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分陰歷陽歷
區分的方法很簡單,日歷上一般都是同時寫出陽歷和陰歷的。寫數字的就是陽歷,比如9月12日。寫漢字的就是陰歷,比如七月初三。
陽歷就是國際上通行的歷法,也叫公歷。而陰歷是中國等一些國家由農業耕作的規律總結出來的歷法,也叫農歷。
(1)陰歷和陽歷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歷,俗稱「新歷」,與中國舊有的歷法相對。
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歷也叫太陰歷,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陰歷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所謂「月有陰晴圓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自古的歷法是一種陰陽合歷,一般稱為「農歷」。陰歷的時間和陽歷相比,每年大約差十一天。
如果完全按照陰歷來,可能不出五年,我們就要在夏天過春節了。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因為中國的歷法中有一項偉大的發明叫「置閏法」。
每19年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閏年。
② 陰歷和陽歷怎麼區分
陰歷和陽歷怎麼區分
陰歷和陽歷怎麼區分?相信大家對日歷並不陌生,而日歷又分為陰歷和陽歷,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很多人經常把二者混淆。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詳細的了解下陰歷和陽歷怎麼區分的相關內容。
農歷就是陰歷,陽歷即是指公歷。 在日歷表上面,阿拉伯數字所表示的為陽歷的日期,漢字表示的為陰歷的日期。
陽歷過得比較快,而陰歷過得比較慢。例如,19年陽歷的1月1日,稱之為元旦,也稱之為陽歷年,而此時陰歷才剛剛到十一月二十六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使用的歷法是公歷(陽歷),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因此,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是陽歷,醫院出具的出生日期證明也是陽歷,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文,證明都使用陽歷。也就是說出生的那天是幾月幾號,而不是常說的農歷(陰歷)幾月初幾。
實歲與虛歲
實歲:准確的年齡計算方法,為法律所採納,以胎兒誕出母體之日起算,出生算0歲,以後每跨一次生日就加一歲。
虛歲:不同地方有不同演算法,大抵為胎兒誕出母體之日時即算「1歲」,以後每跨一次農歷新年就加一歲。
東亞傳統
周歲是嬰兒出生後過的第一個生日,傳統上會有特定的慶祝活動,稱為周歲慶,會舉行抓周。老年人喜歡隆重慶祝整十整五或一些特殊意義數字的歲數的生日,稱為「做壽」,如五十大壽、六十大壽、六六大壽(66歲生日)等等。
什麼是陽歷
陽歷又叫「太陽歷」,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而制定出來的歷法。太陽歷的歷年與回歸年相似,一年十二個月,但與「朔望月」並無實質關系。陽歷的月份與日期也都與太陽在黃道之上的.位置完美貼合。
根據陽歷日期的記載,我們能夠清楚明確地看出一年內四季明顯的冷暖變化,但卻無法看出每個月份中月亮「朔」、「望」兩弦的變化。
而如今全世界通行的公歷,正是一種陽歷,我國在辛亥革命之後,才開始採用公歷,到建國之後,方正式採用公元紀年法。
什麼是陰歷
陰歷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歷法,也叫「黃歷」,「古歷」,「舊歷」等。它的運算周期主要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計算,以月球繞地球轉一圈的周期為一個月,再以十二個歷月計做一年。
陰歷中的一個月份可叫「朔望月」,即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則為望日,「朔望月」則為月相陰晴圓缺的平均周期。
什麼是農歷
那麼我們常說的農歷跟陰歷是一樣的嗎?其實二者也不可混為一談。
因為我國自古以來的的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它是取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加入干支「二十四節氣」,再參考太陽回歸年作為一年的長度,通過添加閏月使自己的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的周期長短相符。
陰歷的天數與農歷相比,每年相差大約十一天左右。所以如果我們按照陰歷來過的話,不到五年,我們就會在夏天過大年初一了。之所以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國的歷法中有一項很高明的方法,即「置閏法」。
