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綜合知識 > 箜篌是什麼樂器

箜篌是什麼樂器

發布時間:2022-11-19 16:21:17

⑴ 箜篌是什麼樂器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又稱撥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從古代大量演奏圖像中所繪的豎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的我國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殘件看,它的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鳳首箜篌形制似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軫或起軫的作用,用以緊弦。


(1)箜篌是什麼樂器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古代箜篌可粗分為豎箜篌和卧箜篌。其中早期卧箜篌出如今春秋時的楚國,與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長形共鳴箱面板上卻有像琵琶一樣的品位,這是它與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異;使用竹片撥奏或擊奏。

豎箜篌卻是由遠古狩獵者的弓演變而來,是伴隨著人類最早文明的誕生而誕生的最古老的弦鳴樂器,有著五千年以上的歷史。豎起指頭來恐怕都多過那數:石哨、骨哨、骨笛、塤、陶笛。

至遲西元前1200年,豎箜篌已基本定型(此後兩千幾百年時間都沒有大變化),後來經波斯傳入中亞和印度,秦以前即已在我國新疆一帶流行。鳳凰的文化也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從中國一直到歐洲的廣大區域,鳳凰、金翅鳥、不死鳥,都是她。

當前的轉調箜篌並非古董,其實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我國樂器改革家結合豎琴和古箏(也有一些是琵琶和古琴的東西)並再創新的新生樂器。

其演奏技法以多種民族彈撥樂器的演奏技巧為主,並借鑒了豎琴的彈奏手法:採取坐姿,將共鳴箱置於胸前,左右手分別彈奏兩側琴弦,由於左右同音雙排弦,等於是兩架豎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當方便;還可以左右手同時奏出旋律與伴奏而不相互妨礙,和聲擁有豐富色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箜篌



⑵ 箜篌是什麼樂器


箜篌是中國漢族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從古代大量演奏圖像中所繪的豎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的我國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殘件看,它的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鳳首箜篌形制似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軫或起軫的作用,用以緊弦。正如《樂唐書》所載:「鳳首箜篌,有項如軫」,又杜佑的《通典》:「鳳首箜篌,頭有軫」。有軫或無軫的圖像在敦煌壁書中均有所見。鳳首箜篌自印度傳入後,用於隋唐燕樂中的印度樂,至宋代隋煬《樂書》中仍繪有當時存在的多種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後失傳。

⑶ 箜篌是什麼樂器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產生與漢代,但從14世紀後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其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古代大量演奏圖像中所繪的豎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的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殘件看,豎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鳳首箜篌形制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上,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軫或起軫的作用,用以緊弦。

⑷ 箜篌是什麼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彈弦樂器,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形制主要分為卧箜篌、豎箜篌和鳳首箜篌三種(也有資料將鳳首箜篌歸於豎箜篌)。

它的音色如溪流般清柔,音域如江河般寬廣。

在表演形式上看,箜篌也適用廣泛,既可以獨奏、重奏,也可以用作合奏、伴奏與協奏。

現如今,在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中,我們仍可見到它的身影。

首先介紹「卧箜篌」。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於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卧箜篌的起源十分早。卧箜篌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而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與之相似的樂器。又據唐代杜佑所著《通典》:「漢武帝使樂人侯調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如琵琶也。」由此可知,卧箜篌與琴瑟不同,其共鳴箱體上有似琵琶的通品裝置。雖然從文字記載來看,卧箜篌在漢至隋唐的這段時間里十分流行(無論宮內還是民間),可惜至宋代後已經失傳,但朝鮮與日本卻得以繼承。

