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經地義的意思
天經地義的意思:【解釋】: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示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是每個學生~的事。
【近義詞】:理所當然、千真萬確
【反義詞】:天理難容、豈有此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含褒義
Ⅱ 天經地義是什麼意思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夫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釋義 「經」指常規,原則「義」指正理,准則。天經地義比喻正確 的,不可改變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故事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後,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 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 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於是,周王室 發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 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 樂大心等。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游吉請教什麼叫「禮」。游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 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 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趙鞅對游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 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著,趙鞅提出各諸候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 草,並且幫助他把王室遷回王城。後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復王位,結 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Ⅲ 成語天經地義的意思是什麼
天經地義 (tiān jīng dì yì):
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Ⅳ 天經地義是什麼意思
天經地義
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拼音]
tiān jīng dì yì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理;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例句]
多行不義必自斃,天經地義,不容置疑。
[近義]
金科玉律 理當如此 不易之論 人之常情 ...
[反義]
大謬不然 荒謬絕倫 似是而非 天誅地滅 .
Ⅳ 天經地義是什麼意思
天經地義[tiān jīng dì yì]: 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出處:《孝經·三才章》:「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白話釋義:孝道,是天地間本就存在的、無法更改的東西。
例句: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是每個學生天經地義的事。
(5)天經地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
1、理所當然[lǐ suǒ dāng rán]:當然:應當如此。按道理應當這樣。
出處: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
白話釋義:這並不是辯論啊,按道理就是這樣的。
例句:就把來結識了這位大哥,也是理所當然。
2、千真萬確[qiān zhēn wàn què]: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出處:精忠岳飛 第十四回:「千真萬確,朝廷已差官往前去征剿了。」
白話釋義:情況非常確實,朝廷已經派遣官兵前去剿滅了。
例句:千真萬確的事。不然,我也不知道。
反義詞:
1、天理難容[tiān lǐ nán róng]:舊指做事殘忍,滅絕人性,為天理所不容。
出處: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才見得冤冤相報,方信道天理難容。」
白話釋義:在看到冤冤相報,才信做的事為天理不容。
例句: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
2、豈有此理[qǐ yǒu cǐ lǐ]:哪有這個道理。指別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極其荒謬。
出處:《南齊書·虞悰傳》:「天下豈有此理邪?」
白話釋義:天下里哪裡有這個道理呢?
例句:人家好心問你,你倒說這種話!真正豈有此理!
Ⅵ 天經地義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天經地義成語解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漢字書寫】 : 天經地義
【漢語注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成語語法】 :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含褒義。強調本該如此,不可改變。
【天經地義的意思】 : 經:常道、原則;義:事理;指天地間長久不變的常道和真理,形容絕對正確,理所當然,不容改變。也表示無可懷疑的意思。
【天經地義的近義詞】 : 理所當然、毋庸置疑、不可爭辯、千真萬確;
【天經地義的反義詞】 : 大謬不然、豈有此理、荒謬絕倫、天理難容;
【天經地義的故事】:
在過去的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認為:「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它的意思就是說:禮就是全下下人的常道,是人間社會的正理,也是老百姓的行為規范。孔子是最開始提倡發揚禮的`人,孔子三十五歲的時侯,大夫季氏在家裡排演了一次舞蹈,這個舞蹈雖然在家裡,但是卻動用了六十四個人。孔子知道了以後很生氣。根據周禮的規定,跳舞的時侯八個人算一佾,而只有天子才可以動用八佾,即六十四個人的舞蹈隊;諸侯可以動用六佾。季氏是個大夫,他只可以動用四佾的舞蹈隊。可是他卻動用了天子才可以用的規格來搞演出,真是大逆不道啊!孔子非常生氣的說:「季氏怎麼可以做這種越禮的事情來呢,他這樣子還有什麼更出格的事情做不出來呢?」
【天經地義例句】:
清.譚嗣同《仁學》第十:「俗間婦女,昧於理道,奉腐儒古老之謬說為天經地義。」
巴金《鬼—一個人的自述》:「便是一個簡單不過的人,倘使睜開眼睛看見自已心的深處的傷痕,也會對那所謂萬世不移的天經地義起了疑惑罷。」
【天經地義造句】:
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妻子忠於丈夫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很多現代新女性破天荒的改變了這種思維。
愛護我們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從小就應該實事求是的教育孩子如何保護環境。
成語名稱:天經地義
成語拼音:tiān jīng dì yì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指絕對正確。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經:規范;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成語來源: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成語造句:浩然《艷陽天》第95回:「不勞動不得食,這是新社會的章程,也是天經地義的道路。」
天經地義的成語故事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釋義「經」指常規,原則「義」指正理,准則。天經地義比喻正確的,不可改變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後,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於是,周王室發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樂大心等。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游吉請教什麼叫「禮」。游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趙鞅對游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著,趙鞅提出各諸候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草,並且幫助他把王室遷回王城。後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復王位,結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天字開頭的成語
天涯海角 天翻地覆 天羅地網 天花亂墜 天真爛漫 天女散花 天衣無縫 天經地義 天下無雙 天之驕子
包含有天字的成語
無敵於天 挾天子以 以天下為 暗無天日 感戴二天 雞犬升天 別有天地 囊血射天 貪天之功 天低吳楚
Ⅶ 天經地義什麼意思 天經地義是啥意思
1、天經地義(拼音:tiān jīng dì yì)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2、「天經地義」指指天地間理所當然而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不容置疑的問題;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主語、定語;含褒義。
Ⅷ 天經地義是什麼意思
經:常規、原則。義:正理。指非常正確不容置疑的道理。
解釋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例子 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是每個學生天經地義的事。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含褒義。
感情 天經地義是褒義詞。
繁體 天經地義
Ⅸ 「天經地義」成語是什麼意思
天經地義[ tiān jīng dì yì ]
基本釋義
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出 處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理;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Ⅹ 天經地義的意思是什麼
「天經地義」的意思是指,按照「天經」和「地義」行事,不但合理,而且合法,所以說「天經地義」和「理所當然」.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還要怎麼議呢!」近義詞有:理所當然,無可非議,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天經地義,不足為奇,理直氣壯,名正言順,順理成章,名正言順,理所當然,天經地義,順理成章.天經地義,就是說是天地間的法則,不能更改,也不能違背.天經,就是天之法則,地義就是地之常理,不能更改,也不能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