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蚌埠怎麼讀
蚌埠讀作bèng bù,蚌的聲母是b,韻母是eng,聲調是四聲;埠的聲母是b,韻母是u,聲調是四聲。
蚌埠地處中國華東地區,長江三角洲西部,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境內以平原為主,南部散落丘陵。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與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帶。
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素有禹會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稱。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1)蚌埠怎麼念擴展閱讀:
蚌埠的地理位置
蚌埠市位於安徽省北部,北緯32°43′至33°30′,東經116°45′至118°04′,北與宿州市埇橋區、濉溪縣、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和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台縣搭界,西南與淮南市相攜,西北與濉溪縣、蒙城縣接壤。
城市東西最長距離3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3.5公里。津浦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於淮北平原南端。
B. 蚌埠市這個城市怎麼讀
蚌埠市的讀音:bèng bùshì
蚌埠,簡稱蚌,別稱珠城,是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於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總面積5950.7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81.25萬,常住人口337.67萬人。
截至2018年,蚌埠市下轄4個市轄區、3個縣: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蚌埠高新技術開發區、蚌埠經濟開發區。蚌埠市政府駐蚌山區東海大道3115號。
蚌埠市地形地貌
蚌埠市幅區屬黃淮海平原與江淮丘陵的過渡地帶,處於江淮分水嶺的末稍。境內以平原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面西北傾向東南,自然坡降為萬分之一左右。市區大部分座落於淮河南岸,除市中心有孤立蚌山(小南山)一座外。
市的東、南、西部有大小20餘座山環繞,在市區44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丘陵山地50平方公里,水面15.3平方公里。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種。境內平原以黃泛平原為主,另有河間淺窪地平原、含有丘陵的河流低階地及傍河的河灘地。
台地主要分布在沿河以南波狀地區,由戚嘴組黃土所構成,分平崗地和傾斜崗地兩種。蚌埠丘陵主要分布在市郊淮河以南,為江淮丘陵的北緣。山丘基岩大都經過風化剝蝕而出露,間或有殘坡積物,基本不發育,具粗骨性。按地面高度可分為高丘陵和低丘陵。
C. 「蚌埠」怎麼讀
「蚌埠」讀音:bèng bù
蚌埠是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1947年元旦)。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管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三個縣。
民國時期曾是安徽軍政府駐地和鳳陽縣政府駐地;總面積5952平方公里,2017年總人口381.25萬,境內山水相連,四季分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
(3)蚌埠怎麼念擴展閱讀:
史前時期,今蚌埠(含市區及所轄懷遠、五河、固鎮三縣,下同)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傳說大禹治水南下淮泗,路過今禹會區境內塗山娶塗山氏女為妻,並生啟(公元前21世紀,啟建立夏朝,為華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戰國時期,今蚌埠曾分別為徐方、魯、宋、吳、越、楚等國邑地。
在大地構造上,蚌埠幅地位於新華夏第二沉降帶和秦嶺緯向構造帶的復合部位,屬中朝准地台中淮河台坳的次級構造單位,稱「蚌埠台拱」。
蚌埠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與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帶,兼有兩個氣候帶的特點。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但因處在中緯度,冷暖氣團活動交鋒頻繁,且變化大,加之降水集中,常有旱、澇氣候災害發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
蚌埠市境內野生的動物、昆蟲主要有:野兔、野雞、獾、刺蝟、黃鼬、豹貓、夜鷹、蝙蝠、鼠、蛇、蟮、青蛙、蟾蜍、蜥蜴、壁虎、大雁、小燕、喜鵲、烏鴉、麻雀、野鴨、斑鳩、鷺、布穀鳥、啄木鳥、鸕鶿、鵪鶉、龜、鱉、蟹、黑魚、泥鰍、田螺、蚌等。
D. 蚌埠的拼音
蚌埠的讀音是[bèng bù]。
聲母是b,b;韻母是eng,u;都讀作第四聲。
蚌埠,簡稱「蚌」,別稱珠城,安徽省地級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成員 ,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 。
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素有禹會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稱。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蚌埠是淮河文化發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雙墩文化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被確認為中國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
地理環境
蚌埠市幅區屬黃淮海平原與江淮丘陵的過渡地帶,處於江淮分水嶺的末稍。境內以平原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面西北傾向東南,自然坡降為萬分之一左右。
在大地構造上,蚌埠幅地位於新華夏第二沉降帶和秦嶺緯向構造帶的復合部位,屬中朝准地台中淮河台坳的次級構造單位,稱「蚌埠台拱」。
它早在震旦紀已具明顯的抬升作用,至寒武紀晚期形成陸地,嗣後一直呈古陸狀態。蚌埠地質歷經5次構造運動急劇時期,即蚌埠期、鳳陽期、加里東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不僅沉積岩層發生褶皺、斷裂,也發生岩漿的侵入和噴出活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蚌埠
E. 蚌埠怎麼念 漢字蚌埠怎麼讀
1、蚌埠:bèng bù。蚌埠,簡稱蚌,別稱珠城。是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1947年元旦)。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管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三個縣。民國時期曾是安徽軍政府駐地和鳳陽縣政府駐地;總面積5952平方公里,2017年總人口381.25萬,境內山水相連,四季分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
2、蚌埠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淮河中游,京滬鐵路和淮南鐵路交匯點,同時也是京滬高鐵和京福高鐵的交匯點;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安徽省旅遊中心城市。素有禹會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稱。
F. "蚌 埠"這兩個字怎麼讀
蚌讀作:bàng、bèng,聲母:b,韻母:ang和eng,聲調:四聲
埠讀作:bù,聲母:b,韻母:u,聲調:四聲
一、蚌
釋義:
1、bàng:
生活在淡水裡的一種軟體動物,介殼長圓形,表面黑褐色,殼內有珍珠層,有的可以產出珍珠:蚌胎(指珍珠)。
2、bèng:
〔蚌埠(bù)〕地名,在中國安徽省。
二、埠
釋義:
1、停船的碼頭,靠近水的地方(古亦作「步」):埠頭。
2、舊與外國通商的城市:開埠。
蚌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蚌硯[bàng yàn]
亦作「蜯硯」。
2、蚌粉[bàng fěn]
為蚌科動物背角無齒蚌、褶紋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貝殼製成的粉,性寒,無毒。
3、魚蚌[yú bàng]
魚和蚌,泛指鱗介類水產。
4、蚌研[bàng yán]
蚌形硯。
5、蚌虎[bàng hǔ]
蟲名,地鱉的別稱。
G. 蚌埠怎麼念
蚌埠讀作:beng (第一聲)bu(第四聲)。蚌埠是安徽省下轄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設有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管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三個縣。民國時期曾是安徽軍政府駐地和鳳陽縣政府駐地。
蚌埠總面積5952平方公里,總人口367.81萬,境內山水相連,四季分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
市名。位於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滬鐵路與淮南鐵路交會處。人口50萬(1997年)。是皖北工業中心之一。
H. 蚌埠怎麼讀bangbu
蚌埠讀音為bèng bù,Bengbu是外文名。
蚌埠,簡稱「蚌」,別稱珠城,安徽省轄地級市,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成員,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有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
相關信息:
蚌埠地處中國華東地區,長江三角洲西部,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境內以平原為主,南部散落丘陵。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與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帶。途徑蚌埠的鐵路線主要有京滬鐵路、淮南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合蚌高速鐵路。
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素有禹會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稱。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蚌埠是淮河文化發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雙墩文化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被確認為中國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