骨骼、牙齒這種堅硬的部分是地,人類的呼吸、氣息是風。佛教典籍《阿毗達磨俱舍論》把水、火、地、風稱為「事四大」,把它們對應的特點潮濕、暖熱、堅硬、運動稱為「性四大」。
只有這四種元素和諧地共存,人類的生命才是健康的,如果其中有一樣東西不合,人類就會生病。比如地氣不合,就會骨骼疼痛,關節炎的症狀,如果火氣不合,就會全身發熱,發燒上火等等。
最可怕的是,如果這四種元素都不合,那人的生命就會消散,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一個過程。但是,人的死亡並不意味著人體內的這四種元素消散了,它們沒有消失,而是轉化成了其它的形態。萬物的變化都是如此,水、火、地、風這四大同時存在於任何物體之中,只是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液體水,以水為主,遇到寒冷水會凝固,這時就以地為主,遇到高溫就會蒸發變成水汽,這時就以風為主。
這就是佛教對世界萬物構成的解釋,聽起來很像科學上講的物體形態轉化,能量守恆定律。但和科學不同的是,科學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確實存在的,佛教認為世間萬物都是虛空,雖然萬物都是由水火地風組成的,但它們只是以不同的形態組成了一個形體,當它們離開這個形體,這個形體還存在什麼?就像人體一樣,只是由水火地風暫時組成的,當人體消逝的時候,組成人體的水火地風就會重新排列組成其他的東西,人體只不過是一場虛幻,一個假象,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存在的實體。
組成世界的是水火地風四大元素,而四大元素組成的東西又不過是一片虛空,所以就有了「四大皆空」。這是四大皆空的本意。
釋義:
(1)「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
(2)「指宇宙間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內都是虛幻的。」
(3)「謂世間萬事皆虛,並不存在。」
(4)「佛教用語。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
近義詞:心無雜念、看破紅塵。
反義詞:酸甜苦辣、七情六慾
例句:有的人由於某些方面遭到挫折,因而萬念俱灰,從而產生一種四大皆空的消極思想,這是很不對的。
❷ 「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印度古代認為地、水、火、風是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佛教稱為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術語。指地、水、火、風為四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謂地、水、火、風四種物體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態,不相紊亂。
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沿用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炎熱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
如把它們化為人體生理,則毛發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若從四大的物性上說,堅硬屬於地大,濕潤屬於水大,溫暖屬於火大,流動屬於風大。但是,不論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終屬於物質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的。
小乘佛教觀察四大種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們這個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為實在的我,不因執取色身為我而造種種生死之業,一旦把我看空,便會進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輪回生死。
大乘佛教所說的「四大」則是指物態的現象,並非根本元素。是假非實,是幻非實,對於物象的形成而言僅是增上緣而非根本法,雖然也承認「四大」為物象的種子,但不以為「四大」是物象的真實面貌。
而「四大皆空」也有指地、火、風、水四種毀滅世界的方式。使之空無一物,即非常直觀的告訴世人現存的物質也是會被「四大」所空,也就是指宇宙萬有均無實體的真理。
❸ 四大皆空是指什麼 怎麼理解四大皆空的意思
1、四大皆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ì dà jiē kōng,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道空、天空、地空、人空。
2、成語出處:
(1)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譯《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2)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五回:「一心無掛,四大皆空。空苦苦,氣化清風形歸土。」
(3)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一回:「胞胎渾沌,四大皆空,沒甚姓名(出家後,不姓在家姓,法名姓:釋)。她信奉佛教,自覺心無牽掛。」
❹ 四大皆空什麼意思
四大:地火水風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風。皆:一切既一,一既一切。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不取亦不離。四大皆空: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的。佛教講的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佛教把一切物質現象(色法)歸納為四種基本要素,即堅性的「地」、濕性的「水」、暖性的「火」、動性的「風」,謂之「四大」。四大可分為內、外兩大類:同心識和合而形成眾生肉體的為「內四大」;不同心識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為「外四大」