卧箜篌

青瓷彈卧箜篌俑,三國時期。圖片出自視覺中國

玄琴,高句麗族民族樂器,源自卧箜篌
「豎箜篌」其實起源於波斯,又名「胡箜篌」,後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隋書音樂志》中記載:「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並出自西域,非華夏之樂器。」豎箜篌形制多樣,有角形箜篌(大箜篌、小箜篌),鳳首箜篌和龍首箜篌之分。出自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有這樣一段描述:「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黑漆鏤花金裝畫台座,張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臂之。」這里指的就是大型的豎箜篌。豎箜篌雖於明代後式微並逐漸失傳,但七八十年代在中國成功研製改良出現代箜篌,其中以雁柱雙排弦箜篌最為著名。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現代箜篌其實是與古代豎箜篌多有不同,其實可以視為一種新樂器。
「鳳首箜篌」有資料將其歸於豎箜篌一類。據《隋書·音樂志》記載:「《天竺》 即其樂焉。……樂器有鳳首箜篌……等九種,為一部工十二人。」東晉時期由天竺傳入,用於天竺樂。而至中唐時期又從今緬甸傳入「緬甸豎琴」,用於驃國樂。這種箜篌為單排弦,明以後失傳,清代留有「總稿機」圖,八十年代中國試製成功單排弦轉調鳳首箜篌。在敦煌壁畫中繪有鳳首箜篌,中國樂器博物館中也有收藏。

⑸ 箜篌是什麼樂器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又稱撥弦樂器。起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箜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一樂器在古代除宮廷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現常用於獨奏、重奏和為歌舞伴奏,並在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中應用。箜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具有比較強的表現力。
箜篌有左右同度的雙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時奏出旋律。在古代皇室音樂中,箜篌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演奏中照樣主要樂器之一。由於箜篌有弦數組,不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因此在獨奏和伴奏方面都有較大的作用。

⑹ 箜篌是一種什麼樣的樂器

箜篌(拼音:kōnghóu),是一種撥弦樂器。

豎頭箜篌,又名胡箜篌,約在漢靈帝時由西域傳入。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弦數因樂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5根弦,最多的25根弦,豎頭箜篌經過隋唐至明時期數代的的發展和改進,配合本土的音樂文化習慣,創造出了唐箜篌,明箜篌等新式箜篌。在龜茲石窟的壁畫中,曲項琵琶與豎箜篌常配組出現在佛說法圖、涅般圖、因緣故事和伎樂天人的供養圖中。

唐代以後的箜篌專指豎箜篌。琴弦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箜篌與琵琶、五弦、箏合稱隋唐俗樂中的絲弦。明代燕樂制度中箜篌直長4尺8寸,並柄上雕龍頭,20弦。

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有唐代漆豎箜篌殘件,有槽、頸、腳柱、響板、梁等部分,據殘件與相關圖像,音箱當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下方橫木供系弦之用。

自唐以後,演奏箜篌的人越來越少。明清之後,逐漸失傳。1930年代有箜篌復制工作,1959年,北京樂器研究所研製明代的箜篌。

(6)箜篌是什麼樂器擴展閱讀:

特點——

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聲音階降C大調定弦——雖然七聲音階弦列跨度較大,在彈奏音高變化大的旋律時可能比五聲音階弦列微微費時,單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聲音階弦列在表現五聲音階旋律時流暢,但在七聲音階弦列上可以單手直接彈出五聲音階旋律;

而在五聲音階弦列上要彈出七聲音階旋律必須有左手的配合,更會大大限制靈快。七聲音階旋律畢竟要比五聲音階旋律多得多。音域方面,大型的專業用箜篌超過六個八度,甚至達到七個八度。不過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個八度。

把箜篌和豎琴的音色對比一下:豎琴的聲音好像是從水下發出的,整塊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較清純、柔和、穩定;箜篌的聲音好像是從透明的水上發出的,連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動,比較清亮、浮泛、飄忽。把箜篌和古箏的音色對比一下:古箏更醇厚幽遠,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綠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靈,更鮮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聲。

⑺ 箜篌是什麼樂器

箜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撥弦樂器,很多女性愛彈,曾一度稱為古代女性的一項高端技藝。
從很多詩詞中可以得到佐證。比如《孔雀東南飛》中:「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古代箜篌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但現在均已失傳。
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箜篌,是現代改造的。形狀像西洋的豎琴,但是豎琴是一排弦,而箜篌是兩側雙排弦,也就是左右手各彈一排弦。