置閏法在每19年裡設置了7個閏月,所以有閏月的那年,天數多達383天或者385天。在這樣的設定中,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一致,連春種秋收也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這樣實用的歷法,更是古今人類生活經驗與智慧的化身。
首先區分一下公歷和農歷。簡單一句話,就是公歷是國際通用的歷法,農歷是中國傳統的歷法。同一天,對應的是不同的公歷日期和農歷日期。
公歷又稱公元,即公歷紀年法,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周傑倫有首歌叫《愛在西元前》,講的是公元前,古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Ⅱ)和她妻子米蒂斯的故事。
公歷紀年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公元元年,對應我國西漢末期的元始元年(年號紀年法)。
公歷紀年在中國的推行。1912年,當時的民國政府採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
農歷是中國傳統歷法。融合陰歷與陽歷形成為一種陰陽合歷歷法,又有夏歷、陰歷、舊歷、華歷、中歷等稱。舊時多稱為夏歷,1970年以後「夏歷」改稱為「農歷」。農歷屬於陰陽合歷,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如何區分公歷日期和農歷日期。簡單一句話,阿拉伯數字表示的是公歷,漢字表示的是農歷。
比如:1月,2月……12月,1、2、3……31,這是公歷。
正月,二月……臘月,初一、初二、初三……廿九,三十,這是農歷。
農歷生日和公歷生日的區別。出生那年是同一天,之後會相差幾天,甚至一個月不等,部分人的農歷生日和公歷生日大約19年左右會重合一次。
比如:小白出生在2000年10月11日,那天是農歷庚辰(龍)年九月十四。那麼他的公歷生日就是10月11日,農歷生日就是九月十四。十周歲那年,即2010年時,他的陽歷生日和陰歷生日就差了10天。
還有個特別的例子,在春節大年夜出生的人,如何計算公歷生日和農歷生日。
比如:小明和小亮是出生在今年春節大年夜的雙胞胎兄弟。小明是晚上11點59分出生的,那麼他的農歷生日就是庚子(鼠)年臘月三十;而小亮是0點出生的,那麼他的農歷生日就是辛丑(牛)年正月初一。從農歷生日上講,小明比小亮早出生了1分鍾,卻大了一歲,因為他們沒有在同一年出生,屬相也不同。
而從公歷生日上講,小明只比小亮大了一天。即小明的公歷生日是2021年2月11日,小亮的公歷生日是2021年2月12日,他們出生在同一年。
確定具體出生時間,在公歷生日和農歷生日間自由切換。
知道了如何區分公歷日期和農歷日期,就能很好的區分你的生日,到底是公歷還是農歷了。但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要確定具體的出生時間。96年後出生的人一般都有《出生醫學證明》,上邊的出生日期都是公歷,那就是你的公歷生日,用萬年歷翻到那一天對應的農歷日期就是你的農歷生日。
沒有出生醫學證明怎麼辦?一般在1996年之前出生的朋友,很多人都沒有出生證明,那要確定具體出生時間只能問父母了,而且要問清楚,他們使用的是公歷日期,還是農歷日期。比如,某人出生於1980年,父母只記得他出生在正月初一。報戶口時,也沒有切換為公歷,於是他的身份證上的生日就變成了1月1日,成為公司給過的生日,對應的星座是摩羯座。而他習慣於過農歷生日,也就是正月初一,屬猴。而按照農歷生日反推,其真正的公歷生日是2月16日,星座是水瓶座,前後差了46天。
③ 陽歷和陰歷如何區分
一、歷史起源不同。
1、陰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也叫農歷,又有夏歷、漢歷、華歷和國歷等名稱。陰歷起源於夏朝,以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以建寅之月為正月,開始廣泛應用到人們的生活生產中。
之後的商、周、秦及西漢初,月份都有所提前,直至漢武帝頒行《太初歷》,又恢復夏王朝歷法的原有月序,以後各王朝也基本沿用這一月序,一直沿用至今。
2、陽歷,自二十世紀起為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歷法,也叫公歷,又叫儒略歷、格里歷。最初,是古埃及人對尼羅河河水上漲和天狼星的長期觀察,制定出一種方便的歷法。
之後,經公元前46年羅馬統治者儒略·凱撒和公元前8年凱撒的侄兒奧古斯,共兩次進行了修改,稱為儒略歷。
到十六世紀末期,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又一次進行了修改。經過這樣修改的儒略歷叫格里高利歷,亦稱格里歷。格里歷先在天主教國家使用,二十世紀初為全世界普遍採用,所以又叫公歷。
二、計算規則不同。
1、陰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取月相的變化為周期,以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又根據太陽回歸年周期來計算一年的時間。一般在朔日時定為每月的初一,兩個朔日之間的日期就是一個月(太陰圓缺一周),根據朔日時間的長短來決定每個月份的時間。