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一種消極思想。
❺ 四大皆空通俗點講是什麼意思四大皆空的含義
1、四大皆空通俗點講是指道空、天空、地空、人空。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其實《道德經》裡面給出來標准答案。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2、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比如:中國書經所記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
❻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ì dà jiē kōng,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道空、天空、地空、人空。四大是《道德經》裡面給出來標准答案。「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出自《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四大
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
四大皆空
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炎熱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如把它們化為人體生理的,比如毛發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若從四大的物性上說,堅硬屬於地大,濕潤屬於水大,溫暖屬於火大,流動屬於風大。但是不論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終屬於物質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所以唯物論者以四大為宇宙的根源,佛教則絕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小乘佛教因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雖把物象看空,仍以為四大的極微質——「法」是實有的。不過,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論而是多元論,因為佛教的空不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蘊,四大隻是五蘊中的一蘊而已。什麼又叫做五蘊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識,前一屬於物質界,後四屬於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蘊。五蘊是三界之內的生死法,空去五蘊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時,由於五蘊的提出,證明佛教不是只講四大皆空,而是要進一步講五蘊皆空。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並不以四大為主,而是以識蘊為主,至於受、想、行的三蘊也是識蘊的陪襯,乃是用來顯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廣而且大。所以,佛教不僅不是唯物論者,倒是唯識論者。
❼ 佛語中"四大皆空"指的是什麼
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
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
比如:中國書經所記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希臘古哲學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氣、水、土、火」為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
總之,不論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僅限於此而膠著於此,那麼發展的結果便是唯物論者,所以這些思想也是唯物論的先驅 。
(7)四大皆空指什麼擴展閱讀:
四大皆空的意義及功用:
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等結合物體的四種元素:
地大:以堅硬為性,能支持萬物,不使墜落。
水大:以潮濕為性,能收攝萬物,不使散溢。
火大:以溫暖為性,能成熟萬物,不使壞爛。
風大:以流動為性,能生長萬物,調節暢通。
宇宙間的森羅萬象,沒有一樣不是仰賴地、水、火、風等四大元素結合而成的。譬如一朵花的綻放,要有肥沃的土壤,土壤屬於「地大」,水分、日光、空氣,這些就是「水大」、「火大」、「風大」,如果缺少一大,花兒就不能盛開怒放了。
又例如由泥土燒成的杯子,泥土是屬於地大,泥土摻和水,加以火燒,故有水、火二大;再經由風吹成固體而為杯子,故有風大。
有情眾生的色身,也是假四大和合而成,以貴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為例,人體的毛發爪齒、皮肉筋骨是堅硬性的「地大」;唾涕膿血、痰淚大小便是潮濕性的「水大」;體溫熱度是溫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
