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40不惑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四十歲),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不惑之年作為40歲的代稱。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 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禮,但並不完全了解,孔子說:「智 者不惑。」又說:「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 表明了智和仁的關系。因此,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達到智者的地步。
(1)四十不惑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等描述人生的軌跡。從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古代,對不同年齡段都有著別稱,這並不是特指某個年齡,而是達到一定年齡後對這個年齡段的一種稱呼。
幼年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始齔: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九齡:9歲。
指數之年:9歲。
黃口:10歲以下。
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外傅之年:兒童10歲。
少年
金釵之年:女孩12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及笄:指女子15歲。
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歲。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歲。
二八:為16歲。
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而立(而立之年):30歲,因為《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
半老徐娘:女子30歲。
中年
不惑(不惑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
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歲。
六九年:即54歲。
老年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
② 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四十歲),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 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禮,但並不完全了解,孔子說:「智 者不惑。」又說:「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 表明了智和仁的關系。因此,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達到智者的地步。
(2)四十不惑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不惑指40歲。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雖然此女子已過不惑之年,但仍風韻猶存。
一轉眼我已到了不惑之年了。
看上去他雖然像個小夥子,紅光滿面,但事實上他已到了不惑之年。
③ 40不惑是什麼意思
四十不惑:並非指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應該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主要指價值判斷即判斷是非、善惡、好壞、美醜...)。
出處: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術體系的建立,三十能夠建立自己學術體系的初步雛形,四十能夠把自己的學術體系拾遺補缺較為完善,五十知道自己的學術體系天性如此;
六十知道自己的學術體系不過如此;七十宣傳自己的學術體系本應如此,面對質疑、求教,能夠從心所欲解釋自己的學術體系。」
(3)四十不惑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大同」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暢行,「天下為公」,因而能「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陰謀欺詐不興,盜竊禍亂不起,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這是一幅理想化的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的原始社會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會。
④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
出處:《論語》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4)四十不惑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賞析:
真正到了四十歲,才知道四十歲也許才是體會人生真正滋味的開始。經過四十年的打磨,從青蔥歲月到不惑之年,從涉世未深到圓滑世故,從朝氣蓬勃到老成淡漠。這中間都經歷過多少大大小小的事,值遇了多少形形色色的人,看過了多少的人人我我、情情愛愛、聚聚散散、分分合合,才能讓一個人從這山到那山。回望以前什麼都想爭個高高低低、弄個明明白白、問的清清楚楚,要個模模樣樣。覺得什麼事情不是一就是二,不是此就是彼。用好奇輕快的目光和方式的去打探、回應周圍的一切。
⑤ 40不惑什麼意思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有一種沒有選擇和後退的心理)
出處:《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五十知命——五十歲就不得不認命了,已經無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陰歷來算,已經天支地干一個輪回了,要認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經是糟老頭了,人生快到頭了。
當然這是按古代人的壽命和觀點來提醒人生短暫,激勵人要抓緊生命中的寶貴時間。
(5)四十不惑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四十而不惑」,出自《論語·為政》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煉,到了「三十而立」。
漢迄清為止,歷代大儒傳統解釋:立就是做事合於禮,做事能夠考慮周到了,但是這時候還有迷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迷惑。
本義:指生活上失意窮困,缺乏信心,無希望,缺乏尊嚴的一種精神狀態。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麼孔子在談到為政,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三歲去世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
四十歲是一個人身體全面加速衰老的時刻,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社會上有一種人群稱為失意群體,往往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明白自己人生的質量基本定型了。與年輕人的朝氣,聰明,適應與體魄相比,一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四零」人員更難通過學習知識技能改變生存現狀,一旦事業無成、家庭敗落,對未來生活更容易產生絕望情緒。
⑥ 40不惑的意思是什麼
40不惑的意思是:到了40歲以後,人們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在經歷這些事情後,人們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會被事情的外表所迷惑。
40不惑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⑦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什麼 怎麼理解四十不惑的意思
1、四十不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ì shí bù huò,意思是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
2、典故編輯:《論語·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為學進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⑧ 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四十不惑:四十歲的時候,已掌握一定權利,此時處事相對通達。形容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
語出《論語·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為學進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⑨ 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經歷』許多,己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不被表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