同時,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它的具體計算方法,是以太陰圓缺一周為一月,歷時29日12小時44分2.8秒,太陰圓缺十二周為一年,歷時354日8小時48分33.6秒。
每一年的12個月中,6個單數月份(即1、3、5、7、9、11月)為「大建」,每月為30天;6個雙數月份(2、4、6、8、10、12月)為「小建」,每月為29天;在逢閏之年,將12月「大月」為30天。
該歷以30年為一周期,每一周期里的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共11年為閏年,不設置閏月,而在12月末置一閏日,閏年為355日,另19年為平年,每年354日。所以,平均每年為354日8小時48分。按該歷全年實際天數計算,比回歸年約少10日21小時1分,積2.7回歸年相差一月,積32.6回歸年相差一年。
通俗的理解,就是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再配合地球繞日一周之時數為一年。
2、陽歷,是太陽歷,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以春夏秋冬四季循環的「回歸年」為基本周期,與月亮的圓缺變化無關。其中,每一年的日數和月數,都是由人來規定的。
三、時間天數不同。
1、陰歷,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平年是12個月,全年時間為354天或355天;閏年是13個月,全年時間為384天或385天。
2、陽歷,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特殊的2月份天數平年為28天,閏年為29天。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個閏年。
④ 陽歷和陰歷如何區分
公歷是陽歷。
我們通常說的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以及在日歷上看到的日期,都是公歷,也是陽歷。
這是我們現在主要使用的國際上公用的歷法。它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即一個回歸年作為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也稱之為太陽歷。由於這種計算方法源於西方,大約在辛亥革命時期傳入我國,也稱之為新歷。
陰歷就是農歷,是中國現行的近現代歷法,是陰歷和陽歷的合歷,古時稱為夏歷。它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加入二十四節氣與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陽歷和陰歷的區別
計算方法不同:陽歷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作為一年;而陰歷是根據月亮圓缺的變化周期而定。
使用范圍不同:陽歷是全世界通用的歷法;陰歷是中國古代歷法沿用至今,其中的節氣也是以中國標准時間來設定的。
⑤ 陽歷和陰歷怎麼區分
陽歷就是日歷中講的幾月幾日。也就是上學上班等所按照的日歷。陰歷就是平常講的幾月初幾,或者是算節氣或者傳統節日時所按照的日歷。
陽歷和陰歷存在時間、天數、叫法上的不同。陽歷是以太陽計算的,陰歷是月亮計算的。陽歷就是日歷中講的幾月幾日,陰歷就是平常講的幾月初幾。
時間不同。陰歷是平年十二個月,全年時間為354天或355天。而陽歷是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個閏年。
天數不同。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來確定陰歷,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而陽歷是大月31天,小月30天,特殊的2月份天數平年為28天,閏年為29天。
叫法不同。陰歷俗稱農歷,通常的稱呼是月初為某月初幾,如:九月初八、初九、初十;月中為:九月十五、十六;月末為九月三十,稱呼後面不加“日”字。而陽歷又稱公歷,通常的稱呼為某月某日,如:三月十二日,四月二十日,五月三十一日,時間必跟“日”字。
陽歷的來歷:
陽歷即太陽歷,也就是公歷,它是國際通用的。我國自民國元年起採用陽歷,為與我國舊有之歷相對稱,陽歷又稱“新歷”。陽歷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 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歷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 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朗為大月,雙月為小月; 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陰歷的來歷:
陰歷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歷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歷法,就是所謂陰陽台歷。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歷(也叫農歷或陰歷)就是這種陰陽合歷。它跟陰歷一樣,以月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歷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歷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一個閏月 。
⑥ 怎麼區分陽歷和陰歷
區分陽歷和陰歷方法:
1、一年天數不同
陰歷平年是12個月,平均天數為354或355天,閏年是13個月,平均天數為383或384天。陽歷只有12個月,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天。
2、每月天數不同
陰歷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而陽歷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還有個特殊的二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
3、月份功能不同
陰歷,也叫太陰歷,而太陰指的就是月亮。因此陰歷的月份,實際是根據月相的變化來計算的,也就是把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計算為一個月。而月亮的圓缺,又會引起潮汐的變化,因此能指導海事活動。但是陽歷的月份中,「月」只是一個單位符號,沒有這方面的功能。
歷法的分類:
日歷中的歷法又分為陰歷、陽歷和陰陽合歷,三種。
陽歷亦即太陽歷,其歷年為一個回歸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和中國的干支歷即屬於太陽歷這類。
陰歷亦稱月亮歷,或稱太陰歷,其歷月是一個朔望月,歷年為12個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蘭歷即為陰歷的一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陰陽歷
⑦ 農歷和陽歷怎麼區分
農歷和陽歷區分如下:
一、時間不同。
陰歷是平年十二個月,全年時間為354天或355天。而陽歷是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個閏年。
二、天數不同。
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來確定陰歷,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而陽歷是大月31天,小月30天,特殊的2月份天數平年為28天,閏年為29天。
三、叫法不同。
陰歷俗稱農歷,通常的稱呼是月初為某月初幾,如:九月初八、初九、初十;月中為:九月十五、十六;月末為九月三十,稱呼後面不加「日」字。而陽歷又稱公歷,通常的稱呼為某月某日,如:三月十二日,四月二十日,五月三十一日,時間必跟「日」字。
相關介紹:
陰歷是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置的歷法,稱為太陰歷,簡稱陰歷,這是東亞沿傳的。
陽歷即使指公歷,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置的歷法,叫太陽歷,簡稱陽歷,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就是這種,由於它來源於西方,是辛亥革命時期才傳到我國的,所以也稱為新歷。
陰歷是平年十二個月,全年時間為354天或355天。而陽歷是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陰歷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
而陽歷是大月31天,小月30天。陰歷通常的稱呼是月初為某月初幾,而陽歷通常的稱呼為某月某日。
⑧ 陽歷和陰歷怎麼區分
陽歷與陰歷的區別:
一,時間
陰歷: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
陽歷: 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是固定的)
二,天數
陰歷: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陽歷:大月31天,小月30天,特殊的2月份天數平年28天,閏年29天。
三,叫法
陰歷:俗稱農歷,通常的稱呼月初為某月初幾,如:九月初八,初九,初十;月中為:九月十五,十六;月末為九月三十,稱呼後面不加「日」字。
對於特定的月份有特定的稱呼,如:一月在陰歷上是被叫做「正月」,如:元宵節是「正月十五」,新年為「正月初一」;十一月通常被叫做「冬月」,如:「冬月初六」表示的是陰歷十一月初六;十二月通常被叫做「臘月」,如,吃臘八粥的那一天,「臘月初八」。
陽歷:又稱公歷,通常的稱呼為某月某日,如:三月十二日,四月二十日,五月三十一日,時間必跟「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