人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為四大和合,如果身體有一大不調,就會呈現病相。例如:
1、身體苦重,堅結疼痛,枯痹痿瘠,這是地大不調的病相。
2、全身膨脹,膚肉浮滿,這是水大不調的病相。
3、全身烘熱,骨節酸楚,呼吸乏力,這是火大不調的病相。
4、心神恍忽,懊悶忘失,這是風大不調的病相。
如果身體的四大分散,有情的生命就會隨著死亡。根據經上記載,一般人在臨命終時,有下列三種徵候:
1、地大增上:因肉體或骨胳的毛病而死亡者,在臨終時,覺得全身像大地緩緩的陸沉於海中一樣,產生一種很大的壓迫感,如同「地大落入水大之中」。
2、水大增上:因血液循環系統不順暢而死亡者,在臨終時,先是覺得全身有如浸在水中一樣冰冷潮濕,然後感到像火燒一般的高熱,如同「水大落入火大之中」。
3、火大增上:因呼吸系統障礙而死亡者,在臨終時,覺得身體像是在暮色野火中燎燒,一陣烈風吹刮,碎為微塵,片片煙飛灰滅,如同「火大落入風大之中」。
❽ 四大皆空是指什麼
「四大皆空」,人們往往將「四大」誤解為酒、色、財、氣。其實佛教所講的「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即地大(以堅硬為性,能支持萬物,不使墜落)、水大(以潮濕為性,能收攝萬物,不使散溢)、火大(以溫暖為性,能成熟萬物,不使壞爛)、風大(以流動為性,能生長萬物,調節暢通)。
佛教中的「四大」因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而不同。從大體上說,小乘佛教所說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質現象的基本因緣,稱為四大種。
意思是說,地、水、火、風是形成一切物質現象的種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於四大的調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諧便會欣欣向榮,四大矛盾便會歸於毀滅,物理現象是如此,生理現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稱為「四大違和」。
大乘佛教所說的「四大」則是指物態的現象:
並非根本元素。是假非實,是幻非實,對於物象的形成而言僅是增上緣而非根本法,雖然也承認「四大」為物象的種子,但不以為「四大」是物象的真實面貌。
而「四大皆空」也有指地、火、風、水四種毀滅世界的方式。使之空無一物,即非常直觀的告訴世人現存的物質也是會被「四大」所空,也就是指宇宙萬有均無實體的真理。
❾ 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四大皆空,佛教用語,拼音是sìdàjiēkōng,意思是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印度古代認為地、水、火、風是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佛教稱為四大。)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一心無掛;四大皆空。」
例句:有的人由於某些方面遭到挫折,因而萬念俱毀,從而產生一種~的消極思想,這是很不對的。
近義詞:心無雜念、看破紅塵。
反義詞:酸甜苦辣、七情六慾。
❿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四大皆空是一個漢語成語,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語,出自《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佛教以地、水、火、風四大為構成物質的元素。四大皆空謂構成一切萬物 的元素都非實有,無自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四大皆空是哪四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大的意義及功用
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等結合物體的四種元素:
地大:以堅硬為性,能支持萬物,不使墜落。
水大:以潮濕為性,能收攝萬物,不使散溢。
火大:以溫暖為性,能成熟萬物,不使壞爛。
風大:以流動為性,能生長萬物,調節暢通。
宇宙間的森羅萬象,沒有一樣不是仰賴地、水、火、風等四大元素結合而成的。譬如一朵花的綻放,要有肥沃的土壤,土壤屬於「地大」,水分、日光、空氣,這些就是「水大」、「火大」、「風大」,如果缺少一大,花兒就不能盛開怒放了。
又例如由泥土燒成的杯子,泥土是屬於地大,泥土摻和水,加以火燒,故有水、火二大;再經由風吹成固體而為杯子,故有風大。
有情眾生的色身,也是假四大和合而成,以貴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為例,人體的毛發爪齒、皮肉筋骨是堅硬性的「地大」;唾涕膿血、痰淚大小便是潮濕性的「水大」;體溫熱度是溫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人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為四大和合,如果身體有一大不調,就會呈現病相。例如:
1.身體苦重,堅結疼痛,枯痹痿瘠,這是地大不調的病相。
2.全身膨脹,膚肉浮滿,這是水大不調的病相。
3.全身烘熱,骨節酸楚,呼吸乏力,這是火大不調的病相。
4.心神恍忽,懊悶忘失,這是風大不調的病相。
如果身體的四大分散,有情的生命就會隨著死亡。根據經上記載,一般人在臨命終時,有下列三種徵候:
1.地大增上:因肉體或骨胳的毛病而死亡者,在臨終時,覺得全身像大地緩緩的陸沉於海中一樣,產生一種很大的壓迫感,如同「地大落入水大之中」。
2.水大增上:因血液循環系統不順暢而死亡者,在臨終時,先是覺得全身有如浸在水中一樣冰冷潮濕,然後感到像火燒一般的高熱,如同「水大落入火大之中」。
3.火大增上:因呼吸系統障礙而死亡者,在臨終時,覺得身體像是在暮色野火中燎燒,一陣烈風吹刮,碎為微塵,片片煙飛灰滅,如同「火大落入風大之中」。
四大何以稱「大」