⑻ 箜篌屬於什麼樂器

箜篌屬於民族樂器,古樂器,吹奏樂器。

⑼ 箜篌是什麼樂器,箜篌的歷史

箜篌是中國漢族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從古代大量演奏圖像中所繪的豎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的我國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殘件看,它的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鳳首箜篌形制似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軫或起軫的作用,用以緊弦。正如《樂唐書》所載:「鳳首箜篌,有項如軫」,又杜佑的《通典》:「鳳首箜篌,頭有軫」。有軫或無軫的圖像在敦煌壁書中均有所見。鳳首箜篌自印度傳入後,用於隋唐燕樂中的印度樂,至宋代隋煬《樂書》中仍繪有當時存在的多種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後失傳。

箜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彈奏箜篌表現力強。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現常用於獨奏、重奏和為歌舞伴奏,並在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中應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史記。封禪書》:「於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史記·孝武本紀》:「於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漢武帝使樂人侯調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如琵琶也。」此屬琴瑟類的卧箜篌。從甘肅省嘉峪關魏晉墓磚書看,其面板上沒有品柱。豎箜篌,漢代自波斯傳入,後被稱為「胡箜篌」。《隋書音樂志》記載:「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並出自西域,非華夏之樂器。」據考證,箜篌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箜篌在古代除宮廷樂隊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中國盛唐(618-907)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箜篌演奏藝術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中國古代的箜篌先後傳入日本、朝鮮等鄰國。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寺院中,至今還保存著兩架唐代箜篌殘品。但是,這件古老的樂器,從十四世紀後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們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古代箜篌可粗分為豎箜篌和卧箜篌,其中早期卧箜篌出如今春秋時的楚國,與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長形共鳴箱面板上卻有像琵琶一樣的品位,這是它與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異;使用竹片撥奏或擊奏。豎箜篌卻是由遠古狩獵者的弓演變而來,是伴隨著人類最早文明的誕生而誕生的最古老的弦鳴樂器,有著五千年以上的歷史。比這更古老的樂器?豎起指頭來恐怕都多過那數:石哨、骨哨、骨笛、塤、陶笛。至遲西元前1200年,豎箜篌已基本定型(此後兩千幾百年時間都沒有大變化),後來經波斯傳入中亞和印度,秦以前即已在我國新疆一帶流行。漢武帝開西域以後,豎箜篌慢慢傳入中原——實際上是東傳至中國叫做箜篌,西傳至歐洲叫做Harp,只是近代我們中國人又設定出一個「豎琴」的翻譯名稱罷了。

當前的轉調箜篌並非古董,其實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我國樂器改革家結合豎琴和古箏(也有一些是琵琶和古琴的東西)並再創新的新生樂器。其演奏技法以多種民族彈撥樂器的演奏技巧為主,並借鑒了豎琴的彈奏手法:採取坐姿,將共鳴箱置於胸前,左右手分別彈奏兩側琴弦,由於左右同音雙排弦,等於是兩架豎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當方便;還可以左右手同時奏出旋律與伴奏而不相互妨礙,和聲擁有豐富色彩。因為通過琴底巧妙的天平軸和平衡杠桿的聯系,左右雙排弦張力永遠相等,因此還能在中心音域通過左手彈撥,右手運用大幅度(小三度音程)揉、滑、壓、顫技巧,也可演奏泛音、搖指、輪指及各種音色變化的多種手法,並可在泛音旋律中使用揉、壓技巧……這樣轉調箜篌既有古琴、古箏的韻味,能夠出色的表現我國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又有豎琴的音響效果,可以演奏一切豎琴曲。凝視遠方,我們民族新興樂器的潛力是巨大的。

閱讀全文

與箜篌是什麼樂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