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原因會導致耳石症
目前公認的學說包括管結石症、嵴帽結石症兩種,具體原因如下:
1.內耳供血不足:因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導致內耳供血不足,橢圓囊囊斑上的膠質膜因營養障礙而變薄,耳石脫落進入並沉積於半規管。
2.頭部外傷或耳部手術:頭顱外傷後或頭部加速運動,如揮鞭樣損傷可致本病;某些中耳手術如鐙骨手術時,可因局部壓力或鐙骨足板鑲入前庭窗或耳石撕脫而致本病發生。
3.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性疾病、前庭神經炎、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緩解期、外淋巴瘺、突發性耳聾合並眩暈等均可因細胞碎片的凝集或雙側前庭功能不對稱而致發病。
4.骨質疏鬆症:國外研究中老年女性耳石症患者中,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高達75%,而正常對照組僅為4%,由此可見骨質疏鬆症與耳石症之間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聯系,其致病因素仍有待深入研究。
【拓展資料】
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指頭部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的眩暈,為內耳引起的眩暈病,屬於一種自限性外周前庭疾病,臨床上表現為頭部運動在某一特定頭位時誘發短暫的眩暈伴眼球震顫。
好發人群:耳石症可見各年齡段,多見於40歲以後的中年人,隨年齡增長有增加的趨勢。
誘發因素:頭部位置發生變化。受涼感冒。熬夜勞累、失眠、情緒波動。精神刺激,頭部外傷或者中耳手術等。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導致內耳供血不足。
症狀:當頭部運動至某一位置時出現的短暫旋轉性為主的眩暈,常在晨起、夜卧、翻身、低頭屈身或抬頭仰視時突發出現,甚至有的在美容或者體檢時出現。眼震發生於頭位變化後3~10秒之內,眩暈則常持續於60秒之內,可伴惡心及嘔吐。眩暈可周期性加重或緩解,間歇期可無任何不適或有頭暈,個別病人眩暈發作後可有較長時間的頭重腳輕及漂浮感。
典型症狀
旋轉行眩暈:表現為強烈的旋轉性眩暈,持續時間較短,多不超過1分鍾。常出現於坐卧體位變化或卧位翻身時,可因眩暈發作而從睡眠中驚醒。嚴重者可因頭部輕微動作而發作,發作後有較長時間的不穩定感或漂浮感。每次發作時病程持續1分鍾左右,可呈周期性加重或自動緩解,間歇期長短不一。
眼球震顫:患者眼睛無法控制的運動。
其他症狀:可包括惡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症狀,頭暈、頭重腳輕、漂浮感、平衡不穩感以及振動幻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