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滎陽怎麼讀
滎陽讀作:[xíng yáng]
滎,拼音:xíng,聲母是x,韻母是íng,讀作第2聲。
陽,拼音:yáng,聲母是y,韻母是áng,讀作第2聲。
釋義:滎陽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鄭州市西部新城組成部分。戰國時期,韓國在滎水北岸築城,名曰滎陽,從此得名。滎陽地處黃河中下游分界處,西望洛陽,南眺中嶽嵩山,北瀕九曲黃河,東接省會鄭州中心城區,有「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之稱。
(1)滎陽怎麼讀擴展閱讀:
滎陽是歷史上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 。公元前360年,戰國時的魏國在滎陽開鑿了鴻溝,自滎陽引黃河水流向東南,與淮水、泗水、濟水、汝水等匯合,把滎陽同陳(今淮陽)、山東定陶等著名城市以及江淮一帶連成一個商業貿易網。
鴻溝既可以用於水運,又能灌溉農田,在戰國至秦漢魏晉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對促進鄭州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鴻溝與黃河交匯處的滎陽,由於水陸交通方便,春秋戰國以後地位迅速上升。西漢至西晉、北魏時期,滎陽一直為郡治之所,管轄今鄭州、開封的大部分地區。
這時的滎陽,不但是鄭州地區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這是滎陽的繁榮時期。西漢時期主管財政的大司農桑弘羊,就把滎陽列為「天下名都」之一,與洛陽、薊、邯鄲等著名城市並列。
B. 滎陽讀音是什麼
滎陽的讀音是xíng yáng。
滎陽市,隸屬河南省鄭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在北緯34°36′—34°59′、東經113°7′—113°30′,東接鄭州市中原區,西鄰鞏義市,南依嵩山余脈與新密市接壤,北隔黃河與武陟縣、溫縣相望,東西寬27.6千米,南北最長處45.5千米,全市總面積9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滎陽市處於中部古陸的南部邊緣。五指嶺至新密市白寨背斜北翼,背斜呈東西走向,在市(縣)境中為一北向單斜構造。受燕山運動影響而形成構造形態。滎陽市處於豫東平原和豫西黃土丘陵過渡地帶,南、北、西三面為低山丘陵環繞,中間為開闊沖積平原。
總體上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坡度變化大,近的區為10%—15%,崗地傾斜平原為2%—3%,沖積平原為0.5%—1.5%。山區以陡坡、孤峰、單面為主,海拔300—700米,相對高度100米。
C. 滎陽怎麼讀
滎陽讀作:xíng yáng。
「滎」字有兩個讀音:滎經(Yíng jīng),地名,在四川;滎陽(Xíng yáng),地名,在河南。
滎陽位於鄭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
滎陽是象棋的故里、鄭氏的祖地、閥門之鄉和建築機械之鄉。
(3)滎陽怎麼讀擴展閱讀
滎陽市的歷史:
滎陽歷史源遠流長。滎陽之名,來自《尚書·禹貢》中的「滎波既瀦」,即夏禹治水,將濟水自溫縣引入黃河,南溢為滎,匯集成澤,稱為滎澤。戰國時期,韓國在滎水北岸築城,名曰滎陽,從此得名。
滎陽歷史久遠,織機洞古人類洞穴遺址表明,早在2—10萬年前,古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自秦朝置縣,到1994年撤縣設市,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兩漢時期曾與洛陽、西安同為「天下名郡」,歷史上的河陰、成皋等皆指滎陽這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