宇宙世間一切物體,都是由地、水、火、風等四種元素構造而成,積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質,因此四大又稱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種。以具有下列三義,所以稱之為「大」:
1.體大:四大種的體性廣大,遍於一切色法,故有「體大」之義。
2.相大:四大種的'形相廣大,例如高山、深海、大火、颶風等,都是四大之相,故有「相大」之義。
3.用大:四大種的事用廣大,有了四大,才能使人體的器官發揮功用,有了四大才能長養萬物,故有「用大」之義。
依《俱舍論》的說法,四大具有假、實的分別,即前文所說的堅、濕、暖、動四大,是實四大、性四大;而世間所謂的地、水、火、風,則是假四大、事四大。實四大屬於身根之所觸,為觸處所攝;假四大則屬於眼之所見,為顯色、形色所攝。
何以「四大皆空」
四大雖然通於一切色法,但在不同的色法中,因為其中之一較為增長,所以世間上就有了林林總總的森羅萬象。例如:山嶽等堅物之中,地大較為增長;河海等濕物之中,水大較為增長。另外未顯的三大,仍潛伏在其中,靜待其它條件因緣和合而顯現其相用。例如:流動的水在溫度寒冷到攝氏零度以下時,就會凝結成固體的冰,成為地大;當溫度加熱到攝氏一網路以上時,又會蒸發成氣體,成為風大。
就人體而言,四大不調,百病叢生,四大離散,則身軀壞滅,這時,我們的身體又在那裡呢?所以,無論是世界萬物,或是我人的身體,都只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假相罷了,並沒有一定的實體。不僅如此,四大的本身主要是指堅、暖、濕、動四種特性,遇緣就會生起變化,因此,這些特性的當體也是了不可得。「四大皆空」,就是指宇宙萬有均無實體的真理。
佛教的四大與四大皆空
四大
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
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比如:中國書經所記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希臘古哲學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氣、水、土、火」為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總之,不論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僅限於此而膠著於此,那麼發展的結果便是唯物論者,所以這些思想也是唯物論的先驅。
佛教所講的四大,也有小乘與大乘的不同。從大體上說,小乘佛教所說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質現象的基本因緣,稱為四大種,意思是說,地、水、火、風是形成一切物質現象的種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於四大的調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諧便會欣欣向榮,四大矛盾便會歸於毀滅,物理現象是如此,生理現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稱為「四大違和」。小乘佛教觀察四大種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們這個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為實在的我,不因執取色身為我而造種種生死之業,一旦把我看空,便會進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輪回生死。
大乘佛教所說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態的現象,是假非實,是幻非實,對於物象的形成而言僅是增上緣而非根本法,雖也承認四大為物象的種子,但不以為四大是物象的真實面貌。
四大皆空
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炎熱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如把它們化為人體生理的,比如毛發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若從四大的物性上說,堅硬屬於地大,濕潤屬於水大,溫暖屬於火大,流動屬於風大。但是不論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終屬於物質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所以唯物論者以四大為宇宙的根源,佛教則絕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小乘佛教因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雖把物象看空,仍以為四大的極微質——「法」是實有的。不過,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論而是多元論,因為佛教的空不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蘊,四大隻是五蘊中的一蘊而已。什麼又叫做五蘊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識,前一屬於物質界,後四屬於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蘊。五蘊是三界之內的生死法,空去五蘊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時,由於五蘊的提出,證明佛教不是只講四大皆空,而是要進一步講五蘊皆空。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並不以四大為主,而是以識蘊為主,至於受、想、行的三蘊也是識蘊的陪襯,乃是用來顯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廣而且大。所以,佛教不僅不是唯物論者,倒是唯識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