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獬豸怎麼讀
獬豸【xiè】【zhì】
獬:聲母是【x】,韻母是【iè】,聲調是第四聲。
豸:聲母是【zh】,韻母是【ì】,聲調是第四聲。
詞典解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異獸,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
重點詞彙:
1、傳說:
民間文學的一種。是對民間長期流傳的人和事的敘述。內容有的以特定的歷史人物、事件為基礎,有的純屬幻想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
2、曲直:
①彎曲和平直。
②是非;有理無理。
③能和不能。指才能上的差別。
④謂歌聲的回曲與平緩。
(1)獬豸怎麼讀擴展閱讀:
近義詞:獬豸冠
詞典解釋:
①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
②指御史等執法官吏。
重點詞彙:
1、御史:
①官名。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皆有御史,為國君親近之職,掌文書及記事。秦設御史大夫,職副丞相,位甚尊;並以御史監郡,遂有糾察彈劾之權,蓋因近臣使作耳目。漢以後,御史職銜累有變化,職責則專司糾彈,而文書記事乃歸太史掌管。
②喻指起監督作用的人或事物。
2、帽子:
①戴在頭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裝飾的用品。
②指罩或套在器物上方,形狀與用途似帽子的東西。
③指文章開頭的引子﹑套語。
④指所加的罪名或壞名義。
⑵ 獬豸怎麼讀
獬豸的讀音:[xiè][ zhì ]。
獬[xiè]基本釋義:〔~豸〕古代傳說中的異獸,能辨曲直,見有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
豸[ zhì ]古書上指沒有腳的蟲子。[蟲豸]舊時對蟲子的通稱。
豸[ zhài ][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連城。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
(2)獬豸怎麼讀擴展閱讀: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