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乏善可陳是什麼意思
乏善可陳,漢語成語,其意是指說不出有什麼優點,沒有什麼好稱道的,叫做「乏善可陳」。凡是用來表示一件事物沒有什麼優點可以提出來稱道,就可以說是乏善可陳。用此成語時,含有不太滿意的意思。
他的文章沒有鮮明的論斷,架構也乏善可陳,難登大雅之堂。
那人臉是端正的一張臉,眉目清秀,但算不上出色,和自己身邊這人一比,那相貌就更是乏善可陳。
乏:缺乏,缺少;善:優點。可:可以。陳:述說。說不出有什麼優點,沒有什麼好稱道的,叫做「乏善可陳」。
Ⅱ 乏善可陳是什麼意思
乏善可陳是一個成語,拼音fá shàn kě chén,表示一件事物沒有什麼優點可以提出來稱道。
凡是用來表示一件事物沒有什麼優點可以提出來稱道,就可以說是「乏善可陳」。用此成語時,含有不太滿意的意思。例句:那人臉是端正的一張臉,眉目清秀,但算不上出色,和自己身邊這人一比,那相貌就更是乏善可陳。
(2)乏善可陳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乏善可陳,成語出自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27回:「當了六年京官,雖然乏善可陳,沒有一件政績搛得上筷子,但宮內外的權勢要人,卻沒有一個人說他壞話。」
2、乏善可陳近義詞:乏善足陳;反義詞:可圈可點。其中可圈可點的意思是:古代用加圓圈或點表示文章的句讀,圈點也常加在字句的旁邊,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點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點,也引申為事物值得稱贊。
Ⅲ 乏善可陳是什麼意思
意思:乏,缺乏,缺少;善,優點;可,可以;陳, 述說。說不出有什麼優點,沒有什麼好稱道的。
讀音:fá shàn kě chén
出自: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27回:「當了六年京官,雖然乏善可陳,沒有一件政績搛得上筷子,但宮內外的權勢要人,卻沒有一個人說他壞話。」
例句:所有那些被乏善可陳的東西吸引的玩家最多玩2到3個月就不玩了。
近義詞:
無話可說[ wú huà kě shuō ] 沒有什麼話可以說,在某些場合下包含一種無奈,郁悶的情感。
舉例: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個悲劇:愛無話可說,而恨卻非常能說會道。
反義詞:
可圈可點[ kě quān kě diǎn ] 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點,形容表現好,值得肯定或贊揚。
舉例:從右後衛改打中後衛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的完成卻可圈可點。
Ⅳ 乏善可陳是什麼意思
乏善可陳的意思是:說不出有什麼優點,沒有什麼好稱道的。乏:缺乏,缺少;善:優點。可:可以。陳:述說。
凡是用來表示一件事物沒有什麼優點可以提出來稱道,就可以說是「乏善可陳」。用此成語時,含有不太滿意的意思。
出自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27回:「當了六年京官,雖然乏善可陳,沒有一件政績搛得上筷子,但宮內外的權勢要人,卻沒有一個人說他壞話。」
(4)乏善可陳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張居正》是熊召政創作的長篇小說,共有四卷,2002年結集出版發行。
第一卷《木蘭歌》是變法的前奏,主要敘述在隆慶皇帝病重去世和皇權變更的特定情況下,高拱、張居正、馮保之間的爭斗和權力三角的逐步成型。
第二卷《水龍吟》明寫京城裡「胡椒蘇木折棒事件」所引起的一系列紛爭,暗寫張居正借「京察」整飭史治的機會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力。這一階段中,李太後、張居正和馮保三人的權力關系中逐漸趨向穩定。
第三卷《金鏤曲》是在權力三角關系穩定後,敘述了張居正變法最艱難的攻堅階段。第四卷《火鳳凰》描寫的就是隨著小皇帝長大而逐步收回皇權,權力「鐵三角」隨之瓦解進而導致變法迅速失敗,保守勢力全面復辟。
為了寫好《張居正》,作者作了近十年時間的積累,從潛心閱讀、研究明史,到走訪民間,實地考察,多次上北京、下南京、赴揚州、跑荊州,作品中許多涉及到的掌故、趣聞、事件發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每到一處,進胡同、穿里巷、拜寺廟道觀,考古跡遺存,查檔案資料,細心研讀方誌,認真審閱典籍,耐心走訪老者,虛心請教行家,使他掌握了大量翔實的歷史素材,整理了大量的讀書與考察筆記。
為了證實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有的地方到達的次數不下五次,可見他的良苦用心。熊召政堅持手書。問題不在於此,而在於他對寫出的章節發現不滿意的時候,經常將幾萬、十幾萬字的手稿盡數銷毀,毫不足惜,從頭再來,直到感覺滿意為止。
Ⅳ 乏善可陳的意思
意思是,說不出有什麼優點,沒有什麼好稱道的,叫做「乏善可陳」。
乏:缺乏,缺少; 善:優點。 可:可以。 陳:述說。
用法:凡是用來表示一件事物沒有什麼優點可以提出來稱道,就可以說是「乏善可陳」。用此成語時,含有不太滿意的意思。
出處:張居正
拓展資料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 ,湖北江陵人 ,時人又稱張江陵(今湖北荊州)。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年),萬曆皇帝登基後,因為李太後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持,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
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萬曆十年(1582年)7月9日(六月二十日)張居正卒,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謚文忠(後均被褫奪)。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去世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岳集》、《書經直解》、《帝鑒圖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